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醫院陳航
腫瘤是嚴重威脅居民健康的疾病之一。而大腦作為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腦子裡長瘤還有救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腦腫瘤的話題。
生長於顱內的腫瘤通稱為「腦瘤」,腦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其中以20—50歲人群最為多見。腦瘤包括由腦實質發生的原發性腦瘤和由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至顱內的繼發性腦瘤。原發性腦瘤依其生物特性又分良性和惡性。良性腦瘤生長緩慢,包膜較完整,不浸潤周圍組織及分化良好;惡性腦瘤生長較快,無包膜,界限不明顯,呈浸潤性生長,分化不良。但是,無論良性或惡性腦瘤,均能擠壓、推移正常腦組織,導致中樞神經損害,從而造成顱內壓升高,威脅人的生命。
近年來,顱內腫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很多腦腫瘤被發現後已經無法手術治療,即使是良性腫瘤手術也存在著巨大風險,因此腦腫瘤的早發現、早治療顯得至關重要。建議居民要注意一些身體的細微變化,警惕早期腦腫瘤的十大徵兆——
1.晨起頭疼:一夜睡眠醒來時往往頭疼最重,起身後會漸漸減輕,一般的頭疼多在午後可以得到緩解。
2.噴射嘔吐:通常發生在頭疼劇烈時,嘔吐後頭疼可有所減輕。
3.視力下降、復視:早期可為一過性黑蒙,並有短暫的視力喪失,隨病情的加重漸漸變為持續性的視力減退,最後可能完全失明。復視,即兩眼看任何物體都呈雙影。復視起初只有當眼球向一定方位注視時才能出現,以後可發展到任何方向都能出現,最後當兩側眼的位置已顯著不對稱時,復視反而可減輕甚至消失。
4.視野缺損:看東西的範圍變窄了,通常表現雙顳側偏盲,嚴重時可妨礙患者的行為。
5.單眼突出:即一側眼球向前突出,嚴重時可影響眼瞼,引起瞼裂、眼瞼閉合不全。一側眼球突出的病例50%系由顱內疾患造成,其中最常見的病因是腦腫瘤。
6.單側耳聾:中年人若無中耳炎和外傷的病史,僅有一側聽力進行性減退,伴有或不伴有同側耳鳴,多半為腫瘤壓迫聽神經導致。
7.癲癇發作:指成年以後開始發病者,如無外傷及其他誘因,則應首先考慮顱內腫瘤。倘若抽搐發作局限於一側或由某個肢體開始,無論成人或小兒都應考慮腦腫瘤。
8.偏癱:包括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半身無力或偏癱,表現有病側肢體少動或不動,另一種是一側肢體共濟失調,表現為動作蠢笨或不穩。這兩種症狀假如是緩慢出現並漸漸加重,可能是腦腫瘤信號。前者多見於大腦半球腫瘤,後者為小腦半球腫瘤的徵象。
9.肢端肥大:為嗜酸性垂體瘤特有的臨床徵象,見於成年人發病者,主要表現為手腳厚粗大,眉弓和下頜突出,面貌醜陋,兒童發病者可發育成巨人。
10.閉經泌乳:育齡婦女非妊娠的閉經、泌乳常為垂體腫瘤的首發症狀。男性主要表現為陽痿和陰毛、腋毛、鬍鬚脫落等。
如果您出現了上述的十大症狀,就一定要及早去醫院就診,進行頭部CT及核磁共振檢查。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絕大部分的良性腦腫瘤如腦膜瘤、神經鞘瘤、血管瘤等,均可得到很好的治療,甚至達到治癒,且不影響患者壽命。部分生長在腦重要部位的腫瘤難以手術或不能手術,採取X刀等放射治療後,腫瘤可有縮小或短時間內控制增長,瘤體不再生長。但對於惡性腦腫瘤如腦膠質瘤來說,仍難以治癒,雖然絕大部分惡性腦腫瘤目前可以採取手術治療,但手術很難達到完全切除,術後仍需要配合放化療、X刀、Y刀等治療手段,瘤體或許還會再復發、再生長。因此,再次提醒廣大市民,要務必重視早期腦腫瘤的預防,掌握上述十大預警信號,切實將疾病防控關口「前移」。
(本報記者王平整理)
想獲取更多動態資訊、前沿技術、保健科普等新聞信息,可關注河南省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微信號:HNFYSY1904);若需其他服務可撥打「96195」省醫24小時綜合服務熱線,預約掛號、緊急救援、雙向轉診等服務伴你行。
專家名片
陳航,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河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病區主任,中華醫學會河南省神經外科分會委員,中華醫師協會河南省腫瘤分會委員。致力於腦膜瘤的外科手術治療及分子生物學特性的研究,主持「腦膜瘤臨床及生物學特性研究」課題,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能熟練掌握神經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擅長各種顱內腦腫瘤的手術治療,同時對脊髓脊柱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有獨到見解,以及熟練掌握神經外科包括顯微鏡,神經內鏡及脊柱內固定技術等各種微創治療手段。每年完成各類神經外科手術400臺以上,收治病例總數及手術難度分級居科室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