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和書法的重要代表字體—楷書的發展歷史!

2020-12-13 藝術泛舟

很多人對於楷書存在一種誤解,尤其有些所謂「現代書法家」更是帶偏一群人。也是因為楷書端正秀麗,橫平豎直,不如隸、草、行那樣變化豐富,所以也居然認可這種觀念,但是實際情況卻並不是這樣的。這樣的狀況也說明很多書法愛好者雖然寫一手好字,卻對漢字發展史和漢字的主要作用處於知識空白,這方面的知識也非常的貧乏。

要說楷書的發展史,還真要從漢字更遠的的發展歷程說起。

倉頡造字:

倉頡到底是誰,一直是眾說紛紜,但是我比較認可的觀點是魯迅先生提出的,大致的意思是:中國的漢字是眾多倉頡們集體和陸續完善創作的。就是說漢字造字是一群倉頡們集體創作的,而不是一個人,是中國祖先集體智慧的結晶。

倉頡造了

漢字的創作和發展同生產力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漢字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必須結果。在遠古時期,生產力低下,主要的生存資源是靠採集和狩獵這些手段來維持的。這種低下的生產自然記事很少,雖然有一定的記事需求,但是最初的結繩和畫畫記事是足夠滿足需求的。

結繩記事

但是人類社會和生產力自然是要一直往前發展的,即使在採集和狩獵後期,比如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採集和狩獵效率也提高了,食物結餘也越來越多,這些也要記錄,記錄量也增加,同時隨著人類對自然的了解和資源分布的了解深入,這些自然要記錄下來以傳承給後人,還有結餘的還活著的獵物和吃下的果核等種子類,讓人類慢慢跨入了刀耕火耕的時代及畜養馴養後的野生動物,要記事的地方更多了。

石器時代
原始社會
記事

這時結繩記事和畫畫記事自然就跟不上記錄需求,人類生產力的增加,部落的慢慢擴張,就形成了初級聚落的村落城邑,部落不只是需要記事,還需要立德、立言、傳承需求,這時自然就催生了漢字的產生,看到這兒我們也會明白漢字的出現最原始的目的還是為記事。

倉頡造字

當然最早的漢字是什麼字,至今還沒有完全統一的結論,但是漢字肯定非常早出現的了,也產生了倉頡造字的傳說。

甲骨文是現存比較完整的漢字字體:

甲骨文因為出土晚,研究歷史是大約從清晚期才開始研究的, 鐘鼎文因為出現早,在漢代就有專業研究學者了,雖然甲骨文出現晚,但是因為鐘鼎文有大量的歷代文獻和研究成就,而且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即使研究晚,加上甲骨文出土的完整,而且存量非常龐大,所以研究成果也一樣斐然。

甲骨文

鐘鼎文最有名的著作就是許慎的《說文解字》,裡面很多範字就是鐘鼎文,同現代甲骨文來比較,他們之間的筆畫和脈絡是基本相同的,而且鐘鼎文實際是最遲在商代後期也出現了。

說文解字

更為重要的是甲骨文是最早有書法規則的文字,這從出土的習刻、習辭中就能佐證,也是中國書法的起源文字。

但是這個書法並不是我們理解的書寫的藝術的書法,而是書寫的法度,即書法的筆畫、架構、規則。這也說明漢字的出現發展有兩個地方是必須具備的:一是可識別性。二是統一性。

文字的出現就是為了記載、傳承:

這就要求必須統一規則,這樣才能讓其他人容易學習,也能看明白,讓後人看明白,否則文字就失去存在的價值了。在中國實際出現很多文字,為什麼有些文字長盛不衰,究其原因就是上述原因是決定因素。

基於漢字必須基於可識別性、易書寫性、易學性,所以簡化也是必須的發展趨勢。一個難寫的文字自然是很難有生命力的,實際鐘鼎文雖然有甲骨文的痕跡,但是可以看成是甲骨文的簡化階段,小篆也是包括鐘鼎文在內的大篆的簡化字體。

三種古代字體 春夏秋冬

漢字一直是在簡化的:

在甲骨文、鐘鼎文時代,記錄的都是非常簡要的,雖然還沒有到達文賦的階段,但是後來文明的發展,教化社會的需要,篇幅越來越長,在春秋戰國,書寫的載體很貴,書寫工具也非常的少,還有相當一部分要靠刻碑、刻在竹簡上,如果記錄一些東西,筆畫繁多的篆體自然就是非常的令人痛苦,也嚴重影響效率,而且是手抄時代,所以簡化又到了必要的時候了。

秦篆代表秦詔

春秋戰國實際各國都有不同的文字,雖然大同小異,但是差別還是很大,這就同即使現在方言互相交流也非常的不方便,所以才有普通話,《爾雅》實際就是古代的普通話,也是為了交流方便 。歷史車輪到了秦統一全國,中國第一次有了大一統的社會,換句話說封建社會第一個朝代就是具備了國家要大一統的概念,秦始皇不管後人怎麼評論, 但是不能否認他是有大智慧的,統一六國文字並形成秦篆,就是小篆,統一度量衡。

為什麼統一文字,同樣是為了書寫記錄要求,同時也是讓文字有統一性,易識別性和易寫性。

後來秦代小篆之後又出現了隸書,又稱秦隸,這個簡化的跨度非常的大,這自然提高了書寫效率,易學性、易書性、易識別性還是主要簡化目的。隸書就是秦篆的簡化字,到了漢代,漢隸對秦隸的筆畫又做了進一步改進,易書寫性更強了。

漢隸代表 曹全碑

漢隸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東晉是因為偏安於江南,所以出現了成熟的楷書,又稱晉楷,不得不提的是行書實際在當時也歸於楷書的一種,只是後世為了區分把行書分為行書和行楷,楷書又稱正 書和真書;北方則是延續了漢隸的書寫法度,以魏碑為代表,晉楷和魏碑都可以看成是隸書的簡化版本。到了唐代中國出現了集晉楷和魏碑優點於一身的唐楷,這時的楷書更成熟,書寫更是規則明顯,秀麗易識別性,並成為官方行文的主要字體。實際隋代就已經有了唐楷的雛形,如《隋蘇慈墓誌》就是代表。

王羲之 蘭亭集序
魏碑 《元騰墓誌》
隋 蘇慈墓誌

印刷術使用更簡化更容易雕版的楷書是歷史的必然選擇,而不是楷書是因為印刷而產生:

唐代雕版印刷術使用楷書的字形,是因為大小基本一致差異不明顯,筆畫也統一,易識別性和易書寫性也自然不在話下,所以這才使用了最為優秀的漢字字體之一楷書。

雕版印刷示意

宋代活字印刷術的出現,也是使用楷書,這證明楷書是非常優秀的,雖然走到清代晚期,中國印刷方面還是有些書籍喜歡使用刻版印刷,尤其是書法和畫譜類,但是活字印刷術也有其獨到之處,同時並存發展中。當然也這同中國文化長期是文人佔據主流有關係 ,也可以說是文人情懷使然,他們更願意選擇手寫體的刻版印刷書籍。

活字印刷

在唐宋之後,元代趙子昂和明代館閣體也曾經被大量使用在雕版印刷上,而且之前則是楷書四大家中唐代的三家歐陽詢、顏真顏、柳公權字體也被大量使用在印刷上,即使不是楷書四大家的褚遂良等等的楷書也被大量使用。充分說明楷書的優秀之處。

柳公權玄秘塔碑
顏真卿 顏勤禮碑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

實際宋版書活字印刷用得比較多的,而且宋代書籍印刷是井噴時代,後世也就明代可以同宋代相比,但是相當一部分卻是翻刻、精校宋版書,也很難同宋代相比。活字印字固定,拆版和排版方便,不需要一書一版,工作量也變少了,同時雕版書字壞了幾個整個版就報廢了,而且一套雕版刻制費事不說,還印不了多少就報廢了,也許有時就是壞了一小部分而已 ,而活字印刷不存在這個問題,而且即使是壞一個字替換就可以了。當然雕版有雕版的不可替代之處,比如書中的畫,有些版用活字也排不出來。

褚遂良 雁塔聖教序

宋代的印工們還發現活字單純用書法上的楷書字體,筆畫的末端和轉折處最容易磨損,活字使用壽命不長,他們就在楷書的這些地方加粗或者增加銳角,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宋體就出現了,實際宋體是後世的稱呼,它的基本原型還是基於楷書,後世是因為宋版書大量採用這樣的印刷字體,所以稱為宋體,當然也有人認為宋體借鑑了瘦金書,也有人認為是借鑑了秦檜的宋體,因為秦檜發明的宋體曾做為宋代的公文字體。

楷書做為中國書法最後出現的字體,是中國漢字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它是起源於書法,而不是起源於印刷術,宋體才是真正意義的印刷體。

相關焦點

  • 最漂亮的書法字體—楷書
    中國的書法藝術興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 因此,產生了文字。自從漢字產生之時,書法藝術也隨之應運而生。我國楷書發展第一個巔峰時代出現在1800多年前的曹魏時期,一位叫做鍾繇的政治家創寫了楷書並取得大成,被後世譽為「正書之祖」。
  • 經典的楷書字體硬筆書法圖片賞析
    楷書是我國書法字體中的一種風格,這種字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
  • 為何書法不能再「創造」出新的楷書字體?
    答: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也是很多書法初學者感到不解的問題。而且很多書法初學者,在接觸書法不久,往往都會有這樣的「夢想」:我經過努力後,一定要「創造」出一種新的楷書字體來。能夠有這樣的想法,應該說是值得讚許的,但你接觸書法時間一長,就會知道,這種想法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問:為什麼呢?
  • 漢字書法的演變和發展
    漢字的形成經歷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七中書體,奠定了漢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博大精深的藝術精華。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與精神財富。所以,作為中國人,我們沒理由不去將它發揚光大,也更沒有理由不把它傳承下去,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 楷書:書法的楷模!「漢字書法史4」
    如果要選一種最能代表漢字的字體,那一定是楷書。畢竟,楷書楷書,可做楷模,方為楷書。沒錯,你小學課本的字,最開始就是楷書。只不過語文老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逼你背誦全文,鮮有介紹楷書這種字體。楷書,有一個公認的爸爸,那就是三國時期的鐘繇。江湖上,書法愛好者見到鍾繇,都會恭敬地叫一聲「楷書鼻祖鍾大哥」。
  • 漢字書法字體演化
    在漢字的演化進程中,先後出現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草、行、楷等字體,這裡有官方的整治作用,也有老百姓為了便利而進行的優化作用。比如秦統一了中國後,也統一了各諸侯國使用的文字,就是小篆;後來為了書寫方便迅速,將篆體中字體象形畫改為筆畫化的新字體。總之,字體發展趨勢就是簡化、書寫便利。
  • 從甲骨文到楷書,回溯漢字字體演變歷程,感受綿延不絕的文明傳承
    到它發展成初步的文字體系時,大約經過了近2600年左右。 漢字成為一種文字體系至少擁有4500年以上的歷史,其使用最晚始於商代,歷經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諸般書體變化。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佔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
  • 何應輝暢談「中國文字與書法發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省書法家協會主席何應輝成為首位主講嘉賓,為群眾講解了中國文字與書法的發展歷程。【實錄】1書法藝術何以產生?漢字與毛筆是物質的兩個基礎    「中國文字和書法發展概說」,這是很大的題目。但是它又是我們了解文字和書法所必須的。根據我們今天大多數聽眾的情況,我只能把它來一個「概說」。    中國漢字,已經有三四千年歷史。
  • 漢字的演化歷史:這種字體已成主流,你卻叫不上名字!
    漢字的產生距今約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漢字又稱中文、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迄今為止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的官方文字。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七個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楷體又分多個流派,至今仍未定型。
  • 科普一下:中國書法字體的分類
    所謂書法字體,也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傳統來講,中國書法字體大致分為篆書、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這五大書法字體。
  • 漢字字體特點:篆書如圈、隸書如蠶、楷書如站、行書如走、草書如跑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字中的一種,也是這些古老文字中至今仍在使用的唯一的一種。漢字還是世界上最美的字體之一,用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等字體寫成的文字,形成了一種書法,各種字體的書法大放異彩,成為與繪畫並稱的高超精美藝術,高水平的書法更成為人們珍視並收藏的藝術珍品。
  • 十大楷書名家,書法造詣高深,代表當今中國楷書藝術的最高水平
    楷書又稱正書,為中國書法發展歷史上著名的五大書體(篆、隸、楷、行、草)之一。楷書出現於1800多年前的曹魏時期,第一位創寫楷書並取得大成的書法名家是鍾繇,被後世譽為「正書之祖」,其與衛夫人、王羲之、王獻之等書法名家,開創了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個楷書巔峰時代。至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在繼承魏晉楷書藝術的基礎上,發展並創作出三種風格獨特的楷書(也就是「歐體」、「顏體」和「柳體」),開創了中國書法歷史上的第二個楷書巔峰時代。
  • 漢字的演變過程和書法的發展脈絡
    學習書法,不可能離開漢字,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漢字的演變過程以及一些相關的文字知識,今天我就不吝淺陋,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漢字的歷史和發展趨向,疏漏、不足乃至錯誤之處,歡迎各位老師留言交流。《後漢書祭祀志》提到了文字:三皇無文,結繩以治。這應該是對漢字最早起源的探索了吧!
  • 中國書法的字體有哪些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
    中國書法的字體有哪些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時間:2017-05-30 13:55   來源:百度知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書法的字體有哪些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
  • 漢字歷史演變及造字方法
    漢字歷史演變遠古時期,沒有文字,都採用結繩記事,直到倉頡造字,據《萬姓統譜·卷五十二》記載:"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聖,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他根據鳥的足跡研究出了漢字(象形字),把流傳於先民中的符號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 書法譽滿天下的歐陽詢與他的楷書字體結構36法
    縱觀中國書法史,著名的書法家無一不是博覽群書、知識淵博。歐陽詢也是如此。他聰明好學,不但精通歷史,還非常喜好書法,日日勤學苦練。歐陽詢在研習書法時,並不固定於一家,多種書體共同學習。因此,他擅長8種字體的寫作。
  • 中國書法協會副主席顧亞龍書法欣賞,字體行雲流水,字跡堪比啟功
    ,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書法名家也非常的多,比如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中國書法協會副主席顧亞龍的書法就非常的漂亮!當大家看到上面的這幅書法作品以後有何不同的感想呢?是不是感受到了書法的藝術美呢?這樣的楷書作品正是出自顧亞龍之手,看到這樣的書法作品小七也是非常的喜歡,於是果斷收藏和各位書法愛好者分享,如果大家也喜歡這樣的書法作品,大家可以收藏臨摹,只要大家每天堅持臨摹名家的書法作品,大家的漢字肯定也能寫出書法藝術美!
  • 享悅古文化常識小課堂:書法和字體
    王羲之書法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傳統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中國書法的書體繁多,各現其神,最常見的有楷書、行書、隸書、草書、篆書等。顏真卿的《顏勤禮碑》【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其「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今。這種漢字字體,由隸書演變而來,但更趨於橫平豎直、簡潔明了。
  • 最美農村婦女,苦練楷書20年終得顏真卿書法精髓,字體堪比書法家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會想到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比如書聖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贏得了書法愛好者的喜歡,還有鍾繇的楷書同樣寫出了書法藝術美,正是在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
  • 當今書法走向末路了嗎?現代字體設計給漢字帶來了什麼?
    清末,當文人墨客紛紛轉向考古中尋求書法的變化時,對漢字影響巨大的一個技術到來了——這就是現代印刷術。 為什麼說現代印刷術對漢字的影響巨大? 之前的印刷以雕版為主,文字的形態取決於匠人手寫的字體,儘管會有一些變化,但還是脫不開傳統書法的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