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外科醫生圖解「腹外疝」(上)

2020-12-14 騰訊網

寫在前面

作為一名小兒外科醫生,我經常思考一件事:「怎麼讓我的醫學術語變成白話?」。我發覺醫生常識的說法,對於家長們來說理解的很不一樣。今天我想通過畫圖的方式,跟家長們解釋一下「腹外疝」,用邊畫邊聊的方式,與大家一起分享。

腹壁結構

說到腹外疝,得先圖解「腹壁結構」。

因為腹壁結構在不同的部位描述不同,為方便大家解讀,我把它簡化為三層:

1、皮膚及其皮下組織

2、肌肉及腱膜組織

3、腹膜及腹膜外組織

腹外疝是什麼?

醫學術語:腹外疝是指腹部裡面的臟器或者組織,通過腹壁的薄弱區域或者孔洞向體表突了出來。

白話解釋:小寶寶的肚子就好像自行車輪胎,外胎破了個洞,內胎鼓起一個包。

肌肉及腱膜組織就像是「外胎」,最內層的腹膜就像是「內胎」。

疝囊:由於腹壁的缺損,在反覆持續的腹壓下,腹膜突出的部位形成的囊狀結構。

疝內容物:通常突破疝環的是小腸或網膜,但偶爾也會有結腸、膀胱或卵巢。

疝環:腹膜突出的部位稱之為疝囊頸,也就是上圖中「疝環」的位置所在。

疝外被蓋:最外層的皮膚及其皮下組織在這裡被稱之為疝外被蓋,由於延展性好,無阻力,有些寶寶患腹外疝時間較長就會形成巨大型疝。

明天我繼續為大家圖解「腹外疝」,

歡迎大家關注北京瑪麗婦兒醫院小兒外科!

相關焦點

  • 微創治療--腹外疝患者的新選擇
    腹外疝是最常見的疝,也是外科常見病,發病率約為人群的1.5%,可給人體帶來不適感和巨大的痛苦。  濰坊市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緊跟醫學發展潮流,近年來開展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各種腹外疝取得了顯著療效,為眾多腹外疝患者解除了病痛折磨:  典型案例1—小兒疝的微創治療  患兒辰辰今年1歲半,出生2月後寶媽陳女士就發現在哭鬧時左側大腿根處鼓起一個包
  • 三思且篤行——記小兒神經外科醫生田永吉
    田永吉,天壇醫院小兒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從醫16年,42歲的他對這份職業沉澱出更加穩重、更為長遠的思考。《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王劍英編輯高雪梅手術中的田永吉小兒神經外科,神經外科中最難駕馭的領域,被譽為「外科學皇冠上的明珠」。
  • 華西小兒外科成立60周年!在兒科醫生緊缺時代,華西如何培育青年醫生?
    現在已經很常見的呼吸機、監護儀這些搶救設備,在當時通通沒有, 連嬰兒專用的麻醉插管,都是吳老院長協調麻醉醫生特製的。 「經過醫生的搶救,這個患兒終於活下來了,幾十年後,還帶著自己的孩子過來看望了我。」胡廷澤教授回憶,第一例食道閉鎖手術給予了整個剛建的小兒外科非常大的勇氣。
  • 在最高的高原為最小的人手術——阿里來了第一位小兒外科醫生
    感謝有你【在最高的高原為最小的人手術——阿里來了第一位小兒外科醫生】2000年9月,龔偉被錄取到了交大合校後第一屆臨床醫學(本碩連讀)專業,七年後,他畢業後留在了@西安交通大學 第二附屬醫院的小兒外科。2020年,龔偉晉升為副主任醫師後的第二年時,他選擇報名陝西省第六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
  • 小兒外科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金哲:行醫 是愛的藝術
    張金哲是我國小兒外科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小兒外科之父」,在全球享有很高聲譽。2000年,他被英國皇家外科學會小兒外科學會授予「丹尼斯·布朗」金質獎章,成為我國唯一獲此殊榮的人。2010年,他獲得世界小兒外科學會聯合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 臍疝修復外科手術圖解
    第1頁:臍疝氣怎麼辦第2頁:臍疝修復外科手術圖解(1)第3頁:臍疝修復外科手術圖解(2)第4頁:臍疝手術注意事項  臍帶--聯繫母體與胎兒  在胎兒早期,約懷孕五周左右,臍帶即開始成形,先出現初始的結構,而後再逐漸形成獨特的臍帶,除了聯結胚胎與附著在母體子宮壁上的胎盤,以接收由臍血管(一條臍靜脈)輸送來自母親的養料與溫情之外,同時也將胎兒體內的廢物,如二氧化碳等,經由臍帶中的血管(兩條臍動脈)運回母體內,由媽媽代勞處理。
  • 我國小兒心胸外科創始人深情回憶新中國兒科事業輝煌歷程
    ■丁文祥領銜團隊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個小兒人工心肺機,還設計一系列小兒心臟手術專用器械,為我國開展嬰幼兒心臟手術提供了有利條件,這些手術器械後來還被國外同行廣泛應用和稱讚,它們被稱作「丁氏器械」  在醫學領域,人類的心臟曾是「終極禁區」,在這條充滿未知的探索道路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終身教授丁文祥可謂是一名與共和國共成長的醫學
  • 2月齡寶寶頭頂「圓包」小兒神經外科醫生一舉拿下
    這是該院小兒神經外科成立後開展的第一臺手術。從此,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可為出生到14周歲的患兒提供所有外科疾病診療服務。 4月15日,平平由當地醫院轉診到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小兒神經外科。在新生兒外科、PICU的協同配合下,平平完善了各項術前檢查。4月17日,由小兒神經外科盧家璋主任主刀,順利完成腦膜膨出切除手術,手後恢復良好,於20日出院。據了解,這是省婦幼小兒神經外科成立之後,完成的第一臺治療手術。隔天,盧主任還成功為另一個2月齡的腦積水女嬰行雙側硬膜下積血鑽孔引流加OMAYA囊置入術。
  • 逝者|我國小兒泌尿外科創始人黃澄如:離世前一年仍在出診
    她的志向是當一名外科醫生,北京缺乏機會,她就跑去大連,在那裡認識了未來的丈夫、後來的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吳文斌。1956年,黃澄如回到北京,就職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外科。醫學專業發展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放眼世界,小兒外科發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早期以普通外科為主,主要是搶救生命,大專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開始逐步細化。
  • 中國小兒泌尿外科創始人黃澄如逝世 年過九旬仍在堅持出診
    去年9月打算參加小兒泌尿外科的學術會,但出發前患上肺炎,身體內沉寂多年的腫瘤也開始加速發展,黃澄如自此日漸衰弱。黃澄如拒絕去醫院,當了一輩子大夫,她清楚自己的狀況。學生張濰平和孫寧都是北京兒童醫院小兒泌尿外科的知名專家,心疼她,希望她能住院,總是遭到回絕。最後一天,黃澄如呼吸困難、心衰嚴重,兩名學生再次要求去醫院。
  • 兒童腦積水的「剋星」,訪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神經外科主任...
    、易感染、體質耐受能力差等特點而被外科醫生視作難以逾越的"醫學高峰"。 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榮譽,而是標誌著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在小兒神經外科疾病診療方面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三附院的學科和特色專業建設取得新的突破。 一個"醫學高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醫學奇蹟。
  • 保定市婦幼保健院開設小兒外科專業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由於小兒在生理髮育上的特點,決定了在診斷和治療上的特殊性。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具有專業的醫護團隊,對小兒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等有豐富診療經驗,廣泛開展微創及腔鏡技術,擅長治療多種小兒外科專業病。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與陸軍總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小兒外科緊密合作,可以實時會診,定期邀請北京專家來院指導查房手術,引進國內先進理念,加強患者安全管理,最大限度保證患兒醫療安全。對5歲以上的包莖患兒採用包皮環切術,手術效果好、痛苦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
  • 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的區別有哪些
    說起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對於患者來說,都是穿白大褂的,沒啥區別。但是從細微的一些細節還是能夠看出區別的,而且還非常有趣,比如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吸收的姿勢、吃飯的速度、走路的樣子等等都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外科醫生多大歲數應該停止操刀?
    (駱德唯)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小兒骨科教授,紐約長老會醫院摩根斯坦利兒童醫院小兒骨科主任,JuniperMD杜松醫療首席醫療官   上周五,《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題為《外科醫生多大歲數應該停止操刀?》的文章,文中詳細剖析了醫療體系內多方對於外科醫生老齡化現象的研究和探討,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 好書推薦 | 精細眼瞼手術案例圖解——眼科·整形外科的思考要點
    本文轉自: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本期閱讀重點推薦  《精細眼瞼手術案例圖解》  ——眼科·整形外科的思考要點    《精細眼瞼手術案例圖解》  ——眼科·整形外科的思考要點
  • 小兒外科創始人張金哲百歲生日 仍堅持出診
    小兒外科創始人張金哲百歲生日 仍堅持出診 2019-09-26 14:24:15 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賈曉宏 |醫生爺爺特別開心,在現場表演起自己拿手的小魔術,這也是他哄孩子的「法寶」。張金哲從衣服的口袋裡拿出一個閃亮的金屬小帽子,戴在右手食指上。左手握住右手食指,攥了又攥,食指從左手溜出來;然後他輕輕拍了拍左手,再將左手的手指依次打開,金屬小帽子不見了!兩隻手翻來覆去展示給大家看看,小帽子還是找不到。再拍拍,小帽子又神奇地戴在右手食指上。
  • 世界神經外科醫生在努力
    小兒神經外科醫生的培養也是周期最長的,在國外通常需要有10年以上的成人神經外科工作經歷的醫生,才能從事小兒神經外科臨床工作。  小兒神經外科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它是綜合了小兒內科、小兒外科和神經外科的一門綜合學科體系,是神經外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小兒神經外科」這一概念由美國的神經外科大師 Harvey Cushing教授,在1926年某次神經外科大會上首次上提及。
  • 巴彥淖爾市醫院小兒外科又開展新的診療項目啦(附專家出診表)
    眾所周知,嬰幼兒因各器官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出現先天畸形和器官功能異常的問題,所以外科疾病診治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極為重要,兒童的外科診治則更需要專科醫生的指導,才能更好的保障患兒的身體恢復和生長發育。
  • 肝膽疾病患兒的福音,小兒肝膽外科開科
    近日,湖南省肝膽醫院小兒肝膽外科開科儀式在湖南省人民醫院天心閣院區第二住院樓18樓舉行,標誌著小兒肝膽外科正式運行。院首席專家吳金術教授、肝膽外科各學科主任、護士長等出席本次儀式。湖南省肝膽醫院小兒肝膽外科擁有20張床位,可開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解剖性肝葉切除、脾切除及大隱靜脈螺旋成型、腹膜後巨大腫塊切除及下腔靜脈置換等高難度手術。
  • 北京和睦家醫院召開小兒外科論壇 為複雜畸形寶寶打開「生命通道」
    北京2019年11月11日 /美通社/ -- 近日,北京和睦家醫院小兒外科組織召開了2019北京長城小兒外科論壇-關注小兒複雜畸形解剖修復與功能重建研討會,國內多家三級甲等醫院相關專家,就小兒複雜畸形解剖修復與功能重建問題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