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體字的由來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中國文字有正、草、隸、篆、行五種。每種字體中,又根據各種風格,以書家的姓氏來命名,像楷書中有歐(歐詢)體、嚴(真卿)體、柳(公權)體等等。真是體中有體,令人目不暇接呀!

 

有一種字體,卻不是創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來命名,這就是宋體字。

 

宋體字的創始人是秦檜。這個秦檜博學多才,在書法上很有造詣。他綜合前人之長,自成一家,創立了一種用於印刷的字體。按一般的習慣,應該叫秦體字才對。可是由於他人品太差,在抗金鬥爭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曾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民族英雄嶽飛父子,成為千古罪人,所以人們痛恨他,雖然應用他創立的字體,可是卻把字體命名為宋體。

是源於宋代的,但是宋體字在明代確立。

 

宋體字是印刷行業應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字體,根據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為書宋和報宋。宋體是起源於宋代雕版印刷時通行的一種印刷字體。宋體字的字形方正,筆畫橫平豎直,橫細豎粗,稜角分明,結構嚴謹,整齊均勻,有極強的筆畫規律性,從而使人在閱讀時有一種舒適醒目的感覺。在現代印刷中主要用於書刊或報紙的正文部分。

 

宋代"興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昌盛景象.印刷出版業在宋代進入了黃金時代,雕版印刷興旺,刻書中心發展較快,活字印刷發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體字在明代確立.宋體字便於書寫和刻寫,字體美觀端莊,適應了印刷出版業的行業操作要求,成為宋代文化造極的見證者.

 

中國書法和雕版印刷的結合產生了宋體字,因此,宋體字不但有中國書法的魅力,還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刀刻的韻味。

 

1、宋體字承傳了中國書法的審美韻味

 

中國書法藝術除了漢字本身獨特的象形性、圖畫性特點外,獨特的書寫工具毛筆,是形成中國書法的最重要的原因。毛筆它柔軟而富有彈性,能意地彎曲扭動,張馳有度,能瀟灑自如地表現出各種粗細、大小、曲直,剛柔的線條變化。更能把書者的情感賦予其中,這種「軟筆」可橫、可豎、可點、可撇、可捺,形成了中國書法特有的形式特徵。書者的技藝到一種高度時,毛筆在手,字已非字,點畫線條隨心書寫,千變萬化,以至所書之字似有生命的境界。

 

宋體字在筆畫上,仍然保持了中國書法的本質特徵。在與唐楷顏體比較時,我們看得更清楚,如點、捺、撇及轉折處的頓挫處理,就是對書法運筆進行了高度的藝術化概括。

 

從漢字書寫的發展來看,唐代三大家的楷書,是中國書法程式化的顛峰。楷,模範也。因此,也順理成章地成了中國刻版印刷字的楷模。在品味和設計宋體時,追求中國書法和木版刀味、雕版印刷痕跡的韻味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這種感覺,那只是美術字而已。如現在的圓體,綜藝體,根本沒有傳統書法的味道。

 

另外,從宋體字的角度來看,唐代三大家的楷書因追求方正和程式化,從而失去了書法藝術所需要的隨心自由的激情和靈動。唐楷太程式化了,使人極易想到宋體字,實際上唐楷也就是今天的宋體字的範本,它們像個成熟而正襟危坐的長者,不愈矩,缺乏變化的勇氣,因而失去了自由的偶然性。

 

唐三大家的楷書,雖然給後來的習字者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可說是人學人像,個個都是柳公、顏公,但卻毫無個性可言,很難習得此法而成為書法家。倒是能成為入門習字和寫好字的範本,但不能作想成為書法家的始終範本。學書者應直追秦、漢、魏、晉,特別是漢代書法,隨心抒寫、大氣豪邁,如《漢簡》、《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等等。

 

唐楷是中國書法楷書的頂峰,頂峰面臨的是什麼?是下坡,是重新開始,唐楷也就是宋體字的起始點。

 

2.傳統印刷與木版刀刻的痕跡韻味

 

今天版本學家對於宋體字下的定義是:「橫平豎直,橫細豎粗,起落筆有稜有角,字形方正,筆畫硬挺。」起落筆的稜角,應是宋體字的最大的特徵,它是雕版刻工們在長期的刻寫過程中對唐楷的筆畫進行歸納化處理,形成的特有的裝飾化特徵,是刻刀留下的韻味,它既保留了唐楷的本質特點,卻又比唐楷更加方正,正刀口挺刮有力。這種刀刻的痕跡在傳統印刷的過程中,因為印墨和中國紙張的特徵,再加上壓力,使得最後印制的的成員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宋體字的稜角又稍稍圓潤渾厚起來,十分耐看,這無意之中,把楷書的書法味和雕版的刀刻味揉和在一起,形成了宋體字的典型特徵。因此,學書法要上溯秦漢,而設計宋體字卻要直追唐楷和宋明的雕版刻刀味,因為,那才是宋體字的源頭,唯有源頭活水來。

 

宋體字的秀氣,鋼筋有力,變化得當,吸引了後人的喜愛。

 

 來自網絡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宋體字是秦檜創造的嗎?
    近年來,時不時地冒出「秦檜創造宋體字」的怪論,有人還煞有介事地杜撰了這樣一個故事:秦檜任太學學正期間,他看到全國各地刻印的書籍因字體不一而不便閱讀,就深入研究了宋徽宗瘦金體書法,並把瘦金體和歷代楷書大家的書法融合,獨創新字體呈獻給皇帝。
  • 宋體字的前世今生
    這種字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仿宋體」,也是「宋體字」的前身。因此,宋體字的演變過程是通過雕版印刷技術,從書法正楷到仿宋體,再到宋體的。中國宋代出現了雕版印刷,由於當時的書每一版印刷兩頁,使用的是長方形木板雕刻製版。木板具有木紋,一般都是橫向,刻制字的橫向線條和木紋一致,比較結實;但刻制字的豎向線條時和木紋交叉,容易斷裂。
  • 他本是宋體字的創始人,因造就一千古奇冤,宋體再與他無關
    大家對中國的字體了解都少,從文字類型,就有隸書,楷書,草書,現在電腦上的大多就是黑體,仿宋體和宋體了,李斯將小篆作為秦國統一的字體,他自然是做了很大的貢獻,在歷史上,這些字體當然是某個文學大師的字體,就像書法家顧愷之,王羲之這些,都是大家很崇拜的,一字千金,他們的字當然是當時的集大成者,可是呢,在歷史上宋體字就是一個奇葩的存在
  • 讀圖|今天的宋體字如何而來?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以實物呈現了宋體字的演變及世界影響。宋體字是明代中期刻書中模仿宋代浙江刻本形成的一種新字體。宋代刻書以浙江為最盛最佳,其官刻經史,私刻文集,皆負盛名,為士大夫收藏賞鑑,並在刻書中被模仿,形成了宋體字。12月3日,澎湃新聞走進天一閣博物館,並聽陳正宏教授和天一閣博物館李開升博士講解宋體字的歷史與奧秘。
  • 發明宋體字的人,據說是一個大家都不願提起的名字
    比如,你從來沒有想過宋體字為什麼叫宋體字。宋體字的典型特點是: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襯線字體(sans serif),常用於書籍、雜誌、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宋體是生而具來的印刷體。這文章從頭到尾,全是宋體字。
  • 宋體字的中國文化特徵(附 宋體字筆畫特徵)
    中國文化浩浩蕩蕩上下五千餘年,有許許多多的文化積累,在 漢字的發展歷史長河中也出現過各種各樣的字體,為什麼獨說宋體字是中國文化的表徵呢?本文從如下幾個方面對宋體字所蘊涵的中國文化的特徵作一番描述。一、宋體字的二個源頭筆者認為,今天我們看到的宋體字,應當有二個源頭。首先是中國的書法藝術。
  • 不要再信謠言了,宋體字根本不是秦檜發明的好嗎?
    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人蹭秦檜的熱點,他們認為:書本上印刷的字體——宋體字,是秦檜所創,只不過後人覺得秦檜害死嶽飛,名聲不好,所以不以「秦體字」命名,而以「宋體字」命名。馬上就2019年了,怎麼還有人吹,還有人信?
  • 宋體字是如何演變的?看看清刻本的宋體字,楷書在這裡這樣變化
    清代刻本宋體字源於楷書,但作為刻版用字更顯規範化。這裡將清代刻本宋體字與楷書結體法則及例字進行對照比較,分析探討清刻本宋體字相較於楷書的結體變化及原因。清嘉慶蕭山陳氏湖海樓刻本《湖海樓叢書》是成熟時期的清刻本。
  • 宋體字的自身形態與技術發展相適應,可塑性與藝術性隨時代改變
    清代刻本宋體字源於楷書,但作為刻版用字更顯規範化。這裡將清代刻本宋體字與楷書結體法則及例字進行對照比較,分析探討清刻本宋體字相較於楷書的結體變化及原因。這是純手工楷書的書法結體藝術與刻本宋體字最直接的差異化原因所在。在雕版印刷書體成型的過程中,以楷書為字形之源。因為需長於楷書者寫刻,以及雕刻難度較大,從事之人多為工匠等,需要在傳承楷書之「韻」,展現二者血脈相通的同時,符合易於雕刻、便於奏刀、利於印刷的特點。
  • 宋體字的發明人是秦檜嗎?宋體、明體和仿宋體,區別在哪裡?
    不過有些朋友也許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在我們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僅傑出的書法家層出不窮,而且各種字體流派也是百家爭鳴,既然我們國家的書法文化這樣多彩和普及,為何會讓宋體字獨佔鰲頭,成為出版界的規範字體呢?今天,我們就來從頭說起。有人認為,是大奸臣秦檜發明了宋體字。
  • 宋體字不是宋代出現的!那是怎麼來的?
    #朝代說#說到宋朝,不得不說說宋體字。宋體字其實不是宋代出現的。
  • 16歲自閉症男孩寫宋體字,字跡堪比「印刷體」,700萬網友狂點讚
    其實印刷體就是宋體字,宋代「興文教,抑武事」文化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昌盛景象,印刷術在宋代也步入黃金時代,雕版印刷、刻書中心迅速發展,元、明兩代也是大量翻刻宋體,明代才正式確立宋體字。明代的「宋體字」進入了成熟期,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書籍的刻寫,明代還發展出了一套刻字方法,所以日本將「宋體字」稱為「明朝體」,雖說這種四四方方的字體看起來十分的程序化,但它是結合了中國書法。
  • 我們日常使用的宋體字是誰發明的?有一個名字真的不想提
    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92,閱讀約2分鐘宋體字是現在人們用電腦打字時最常用的字體。無論是電腦字體還是市面上的印刷品,99%都是宋體字。那麼,如此適銷對路的宋體字是誰發明的呢?
  • 「宋體字」的創始人,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其書法也堪稱一絕
    秦檜擅長隸書,後又研究宋徽宗的「瘦金體」,將幾種字體取其精華,創造出一種新的字體「宋體字」。其代表作有《偈語帖》、《深心帖》等。
  • 專家稱漢字調整隻針對印刷宋體字 不影響閱讀
    本報訊 (記者郭少峰)《通用規範漢字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寧昨天解釋說,《通用規範漢字表》中對44個字的字形進行微調只是針對印刷宋體字,這些只是供人們閱讀的字體,或者供電腦和機器使用的字形,而不是針對教學用字描寫對象楷體字的
  • 「宋體字」的產生:我國古代報紙,是怎樣印刷和發行的呢?
    四、「宋體字」楷書是早期邸報常用的字體。楷體字易寫易認,刻字也比其他字體方便,唐以後歷代統治者都把楷書規定為書寫官府文書和科舉文章的正式字體,刻印書報也多用楷書。到明末清初,刻印楷書逐漸變成一種橫輕豎重的方塊字。由於這種字體是從宋代刻書字體發展起來的,所以大家稱它為「宋體字」。
  • 他是「宋體字」的創始人,但為什麼沒人願意提起?
    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字有「宋體字」,始於宋代雕版印刷,運用極為廣泛,至今都常用於書籍、雜誌、報紙印刷的排版,但大家都不願提起創始人的姓名,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殘害了忠良的奸臣秦檜。因為他,開創了因人品而廢字的先例。
  • 知乎:宋體的由來
    那麼,你知道宋體字是怎麼來的嗎? 翻開我國書法史,可以看到,字體有不少都是以書法創始人(或代表者)的姓氏命名的,如柳公權的書法為柳體,顏真卿的書法為顏體,懷秦的書法為懷體。唯有宋體卻是以朝代命名,這是為什麼呢? 相傳,宋體字的代表者是秦檜。秦檜是狀元出身,不僅博學,書法造詣也很深,他綜合前人書法之長,自成一家,創立了一種字體。
  • 16歲自閉症男孩寫宋體字,字跡堪比「印刷體」,網友狂點讚
    三、現狀林文彬寫的印刷體,是宋體字,宋代興起的文教促進了印刷術的發展,宋體字迅速流行,更實在元和明代大量進行翻刻。林文彬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正常兒童,但是,他的一技之長讓很多人都望塵莫及,天賦加上一天天不懈的堅持,林文彬才會寫出這樣一手好字。
  • 安祿山告發科舉舞弊案,秦檜創造宋體字,這些事情為何鮮為人知?
    我們今天使用的宋體字,原本是「秦體字」。如果秦檜不害死嶽飛,單憑一筆「秦體字」,就可以比肩王羲之、歐陽詢等書法大家。只可惜,秦檜壞事做絕了。人們痛恨秦檜,又不得不使用「秦體字」。沒辦法,人們只能把「秦體字」,改名為宋體字。秦檜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