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博石祥恩:淺談神經外科醫生畫圖

2020-12-17 首醫大三博腦科醫院

在外科手術和診療過程時,單純用語言文字描述往往過於抽象、複雜、理解困難,用專業畫圖可一目了然。專業畫圖既簡單、易懂、醒目,又有藝術和美感,尤其是神經外科,更是如此。比如僅用文字敘述海綿竇的結構或手術過程顯得困難和抽象,易產生誤解,而用畫圖表達會簡潔和直觀。

目前,神經外科專業文章和書籍往往是無圖不成書(No picture no book),一圖值千言(One picture worth a thousand words)。在國際神經外科文章中,畫圖或電腦製圖十分重要,高水平的文章多數附有畫圖。國際知名神經外科雜誌,如美國的雜誌《Journal of Neurosurgery》、《Neurosurgery》和歐洲《Neurosurgical Review》等均有文章附畫圖作為雜誌封面發表,既有助於可讀性,又衝擊讀者視線,可強化文章引用率,已經有多數封面發表的文章成為教科書式經典。美國佛羅裡達大學著名神經外科教授AL Rhoton發表500篇文章,以及MT lawton主編多本腦血管病專著和文章,都沒有過多的文字說教,以圖片和畫圖受到醫生的青睞,被認為是國際最受歡迎的文章和書籍,幾乎每位臨床醫生都學習他們的神經外科解剖和手術文章,全球各個角落的報告都引用他文章的視圖,一幅經典畫圖可以改變手術方式和臨床治療,產生時代的新意,值得神經外科醫生學習和掌握。

神經外科畫圖並非藝術畫家或非醫學製圖人完成。它要以臨床醫學為基礎,需要有醫生親臨其境的實踐而胸有成竹,需要有神經外科解剖結構合理的組織,在視覺上結構形態、比例、榫合關係,用不同畫線的粗、細、虛、實勾畫成專業美圖。神經外科醫生畫圖應有絕學無憂,不必拘泥於有無美術學專業的功底和藝術的雅興。

神經外科畫圖如同文字表述一樣多有特殊的線形勾畫形式及圖示方法,一些神經外科書籍和文章可參考。畫圖主要包含腦脊髓、血管、硬膜、顱骨及頭皮結構,這些組織和結構的嚴密的榫合關係是神經外科畫圖的要點,如鞍結節、前床突、頸內動脈等結構視覺上的線形勾畫關係,近處結構粗大而明顯,遠處結構漸細而黯淡。線形畫圖視覺近處手法是粗直而疏緩,視覺遠處手法是細而密的遞減。專業畫圖是腦和脊髓組織結構的真實展現,不可曲解、異構和錯位,如頸內動脈直徑約是大腦中動脈直徑的一倍粗,大腦中動脈直徑是大腦前動脈直徑的一倍。後交通動脈發自頸內動脈外後壁,沿小腦幕緣向後、向內側走行,與動眼神經並行,要恰當勾畫出腫瘤、動脈瘤或其它病理情況下的構圖。這些解剖關係在畫圖中如同一個文字筆畫不能丟失和寫錯一樣,不能畫蛇添足。業精於勤,荒於嬉,神經外科畫圖是專業自我充實提高的過程。下面將近年來,三博腦科石祥恩教授發表外文期刊雜誌文章的畫圖簡要詮釋:

圖一

首次報告以頜內動脈作為供血動脈移植橈動脈到大腦中動脈M2近端搭橋示意圖,2011年發表在歐洲神經外科雜誌。畫圖分為三個部分,一是額顳開顱分開外側裂顯露大腦中動脈M2 段,示圖畫出視神經和大腦前動脈以示M2端的解剖位置。二是顳下窩內的頜內動脈,位於顴弓根下內,頜內動脈於翼外肌上下頭之間,脂肪墊襯託,符合手術視野, 第三是顳肌瓣翻轉,有顳深動脈走形顳肌深面。該圖有專業書籍和學術報告引用,文章被引次數52次。

【圖一】頜內動脈搭橋示意圖:額顳開顱顴弓離斷,顳肌外翻顯露翼顎,移植橈動脈,行頜內動脈與大腦中動脈M2段搭橋。1.頜內動脈2.翼外肌下腹3. 翼外肌上腹4.下頜髁5.顴弓根6. 顳深動脈7.咬肌8.顳深脂肪9.咬神經10.移植橈動脈11.大腦中動脈M2段12.顳肌

圖二

2013年發表在歐洲神經外科雜誌,治療後循環複雜動脈瘤的文章示意圖,以頜內動脈作為供血動脈移植橈動脈搭橋到大腦後動脈P2近端,繼而夾閉基底動脈主幹動脈瘤主要供血動脈的椎動脈,使血液逆流治療方法。畫圖按視覺比列畫出夾閉對側椎動脈和頜內動脈搭橋對側大腦後動脈發育不良的血管特徵。同時按照正常血管畫出前循環的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和大腦前動脈結構對比,突現後循環發育不良的血管,畫面也顯得上下對稱,視覺逼真。

【圖二】上圖三維血管影像顯示基底動脈中下段蛇形動脈瘤,下畫圖參照血管造影搭橋治療方式。用橈動脈移植,頜內動脈搭橋到大腦後動脈,夾閉動脈瘤主要供血動脈椎動脈

圖三

2015年發表在歐洲神經外科綜述雜誌文章畫圖,供體血管的頜內動脈發自頸外動脈,與頸內動脈區別標誌是頸外動脈起始部畫出了甲狀腺上動脈,雖然圖中沒有標出,但畫圖結構符合解剖特徵。頜內動脈發自頸外動脈,其特徵是畫出三個分支,即顳淺動脈、腦膜中動脈、顳深動脈,屬於頜內動脈的基本分支,不可多支和少支。基底動脈頂端背後是大腦腳託襯,腳間窩發出動眼神經穿行在基底動脈發出大腦後動脈和小腦上動脈之間。位於基底動脈前方的鞍隔、漏鬥、後交通動脈的三維表達畫圖在基底動脈上方,視覺上結構相對漸遠和縮窄,使畫圖有立體感,有對稱性。

【圖三】巨腸型動脈瘤累及基底動脈全長和右側椎動脈,下畫圖顯示搭橋治療方法,即移植橈動脈搭橋在頜內動脈和大腦後動脈之間,繼而阻斷右椎動脈,血液從搭橋血管逆流到動脈瘤內,以保持動脈瘤穿通動脈血供。上圖為三維CT 血管影像後前位基底動脈聯合椎動脈巨長型動脈瘤

畫圖四

2017年發表在美國世界神經外科雜誌文章畫圖。術中照片再附有畫圖會使文章生動,使讀者便於理解手術方式,勾畫手術取瘤鑷和顯微鑷成角度,尖端窄,近手柄端略為放寬,額葉和顳葉腦板牽開情景勾畫形成彎曲弧度,均為增加視覺立體感。

【圖四】上圖為左翼點開顱分開外側裂後顯露鞍上區,箭頭分別指示視交叉前間隙和視神經。下畫圖顯示利用頸內動脈和視神經間隙切除鞍上腫瘤示意圖

畫圖五

2017年發表在歐洲神經外科文獻雜誌文章畫圖,基底動脈頂端巨梭形動脈瘤伴有瘤內血栓的頜內動脈搭橋手術治療,畫出兩側椎動脈,小腦後下動脈是椎動脈的重要標誌, 按解剖形態畫出該動脈起始處的延髓前段、延髓外側段、延髓扁桃體段形成的上攀和下攀。基底動脈頂端的丘腦後動脈重要穿通支,可分為起始分支、行走分支和無分支形態給予畫出。動脈瘤體三種成分部分以剖截面畫出,即瘤體內血栓以方塊線條、夾層內血流與正常官腔血流畫細雙平行線分隔,彰顯外科手術實際的效果。

【圖五】上圖為左側椎動脈造影顯示基底動脈巨大夾層動脈瘤,瘤腔內充盈缺損提示血栓形成。下畫圖示頜內動脈搭橋到大腦後動脈,繼而夾閉基底動脈上幹,減少基底動脈血流直接衝擊動脈瘤體的手術方式

相關焦點

  • SCI論文30篇、影響因子超50分,民營醫院30歲青年醫生的「開掛人生」
    選擇、喜愛、堅持才有今天的結果 9月9日,對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青年醫生王瀧博士是個值得銘記的日子。 當天在居庸關城腳下舉辦的榮耀神經外科大會上,王瀧獲得世界神經外科聯合(WFNS)頒發的「全球神經外科青年醫師獎」。
  • 三思且篤行——記小兒神經外科醫生田永吉
    田永吉,天壇醫院小兒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從醫16年,42歲的他對這份職業沉澱出更加穩重、更為長遠的思考。《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王劍英編輯高雪梅手術中的田永吉小兒神經外科,神經外科中最難駕馭的領域,被譽為「外科學皇冠上的明珠」。
  • 精準外科治療 三博癲癇中心成功切除21年癲癇患者放電「真兇」
    特別在術前評估、致癇灶精準定位和手術治療上更是引領我國癲癇外科發展,不少難治性癲癇患者及家庭也因此受益。秦女士及家人抱著最後的希望來到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入院後,核磁影像檢查顯示右側顳葉病灶軟化,累及島葉。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常務副主任、主任醫師周健初步判斷是「繼發性癲癇、海綿狀血管瘤術後、右顳軟化灶、海馬硬化」。
  • 金醫神經外科顱內精準取異物
    金醫神經外科顱內精準取異物 2020-12-08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神經外科醫生在努力
    世界小兒神經外科在努力  兒童腦瘤的發病率、病理形態、分子特徵和治療都與成人完全不同,這也就需要治療時注意兒童的特殊性,與成人腦瘤區別對待。小兒神經外科就是專註解決包括兒童腦腫瘤、腦積水、小兒癲癇等在內的兒童諸多神經外科疾病,一直以來被稱為難度最大的外科專業之一。
  • 【我是醫生】初始醫大總醫院神經外科,我們的見習日記
    初識總醫院神經外科,是從醫科大學黨委學工部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招聘會開始,當時有20多家單位向我們在校生開放了暑期社會實踐崗位,這當中就有他們最最心怡的總醫院臨床見習崗。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們填寫了報名表,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王毅老師和創傷病區護士長陳慧嬌老師親切的話語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在結束了緊張的期末考試後,我們終於懷著一顆好奇的心踏進了夢寐以求的總醫院神經外科的大門。穿上白大衣,戴上神經外科贈送給我們的科徽,一種榮耀的心情油然而生。
  • 趙英傑老師:聽神經瘤外科治療的歷史
    》節選:淺談Rhoton Society顯微解剖學。神經外科醫師,在後外側方向上實現橋小腦角區顯露。從切除小腦半球外側腦組織,到保護小腦半球、減輕小腦牽拉,再到無牽拉技術,始終在後外側方向上發展行進是基本特點。耳科醫師,在側方方向上實現橋小腦角區顯露。1895年,德國耳科醫生Albert Jansen,施行首例迷路切除術。
  • 高二的女孩想學外科,想成為一名神經外科醫生,該做什麼準備?
    好好學習、把博士讀完 神經外科目前是外科中技術含量較高的,比起骨外科那些個「木匠」,對專業水平的要求可高多了,甚至比骨外科技術含量較高的脊柱手術要求還要高很多!目前真正能夠正常開展大型神經外科手術的醫院大多都是大型三甲綜合性醫院。
  • 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
    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兼癲癇中心主任——湯國太  癲癇病,俗稱羊角風,病程長、根治難,被列為世界十大醫學難題之一……後來,小紅一家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癲癇外科就診。經過全面檢查,醫院發現小紅的丙戊酸血濃度明顯低於正常,同時血中查出魯米那鈉,說明所謂的純中藥丸中含有西藥魯米那鈉。根據小紅的病情,醫生提出停用中藥丸,服用丙戊酸鈉,兩周後查血藥濃度恢復至正常。此後,經過3年的規範化治療,未見復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男子神經粘連幾乎癱瘓,醫生巧手為他「鬆綁」
    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生通過顯微鏡手術,將出現粘連的骶神經進行松解,幫助他重新站立。7月7日他康復出院時已經可以站立和行走。 近兩年來,徐先生前往省內外多家醫院檢查,均無法確診疼痛的原因,醫生也不敢貿然收治入院。隨著時間流逝,長期臥床的徐先生腿部肌肉開始萎縮,特別是左腿明顯比右腿細了一圈,勉強行走也是一瘸一拐。上個月,他的疼痛感再次加劇,甚至吃止痛藥效果都不明顯,連續一個多星期都無法正常入睡。6月18日,家人帶著徐先生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尋求幫助。
  • 顱骨多處骨折危及眼部 哈市五院神經外科醫生巧施妙手解除危象
    哈爾濱市第五醫院神經外科醫療團隊緊急救治,細化手術方案,患者終轉危為安。幾天前,一輛汽車飛快的駛入哈爾濱市第五醫院,一名渾身是血的患者被從車上抬下來,患者被抬到急診科時,左側頭部已經完全凹陷,表情痛苦不停呻吟。神經外科醫生趙作潤接診後,立即為患者進行查體,呼喚患者名字並與其簡單溝通,發現患者意識清楚。
  • 是時候告訴你外科醫生的真面目!
    2. 外科醫生到底什麼時候上班?外科醫生最擅長什麼?說葷段子一個說不好葷段子的外科醫生。。。。。。不存在的做一臺能輕鬆說學逗唱的手術最能體現術者的心理素質和操作技能外科醫生最幹不好什麼事?請客吃飯首先時間就很難確定因為要避開彼此值班、開會的時間好不容易湊齊了又被一臺急診手術困住心裡再急都不會丟下手術刀只能丟下一桌的朋友當外科醫生的朋友也是需要一定耐力的
  • 外科醫生火線救急|戴傳昌|整形外科|病人|安慶市立醫院|醫生|外科...
    儘管這位醫生從來沒有做過剖宮產,但他憑著大學實習期所見和平時的外科基礎,果斷接下這一風險極大的手術,沒有麻醉師,他就自己給病人做硬膜外麻醉,然後飛快切開腹壁子宮,幫助女子順利誕下一名女嬰。如今這名女孩已經成為一名出色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當年的年輕醫生也成為著名的整形外科專家。紫牛新聞記者近日聯繫到這位醫生,聽他講述當年的故事。
  • 招生通知|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在職研究生招生即將啟動
    宣武醫院神經外科是我國神經外科的初創基地和人才培養的搖籃之一。上世紀60年代初由我國神經外科先驅趙以成教授創立,先後在王忠誠院士、丁育基教授、凌鋒教授、張鴻祺教授等的帶領下,現已成為裝備現代化、技術精良、梯隊合理、在國內外有較高影響力的神經外科中心。
  • 小兒外科醫生圖解「腹外疝」(上)
    寫在前面 作為一名小兒外科醫生,我經常思考一件事:「怎麼讓我的醫學術語變成白話?」。我發覺醫生常識的說法,對於家長們來說理解的很不一樣。今天我想通過畫圖的方式,跟家長們解釋一下「腹外疝」,用邊畫邊聊的方式,與大家一起分享。
  • 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的區別有哪些
    說起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對於患者來說,都是穿白大褂的,沒啥區別。但是從細微的一些細節還是能夠看出區別的,而且還非常有趣,比如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吸收的姿勢、吃飯的速度、走路的樣子等等都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當看到外科醫生手繪解剖圖,讓人忍不住讚嘆:美呆了
    作者:編輯記者凌雲汪建平教授曾經說過,畫圖其實是每一個外科醫生的必修課。「當醫生是讓人很興奮的工作,當你手術做得很成功,畫圖的時候並不覺得累,反而很享受其中的過程!」作為我國著名胃腸外科專家,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名譽院長汪建平教授以一手漂亮得猶如教科書般精細的手繪手術圖譜,被網友們評為「在外科醫生中最擅長繪畫,在繪畫愛好者中最會做手術」的人。汪建平教授曾經說過,畫圖其實是每一個外科醫生的必修課。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一例神經內鏡經眶入路中顱窩顱眶腫瘤...
    近日,我院神經外科團隊在主任吳安華教授的帶領下,利用神經內鏡下經眶入路成功完成一例右側中顱窩顱眶腫瘤切除手術。
  • 圖文:畫圖醫生病例檔案映照醫者仁心
    李雁的老師是我國著名腫瘤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湯釗猷院士在教學、臨床中喜歡板書、勾畫解剖圖,李雁在跟老師學習時,就習慣勾勾畫畫,沒想到老師的這個習慣,被他一直沿用了下來。「每個醫生都有各自與患者溝通的方法,無論是文字、語言還是畫圖,都能達到與患者溝通的效果。」不過李雁認為,他從醫的腫瘤專業比較複雜,畫圖要比語言、文字更直觀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