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宋體」的由來:直接仿照宋版書的雕版字體而來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仿宋體」的由來:直接仿照宋版書的雕版字體而來

2015-08-25 09:44:16來源:北京晨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2015年08月25日 09:44 來源:北京晨報 

參與互動

(

)

  ●肖伊緋

  如今的書籍印製及各種文印字體異常豐富起來,「仿宋體」已不可能再獨領風騷;但其端莊挺秀的面目,仍然讓曾經使用或看到過這種字體的人們,懷戀與難忘。

  如今,在電腦上打字,還可以選擇「仿宋體」的字體,曾幾何時,這種字體風靡一時,曾在標語橫幅、圖書內頁、電影字幕上,佔據著國人的視野。那麼,這種字體究竟何時創始,其來龍去脈如何?

  既名「仿宋體」,當然是仿照宋代的風格而制,但這並不是完全仿照宋代某個文士、書法家、名人的字體,而是直接仿照宋版書的雕版字體而來。那麼,又為什麼要仿宋,而不往前走,仿隋唐,或往後走,仿明清呢?仿隋唐,那時沒有大規模雕版印製的書籍,在字樣選取上樣本明顯不足;仿明清,則不如直接仿宋,因為明清的雕版字體大都是仿宋,或間接源自宋版書字體而創製。當然,仿宋的風氣,還來源於宋版書本身的珍貴難得。

  宋版書一頁難求,早在明代就已蔚然成風。明代末年的藏書家毛晉,可說是宋版書價值發現的始作俑者,宋版書以頁論價之風由此人始。於是,宋版書成為中國文化體系中的天價奢侈品。

  當宋版書按頁論黃金作價的社會風尚漸起,對宋版書的複製隨之興起。人們開始傾向於完全完整的複寫製造,要求逼真到纖毫畢肖,要求不動分毫的形似與筆意流暢的神似相統一。這種藝術體系上的複製,轉化為一種純臨摹式的技巧,在明清兩代乃至遞延到民國的印製工藝中,出現了「影宋」這一特殊的刻印門類。

  實際上還是從兩三百年來刻意「仿宋」者們的「影宋」工藝著手,並從中得到啟發,清代末年,曾任西泠印社社長的丁輔之、丁三在兄弟決定廣徵宋版書籍,親自仿寫,刻制活字,然後拼版印刷。到1916年,這種經過兩兄弟加工設計之後的楷體字,這種經過模仿歐體(歐陽詢的書體)的統一改型的字體,由於字體原形均出自宋版書籍,他們將這一字體暫名為「仿宋體」。後來,丁氏兄弟在「仿宋」前邊又加了一個「聚珍」的修飾語,稱之為「聚珍仿宋」。「聚珍」就是活字印刷的意思,這始於清乾隆帝的稱謂,也是認為「活字」一說不雅而替之以「聚珍」,「聚珍」有聚攏字模印就珍本之意。

  1920年,「聚珍仿宋體」獲得政府批文,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國家認可的字體專利。1921年,中華書局併購了丁氏兄弟的聚珍仿宋印書局,正式收購了已鑄成的頭號、二號、四號,三號、三號長體夾注各歐體宋字共五種銅模鉛字和已摹寫樣本陸續刻鑄的頂號、初號、三號、五號及頭號、四號長體夾注及長短體字及西夏字體共八種銅模鉛字。緊接著,中華書局用「聚珍仿宋體」印製《四部備要》大型古籍整理叢書,全套叢書達到了一萬一千三百零五萬卷,分訂為二千五百冊;這套叢書的問世,更進一步擴大了「聚珍仿宋體」的社會影響力與品牌價值。隨後,「聚珍仿宋體」鉛字印製的各類圖書、文件、名片,逐漸風行於中國各大城市。1929年,中華書局還將此專利輸出至日本名古屋的津田三省堂;此後,東南亞各地的中文書籍印製,開始普遍採用仿宋體鉛字印刷。

  當然,研製仿宋體的並不只「聚珍仿宋體」一家,只是無論技術成熟度還是應用規模,都無法與之抗衡。直到上世紀初,在雷射照排印書之前,以仿宋體鉛字排印書籍,仍然是一成不變的「鐵律」。如今的書籍印製及各種文印字體異常豐富起來,「仿宋體」已不可能再獨領風騷;但其端莊挺秀的面目,仍然讓曾經使用或看到過這種字體的人們,懷戀與難忘。

相關焦點

  • 當知道宋體、黑體這些你最常用字體的來源後,你還會用它們嗎?
    之前的印刷以雕版為主,文字的形態取決於匠人手寫的字體,儘管會有一些變化,但還是脫不開傳統書法的窠臼。甚至大部分的雕版印刷字體,就是歐體、顏體、柳體。宋版書01宋版書02形體變化大一些的,比如之前我介紹過的宋體,也是由楷書演變而來(一說是秦檜根據宋徽宗的瘦金書演變而成),宋體起筆的斜角、橫畫落筆的三角形、豎筆末尾的圓鈍等,都有楷書筆法的影響
  • 宋體字的中國文化特徵(附 宋體字筆畫特徵)
    那時的工匠們以唐 代三大書法家的楷書為臨刻原本,最初是臨刻,日後漸漸地加入了工匠們自己的智慧,並結合刻刀和木版材質的特點,使書法字體更加規範化,更易於刻寫。早期的雕版印刷的刻寫字體,常由書法家書寫楷書後由刻工們直接反拓後臨刻,刻工們對書法家十分敬重,所刻字體都儘可能地保存了書法家的特點。因此,也有著濃厚的正楷書法味道。
  • 宋體、黑體、楷體等字體如何誕生?看「活字」的前世今生
    黑、宋、仿、楷四種字體是如何適應我國現代印刷技術的?現代倉頡們是怎樣用心血和智慧讓印刷字體書寫技藝成為民族文化遺產的?從古代走來的活字怎樣和當今的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東介紹,「活字生香」展想要為觀眾帶來的不僅僅是賞心悅目的字體展,更是希望藉助這一展覽為觀眾解答「活字」的前世今生、歷史淵源。
  • 現代字體設計給漢字帶來了什麼?
    之前的印刷以雕版為主,文字的形態取決於匠人手寫的字體,儘管會有一些變化,但還是脫不開傳統書法的窠臼。 甚至大部分的雕版印刷字體,就是歐體、顏體、柳體。
  • 當今書法走向末路,現代印刷術字體設計為漢字開拓新道路
    之前的印刷以雕版為主,文字的形態取決於匠人手寫的字體,儘管會有一些變化,但還是脫不開傳統書法的窠臼。 甚至大部分的雕版印刷字體,就是歐體、顏體、柳體。
  • 宋體、明體和仿宋體,區別在哪裡?
    眾所周知,宋體字是用於正規出版的書籍、雜誌和報刊印刷文章正文時,所用的規範字體。宋初書籍的印刷權限還僅限於官府,到後期由於對圖書需求量的增大,政府開放了私人印刷的資質,令大量的印刷書籍湧向了社會。宋代印製的書籍除了注重內容質量外,對字體也是很重視的,只不過那時候大家都追捧唐代的著名書法家,特別是歐陽詢、柳公權和顏真卿的字體,廣受青睞。有些私人印書局,不僅僅出版流行最廣泛的楷書版,還會出版行書版、金文版來吸引顧客。
  • 仿宋gb2312字體免費下載
    GB2312字體是印刷字體的一種 ,仿照宋版書上所刻的字體,筆畫粗細均勻,有長、方、扁三體,所以稱它為仿宋體字、仿宋字體或仿宋體,簡稱仿宋。現在可以進行仿宋gb2312字體官方下載,裝上這個就可以在電腦的文檔中就可以輸入仿宋_GB2312字體。有需要的朋友還不趕緊下載安裝此軟體!
  • 古代知識匯之宋體:這麼美好的東西,怎麼會比白鐵還無辜呢
    為了滿足佛教信徒的需要,人們就不得不提高抄寫佛教經書的速度,產生了一種適應快速抄寫需求的書體——抄經體。在唐朝,人們發明了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所使用的字體,主要便是抄經體。到了宋朝,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雕版印刷真正迎來了「黃金時期」,得到了大範圍的使用——剛剛發明不久的活字印刷,應用範圍並不廣泛——印刷了許多書籍。
  • 宋、黑、楷、仿這些天天看見的字體,你可知道它們的來歷?
    但是,我們或許從未考慮過這些字體從何而來?又是怎樣從手寫變成印刷的?今天揭幕的「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和「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場館雖然「迷你」,卻可以讓更多人了解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的起源和發展,了解漢字印刷字體的設計規範和創寫工藝,更好地宣揚與傳承漢字文化、字體文化、非遺文化。圖說:你了解字體嗎?
  • 讀圖|今天的宋體字如何而來?
    根據現存的中國古籍雕版形式,陳正宏推測這與書版從樹幹切取的方向有關。「古籍的書版通常沿著樹幹的縱向切開,也就是文字的橫劃與雕版木材纖維同一方向,不太容易刻斷。而文字的豎畫與雕版木材纖維成直角方向,比較容易刻斷,所以萬曆前後明刻本的字體 『橫細豎粗』。」 此次展覽也展出了天一閣刻本《司馬溫公稽古錄》及其珍貴書版。天一閣博物館藏此書兩部、版片126塊。
  • 宋體字的由來
    每種字體中,又根據各種風格,以書家的姓氏來命名,像楷書中有歐(歐詢)體、嚴(真卿)體、柳(公權)體等等。真是體中有體,令人目不暇接呀!  有一種字體,卻不是創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來命名,這就是宋體字。  宋體字是印刷行業應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字體,根據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為書宋和報宋。宋體是起源於宋代雕版印刷時通行的一種印刷字體。宋體字的字形方正,筆畫橫平豎直,橫細豎粗,稜角分明,結構嚴謹,整齊均勻,有極強的筆畫規律性,從而使人在閱讀時有一種舒適醒目的感覺。
  • 還分不清書法字體和印刷字體?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你是否熟悉電腦屏幕、書籍報刊呈現出來的字體?打開word文檔,常見辦公字體有宋體字、仿宋字、黑體字、楷體字等等這些字體,印刷字體也如是。那你知道這些字體的來源和具體使用方式嗎?以下就為你盤點以下四種常見的字體吧!一、仿宋體特點:採用宋體結構,橫豎筆畫粗細相等均勻,字形呈長方,清秀挺拔。用途:排印副標題、詩詞短文、批註、引文等。
  • 我們常用的「宋黑楷仿」四大字體,正是發源於這裡
    宋體,黑體,楷體,仿宋……這些熟悉的漢字字體,早就悄無聲息地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然而,當你翻開書本閱讀,或是在電腦鍵盤上敲下一個個漢字時,可曾想過,這些漢字字體從何而來?是由什麼人設計的?10月14日,在上海市新閘路1209弄60號的印研工坊,上海印刷集團和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舉辦了揭牌儀式,在儀式上揭開兩塊牌子,分別是「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和「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人們最常使用的宋、黑、楷、仿四種字體,正是誕生於此。
  • 非電腦時代的字體藝術--美術字
    PS版上會有拼接的線,人工會用膠水一點點擦掉。在此之前,印刷的字體,海報的字體都是手工寫出來的,有人會疑問怎麼印刷,一個就是直接出雕版,在沒有雷射照排系統時候,就是直接出雕版,以木雕版為主,金屬雕刻和專用木在民國還沒有出現,那時雕版只有人工雕刻,什麼雕刻機都是沒有的。操作方式類同於木雕方法。直到進入上世紀90年前後,才有了機器雕刻,可惜當時沒有拍下照片。
  • 字體設置指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宋體的字庫是最多的,對於那些非常生僻的字來說,可能只有宋體有相關字形。與其同類的還有仿宋體。仿宋的字形介於宋體和楷體之間,它的襯線也在筆畫首尾,筆畫本身也是等寬,但筆畫大部分是斜著走的,所以更適合高分屏。中易黑體也是windows默認的黑體,沒什麼太多特色,就是典型非襯線字體,字形字重等都沒有什麼優勢。
  • 漢字手抄報:20種字體介紹
    宋體  宋體,是在中國宋朝發明的一種漢字印刷字體。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白體,常用於書籍、雜誌、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因從明朝傳入日本,而又稱為明體、明朝體。  仿宋  印刷字體的一種,仿照宋版書上所刻的字體,筆畫粗細均勻,有長、方、扁三體。
  • 「顯影中國」金溪木刻雕版印刷: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曾經熙來攘往、車水馬龍的書鋪街,如今冷冷清清;曾經身懷絕技、刀法嫻熟的刻書匠,如今越來越少,這一傳統工藝也瀕臨消失……說起這些,金谿縣雕版印刷手工技藝傳承人許挺黯然神傷。新華網 楊益民攝贛版古籍在我國出版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金溪滸灣的雕版印刷久負盛名,曾是江西最大的印書中心,清代全國四大刻書中心(北京、武漢、滸灣、四堡)之一,長期飲譽全國刻書行業。
  • 中國漢字和書法的重要代表字體—楷書的發展歷史!
    雕版印刷示意宋代活字印刷術的出現,也是使用楷書,這證明楷書是非常優秀的,雖然走到清代晚期,中國印刷方面還是有些書籍喜歡使用刻版印刷,尤其是書法和畫譜類,但是活字印刷術也有其獨到之處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實際宋版書活字印刷用得比較多的,而且宋代書籍印刷是井噴時代,後世也就明代可以同宋代相比,但是相當一部分卻是翻刻、精校宋版書,也很難同宋代相比。
  • 宋體黑體仿宋楷體,你天天用的字體,源頭竟在上海這條馬路
    後排左起:陳其瑞、徐學成、錢震之、邵廣凡、周今才、謝培元、華宗慈印研所字體研究室的設計人員耗時5年,相繼完成了宋、黑、楷、仿四種常用印刷字體的創寫設計,總計8萬字,分別用於印刷新版橫排本《毛澤東選集》、《辭海》、《漢語大字典》及政經科教圖書、期刊雜誌和中小學課本,我國出版物和印刷品面貌就此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