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首例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小兒腦癱獲成功
記者昨天獲悉,海軍總醫院為一名剛出生70多天的腦癱患兒進行神經幹細胞移植手術取得了成功,目前該患兒智力發育已追上同齡人。軍事醫學科學院證實這種治療小兒腦癱的方法尚屬世界首例。 海軍總醫院小兒幹細胞移植中心主任欒佐教授介紹,河北省女嬰娜娜住進海軍總醫院時出生72天,大腦多發腦萎縮,已是腦癱前期。
-
中國首例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氏病獲成功
新華網石家莊11月22日電:中國第一例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氏病手術近日在石家莊市醫科院獲得成功。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患者謝喜雲現已度過危險期並將於近日回國。 近年來,神經幹細胞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已成為海內外醫學界的攻關熱點。石家莊市醫科院率先參與了國內神經幹細胞移植研究和應用的重大課題,並承擔「腦立體定向骨標新法定位顱內靶點技術臨床應用」研究課題。
-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7 22:10:55 2020年8月5日,《細胞—幹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瑞典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
瑞金超聲專題 | 超聲引導下坐骨神經阻滯
超聲引導下的神經阻滯在麻醉教學中的應用[J].北京醫學2019年第41卷第8期[8] Krzysztof A. Surgical Anatomy of the Sciatic Nerve: A Meta-Analysis[J]. J Orthop Res 34:1820–1827, 2016.
-
腦室擴張
顱內具有五個相互交通的、充滿液體的腔隙,這些被稱為腦室。腦室產生並充滿腦脊液;腦脊液從腦室循環至中央椎管。在常規的超聲檢查中,測量中線兩側側腦室後部(后角或三角部)位置的寬度。這兩個相互平行的腔隙為前部窄(朝向人體前側)及後部寬(朝向背側)。超聲檢查時可以清楚觀察側腦室后角,大致是一個三角形的黑色區域(因其充滿液體),中間為一白色組織稱作脈絡叢(上面第一幅圖的紅色部位)。
-
【前沿進展】神經幹細胞及其微環境的衰老與再生
這篇文章對神經幹細胞代謝、遺傳調控和微環境對其衰老與再生的影響因素,以及目前已知的幹預神經幹細胞衰老、恢復記憶與認知能力的靶點與措施進行了詳細總結。通訊作者:Anne Brunet(圖片來源於網絡)摘要衰老對大腦具有長久且破壞性的影響。
-
自體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兒童精神發育遲滯
間充質幹細胞(MSC)是中胚層發育的具有可塑性的成體幹細胞,它們具有向間充質細胞分化的能力。進一步研究發現,在合適的培養條件下MSC可以在體外跨系分化各種神經細胞,包括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神經元,而且分化神經元具備有功能的突觸,可以實現突觸傳遞,對去極化刺激起反應。間充質幹細胞不存在倫理問題,取材方便,目前認為MSC是神經系統損傷疾病細胞治療的理想種子細胞。
-
快訊:幹細胞移植為治療肝硬化帶來新策略
幹細胞作為一種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作為再生醫學的「種子」細胞,目前已經在神經、血液、心血管、骨關節等多個系統疾病中做了臨床研究,效果甚好。 幹細胞在特定條件下可誘導分化為肝細胞,為肝硬化的幹預提供了新的選擇。
-
認清「第五腦室」,不能再錯了!
1859年Stilling首次描述該囊腔為與蛛網膜下腔相通且擴張的脊髓中央管,但Krause不認同此觀點,並於1875年觀察到這個囊腔壁是由正常室管膜細胞構成後提出了「第五腦室」這一概念。國內所認為的透明隔間腔被認為是人腦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結構,通常出生後幾個月內閉合,但該結構也存在於少數成人中,但是將透明隔間腔稱為第五腦室是不正確的,因為它的內壁並未襯有室管膜細胞,內含有的液體也與通常的腦室系統不同,因此透明隔間腔不具備腦室的組織結構特徵。
-
幹細胞移植對神經肌肉疾病的研究進展
研究發現幹細胞具有定向分化潛能與分泌神經因子,在一定環境因素下能對損傷的組織進行修復,對神經肌肉疾病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1.幹細胞分化為神經元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在特定條件下可分化為人體所需的各種細胞,比如神經元或神經膠質細胞,這些分化的神經細胞同樣具有功能,可替代受損的細胞。
-
自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介入移植治療腦梗死臨床研究
近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零八醫院神經介入科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觀察應用自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MSCs)介入移植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研究指出,BMSCs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腦梗死患者症狀,提高腦梗死患者的運動和認知功能,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是安全有效的。選擇腦梗死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幹細胞移植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治療組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皮下注射,待血常規白細胞升高達30×109/L左右後可抽取自體骨髓200 ml。
-
淋巴瘤幹細胞移植成功率多少
核心提示:幹細胞移植是治療淋巴瘤的一個手段,但不是所有患者都會成功。淋巴瘤的治療手段主要有化療、放療、免疫治療、生物靶向治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等,每種治療方法都有優缺點,都要因人而定。 幹細胞移植是治療淋巴瘤的一個手段,但不是所有患者都會成功。
-
前沿:幹細胞移植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獲得成功
既往研究,幹細胞移植在許多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中起很大的作用,其治療主要機制包括:分泌各種營養因子,減少神經免疫反應和內源性細胞凋亡,促進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自我更新,甚至替換受損的神經細胞等。幹細胞移植對精神疾病的研究已集中在動物實驗模型階段,少部分已進入臨床試驗初期,通過再生醫學這一特殊手段,幹細胞治療是一種全新探索。
-
第306醫院專家顧建文詳解腦室腦膜瘤的診斷及治療
作者簡介:顧建文,著名腦外科專家,博士導師,解放軍第306醫院院長,主任醫師,全軍神經外科副主委,中華醫學會理事。詳細記錄腫瘤的發生部位、大小、形態、邊緣、信號特點、強化程度、強化方式、腦室擴大和瘤周水腫程度(瘤周水腫直徑<2cm 為輕度水腫,直徑>4cm為重度水腫,介於兩者之間為中度水腫)。分為纖維型、腦膜上皮型、砂粒體型、透明細胞型、不典型。
-
左側腦室增寬是腦發育不良嗎
核心提示:什麼是腦室增寬?在我們的大腦中,除了腦組織外,還有一條河。河水的學名叫腦脊液。河的源頭是腦室內的脈絡叢和大腦的毛細血管網。河水沿著特定的河道流淌並在特定的地方被人體吸收。如果河水產生過多或吸收過少,或河道中間的某個部分堵塞了,或者堤岸出現了異常(腦組織發育異常),都有可能出現河道的增寬,常見的就是腦室增寬。胎兒腦室系統增寬中以側腦室增寬(VM)為常見。
-
快訊:幹細胞移植治療2型糖尿病最新研究!
幹細胞移植為幹預2型糖尿病帶來新途徑隨著幹細胞在再生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大量研究證實幹細胞移植具有低免疫原性、免疫調節和抗凋亡作用。幹細胞移植可促進胰島β細胞再生,保護內源性胰島β細胞凋亡。幹細胞還通過提供由旁分泌因子分泌或細胞外基質沉積驅動的支持性微環境,改善外周組織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和糖尿病副反應的風險,為2型糖尿病的幹預提供了新的思路。
-
當材料科學遇到幹細胞,牙齒再生或夢想成真
目前團隊在幹細胞在牙齒發育中的作用和機制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人類要實現「種牙得牙」還有難度,但我們畢竟在一步步前進。 人的肝臟,切掉一部分都可以再長出來,牙齒為什麼不可以? 研究思路 當幹細胞小球與TDM材料複合移植裸鼠皮下後可高效率形成再生性牙本質、毛細血管網、末梢神經網絡等,且再生組織的細胞排列與原生牙齒類似。
-
英國應用幹細胞移植治療脫髮
神奇裝置拯救脫髮這個手術的秘密在於一種名為Rigenera Activa的裝置,可以從頭髮,皮膚和脂肪中提取幹細胞。它已被歐盟和美國監管機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為醫療器械。受遺傳因素影響,睪酮轉化為二氫睪酮或雙氫睪酮(DHT)時,脫髮就發生了。 這會攻擊毛囊,導致毛囊縮小。
-
《科學》:線粒體或能促進大腦發育期神經幹細胞向神經元細胞轉變
線粒體是能為機體每個細胞提供能量非常重要的小型細胞器,尤其是對於需要能量維持正常功能的大腦,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Flanders生物技術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線粒體或能在大腦發育期間調節關鍵的事件,即如何調節神經幹細胞轉變為神經細胞
-
修復你的眼 幹細胞有股巧勁兒
範國平表示,這也是他做了20多年幹細胞,最終轉到眼科研究的原因。 另一個巨大優勢,是它的某一部分有接納異體幹細胞的能力,範國平稱之為「相對免疫豁免」。免疫反應是幹細胞移植中不希望看到的,機體會認為這是「非我」而「奮起反抗」,表現為水腫、化膿等症狀。而免疫豁免使得異體細胞的移植有了巨大的希望。 此外,修復工作對於治療用幹細胞的需求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