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戰勝兒童「頭號殺手」腦腫瘤?世界神經外科醫生在努力

2020-12-22 健康界

      曾經,白血病是兒童惡性腫瘤第一殺手。近年來隨著醫學進展和國家大力投入,白血病治療水平長足進步,多數兒童白血病可以治癒。而另一種不為人關注的兒童腫瘤--腦腫瘤卻成了兒童致死率、致殘率極高的惡性腫瘤。近年來更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至少有0-19歲兒童腦腫瘤/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新增患者病例5萬多人,並有快速增長之趨勢。

  這些「早期信號」提示兒童腦腫瘤

  不同腦腫瘤的症狀表現都不一樣,很多孩子可能根本無症狀或症狀較輕,如何幫自家孩子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呢?國內外神經外科專家提醒,隨著腦腫瘤的生長,當孩子出現頭痛、視力下降、視野缺損、耳鳴、聽力下降、面部麻木、肢體無力/麻木、走路不穩、癲癇等,這些可能是腦瘤的早期信號,此外,也有一些比較少見的症狀家長也應警惕,如肥胖(一段時間內體重明顯增加)、手腳變大、聲音嘶啞、飲水嗆咳、頭部變大(大頭娃娃)、小兒發育遲緩或身高增長迅速、尿崩、兒童性早熟等,這時候也應儘快就醫排查腦腫瘤。

  良性可治癒,惡性5年生存率逐步提高

  兒童腦腫瘤含有多種不同的腫瘤,如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腦幹膠質瘤、星形細胞瘤、顱咽管瘤及生殖細胞瘤等,其中惡性腫瘤佔60%-70%,其中髓母細胞瘤惡性程度最高。手術切除是兒童腦腫瘤的首要治療方式,良性腦腫瘤患兒手術治療即可痊癒,而惡性腦瘤患兒一般需要進一步放化療。臨床上,部分患者無法通過手術及立體定向活檢明確病理診斷,或患者本身不同意手術或活檢,則需行試驗性化療。

  「治癒兒童腦瘤,有可能有希望!隨著腫瘤研究的深入和治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完善,通過科學治療,孩子們將得到越來越好的治療!」正如INC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之世界神經外科學院前院長、世界知名神外雜誌《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主編加拿大James T.Rutka教授所說,目前,隨著手術技術的進步以及後續的放療、化療發展,加上一些新的靶向藥問世,免疫治療、電場治療等的臨床研究加強等,在各種創新技術的協同開展下,目前兒童腦腫瘤的治療效果,已經比過去取得了非常成熟的進步。對於一些如髓母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等惡性腦腫瘤,目前術後的生存期和生存質量都還是有明顯的提升。

  而在James T.Rutka教授領銜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兒童醫院(SickKids) Arthur 與Sonia Labatt腦瘤研究中心,其新近對兒童髓母細胞瘤臨床研究發現,經過有效治療,WNT型的髓母細胞瘤5年生存率可達90%。低風險組患者5年生存率高於80%,高風險組5年生存率高於60%,這在世界範圍內都處於領先水平。

  該腦瘤研究中心是加拿大知名的兒童腦瘤研究實驗室,James T. Rutka教授通過MR光譜學、免疫組織化學和計算機建模等技術,監督腦積水的研究項目,並將分子生物學技術用於確定兒童腦腫瘤的病因,目前還正在開發幾種新的治療惡性腦腫瘤的方法。此外,James T. Rutka教授的實驗室在研究腦腫瘤生長和侵襲的機制方面頗有成就,並在Sunnybrook健康科學中心和多倫多大學生物材料和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合作下,正在設計一種基於納米顆粒的輸送系統,作為治療膠質瘤的一種新方法。

  世界小兒神經外科在努力

  兒童腦瘤的發病率、病理形態、分子特徵和治療都與成人完全不同,這也就需要治療時注意兒童的特殊性,與成人腦瘤區別對待。小兒神經外科就是專註解決包括兒童腦腫瘤、腦積水、小兒癲癇等在內的兒童諸多神經外科疾病,一直以來被稱為難度最大的外科專業之一。小兒神經外科醫生的培養也是周期最長的,在國外通常需要有10年以上的成人神經外科工作經歷的醫生,才能從事小兒神經外科臨床工作。

  小兒神經外科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它是綜合了小兒內科、小兒外科和神經外科的一門綜合學科體系,是神經外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小兒神經外科」這一概念由美國的神經外科大師 Harvey Cushing教授,在1926年某次神經外科大會上首次上提及。1954年,Ingraham和Matson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小兒神經外科學》, 奠定了小兒神經外科的事業地位。1973年,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Neurosurgery(世界小兒神經外科學會,簡稱ISPN,目前小兒神經外科領域中最重要的國際學術團體)成立並每年召開年會,出版Child’s Nervous System雜誌。該雜誌的現任主編即為INC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成員、國際兒童顱底學會創始人義大利Concezio Di Rocco教授,他還曾任ISPN主席和世界神經外科聯合(WFNS)教育委員會主席。

  「兒童腦瘤中遺傳突變特別多,這需要綜合多學科進行早期診斷和精準治療,這包括第一步的手術精準切除以及術後的個性化綜合治療。在當前術中磁共振、術中CT、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術中神經導航等術中同步影像技術的一體化應用下,手術的每一刀都能定位精準,這能避免損傷腦內正常組織,有效減少出血和術後併發症,切除效果也在逐年進步。而手術外的放化療及一些康復治療,仍需要多學科配合完成。這是一整套工作,需要神經外科醫生、神經內科醫生、神經腫瘤科、康復科醫生的共同密切配合。」談及世界小兒神經外科如何治療兒童腦腫瘤,Concezio Di Rocco教授在北京2019WFNS全球特別大會上的學術講演中表示。

  國內外雙向交流通道已開啟

  抗擊兒童腦腫瘤難題,為孩子爭取更長的生存期和更佳的預後,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巨大挑戰,這需要全世界神經外科醫生齊心協、互相交流分享前沿學術成果和先進治療理念,儘可能地採用各種有效手段最大程度治癒小兒腦瘤。隨著「神經外科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目前這個國內外前沿治療理念、有效經驗的雙向交流通道已然開啟

  以上提及的JamesT.Rutka教授和ConcezioDiRocco教授作為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旗下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WANG)的成員,曾經常來華參加國內小兒腦腫瘤方面的學術會議、論壇、沙龍等,同國內醫生共享攻克小兒腦瘤的最新進展和治療碩果。除了這兩位教授,INC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還有10多位來自德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等歐美及日本等的世界神經外科大師,他們均為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WFNS)及各種國際神經外科學術組織的主席級別成員、世界神經外科各大知名專業雜誌主編以及神經外科教科書中以其本人名字命名手術方式和解剖結構的教科書級神經外科巨擘。

  推進神經外科學術與技術的無國界交流,促進世界神經外科「全球化」,一直是INC的使命所在。相信在國內外神經外科醫生的共同努力下,全球腦腫瘤患者的治療困境將有更多新的突破。

相關焦點

  • 兒童腦積水的「剋星」,訪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神經外科主任...
    這是一家居於鄭州、影響全省、輻射全國的科室,因為這個科室,它所在的醫院成為河南一家具有省級小兒神經外科專業科室的醫院,因為這個科室,河南省小兒神經外科疾病診療中心、河南省兒童癲癇疾病中心、河南省嬰幼兒腦積水疾病診療中心也坐落於這家醫院,這就是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河南省婦幼保健院、鄭州大學附屬婦產兒童醫院小兒神經外科。
  • 三思且篤行——記小兒神經外科醫生田永吉
    田永吉,天壇醫院小兒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從醫16年,42歲的他對這份職業沉澱出更加穩重、更為長遠的思考。北京天壇醫院,以神經外科馳名,是世界三大神經外科研究中心之一。這裡的小兒神經外科是該領域內全國創建時間最早、綜合實力最強的專科中心,成立於1960年。
  • 世界肺炎日|肺炎是兒童頭號「殺手」 ,如何判斷得了肺炎?
    世界肺炎日|肺炎是兒童頭號「殺手」 ,如何判斷得了肺炎?每年的11月12日是「世界肺炎日」,主題是「抗擊肺炎、關愛兒童」。肺炎,這種大多數人並不陌生的疾病,卻是全世界5歲以下兒童的頭號「殺手」。兒童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呼吸系統疾病,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是我國兒科住院人數首位,是嬰兒死亡的第一原因,佔全部嬰兒死亡率的23.9%。全世界每年5歲以下兒童約400萬死於肺炎,我國每年5歲以下兒童約30萬死於肺炎。
  • 招生通知|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在職研究生招生即將啟動
    是全國神經外科臨床重點學科、世界神經外科聯盟(WFNS)授權的世界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示範中心;是衛健委批准的首批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培訓基地,還是中國神經外科援外培訓基地。China-INI與宣武醫院神經外科融合統一,相互依託,優勢互補,集科、教、研一體,打造神經外科一流團隊和國際交流平臺,為廣大患者帶來更優質的服務與診療體驗,為年輕的神經外科醫生提供高水平的臨床和科研培訓。
  • 【健康茶座】腦腫瘤的早期識別和診治
    * 中華中青年神經外科交流協會常務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損傷培訓委員會常務委員 *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神經損傷學分會委員 *《醫學綜述》、《臨床誤診誤治》、《中華中西醫臨床雜誌》編委 *《Journal of
  • 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外科龔德山:行走生命禁區21年
    中新網上海新聞6月11日電  早晨8點,許多人才剛剛出門迎接一天的工作,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外科龔德山主任已經站在手術臺前
  • 清華醫學院廖洪恩課題組合作在腦腫瘤精準診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醫學院廖洪恩課題組合作在腦腫瘤精準診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26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廖洪恩教授課題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王貴懷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診療》(Theranostics)上發表題為《雙模態光學診斷實現神經外科腫瘤精準在體識別》(Dual-modality optical diagnosis
  • 軍醫科普:十大危險信號排查腦腫瘤
    ,所以讓自己早了解腦腫瘤的知識顯得尤為重要。據火箭軍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學博士張保中介紹,腦腫瘤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腫瘤發生於腦組織、腦膜、腦神經、垂體、血管及顱內殘餘胚胎組織等,繼發性腫瘤則是指身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或侵入顱內。腦腫瘤的發病高危年齡在20-50歲,腦腫瘤表現多種多樣,基本分兩大類:顱內壓增高症狀和局灶性症狀。
  • 警惕早期腦腫瘤的十大徵兆
    一側眼球突出的病例50%系由顱內疾患造成,其中最常見的病因是腦腫瘤。    6.單側耳聾:中年人若無中耳炎和外傷的病史,僅有一側聽力進行性減退,伴有或不伴有同側耳鳴,多半為腫瘤壓迫聽神經導致。    7.癲癇發作:指成年以後開始發病者,如無外傷及其他誘因,則應首先考慮顱內腫瘤。倘若抽搐發作局限於一側或由某個肢體開始,無論成人或小兒都應考慮腦腫瘤。
  • 推動小兒神經外科專科化進程更好服務患兒
    新華社上海1月11日電(記者仇逸)跨越神經外科和小兒外科專業,聚焦於小兒中樞神經系統先天性畸形疾病等臨床診治,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小兒神經外科學組11日宣告成立。 學組將致力於針對兒童與成人不一樣的疾病譜和病情特點、採用更加個體化的方案緩解患兒病痛,並有力推動上海乃至全國小兒神經外科專業醫師的規範化培訓和學術交流。
  • 腦腫瘤主要生長在這4個部位!不同地方對應不同症狀
    而當大腦內的細胞發生癌變,也就出現了俗稱的「腦腫瘤」,這往往會影響人們的健康,更有甚者,處於腦幹、丘腦、基底節區等的腦腫瘤往往還會擠壓周圍組織,造成顱內壓升高,乃至出現各種神經功能症狀。一般而言,不同位置的腦腫瘤症狀表現都不一樣。那麼,腦腫瘤常見的生長部位包括哪些?都會有什麼對應的症狀呢?1、中央區腦腫瘤:中央區腦腫瘤指位於中央前、後回的腫瘤而言。
  • 孩子頭大不一定是智商高,也可能是得了腦腫瘤
    為此,我們請到了此次義診醫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小兒神經外科 馬傑主任醫師,給我們講講腦腫瘤的診治,講一講平時容易被忽視的不典型症狀。本文科普醫生:馬傑醫生(本文根據6月4日醫生直播內容整理)▎容易被忽視的6個早期症狀第一,嘔吐孩子嘔吐不一定是胃腸道的問題。嘔吐是兒童腦腫瘤最常見的表現,約佔80%左右。腦腫瘤所致的嘔吐多發生在清晨,但隨著病情的進展則可以出現在任何時間,呈間歇性和反覆發作。
  • 天然石材的「頭號殺手」
    石材病變是石材人自己主觀造成的問題,是天然石材的頭號殺手!二、為什麼石材「病變」是天然石材的頭號殺手   有人說,天然石材不好玩,不好做,原因有礦山開採難、加工難、賣板難、收款難、施工難等等等等,都是站在石材經營者自身的角度來看待石材行業的問題,我為中心的自我思維、企業思維和產品思維,都是落後的商業思維。
  • 得了腦腫瘤能活多久?美國癌症協會5年生存率解析
    對於腦腫瘤以及顱內佔位性病變等神經外科疾病患者來說,這個問題是最重要的,很多患者和家屬都會問到。對於腦腫瘤能活多久主要取決於腦腫瘤的良惡性,治療方法是否得當,以及病人的身體機能等。  腦腫瘤能活多久?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出版物改編的統計數據,腦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幾乎為36%,10年存活率接近31%。存活率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 兒童「頭號殺手」!這個疫苗,比新冠疫苗更需要打
    眼下倒是有另一種「肺炎疫苗」比新冠肺炎疫苗緊迫得多因為它能預防5歲以下兒童的頭號「殺手」▽圖片來源:騰訊醫典肺炎是兒童最常見的嚴重疾病,也是5歲以下兒童的頭號「殺手」。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2016年,肺炎在全球造成近100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亡。
  • 兒童腦腫瘤易誤診,孩子出現「感冒」「頭痛」症狀要注意
    據報導,目前腫瘤已經成為兒童健康的第二大「殺手」。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外三科副主任楊寶應介紹,在他收治的眾多腫瘤患兒中,不少是意外檢查發現並確診的。去年,6歲大的女童頭痛半年之久,家長一直以為孩子是普通感冒。直到一次摔倒後,才檢查出孩子罹患了腦腫瘤。
  • 西南醫院神經外科主治疾病
    1、重型顱腦創傷救治與神經功能重建的臨床與基礎研究重型顱腦、脊髓創傷救治是本學科傳統優勢項目,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
  •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簡介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簡介: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創建於1958年,是我省最早開展神經外科疾病醫療
  • UCLA醫療中心神外科掌門人:團結科室是科主任的責任
    編者按:每年夏天,美國各大醫院都會期待同一個時刻——《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最佳醫院排行榜」。隨著「美國最佳兒童醫院」和「美國最佳醫院」兩個榜單的公布,各家醫院的網站上也會緊鑼密鼓地更新排名。
  • 三博石祥恩:淺談神經外科醫生畫圖
    美國佛羅裡達大學著名神經外科教授AL Rhoton發表500篇文章,以及MT lawton主編多本腦血管病專著和文章,都沒有過多的文字說教,以圖片和畫圖受到醫生的青睞,被認為是國際最受歡迎的文章和書籍,幾乎每位臨床醫生都學習他們的神經外科解剖和手術文章,全球各個角落的報告都引用他文章的視圖,一幅經典畫圖可以改變手術方式和臨床治療,產生時代的新意,值得神經外科醫生學習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