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啞鈴媽媽
馬雲開創了一個新的世紀,完成了許多人不敢想像的創舉,他的一生永遠在思考與創造。
當馬雲褪去一切華麗的光環,晚年卻有給自嘲:鄉村老師。
退休後的他,一直致力於一件事:探索一條不同的教育學之路。
他坦言希望可以培養出更多的像比爾蓋茨、王堅院士一樣的獨樹一幟的人物。於是,他創辦了一所學校「雲谷學校」。
8月30日的杭州,他開講了新學期的第一課,而這一課不是講給孩子們聽的,而是講些家長們聽的。
他說:只要家長好好學習,孩子便可天天向上。
那這一課到底講了什麼呢?如何才可以培養出「開創天地」的下一代呢?
家長第一課:尊重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
結婚生子之後,整個家庭的話題基本只剩下:孩子。仿佛這一生已經結束,餘生都是為了孩子爭氣而活。
「我兒子這次在考試中得了第一名!」成績是你最大的驕傲,但孩子心中想要的可能是寫一部感動世人的小說。
「我女兒隨隨便便跳個舞,就被星探挖去,馬上就要當明星了!」光鮮可能是你最大的榮耀,但孩子心中想要的可能是去西藏支教,當一名人民教師。
馬老師說:「要去幫助孩子們實現他們自己的希望,不是你的希望!」
真正想要孩子在漫長的一生中感到動力無限,那父母就須耐心地走進孩子的世界,而不是焦慮的攀比成績、榮譽或者是其他,而應該是回歸到孩子心理需求上,去溫柔而陽光地陪伴、尊重孩子們而不是控制孩子,把孩子當成榮耀自我的工具。
家長第二課:孩子最好的榜樣就是二十年後的自己
小學的時候,大家都寫過同一篇作文《我長大後的夢想是?》
是的,你心中20年後的自己是什麼樣的呢?
二十年的馬雲,在破舊的公司,站在一個紙箱上向僅有的幾個員工,大聲宣布:「二十年後,我要帶領公司去改變這個世界!」然後,紙箱裡塌了,大家以為他瘋了,全跑光了。
當你預料未來的世界,甚至是相信自己可以創造一切的時候,很多人會嘲笑你的無知,其實這是你的無畏。
父母與其挖空心思,幫孩子去尋找偉人當孩子的理想,把科學家當成孩子的夢想,把企業家當成孩子的榜樣,不如靜下心來,與孩子深入的交流、探討:「寶貝,你有沒有想過20年後,自己會是什麼模樣,你能想到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呢?」
是得,這也是馬老師對孩子們的殷切期待,他總是反覆強調: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榜樣,模仿可能成功,但自我提升才可能開創新的天地。所以,把未來的自己當成目標。
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去獨立思考,克服困難,在不斷地挑戰中去挖掘好奇心,如此,便可以為孩子的未來人生打下幸福的基礎。
家長第三課:讓孩子愛學習、會學習、終身學習
你知道為什麼現在這個社會,小偷越來越少嗎?那是因為,微信、支付寶改變了人們帶現金的習慣,出門一個手機全搞定。
你知道當年的膠捲之王柯達是怎麼沒落的嗎?是被數位相機所取代,拍照都是電子存檔就不需要實物膠捲了。所以,如果教育也是停滯於現在,那孩子們接受了這些教育如何在未來生存?
幾十年前工廠流水線,拼的是孩子們的勤奮與踏實,十幾年前,學習拼的是理論知識與優異的成績。但現在呢?AI技術已經慢慢開始取代落後的流水線生產,思維與眼界已慢慢淹沒了傳統的教育模式。那幾十年後的未來,你如何控制?
世界是一個「不斷學習」的世界,只有愛學習、會學習、終身學習的孩子才可以在未來社會幸福地生活下去。
知識庫在更新,高科技的革新,新的生活方式,都會讓這些愛學習、會學習的孩子們感到新鮮與活力,一切在他們眼中不是壓力,而是動力。
學習一個人的外表,永遠只是「皮像」,只有去深入學習一個人的思維與格局,才可能讓孩子們有「內核」。
所以,教育孩子,核心是:「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家長才是陪伴、影響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內核」。你覺得呢?
作者寄語:
如果你有興趣提高家庭幸福感,讓孩子愛上學習,請私信我回復【親子教育】,幫你解決你的困擾,重回優雅從容家長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