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釐米腦部膠質母細胞瘤完全消失,上海十院神經外科高亮團隊再創...

2020-12-22 瀟湘晨報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病房走廊裡,穿著病號服的女患者小陳拄著單拐一步步走動,身邊滿頭白髮的父母忍不住拍手鼓勁,興奮之情不亞於初為父母時見到孩子成功邁出的第一步。

更讓這家人開心的是,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高亮教授對比手術前後的影像報告,曾經威脅小陳的7釐米腦部膠質母細胞瘤已經完全消失不見了,這意味著治療是成功有效的。

今年3月初高亮看到小陳時,她已經癱瘓在床,半身不能動彈,正在逐漸失去語言能力和吞咽功能。

這一切,都是小陳腦中的膠質母細胞瘤帶來的。腦膠質瘤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腫瘤,而膠質母細胞瘤更是惡性程度非常高。這種腫瘤生長速度非常快,且容易與周圍組織粘連,無法完整手術切除,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

疾病的到來毫無徵兆。

2019年夏天,小陳下班回家總是覺得很累,到了年底,她更是時常頭暈,懷疑是頸椎不好,做了幾次治療。後來又發現視力不好,一檢查近視度數確實加深了200度。

2020年1月3日,小陳突然一側手失去知覺進了醫院,這一天後,小陳的病被鎖定在了腦部,但當地醫生的判斷是「良性」。一段時間後,不放心的小陳一家到另一家醫院檢查,得出了惡性腫瘤的結論,但因為臨近春節,沒有安排立即手術。

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日長夜大」的腫瘤,眼看著症狀日益明顯,老陳決定繼續求醫,希望能儘快手術。他帶著女兒去了濟南、北京,但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多醫院暫停了手術,同時不少醫生看了小陳的病情表示開顱有風險,甚至認為很可能下不了手術臺。

一直到2月底,小陳都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療。

最後,經過小陳同學的介紹,這個絕望的家庭得知了高亮的名字。去不去上海?老陳堅持要去,小陳卻已經不抱希望。見到高亮前,38歲的小陳幾乎就要放棄治療。

最終是10歲兒子的話說動了她——「媽媽你為什麼不去做手術?」

來到上海時,小陳腦中的膠質母細胞瘤已經有7釐米,沿著基底節、腦幹生長,腫瘤帶來的壓迫造成了小陳半身的癱瘓和各種功能的迅速喪失。如果不立即治療,小陳很快就會面臨呼吸的困難,危及生命。

在賓館隔離14天後,小陳住進了上海第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的病房。

小陳一家曾遍尋全國最好的醫生,得到的答覆都是兇多吉少。手術前談話,老陳還是沒忍住問高亮,手術成功的把握有多少?他的回答:七八成。

面對小陳的病情,敢說「七八成」的醫生極少,高亮說,底氣來自於這麼多年處理疑難疾病的經驗,以及團隊在術後重症醫學上的保障能力。

「不能說開了刀下了手術臺,治療就結束了,我們有強大的重症醫學團隊保障病人手術後安全度過危險期,以及術後的康復。」高亮明確向老陳一家交代了風險,別人不敢開的刀,這裡卻把「七八成」分析得明明白白。

老陳聽了堅定地要求:做,我們馬上做手術!

3月11日,高亮帶領團隊為小陳施行了腦部腫瘤切除手術,長達十小時的手術從天明做到日落。

手術很順利,在不損傷大腦正常功能的情況下,巨大的膠質母細胞瘤儘可能乾淨利索地切除了,手術後小陳直接進了神經外科重症監護病房,重症醫學團隊日夜監護治療,幫助小陳度過了手術後最危險的階段。

如今距離手術已經5個多月,小陳可以拄著單拐行走,曾經偏癱的手腳功能正在康復中。高亮介紹,出了重症監護後,小陳又接受了放化療,還在康復醫院接受了專業的康復訓練。

度過危險期開始康復後,神經外科組織的多學科團隊(MDT)還為小陳制定康複方案、治療方案和營養方案,包括指導她科學的生活方式(飲食、睡眠等),避免疾病的復發。

成功救治小陳這樣危及生命的腦腫瘤患者對十院神經外科來說並非首次,再一次創造了生命「奇蹟」,剛獲評2020年度「上海好醫生」的高亮也感到作為醫者的職業成就感和喜悅,不過他表示,比起「奇蹟」,成功的原因首先來自團隊有著處理複雜病情的經驗和能力,其次源於與患者及家屬的充分溝通和相互信任。

8月底,老陳帶著小陳辦了出院手續,他們準備回山東老家繼續後期康復治療,5個月來醫患共同的努力帶來了新的希望,老陳言辭中滿是感謝:「特別感謝高教授,他救了我們三家人。」

作者:李晨琰編輯:沈湫莎責任編輯:顧軍

【來源:文匯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曬傷」腦子是真的
    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有望抑制癌細胞 來源:轉化醫學網 胎腦路線圖顯示膠質母細胞瘤以祖細胞癌細胞為中心的三繫結構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成人原發性腦癌,對膠質母細胞瘤的幹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是有限的。
  • 豐臺右安門治療膠質母細胞瘤怎麼樣
    豐臺右安門治療膠質母細胞瘤怎麼樣 時間:2020-12-16 10:02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 膠質母細胞瘤是膠質瘤中惡性程度較高的神經上皮性腫瘤。膠質母細胞瘤因為其惡性程度較高,預後較差,因此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治療:1,以手術治療為主,力爭進行腫瘤全切。而對於廣泛的優勢腦葉的膠質母細胞瘤、老年或合併其他系統疾病,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則不宜或慎重採用手術治療。2,放射治療。3,化療:目前認為腫瘤切除越多化療效果越好,化療在放療前進行更為有效。4,其他治療:免疫治療、基因治療、光動力治療等。
  • 甘肅年齡最小神經母細胞瘤患兒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獲成功
    我省年齡最小神經母細胞瘤患兒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獲成功每日甘肅網8月31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 近日,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一名年僅3歲的神經母細胞瘤患兒。最終,亮亮被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據悉,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較為常見的顱外腫瘤之一。亮亮來院就醫時已屬於晚期,發生骨轉移,腹腔腫瘤直徑已達10釐米。經過10次高強度的化療,亮亮病情有所好轉,進入臨床緩解期。同時醫院為亮亮順利完成了自體幹細胞的採集,為下一步進行腹腔腫瘤切除做好準備。然而,就在今年7月,剛滿3歲的亮亮病情再度惡化,突發昏迷,又一次急診住進醫院。
  • 西湖大學謝琦團隊等改進CAR-T細胞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效果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致死性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患者目前的中位生存期僅為18個月,平均五年生存率低於5%。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新型的精準靶向腫瘤的免疫療法。
  • UCLA醫療中心神外科掌門人:團結科室是科主任的責任
    Becker加大招募神經外科醫生和研究人員力度,擴充住院醫師培訓計劃,為科室的進一步發展儲備了人才。Linda Liau介紹,目前UCLA醫學中心神經外科約140人,包括20名神經外科醫生、40名研究員、21個住院醫師和60名支持性工作人員等,其中7名醫生被評為「美國最佳醫生」(Best Doctors in America)。
  • 腦部病變:9個病例測試你的診療水平(圖文)
    最近,Medscape醫學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腦部病變:9個病例測試你的診療水平」。例1一名40歲的男性患者,因在建築工地意外墜落,致使頭部損傷就診。患者受傷後無意識喪失,但CT檢查發現其腦部存在一個可疑腫塊。隨後,該患者又進行了磁共振成像(MRI)檢查,並請神經外科醫生進行了評估。
  • 本草八達宣布其治療腦部腫瘤全球首創新藥成功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上海和南通2020年7月23日 /美通社/ -- 南通本草八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草八達」),一家致力於攻克腦部腫瘤的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今日宣布其在研新藥NBQ72S(又稱QBS10072S)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的一期臨床試驗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 運用生物3D列印建立高度異質性的膠質母細胞瘤微環境
    責編 | 兮膠質母細胞瘤是致死性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1】。膠質母細胞瘤具有高度異質性,其腫瘤微環境是一個包含腫瘤細胞,巨噬細胞,以及多種體細胞的高異質性動態系統。他們運用數字光處理3D生物列印技術和透明質酸(HA)衍生材料,將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GSC),巨噬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和神經前體細胞(NPC)按照健康組織包圍腫瘤組織的結構分布,建立了3D膠質母細胞瘤微環境體外模型。
  • 世界神經外科醫生在努力
    其中髓母細胞瘤惡性程度最高。對於一些如髓母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等惡性腦腫瘤,目前術後的生存期和生存質量都還是有明顯的提升。  而在James T.Rutka教授領銜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兒童醫院(SickKids) Arthur 與Sonia Labatt腦瘤研究中心,其新近對兒童髓母細胞瘤臨床研究發現,經過有效治療,WNT型的髓母細胞瘤5年生存率可達90%。
  • 膠質母細胞瘤新藥!泛PI3K抑制劑paxalisib一線治療大幅延長生存期...
    其先導候選藥物為paxalisib(原GDC-0084),近日,該公司公布了正在進行的評估paxalisib(原GDC-0084)治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II期研究(NCT03522298)的陽性中期數據。
  • 中國學者治療神經膠質瘤研究獲新進展
    膠質母細胞瘤是惡性的4級惡性腫瘤,約佔所有腦瘤的15%,預計每年在全球將近210,000人被診斷出來。膠質母細胞瘤可能從頭出現,被描述為「開始為4級腫瘤,沒有低級前體的證據。」相反,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可能從低級腫瘤發展而來,並隨時間發展。眾所周知,這些腫瘤很難治療。
  • 優寧維發布|HALO在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中的應用實例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tliforme, GBM)是最惡性的原發性腦腫瘤。常駐小膠質細胞和外周浸潤的巨噬細胞,佔GBM中非腫瘤細胞的一半。這些腫瘤相關的巨噬細胞與GBM的增殖、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有關,可影響化療、放射治療和免疫療法的療效。
  • 「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病例」膠質母細胞瘤
    ADC圖上呈稍高信號,其內見小片狀高低混雜信號,增強後呈花環樣強化,佔位效應明顯MRS示CHO波明顯增高,NAA波減低,可見高聳的Lip波MR 診斷右側側腦室后角及三角區旁高級別膠質瘤隨訪病理證實:膠質母細胞瘤
  • Opdivo膠質母細胞瘤III期臨床未達PFS主要終點
    當地時間9月5日,BMS宣布在III期臨床研究中,與標準護理方案(化療+放療)相比,其腫瘤免疫療法Opdivo聯合標準護理方案未能顯著降低特定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病情惡化或死亡的風險。該項研究名為CheckMate-548,在新診斷的O6-甲基鳥嘌呤-DNA甲基轉移酶(MGMT)甲基化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中開展,正在評估Opdivo聯合標準護理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並與單用標準護理方案進行對比。
  • 科學家發現新抗原疫苗在Ib期膠質母細胞瘤試驗中產生腫瘤內T細胞應答
    2018年12月19日,美國哈佛醫學院等科研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Neoantigen vaccine generates intratumoral T cell responses in phase Ib glioblastoma trial」的文章,發現新抗原疫苗在Ib期膠質母細胞瘤試驗中產生腫瘤內
  • 贏了大選的拜登,真正念念不忘的敵人是它|母細胞瘤|腦膠質瘤|拜登|...
    2013年,拜登的大兒子博伊被檢出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在休斯頓進行了手術,隨後進行了放化療,治療結果還不錯。但是,在2015年春,疾病復發,5月時醫治去世,僅僅46歲。膠質母細胞瘤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癌症?
  • 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
    術後隨訪5年,病人抽搐症狀及腹部不適感完全消失!  湯國太主任介紹,藥物治療癲癇不理想的患者,可以考慮通過手術治療控制癲癇發作。一般來講,正規藥物治療無效、2年以上仍無緩解趨勢,癲癇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癲癇手術大多數不會給病人帶來明顯殘疾,腦部有明確病灶等指徵的病人適合手術治療。
  • 百時美施貴寶Opdivo膠質母細胞瘤3期臨床錯過主要終點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最具侵襲性的中樞神經系統原發性惡性腫瘤類型,患者五年的生存率小於5%。全球每年約有30萬名被確診的GBM患者,約有24萬名患者死於腦部或中樞神經系統癌症。目前臨床上針對新診斷的GBM患者的標準治療包括手術,之後是放療和化療,但治療方案選擇相對有限。MGMT(O6-甲基鳥嘌呤-DNA甲基轉移酶)甲基化狀態是GBM治療指導中最常用的生物標誌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