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還原:這名女博士叫羅林姣,高考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專業是物理學,憑藉著優異的學習成績在本科畢業那一年獲得了極少數人才能得到的中科大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
中科大畢業以後,攻讀哈佛大學物理系博士,回國後在南京大學當副教授。大概當了5年的副教授,在2018年時通過公開應聘,擔任了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辦辦事處副主任。
女博士寧可不做名牌大學副教授,情願去街道辦當副主任。此事引起廣泛的關注,也給人們帶來思考。本文就談一談個人的觀點。
從羅副教授的求學和工作經歷來看,她具有很強的學術能力,也曾立志於學術。能在本科畢業時在高材生雲集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得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這說明她具有很強的學術能力,說她有成為科學家的潛力,也是不為過的。因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培養了不少傑出的科學家。攻讀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說明她有志於學術。成為南京大學副教授同樣表明她的學術能力之強和學術研究的鴻鵠之志。眾所周知,南京大學是學術科研能力不亞於北大清華的名牌大學。
那麼為什麼羅副教授從學術之路,從走向科學家的道路上停了下來,應聘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辦副主任呢?
我沒有條件採訪當事人。我只能根據常識,揣測羅副教授的心理。
1.羅副教授雖然曾經立志於學術,成為科學家,但南京大學5年的教學科研經歷使她感覺成為傑出科學家的希望很渺茫,甚至想在學術上更進一步也非常艱難。個人揣測,羅副教授可能經歷了學術之夢破裂的痛苦。理想破滅的痛苦大概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吧!
或許,應聘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辦副主任是一個理想破滅者不得已的人生選擇。畢竟街道辦副主任,跟羅副教授人生的前半段實在沒有什麼交集。或許這是一個理想破滅者的破罐子破摔。
之所以有以上的推測,是因為國內大學的科研環境實在不利於有志於學術,有志於成為科學家的青年才俊。要想在學術上更進一步,課題和科研資助是少不了的。尤其是物理學等理科。當下國內大學的科研環境在一定程度上行政化、人際化。課題和資助多數被有行政職務的和強大人脈的人拿去了。可是這些人往往沒有學術研究的能力,或者說學術能力很有限。有學術研究能力的青年才俊因為缺少行政職務,缺少強大的人脈,很難拿到課題和資助。沒有課題和科研資助,物理學的科研是很難開展和深入的。
2.選擇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辦副主任也有可能是理想破滅後,羅副教授在經濟上的考量。
據我所知,大學副教授如果沒有課題和科研資助,月薪一般不會超過1.5萬。深圳大概是全國工資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街道辦副主任的月薪一般不會少於2萬。一般情況下,深圳的街道辦副主任的福利應該遠遠好於大學副教授。從經濟的角度來看,羅副教授變成羅副主任,她是人生的贏家。
名牌大學羅副教授變為街道辦副主任,如此戲劇般的人生讓我隱隱感傷:一個未來的科學家夭折了,這是羅副教授的感傷,也是學術界的感傷。
我有一個夢:深圳市某街道辦主任成功應聘南京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