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書法走向末路,現代印刷術字體設計為漢字開拓新道路

2020-12-15 騰訊網

清末,當文人墨客紛紛轉向考古中尋求書法的變化時,對漢字影響巨大的一個技術到來了——這就是現代印刷術。

為什麼說現代印刷術對漢字的影響巨大?

之前的印刷以雕版為主,文字的形態取決於匠人手寫的字體,儘管會有一些變化,但還是脫不開傳統書法的窠臼。

甚至大部分的雕版印刷字體,就是歐體、顏體、柳體。

宋版書01

宋版書02

形體變化大一些的,比如之前我介紹過的宋體,也是由楷書演變而來(一說是秦檜根據宋徽宗的瘦金書演變而成),宋體起筆的斜角、橫畫落筆的三角形、豎筆末尾的圓鈍等,都有楷書筆法的影響。

宋體的出現,代表著漢字在書法之外,又有了一套新的形態標準。

它不再以表現個人的情緒、個性和藝術追求為主,而是以規範、清晰易辨識為標準。

宋體

1916年,曾任西泠印社社長的丁輔之、丁三在兄弟模仿宋版書籍統一改型,設計出一套新的字體,他們將這一字體命名為「仿宋體」,又名「聚珍仿宋」。

1920年,仿宋體獲得政府批文,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國家認可的字體專利。

聚珍仿宋體

幾乎與此同時,橫平豎直、筆畫粗細接近一致、首尾方直無裝飾的黑體也出現在印刷物上。

據研究,大部分的學者認為:商務印書館在與日本的交流中,參考了日本哥特體鉛字的特點,結合西方無襯線體的樣式,自創了黑體字。

早期黑體

現代黑體

說到這裡就有幾個專有名詞要解釋一下了。

什麼是襯線體和無襯線體?

襯線指的是字母結構筆畫之外的裝飾性筆畫。

有襯線的字體叫襯線字體(serif);沒有襯線的字體,則叫做無襯線體(sans-serif)。

襯線體和無襯線體的分類起源於西方國家,主要適用於拉丁字母。

誰叫我們近代科技文化落後,沒有話語權呢。所以漢字也被迫接受了這一分類法。

宋體被歸入襯線體,黑體則被歸入無襯線體。

那什麼是哥特體呢?

哥特體代表一種字體相當華麗的印刷或書寫風格,曾是風靡歐洲的手寫體。

拉丁文的哥特體長這樣:

哥特體

日本哥特體長這樣:

日本東風哥特體

為毛差別這麼大日本人還叫哥特體?

因為日文字體中黑體來源於西方的無襯線體。而西方無襯線字族裡有一種非常成功和重要的字體叫Gothic(哥德式的、哥特風格的),美國字體商Morris Fuller Benton在開發美式無襯線體時用「Gothic」命名,日本人跟著美國也把無襯線體叫Gothic了。

不得不說,我們近代文化還是從日本拿了不少東西回來。

就印刷字體而言,中日兩國在近一百年的時間裡,相互交流銅模和鉛字,日本向中國出口明朝體和黑體,中國向日本出口楷書體(日本叫「清朝體」)和仿宋體。

直到20世紀50 年代的前期,《人民日報》用的宋體鉛字銅模,仍然是中國印刷物資公司通過渠道進口日本的。

兩國共用同一鉛字字體的這種尷尬局面,一直延續到中日兩國分別實行了各自的簡化字方案才告結束。

這只能怪我們在近代落後的太久了。

包括美術字,我們也不得不去學習日本。

日本的美術字也稱為「裝飾文字」、「描繪文字」、「圖形文字」、「意匠文字」,主要是指出現在商業領域中的富於裝飾趣味的手繪字體。

從20 世紀20 年代開始,日本美術字進入到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字體無論是形態還是結構都呈現較成熟的面貌,形式豐富,自成體系。

隨著日本對我國的侵略,日本美術字大量出現在中國的戶外廣告、海報和印刷品上。

同時,我國大量的美術工作者、文人也師法日本,設計和創造出大量美術字。

不過,這樣的美術字設計並不成系統,只是針對標題、廣告語、商標等單獨設計,真正成為字庫,還得等到上個世紀末電腦設計的興起。

我們得感謝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方正、漢儀、文鼎等字庫的堅持,正因為它們的堅守,等到了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加入到了印刷體的設計行列之中。

同時字庫公司也有意識的吸納社會上出現的有個性、有特點的字體加以整理,創造出新的字體,甚至還出現了代為設計字體的業務。

——這個時候,才是漢字新一輪大變化的開始。

本文為《趣說漢字書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鐘,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藝術素養。請加關注,看之前文章獲得更多有趣的知識,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標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繫。

相關焦點

  • 當今書法走向末路了嗎?現代字體設計給漢字帶來了什麼?
    清末,當文人墨客紛紛轉向考古中尋求書法的變化時,對漢字影響巨大的一個技術到來了——這就是現代印刷術。 為什麼說現代印刷術對漢字的影響巨大? 之前的印刷以雕版為主,文字的形態取決於匠人手寫的字體,儘管會有一些變化,但還是脫不開傳統書法的窠臼。
  • 現代字體設計——探尋漢字的設計美
    而中國的設計師在平面設計中對漢字運用的歷史由來已久,把漢字的形、音、義,結合幾千年來漢字書法的演變,用平面設計的形式美學加以提煉,設計出的作品既符合現代造型特徵,又融入了圖形創意的元素,是民族性、藝術性和商業性的有效融合。
  • 漢字設計篇!飄逸靈動的書法字體
    書法之所以能夠成為字體藝術,主要有兩點:①漢字從誕生之初一直到現在都是象形的,這在形貌上為漢字提供了成為藝術的基礎;②以毛筆作為書寫工具現代字體設計實際就是字體圖形化和字體語言化的過程,通過文字與圖形的有機結合,提高文字的視覺傳達功能。
  • 中國漢字和書法的重要代表字體—楷書的發展歷史!
    很多人對於楷書存在一種誤解,尤其有些所謂「現代書法家」更是帶偏一群人。也是因為楷書端正秀麗,橫平豎直,不如隸、草、行那樣變化豐富,所以也居然認可這種觀念,但是實際情況卻並不是這樣的。這樣的狀況也說明很多書法愛好者雖然寫一手好字,卻對漢字發展史和漢字的主要作用處於知識空白,這方面的知識也非常的貧乏。
  • 字體設計,究竟在設計什麼?
    中國著名字體設計師朱志偉告訴我們,中國的字體設計很多都是直接來源於中國書法,比如我們熟悉的宋體就是為了適應印刷術而從書法中演變出來的一種字體。在唐代中後期,雕版印刷術逐漸普及,人們把歐陽柳趙等著名書法家的楷書字體寫在木板上,然後由工匠來刻,進而印刷與傳播。
  • 字體設計,究竟在設計甚麼?
    中國著名字體設計師朱志偉告訴我們,中國的字體設計很多都是直接來源於中國書法,比如我們熟悉的宋體就是為了適應印刷術而從書法中演變出來的一種字體。在唐代中後期,雕版印刷術逐漸普及,人們把歐陽柳趙等著名書法家的楷書字體寫在木板上,然後由工匠來刻,進而印刷與傳播。
  • 漢字字體基本類型!與設計樣式!
    隸書由篆書改變而來,將篆書粗細相等的線條變為平直有稜角的筆畫,確立了漢字以水平垂直線條為基本元素的方形結構。隸書字體有著溫文爾雅之態、工整活潑之美,其筆畫在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彰顯出工整剛直、規範典雅、剛柔融合。④楷書。楷書精簡和調整了隸書筆法,使其具有筆畫簡爽,造型規範、形體工整、俊秀的特點,表現出來的大氣、寬闊、厚重與包容。
  • 乾貨回顧丨字體業者線上齊聚,共話文字設計新發展
    、保護和傳承字體文化的道路上堅守前行。在印刷術出現之前,僧人、信徒在讀經之餘抄寫經文,以此來傳播佛教的教義和擴大佛教的影響。由於紙、帛易於損壞,不便保存,就有一些佛教徒把經文刻在山崖或石碑上。在印刷技術出現後,佛教徒也通過刻制經板印刷經書的方式進行傳播。 寫經和刻經,對中國書法藝術和印刷技術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對古代經典進行研究來探索現代漢字設計新的可能性。
  • 【書法字體】值得學習的日本包裝設計中書法字體
    長期以來日本人以漢字作為傳播思想、表達情感的載體。後來日本人在漢字的基礎上進行取捨,創造出屬於本民族的文字。在包裝裝潢設計中,文字不僅能夠準確傳遞商品信息,還能起到宣傳商品,美化商品的作用。今天和大家聊聊兩個主題。
  • 【五分鐘學常識】書法字體
    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是在監獄裡創造出來的字體。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 【設計練習室】你可能不了解的字體基礎知識
    回到字體發展上來,方塊字既然是在視覺信息方向上進行演化的,勢必是要走向美的。因為中華民族的強大,只有漢字走向了書法藝術的發展階段,而其他的方塊字由於文明的消亡而中斷了發展進程。在書法藝術時期不僅出現了草書、楷書、行書,還出現了很多書法大家通過書寫漢字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特點。但是書法藝術更多是滿足審美需求的,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新的分支,那就是印刷字體。
  • 為什麼說漢字的演變豐富了書法藝術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交往的複雜性和審美要求不斷提高,以及使用工具的改進,字體發生了自然演變,形成了多種字體,即現在所說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隸、楷、行、草。正是這些多樣字體才顯示了漢字的蓬勃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才能承載幾千年燦爛的中華文化。同時,也催化了中國書法藝術寶庫中豐富多彩、情趣盎然、搖弋多姿、魅力無窮的藝術特徵。
  • 乾貨分享|15本中西文字體設計書籍推薦
    《中國現代文字設計圖史》作者:周博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作者以「圖史」的形式,清晰梳理出漢字字體設計在近現代中國的演變路徑與設計精神之傳承為字體設計從業者與愛好者呈現出500餘幅珍貴文字設計作品。圍繞「傳統漢字圖形的設計」和「漢字的創意研究」這兩個核心要素,為讀者呈現了在不同地域文化滋養」下的設計師是如何以漢字為核心進行創作,從而衍生出優秀的視覺作品的。
  • 為何書法不能再「創造」出新的楷書字體?
    答: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也是很多書法初學者感到不解的問題。而且很多書法初學者,在接觸書法不久,往往都會有這樣的「夢想」:我經過努力後,一定要「創造」出一種新的楷書字體來。能夠有這樣的想法,應該說是值得讚許的,但你接觸書法時間一長,就會知道,這種想法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問:為什麼呢?
  • 不夠好玩的字體設計書不是一本好雜誌
    中國現代的平面設計師們做出的字體設計,基礎都非常紮實且細膩。在我看來,中國在經濟飛躍發展的同時,設計水平也在逐日提升。這些作品都非常美麗,感覺像是在無意識地進步著。這種感覺十分的美妙,特別是那些細緻入微的字體設計,能夠讓人感覺到欲望,就好像是那些不知為何卻能夠讓人集中精神去欣賞的偉大的文字。
  • 數位技術加快字體設計 漢字字體將來會是啥樣?
    數位技術加快字體設計 漢字字體將來會是啥樣? 2008年01月04日 11:1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數位技術加快字體設計  從本質上講,使用西文鍵盤輸入的計算機跟打字機沒什麼兩樣。想將數萬個漢字擺上鍵盤直接輸入計算機,幾乎是不可能的。「計算機時代,象形文字沒有前途。」很多人都這樣認為。
  • 為字體設計提供一種新思考
    此次活動包括「文字設計在中國」邀請展、中國近現代字體應用文獻展、「超語境」國際文字設計論壇三大板塊,力圖以多元化的方式,立足深圳,引入國際設計資源,推動國際設計界及華人社會對視覺藝術、信息傳達與文字設計的聯通。 China TDC,即Typographic Design in China,是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繼「GDC——平面設計在中國」之後,傾力打造的另一個國際性設計盛會。
  • 聚焦字體行業新趨勢,挖掘字體設計新力量,方正2020字體設計大會在...
    據方正電子字庫業務部設計總監仇寅介紹,此次大賽中專業組的創作,「更加深入到了字體設計的本質層面,耐人尋味的作品、經得起推敲的作品、記錄時代痕跡的作品正在書寫字體設計發展的新歷史」。學生組的創作則保持著新知、新銳、新思維的特點,雖然嚴格來看,作品的完整性和成熟度略顯薄弱,但是突破的意識很強烈,「讓我們看到新生力量美好的可能性」。
  • 漢字、書法與建築的關係
    在我國現代建築習慣以西方建築學為參照系來尋找發展道路的今天,在面臨著對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挑戰的今天,這種探討必然具有一定的意義。  漢字與建築  中國的漢字多為「象形」字,即模擬具體事物的形狀,經過加工、省略等過程成為「字體」。因為房屋是具體的物體,所以在創造文字時,人們很容易將建築的情況(包括外形和內容)「記錄」下來。
  • 宋體、黑體、楷體等字體如何誕生?看「活字」的前世今生
    《漢語大字典》用印研所的「宋一體」排版正文,「黑一體」排版標題通過展覽梳理「活字」歷史上海是現代漢字印刷字體創寫的發源地,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字體研究室是目前社會上廣泛使用的「宋體、黑體、仿宋體、楷體」等漢字印刷字體的原始創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