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892,閱讀約2分鐘
宋體字是現在人們用電腦打字時最常用的字體。無論是電腦字體還是市面上的印刷品,99%都是宋體字。那麼,如此適銷對路的宋體字是誰發明的呢?如果你在網上搜索這樣一個問題,「宋文字的發明者是誰?」
給出的答案往往只有一個,奸臣秦檜。然而,真實的歷史告訴我們,宋文字並不是秦檜發明的。人們把宋文字發明者的帽子戴在秦檜頭上,不是沒有道理的。秦檜生前曾自嘲:名利不過是過眼雲煙,但秦腔人物萬代都不好做。
秦檜的「秦體字」被後世視為宋體字的原始版本,也有人稱其為瘦金宋體。除了秦檜的奸臣身份外,他的書法成就很高。後得到宋徽宗賞識,被破格提拔為御史臺左司監,負責處理御史臺衙門往來公文。
秦檜發現,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公文字體不一,不規範,溝通不暢。於是,秦檜潛心研究各種字體。他在吸收各種字體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一種新字體,橫平豎直,捲曲如葉,捲曲如刀。整齊劃一,簡單易學。
但以上只是傳說,其真實性如何很難說清。至於秦檜「發明」宋文字,正史上更是零記載。進一步研究發現,宋體字並不是宋朝人發明的。宋代出現的字體,後來被語言文字專家稱為「仿宋」。
我們今天使用的「宋體」是明代才出現的,所以日本人稱之為「明體」。作為印刷字體的首選,宋體的起源很可能是唐代的抄經體。著名印刷史專家張秀敏在《中國印刷史》中對宋體人物進行了解讀:
「其實它與真正的宋版本沒有任何共同之處。筆者翻閱了現存近400種宋版本,從未發現如此呆板無效的方塊字,所以應該改名為『明體字』或『明朝字』才更名副其實。」眾所周知,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事實上,整個古代活字印刷術只是在小範圍內使用。
雕版印刷是古代廣泛使用的印刷方法。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是唐鹹通九年(818年)的《金剛經》。隨著佛教的盛行,人們對經書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長。為了適應抄經人的需要,「抄經體」應運而生。看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宋文字的產生是一個過程,並不是秦檜發明的,但秦檜對它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