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體字的自身形態與技術發展相適應,可塑性與藝術性隨時代改變

2020-12-14 文藏

清代刻本宋體字源於楷書,但作為刻版用字更顯規範化。這裡將清代刻本宋體字與楷書結體法則及例字進行對照比較,分析探討清刻本宋體字相較於楷書的結體變化及原因。

黃自元《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

楷書講究於平穩中暗藏「勢」,而清刻本宋體字因為用於印刷而平均分布,字體平靜無波瀾。

隨著雕版印刷的興起。文字順應木板的天然紋理,從楷體的左低右高的斜橫變成水平直橫,並且為減低損耗將豎畫加粗。在雕版印刷之中,雕工行刀時為隨刻刀方便之勢,形成了筆畫的「橫平豎直」。這種屬性便於以刀代筆、雕刻成型,其重心於中心垂直線之上,字形穩重。

《湖海樓叢書》內頁

平直的筆畫所形成的字體布局更容易提高生產效率,會提高工藝的精細度和印刷的效果。這是純手工楷書的書法結體藝術與刻本宋體字最直接的差異化原因所在。

在雕版印刷書體成型的過程中,以楷書為字形之源。因為需長於楷書者寫刻,以及雕刻難度較大,從事之人多為工匠等,需要在傳承楷書之「韻」,展現二者血脈相通的同時,符合易於雕刻、便於奏刀、利於印刷的特點。

漢字本身為方塊字,在逐步發展的雕刻印刷過程中在保證字體基本的美感和結構,同時其整齊、統一、方正的邊緣形態也是漢字規範、方正化的核心。只有字體結構布局的方正才能保證印刷的整齊統一,增加易讀性。由此而形成更為規範的宋體字,雖被一些人譏為「呆板」的「匠體字」,卻是雕版印刷史上的大進步。

趙孟 書法 網絡圖片

楷書字體結構筆畫靈活多變,但在雕版書體的處理之中就多了幾分難度,極強的楷書行筆美感、錯落有致的節奏把握,都要求長於楷書者寫刻。刻本宋體字需要顧忌木板材上的自然紋理,以及刻、轉、削、摳的雕工軌跡,生動多變的楷書結字不符合大量雕版工作的實際操作。

因此,在探尋適合雕版印刷的宋體字成型過程之中,要將楷書的結體方式作程式化的處理和改進。在對美的探索、提煉、強化特點的同時,更多的是在總結規律,統一化處理,並在其中尋找易於雕刻、利於印刷的章法形態。

「布勢」與平直的對照示例表現

在適應雕版印刷(刻印)的過程中,刻本宋體字「因平調形」「因方調形」「因刻調形」的規範化結體表現。一再印證了平直、方正、易於手工業生產等社會化特性,最主要是結合了作為傳播目的的刻本印刷品與生產力發展之間的辯證關係。

「布局」與方正的對照示例表現

通過對刻本宋體字與楷書結構的差別分析,我們發現,刻本宋體字「因平調形」「因方調形」「因刻調形」之下所展現出的規律化、程式化的結體特徵,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反覆試驗與調整,將載體環境的客觀條件、刻版工具的操作需要、工匠發揮的共性水平以及形式美感的積累總結等因素下,尋求自身變化之中結構美感的歷程。它易於雕刻,便於印刷,利於閱讀。於統一規範之中體現變化的設計思維。

變化與統一的對照示例表現

字體設計的不斷進步,同樣是在順應時代技術革新的同時,設計者們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傳承與創新的過程。發展至今,作為一種理想印刷與文本信息的主要載體,宋體字體現出了自身形態與技術發展相適應的理性演變特點及可塑性與藝術性的感性視覺特徵。

作為今天的字體設計及發展,我們所受到的工藝因素影響基本不存在了,反而要求我們的從業者要進益求精、推敲細節,既有古代書法字體的韻味,又整齊統一,為字體設計或視覺設計的門類提供一定的借鑑和參考價值。

內容整編自:邱楠《規範化的清代刻本宋體字與楷書結體差異淺析》《藝術品鑑》2019年11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相關焦點

  • 宋體字的前世今生
    這種字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仿宋體」,也是「宋體字」的前身。因此,宋體字的演變過程是通過雕版印刷技術,從書法正楷到仿宋體,再到宋體的。中國宋代出現了雕版印刷,由於當時的書每一版印刷兩頁,使用的是長方形木板雕刻製版。木板具有木紋,一般都是橫向,刻制字的橫向線條和木紋一致,比較結實;但刻制字的豎向線條時和木紋交叉,容易斷裂。
  • 宋體字的中國文化特徵(附 宋體字筆畫特徵)
    雕版印刷術到了二宋時期,由於當時社會安定祥和,經濟發展迅速,政治開明,平民百姓亦可通過科舉進入仕途,所以社會讀書風氣日盛,官民皆有藏書 的習慣,甚至連農村中一些小康殷實的家庭也藏書千卷。雕版印刷的刻書機構更是遍布城鄉,宋朝三百多年是我國雕版印刷的黃金時期,其技術也影響了東瀛諸國, 更是啟迪了歐陸。
  • 奧特曼要怎麼才能改變自身的形態呢?有4種方法
    奧特曼要怎麼才能改變自身的形態呢?有4種方法大家好,我是徐說,我們先來說說奧特曼能夠改變自身的形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當然是從平成時代的奧特曼開始的。在這個奧特曼的時候,還沒有出現改變自身形態的例子。有的人就問了,超級泰羅算不算。
  • 讀圖|今天的宋體字如何而來?
    同時期所形成的宋體字也發展演變成今天最常用、最規範的印刷體漢字。天一閣所藏明代書籍久負盛名。在天一閣建閣450周年之際,天一閣博物館與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共同舉辦了「芸香四溢——明代書籍文化的世界影響」特展。
  • 宋體字的由來
    是源於宋代的,但是宋體字在明代確立。  宋體字是印刷行業應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字體,根據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為書宋和報宋。宋體是起源於宋代雕版印刷時通行的一種印刷字體。印刷出版業在宋代進入了黃金時代,雕版印刷興旺,刻書中心發展較快,活字印刷發明.
  • 宋體字是秦檜創造的嗎?
    後來由於秦檜被列為史上頭號奸臣,國人把「秦體」改為「宋體」,這就是「宋體字」的由來。歷史果真如某些人說的那樣嗎?為求證「秦檜創造宋體字」的真實性,筆者詳細查閱史料,根本查無此事。為謹慎起見,我又查閱《中國印刷發展史》,結論是:所謂「秦檜創造宋體字」,純粹是精心編造的謠言!
  • 宋體字的發明人是秦檜嗎?宋體、明體和仿宋體,區別在哪裡?
    由於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的推廣和普及,宋代的印刷技術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再加上宋朝朝廷推行「興文教,抑武事」的政策,使讀書的在民間也日益風靡,對書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這都推動了印刷行業的飛速發展。宋初書籍的印刷權限還僅限於官府,到後期由於對圖書需求量的增大,政府開放了私人印刷的資質,令大量的印刷書籍湧向了社會。
  • 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
    也就是說,在二者發生矛盾之前,一切交往形式都直接表現為人們自主活動的條件,即一開始就存在著「與生產力發展的一定水平相適應的交往形式」。而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僅僅是歷史發展的結果,而二者之間一旦發生矛盾,必將影響到社會結構的各個不同領域和層面。
  • 科技改變教育,教育發展經歷哪些時代?線上智能教育等發展如何
    科技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對教育也產生了一次次劃時代的變化。科技對教育的影響,可從教育的輔助工具及教學方式等方面的變化來掌握。 為更好地了解科技對教育的影響,從輔助工具及教學方式方面入手,將教育的發展分為如下幾個時代,並感知不同時代科技對教育發展影響的脈搏。
  • 宋體字不是宋代出現的!那是怎麼來的?
    #朝代說#說到宋朝,不得不說說宋體字。宋體字其實不是宋代出現的。古籍中的宋體字宋朝是一個文化興盛的年代,印刷業有了巨大的發展。宋代科舉制的盛行,也刺激了對書籍的需求。這就與整個文化的興盛、印刷業的發展,和整個書籍生產印刷成本下降有關。將手稿刻成書版的從明中後期開始,就是一個「純粹的抄手」,而並非作者或者書法家。他們就是地位低下的「抄書匠」。這些抄手要用一種書法字體寫字,這種字體融合和簡化了宋代流行的唐代書法家的字體,如歐陽詢、顏真卿和柳公權。他們抄書所用的整齊劃一的字體,被稱為「匠體字」。
  • 宋體字是如何演變的?看看清刻本的宋體字,楷書在這裡這樣變化
    刻本宋體字在這一點上對楷書「九十二法」的如下法則有調整:而宋體字平直,平靜無波瀾。此外,宋體字是在方形的幾何構架內形成的。在雕版印刷之中,需要保持大小勻稱,視覺統一,所以追求飽滿的空間佔據,將筆畫向四周擴展。簡繁不一的字被界定在同樣的方正空間。因此,在楷書的傳承中,需做出結構改造。
  •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的不斷提高進步,信息素養也隨之變化!
    1994年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布魯斯總結出了信息素養的七個關鍵特徵:(1)具有獨立學習能力;(2)具有完成信息過程的能力;(3)能利用不同信息技術和系統;(4)具有促進信息利用的內在化價值;(5)擁有關於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識;(6)能批判性地處理信息;(7)具有個人信息風格。
  • AI時代的未來學校:機遇、形態與特徵
    以此為據,AI時代未來學校具有以下三種形態:第一,智能學校,在技術上表現為學校智能化+智能化學校;第二,智慧學校,在思想上表現為注重價值的闡釋、超越技術的想像、積極主動的創新;第三,智聯學校,在管理上表現為有可實現的共同目標、與環境密切互動、自主創新、自我迭代。而這也使得AI時代的未來學校具有人機一體、非線性、超學科、有選擇的個性化等不同以往的特徵。
  • 不要再信謠言了,宋體字根本不是秦檜發明的好嗎?
    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人蹭秦檜的熱點,他們認為:書本上印刷的字體——宋體字,是秦檜所創,只不過後人覺得秦檜害死嶽飛,名聲不好,所以不以「秦體字」命名,而以「宋體字」命名。馬上就2019年了,怎麼還有人吹,還有人信?
  • 盤點《精靈寶可夢》中那些改變形態卻不改變屬性的寶可夢
    在寶可夢世界中,有許多寶可夢是可以改變自身形態的,例如潔咪,在嗅到葛拉西蒂亞花之後,就可以從大地形態變為天空形態,但是它的屬性也有單一的草系屬性變為了草系加飛行系了。現在,我們要來看另一類能夠改變自身形態的寶可夢,只不過它們在改變形態前後,本身的屬性不會發生變化,它們都有誰呢?
  • 發明宋體字的人,據說是一個大家都不願提起的名字
    比如,你從來沒有想過宋體字為什麼叫宋體字。宋體字的典型特點是: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襯線字體(sans serif),常用於書籍、雜誌、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宋體是生而具來的印刷體。這文章從頭到尾,全是宋體字。
  • 端午不僅是「粽子節」 傳統節日隨時代改變
    民俗學家、華師大社會發展學院教授仲富蘭表示,其實粽子僅僅是節日的一小部分,像賽龍舟、詩詞朗誦、沐浴「驅邪」都是十分傳統的過「端午」方式。    端午節=詩歌節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有屈原說、伍子胥說、曹娥說、介子推說等種種不同的說法。其中,最為被普遍認可的是屈原說。
  • 上海電教館館長:教育智能體,是人工智慧時代的學校形態
    隨著人工智慧從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的飛躍,人類社會將面臨各種「奇點」,原有的法律道德、經典理論、經濟形態、社會形態和技術極限也或將被突破。例如,未來可穿戴設備、可植入設備和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會使得純生物的人(從母體裡生出來,身上沒有晶片、腦機接口和可穿戴設備)會日漸稀少。預計到2060年前後,人類將與100億個機器人共處。
  • 大腦可塑性是如何影響肌肉可塑性的?
    大腦可塑性是大腦在外界環境和經驗的作用下改變結構和功能的能力。大腦可塑性的規模可大可小,從單一神經元到整個大腦。在成長的過程中,神經系統會移除大量多餘突觸,以增強剩下突觸的信息傳遞效率。在腦結構層面,大腦能通過改變突觸數量和神經元間的連接強度影響行為。
  • 軍事技術發展新趨勢 顛覆性技術改變戰爭規則
    軍事技術發展新趨勢 顛覆性技術改變戰爭規則 2016-03-20 11:30:03在軍事技術領域,戰略前沿技術正醞釀重大突破,顛覆性技術研發持續取得重大進展。軍事技術的發展將大幅提升武器裝備作戰效能,引發作戰樣式深刻變化。世界主要國家的戰略競爭首先在軍事技術領域展開,各國不斷完善創新機制,大力推動軍民融合,對前沿技術進行前瞻性戰略籌劃,力求成為未來戰爭「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和改變者。  新一代軍用信息技術將大幅提升戰場信息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