病史摘要:患者女,75歲,頭疼頭暈一月餘,外院CT,MR平掃顯示顱內右側側腦室后角外側佔位性病變。
MR平掃+增強+MRS圖
右側側腦室后角及三角區旁見大小約4.8cmX3.7cmX5.1cm的團塊狀不均勻稍長T1、稍長T2信號,其內見小片狀短T1短T2信號,
FLAIR像呈不均勻稍高信號,其內見小片狀高低混雜信號,周圍見水腫帶
DWI像上病灶呈不均勻稍高信號,ADC圖上呈稍高信號,其內見小片狀高低混雜信號,增強後呈花環樣強化,佔位效應明顯
MRS示CHO波明顯增高,NAA波減低,可見高聳的Lip波
MR 診斷
右側側腦室后角及三角區旁高級別膠質瘤
隨訪
病理證實:膠質母細胞瘤
膠質母細胞瘤
1.概述
WHO Ⅳ級(2016 年分類),為神經系統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多見於50 歲以上;顱內高壓症狀及局部定位症狀常見;
好發於深部腦白質,佔星形細胞瘤的60-75%,腫瘤進展快,沿白質束擴展,通過胼胝體擴展到對側大腦半球呈「蝴蝶」狀;發病率依次為顳葉、頂葉、額葉和枕葉。
2.影像表現
MRI平掃常為混雜信號,常伴出血、囊變。MRI增強呈不規則厚壁花環樣強化,也可結節狀強化,腫瘤血管生成明顯。DWI為高信號。MRS NAA峰下降,Cho峰升高。膠質肉瘤常位於腦表面,當富含肉瘤成分時,MRI表現與腦膜瘤相似,以膠質成分為主時,MRI表現與膠質母相似。
3.鑑別診斷
幕上腦實質室管膜瘤
好發於40-50歲,囊實性多見,與腦室關係密切,大部分瘤周無水腫或輕水腫;腦實質室管膜瘤的ADC值高於膠質母細胞瘤。
轉移瘤
原發腫瘤病史,表淺部位好發,邊界較膠母清楚,小病灶大水腫,瘤周水腫無腫瘤細胞浸潤。
脫髓鞘假瘤
高顱壓症狀,多位於白質,佔位效應和水腫較輕,大部分明顯強化,開環樣強化,缺口位於灰質側。
節細胞膠質瘤
多見於30歲以下,男多於女,多以癲癇為主要表現,顳葉為好發部位,出血少見,囊實性或實性,增強輕中度不均勻強化,瘤周水腫輕或無。
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
好發於兒童及年輕人,10-35歲多見,顳葉常見,多表淺,囊變伴壁結節,壁結節為稍高信號,增強可見腫瘤附壁結節明顯強化,囊壁可輕度強化或不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