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體、黑體、楷體等字體如何誕生?看「活字」的前世今生

2020-12-14 澎湃新聞

從遠古結繩記事到創世神話中的倉頡造字,至今我們仍然在使用漢字。千年傳承讓漢字這一神奇的方塊字既古老又年輕。從北宋畢昇發明的泥活字,到如今通過電腦實現雷射照排技術,黑、宋、仿、楷等字體「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成為如今的民族文化遺產。

「活字生香」展現場

7月20日,澎湃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全國巡展將於24日在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開幕。展覽將以「活字」為主題,通過解讀活字藝術背後的故事及系列互動,引發公眾對瀕臨失傳的中國古老工藝的關注。

據悉,本次展覽計劃在上海、北京、揚州等地舉辦巡展,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舉辦的字體設計大獎賽也將同期舉行。

《漢語大字典》用印研所的「宋一體」排版正文,「黑一體」排版標題

通過展覽梳理「活字」歷史

上海是現代漢字印刷字體創寫的發源地,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字體研究室是目前社會上廣泛使用的「宋體、黑體、仿宋體、楷體」等漢字印刷字體的原始創寫者。2009年,「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項目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20世紀60-80年代,印研所創寫了宋、黑、仿宋、楷、標宋等十幾款字體,原創字稿至今保留。

至今,上海字模一廠仍保留著大量的金屬活字。這些活字雖然無法在印刷線上繼續「工作」,卻代表著漢字印刷字體歷史上的重要一環。

「漢字印刷從木刻鉛印到電腦印刷是如何演變的?黑、宋、仿、楷四種字體是如何適應我國現代印刷技術的?現代倉頡們是怎樣用心血和智慧讓印刷字體書寫技藝成為民族文化遺產的?從古代走來的活字怎樣和當今的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東介紹,「活字生香」展想要為觀眾帶來的不僅僅是賞心悅目的字體展,更是希望藉助這一展覽為觀眾解答「活字」的前世今生、歷史淵源。上海這座城市與活字的淵源,也可以在上海站的展覽中找到答案,

本次展覽將以字模活字藝術傳承傳播「走出去」為主題,以「活字工藝」為一條主軸,引領整個展覽的演繹與發展。共分為8個展館,分別是:古代活字,近代活字,當代活字,字體之美,古琴譜與活字的對話,活字迷宮與百家姓,活字體驗互動,活字藝術衍生品。

觀眾可以在遍布漢字的牆上尋找屬於自己的姓氏。

活字展廳通過活字實物陳列和詳細介紹,讓觀眾了解活字從哪裡來、為什麼需要活字、活字長什麼樣以及活字經歷了哪些發展歷程,同時通過活字藝術技藝展示,從刻字、修字、選字、排字、印刷等複雜的工藝步驟,從讓觀眾清晰地了解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在活字之美展廳,各種大小、顏色的筆畫懸垂在空中,通過分解的筆畫完成對宋、黑、仿、楷的字體展示,表現出不同字體的特點及吸引力。

在展覽的互動體驗部分,觀眾們可以自己動手,印製屬於自己的印刷作品;活字藝術衍生品區將展示一批基於印刷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使觀眾們更直觀地感受字體之美。

上海字模一廠副廠長劉現雲演示拓印鉛活字排版的《蘭亭序》。

上海是現代漢字印刷字體創寫的發源地

早在唐朝,中國就開始使用雕版印刷術,形成了以書法字體為基礎的印刷字體。如今我國常用的印刷字體中,楷體已有1000多年歷史,宋體有500多年歷史,黑體和仿宋體均有100年左右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直至1960年印刷字體還在沿用以前的銅模鉛字,活字缺損且字形陳舊雜亂。1956年-1959年間,國家連續公布4批簡化字,借簡體字刻字補換的契機,國內首個印刷字體研究室於1960年8月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正式成立,組建起國內第一支印刷字體專業設計隊伍,分宋體、黑體、仿宋體、楷體等設計工作組,推陳出新,確立統一標準,開始革新印刷字體。

拓印好的油墨《蘭亭序》

傳統漢字印刷字體設計要經過鉛稿、劃線、勾描、填墨、描白五道工藝,完全由設計者手工勾勒潤色而成。至今,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字體研究室仍保留著當年設計師手工設計書寫的宋體、黑體、楷體、仿宋體等原稿總計超過15萬字。

這些印刷字體被各領域廣泛使用,如仿宋體廣泛應用於黨政機關文件、各類期刊正文等;宋體一號最先用於1965年版《辭海》正文字體;宋體二號用於1965年橫排版《毛澤東選集》正文字體等。

在發布會上,上海字模一廠副廠長劉現雲演示了用油墨拓印鉛活字排版的《蘭亭序》。這些鉛字都是上海字模一廠三四十年前的產品。當時,中國的書籍印刷還大都是用這樣的鉛活字排版印刷。1980年代末,以王選為代表的科學家發明了漢字雷射照排技術,中國傳統出版業從此「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數量巨大的鉛活字成了上海字模一廠的寶貴收藏。如今,上海字模一廠每年都在上海書展現場展示活字拓印,與活字相關的印刷體驗、文創開發成了廠裡的盤活「活字」資源的新方向。

據字體研究室主任胡丹介紹,目前研究室共設計了37種印刷字體,總計40多萬字。如今字體研究室裡,設計師手寫字體的景象不復存在,大家都在電腦上對新創字體悉心修正,「現在只有在設計最初字形的時候還是鉛筆打稿,但不會太多,大概幾十個字,此後都是用電腦打稿。」

印研所創製的部分字體廣泛應用於字典、毛選等讀物印刷

研究室還為2019年即將出版的新版《辭海》重新設計了宋體、黑體、網絡版字體三套新字體,共計9萬字。胡丹表示,展覽開幕式上將舉行電子辭海的字體首發儀式,希望以此引起公眾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關注。

「活字和印刷密不可分,作為新時代的上海印刷人,必須將『活字』這一歷久彌新的民族文化遺產好好傳承發揚,通過創新,賦予活字新的生命力。」 周東說。

此次展覽由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上海字模一廠有限公司承辦。

相關焦點

  • 追溯漢字印刷體的「前世今生」——「活字生香」文化藝術展在上海...
    新華社上海7月25日電 題:追溯漢字印刷體的「前世今生」——「活字生香」文化藝術展在上海舉行新華社記者黃揚、許曉青、任垚媞字的重心有高有低,排在一起,看的時候視線就會忽高忽低,閱讀起來比較吃力,所以字的重心一定要居中。」年近九旬的徐學成24日在「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全國巡展開幕式上說。
  • 宋體黑體仿宋楷體,你天天用的字體,源頭竟在上海這條馬路
    ,又是如何從手寫變成印刷的?新閘路1209弄60號印研工坊內,今天(14日),「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和「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兩塊招牌同時揭牌。人們最常用的宋體、黑體、仿宋、楷體這四大經典印刷字體,正是在這裡誕生的。弄堂口的門牌已改造一新,顯示「印研工坊」始於1956年。
  • 「活字生香」藝術展:感受「活字之美」,學習古琴減字譜
    很難想像,現在印刷在紙張上和用鍵盤敲在電腦裡的規整漢字,最初完全是由字體設計師手工繪製而成。如今漢字書籍印刷中通行的黑體、宋體、仿宋、楷體等字體,都是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字體研究室在上世紀60年代之後創製。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確立字體標準,劃線打稿、勾邊填墨,創製出至今仍在廣泛使用的幾種標準字體。
  • 陳其瑞:宋體、黑體、楷體……這些熟悉的字怎麼來的
    新中國成立前,很多字體都沒有開發出來,以前的工人手工刻出來的舊字模差異很大,同類字形的大小、空距、高低、粗細、深淺……都不統一。1959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行的國際書籍藝術博覽會,我國的書籍印刷、字體設計水平顯得較低,因此,印刷字體的統一和規範勢在必行。1961年,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正式擴展改制成立,其中的活字字體研究室擔當起了字體設計的工作。
  • 上海百年印刷字體流變:手機時代的黑體宋體太質樸了
    他選取了其中400張圖片,以印刷字體、美術字體、標語字體和民間書體的架構做成《上海字記》一書。姜慶共曾說,「我做上海的一切,一定要接觸到原物。」他很喜歡朋友送他的兩個綽號,「圖書管理員」和「資料收集員」,為了這本書,他從文廟和網上淘來共1000多件實物,以年代順序分類、編號,雖然實物的收集採用隨機模式,但基本確保每一年都有實證。
  • 跨平臺字體效果淺析
    Mac & Windows公有可用英文及數字字體有:Arial, Arial Black, Comic Sans MS, Courier New, Georgia, Impact Times New Roman, Trebuchet MS,VerdanaWindows下可用中文字體有(中易)宋體,新宋體,仿宋體,黑體,楷體,微軟雅黑(部分系統適用)。
  • 還分不清書法字體和印刷字體?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你是否熟悉電腦屏幕、書籍報刊呈現出來的字體?打開word文檔,常見辦公字體有宋體字、仿宋字、黑體字、楷體字等等這些字體,印刷字體也如是。那你知道這些字體的來源和具體使用方式嗎?以下就為你盤點以下四種常見的字體吧!一、仿宋體特點:採用宋體結構,橫豎筆畫粗細相等均勻,字形呈長方,清秀挺拔。用途:排印副標題、詩詞短文、批註、引文等。
  • 滬上非遺探討印刷字體書寫技藝 三代傳人聚首共話文化傳承
    人民網上海6月20日電(記者沈文敏)宋體、黑體、仿宋、楷體,當現代辦公室一族在電腦屏幕前輕點滑鼠挑選心儀的字體裝點文本時,有多少人了解這些漢字字體誕生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知道是誰創造了它們。 近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座談會在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舉辦。
  • 在這個手機代替紙張的時代,如何創造更好的字體?
    漢字整個發展史為3600年,而我們最熟悉的字體——楷體,已經有1800年的歷史了,一直是中文字體應用的主流。如今,手機等行動裝置代替了書本,字體如何才能更好地被閱讀呢?大家可以看到,這裡面所有字的橫劃基本已經有了宋體的味道。買書的時候,因為字美,我看了《大學》25遍,也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是明代的宋體,這個字比之前的楷體相對來講,刻得又快又省事,價格也會更便宜。為什麼明代刻出的字體叫宋體?
  • 「仿宋體」的由來:直接仿照宋版書的雕版字體而來
    ,「仿宋體」已不可能再獨領風騷;但其端莊挺秀的面目,仍然讓曾經使用或看到過這種字體的人們,懷戀與難忘。  如今,在電腦上打字,還可以選擇「仿宋體」的字體,曾幾何時,這種字體風靡一時,曾在標語橫幅、圖書內頁、電影字幕上,佔據著國人的視野。那麼,這種字體究竟何時創始,其來龍去脈如何?  既名「仿宋體」,當然是仿照宋代的風格而制,但這並不是完全仿照宋代某個文士、書法家、名人的字體,而是直接仿照宋版書的雕版字體而來。那麼,又為什麼要仿宋,而不往前走,仿隋唐,或往後走,仿明清呢?
  • PPT中的字體應該怎樣使用?
    字體的主要類型:黑體字型、宋體字型、圓體字型、楷體字型、書法型等。接下來就逐一分析一下。1、黑體字型黑體包括:方正蘭亭系列字體、時尚中黑簡體、微軟雅黑、造字工房尚黑體、造字工房尚版黑體、華康儷金黑等。黑體字型的字體比較正式、穩重、現代感,商務性也很強,纖細的黑體又能表現女性的氣質,所以黑體的適用範圍很廣。
  • 當知道宋體、黑體這些你最常用字體的來源後,你還會用它們嗎?
    宋體1916年,曾任西泠印社社長的丁輔之、丁三在兄弟模仿宋版書籍統一改型,設計出一套新的字體,他們將這一字體命名為「仿宋體」,又名「聚珍仿宋」。宋體被歸入襯線體,黑體則被歸入無襯線體。那什麼是哥特體呢?哥特體代表一種字體相當華麗的印刷或書寫風格,曾是風靡歐洲的手寫體。拉丁文的哥特體長這樣:
  • 產品設計作品集的字體排版
    工業設計作品集字體分類,字體分成很多種類型,我們用的電腦系統自帶的字體有英文、中文、日文、韓文以及其他國家的字體語言等等,目前我們製作工業設計作品集用到的字體基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中文、一種是英文,中文字體包含:宋體、仿宋體、正楷、黑體、圓體都是常用的字體, 英文字體包含:Tahoma(大河馬)、Vladimir Script(細花)和Rage Italic(粗花
  • 中文字體設計新手指南
    雖然我們無法真正地將每一種字體歸類至襯線或無襯線類字體中(比如手繪手寫體就無法歸類),但這兩大類可能就是使用最廣泛的字體分類方法了,它們的使用範圍甚至早已超出了設計行業。這麼來看,中文字體的分類與我們自己的很相像。在中文裡,有兩個最主要的分類——宋體和黑體,可以被理解為「中文襯線字體」和「中文無襯線字體」。
  • 宋、黑、楷、仿這些天天看見的字體,你可知道它們的來歷?
    四種字體誕生源頭「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和「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都位於新閘路1209弄60號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中,新中國的印刷字體就誕生於此。印研所字體研究室的設計人員耗時5年,相繼完成了宋、黑、楷、仿四種常用印刷字體的創寫設計,總計8萬字,為新中國推廣簡化字和漢字使用的規範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圖說:黑體其中,宋體吸取《燕子箋》等古代版本和近代宋體字之長,融合書法、美術和刻字的創意靈感和藝術韻味。
  • 宋體竟然是明朝發明的?你需要了解的關於字體的一切都在這了
    在中國,與襯線體相對的概念是宋體(白體),而與無襯線體相對的概念則是黑體不過,雖然現在叫「宋體」,這種字體卻並不是在宋朝時發明的。宋代出現了活字印刷術,而當時的活字字體其實都是楷書。宋的印刷事業有三大產地,即浙江、四川、福建,而三地的楷書字體有各自的特點。
  • 字體設置指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宋體的字庫是最多的,對於那些非常生僻的字來說,可能只有宋體有相關字形。與其同類的還有仿宋體。仿宋的字形介於宋體和楷體之間,它的襯線也在筆畫首尾,筆畫本身也是等寬,但筆畫大部分是斜著走的,所以更適合高分屏。中易黑體也是windows默認的黑體,沒什麼太多特色,就是典型非襯線字體,字形字重等都沒有什麼優勢。
  • 【漲姿勢】中文字體新手指南
    如何在@font-face以及網絡字體中使用它們?答案是不能使用它們。中國還沒有加入@font-face ,他們依舊堅持使用原有的瀏覽器標準字體以及特殊類型使用的PNG/SVG。在中文裡,有兩個最主要的分類—— 宋體 和 黑體 ,可以被理解為「中文襯線字體」和「中文無襯線字體」。宋體如果一定要選一種字體來代表中文印刷字體的話,那麼宋體就是最佳的選擇。
  • 聽說你在找字體?關於字體的終極詳解,附免費下載連結
    重點摘要:關於字體不要一次性安裝太多,建議所以字體的總量<1000。這樣用的時候找起來比較快。中文推薦主要裝各種黑體和各種宋體。英文推薦襯線體和非襯線字各安裝一到兩套字體系列。如果你感覺一個個自己找麻煩,那就把「三把刀字體 大部分情況這些就足夠了」這個文件下載下來,解壓後複製到字體目錄就行了。這是最近兩年一直在用的字體集,基本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