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千裡水道」
秀「大美衢州」
浙江在線8月17日訊(胡文佳 朱鳳娟)水是衢州的靈氣所在,更是衢州人的驕傲。2017年,衢州市全省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劣V類水質斷面,重要水功能區和144個鄉鎮(街道)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繼續保持100%,出境水水質達到Ⅱ類水標準。
「美麗河湖」建設,衢州敢闖敢試:
在全省率先開展全流域綜合治理。創新性地提出了「立足水利、多規融合,系統治理、幹支並舉,保護優先、水岸同治,建管並重、改革創新」的治理理念,將治水與治岸同步、功能與形態同步、全市域與全流域同步、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步的良好成效,提煉成具有可複製性、可操作性的治水理念和模式,並成功打造「最美兩溪」等一大批全流域綜合治理省級樣板工程。
全省首創為一個湖的生態立法先例。衢州市於2017年出臺《衢州市信安湖保護條例》,將河湖生態保護上升到立法層面,在全省尚屬首例。
全省首個出臺生態河道治理地方標準。於2015年頒布實施了我省地級市首個生態河道建設地方標準《河道生態治理導則》,為我省探索推進生態河道治理提供了標準參考。
在全省率先開展全市域美麗河湖規劃布局。於2017年出臺《千裡水道,大美衢州——衢州市河道綜合治理規劃》將河道生態治理、水岸經濟發展和沿河城鎮建設三者有機結合,以「全流域、防洪水、生態化、保暢通、多功能、促轉型」為治理思路,通過多規融合、水岸同治、嚴格管控的三大治理方式,規划水利工程,構建千裡水道風景線。
信安湖:碧水繞城的點睛之筆
一泓碧水如玉帶般繞城而過,佔盡半城春色,流淌著千年古城的厚重滄桑。2006年底,因衢州市塔底水利樞紐工程建成蓄水,在衢江上形成一個面積6.2平方公裡的人工湖,因衢州古稱信安郡,得名信安湖。
地處城市核心區,信安湖是衢州的核心地標,亦是城市名片。2008年,衢州市政府成立市信安湖管理處,將信安湖列入衢州「十二五」重點開發和保護區域,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規劃。結合城市整體發展布局,立足「有效維護水工程、保護水資源、修復水生態、弘揚水文化」的目標,努力將信安湖打造成以水利風光為特色的風景名勝區。2011年11月,信安湖被水利部列入第11批國家水利風景區。
2013年以來,衢州市委市政府強化頂層設計,信安湖流域從單一治理轉向全流域環境綜合整治,通過沿線+連片整治、岸上+岸下同治、水利+景觀綜治,實現了流域生態化、景觀化、人文化。為了守護好這一城市點睛之筆,2017年,衢州市出臺《衢州市信安湖保護條例》,將河湖生態保護上升到立法層面,成為全省首個為湖泊生態立法的地級市。
烏溪江(衢州段):集山水林田湖於一體的濱水長廊
烏溪江古稱東溪,又稱周公源,為衢江一級支流,發源於衢南仙霞嶺山地,這條水脈,包容了歷史的榮譽與文化的光澤。烏溪江(衢州段)常年保持地表Ⅰ類水質標準,沿岸擁有圍棋仙地爛柯山、紫薇山國家森林公園、烏溪江國家溼地公園等,集生態山水秀色於一體。
2012年,衢州市開展烏溪江下遊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衢州市水利局匠心獨具,通過加高加固、新建堤防、修建堰壩、河道疏浚、河道清障等綜合措施,構築了長達13.5公裡、綠化面積70萬平方米的堤岸綠道。項目謀劃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將河道生態治理、水岸經濟發展和沿河城鎮建設三者有機結合,在工程建設中融入生態、休閒、景觀、文化等元素,優異的山、水、林、田、湖資源就此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江四區五園十景的總體布局,一條集堰壩、溼地、棧橋、休閒廣場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濱水長廊躍然於城市發展藍圖上。2013年,被省水利廳評為「全省河道生態建設優秀示範工程」。2017年,獲評「浙江最美綠道」。
開化縣馬金溪:百裡金溪畫廊 處處流金淌銀
生態治水打造流動景觀帶。開化圍繞馬金溪「百裡黃金水岸線」建設,全力推動治水轉型升級行動,通過水岸同治、系統治理、綜合施策,累計完成河道綜合整治56公裡,綠化彩化美化河岸450公裡,清理河道280公裡,河道清淤93萬立方米,創成15條「人魚和諧」溪流。
人水和諧打造鄉愁風情帶。在重點解決防洪安全的情況下,突出馬金溪生態保護,立足人水和諧,最大程度地保護水域、灘地、灘林、深潭、淺灘等原生態系統,圍繞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充分挖掘修繕古橋、古埠、古渠、古堰等充滿鄉愁韻味古建築40餘處,建成遊步道、綠道50餘公裡、親水設施30餘處、水景觀公園26個。
治水生財打造富民產業帶。根據沿線鄉鎮的發展定位、特色民俗和資源稟賦,分別打造源頭生態風光觀賞線、鄉村休閒田園風光線、漫遊休憩親水養生線3條特色流動風景線,並敞開口子,融入業態、吸引投資。馬金溪沿線的旅遊休閒類、創意農業類、養生體驗類投資已累計撬動投資超過50億元,沿線發展各類農家樂、民宿等近400家,創意農業點30餘處,2017年,馬金溪「百裡黃金水岸線」累計吸引遊客400餘萬人次,營業收入超30億元。
柯城區石樑溪:還水為美治水富民
石樑溪是衢江一級支流,流域綠色物產資源、旅遊資源豐富,是城市居民休閒旅遊的絕佳勝地。近年來,柯城區通過對石樑溪流域全線連片整治、岸上岸下同治、原生生態淨治,實現了生態大變樣、水質大提升、產業大發展。結合流域上、中、下遊各自特點,以河道為主線,分別打造「生態旅遊」「集鎮休閒」「產業服務」功能區,全線連片全方位綜合整治。在節點工程改造中,對堰壩兩岸進行遊步道、水上迴廊、水文化廣場等景觀營造美化,提升河岸「兩翼」生態景觀,形成一堰一景點,一河一風景,石樑溪流域被列入衢州市十大鄉村旅遊風景線。
流域先後吸引了文化休閒、度假酒店、花海、古村落開發等一批美麗產業項目,今年一季度,籤約項目合計達40億元。流域內建有柑橘出口加工園區、田園綜合體服務區、柑橘森林公園、中澳柑橘風情園、農法自然現代農業示範園、賽石田園等現代農業體,現有市、區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聯合社、互助會6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50家,家庭農場、種植大戶130餘戶。同時,創造性地實施「豬棚換畫棚」「豬棚換陶吧」「豬棚換來料加工棚」等,引導農民發展電子商務、民宿經濟,受益群眾達到8.5萬人,實現治水富民。
龍遊縣靈山江:水文化潤澤龍丘大地
秉持著「保護為先、河岸同治、連片打造、生態宜居」的治理原則,靈山江一直致力於以傳承治水文化為特色,以河流為主線,挖掘特色,打造水文化特色廊道。通過實施美麗河湖建設,努力營造天藍地綠水淨,山川秀美的詩畫靈山江。
靈山江上建有姜席堰,始建於元末已有680餘年歷史,主要承擔的灌溉功能延續至今。為了弘揚這一治水文化瑰寶,當地深入挖掘文化內涵,積極開展世界遺產申報工作。今年8月14日,從加拿大傳來喜訊,姜席堰被確認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與都江堰、靈渠和長渠一同列入遺產名錄,這一殊榮的獲得,姜席堰申遺為靈山江美麗河湖創建工作打造出了不可複製的特色濱水文化亮點。
同時,龍遊縣積極用好這一特殊亮點,融文化、生態、休閒、景觀等理念,將河道生態治理納入區域產業規劃綜合考慮,規劃了龍和漁業示範區、稻菜輪作示範區、糧食生產功能區、營生泥鰍精品園等8個區塊,同時將靈山江列入浙江省生態休閒觀光區、衢州市全域旅遊中心示範區,沿靈山港兩岸建成了龍遊縣綠色騎行步道,承辦了國際名校自行車賽、國際龍洲邀請賽、龍和國際垂釣賽,灌區水資源利用效益大幅度提高,也極大地帶動了龍遊休閒、旅遊業的發展,農民得實惠,人民幸福指數增高。
常山縣常山港:打造百裡生態走廊
常山港在常山縣境內流域總長46.6公裡,是錢江源流徑最長、水域最廣的河段。近年來,常山縣以創建錢塘江源頭獨特的河流文明、生態旅遊文明、現代鄉村經濟文明為切入點,打造出「錢江源百裡生態走廊」。
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打造最美河道。常山港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投資13.2億元,新建加固堤防53.9公裡、生態化改造12.06公裡。結合沿線鄉村特色,打造休閒養生段、趣味體驗段、現代景觀段、特色風情段、鄉愁古韻段等特色河段,五段格局特色又融為一體。
以體育賽事為媒介,宣傳慢城常山。利用常山港亞熱帶地區典型的河谷地貌景觀、水面開闊等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開發沿江旅遊資源,發展皮划艇、龍舟運動。已連續兩年舉辦全國性皮划艇大賽,吸引了世界各地優秀運動員到常山比賽,成為國家水上賽事首選地之一。
以日常管護為抓手,建立長效機制。在深化落實河長制的同時,常山縣在全省首創「騎行河長」「老驥常青」制度,將倡導騎行綠色生活方式、志願者文化、尊老孝老文化與河長制工作深度融合,大力弘揚「公益治水」「志願巡河」「共建共享」理念,喚醒公眾自覺自為意識。
江山市江山港:一江浪漫贏全域
江山港是錢塘江源頭之一,與碗窯、白水坑兩大水庫相連相通,蘊藏著優質的水資源;與江郎山相依相伴,留下了「江郎須女」的美麗傳說。「大花園核心景區」的航標,更激發了江山人民建設「美麗河湖」的豪情。
從卵石壘堤,到鋼筋混凝土擋牆;從馬道埠頭,到騎行綠道;從零星改造,到全流域治理——「生態治理、全民共享」的理念在不斷更新,「惠民治水、便民親水」的效益在不斷倍增。江山港的管理,在「河長制」「水利工程標準化」的推動下,正逐步走向規範化。江山港城區段的下遊,即是國控斷面水質監測點。經過「治砂」「治豬」等「五水共治」攻堅戰,出境水已達到了II類水標準,真正踐行了「一江清水送錢江」的承諾。
江山港的未來,將由江山港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來承載:「浪漫江山港」是她的主題,「百裡須江,美麗長廊」是她的輪廓,「一軸六廊四區多點」是她的布局。她開工於2017年,投資22.32億元,在完成第三代堤防的同時,致力於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改善、水景觀打造、水文化彰顯、水旅遊發展等,打造智慧型的「美麗河道」。
衢江區江山港廿裡段:潺潺溪水清見底
閒來垂釣碧溪上
江山港,衢江右岸支流,又名須江。2014年廿裡段實施治理,堅持「水岸同治」的理念,著力打造清、活、美、富的景觀水帶。同時充分挖掘流域現有文化,在水景觀需求較高或防洪安全處於次要地位的河段,打造了一批富含流域風貌、河道特點的水景觀,使之不僅成為流域特有文化的載體,也為周邊居民營造出親水、休閒的場所。另一方面,對河道沿線原有植物進行了有效保護,面積5000平方米,其他地段因地制宜採用鄉土植物喬、灌、草相結合進行了植物種植護岸,不僅滿足了防衝要求,適應邊坡的變動而不被破壞,而且實現了水體與坡下土體間的自然對流交換功能,達到生態平衡。河道整治依據地形布置回流區和靜水區等措施,為生物棲息繁衍創造條件,整治後河道內魚的數量和種類明顯增多,河道整治設置親水臺階等親水設施,達到人水和諧。
秀水引得金鳳凰,通過江山港廿裡段綜合治理,依託江山港的優質水源,2015年衢江區政府謀劃了衢江區富裡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項目總投資100億元,是浙江省唯一的聯合國世界食品安全創新示範區的核心區塊,形成了1000億元的產業集群。該項目伴水而生,因水而生,實現了江山港一江清水的有限利用,過去的野嶺荒山,蛻變成了「金山銀山」,成為衢州市經濟轉型新典型。
信安湖
山城水韻 李建雲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