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書法字體演化

2021-01-15 愛說文解字

在漢字的演化進程中,先後出現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草、行、楷等字體,這裡有官方的整治作用,也有老百姓為了便利而進行的優化作用。比如秦統一了中國後,也統一了各諸侯國使用的文字,就是小篆;後來為了書寫方便迅速,將篆體中字體象形畫改為筆畫化的新字體。總之,字體發展趨勢就是簡化、書寫便利。

最早出現的漢字文字就是在動物的骨骼上書寫的文字,後來命名為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殷墟文字。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佔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

甲骨文

再往後,出現了金文,金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體名稱,指的是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末期,下至秦滅六國。

金文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採用的字體,相傳為夏朝伯益所創。大篆亦指籀文、遺存石刻石鼓文。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石鼓文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後,也統一了文字,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製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小篆。逐漸開始定型(輪廓、筆畫、結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認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範文字的產物。

封泰山碑

隸書始於秦朝,據相傳隸人(相當於現在的文書秘書)程邈為了改進書寫速度較慢,而隸書化圓轉為方折,提高了書寫效率。「隸書者,篆之捷也」。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吳伯陶先生∶「小篆還保存了象形字的遺意,畫其成物隨體詰屈;隸書就更進了一步,用筆畫符號破壞了象形字的結腹,成為不象形的象形字」。

禮器碑

草書始於漢初,早期草書是跟隸書平行的書體,一般稱為隸草,實際上夾雜了一些篆草的形體。後來結合隸書形成了章草,波挑鮮明,筆畫鉤連呈「波」形,字字獨立,字形遍方,筆帶橫勢 。漢末,章草進一步「草化」,脫去隸書筆畫行跡,上下字之間筆勢牽連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簡化和互借,稱為「今草」。 到了唐代,今草寫得更加放縱,筆勢連綿環繞,字形奇 變百出,稱為「狂草」,亦名大草。

冠軍貼

行書,又名「行押書」,所謂行押書,就是籤名用的書體,漢朝的時候,籤名最先多用草書,由於潦草,結果引起混淆,政府下令禁止使用草書籤名,必須字跡讓人容易辨認,從而形成了行押書。這裡提到一點,按黃簡先生的定義,行書是自隸書發展起來的,即「用使轉寫隸字」。但在網際網路上搜索出來的都是說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裡暫且留下一個疑問,後續,待確認後再來報告相關內容。

蘭亭集序

楷書,字體名,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早期楷書代表人有鍾繇、王羲之等,代表作包括「宣示表」,「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楷書發展到唐朝達到了鼎盛。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範。元朝的趙孟,以及明代的王龐、祝允明等,其楷書都很厲害的。

宣示表

相關焦點

  • 漢字設計篇!飄逸靈動的書法字體
    書法之所以能夠成為字體藝術,主要有兩點:①漢字從誕生之初一直到現在都是象形的,這在形貌上為漢字提供了成為藝術的基礎;②以毛筆作為書寫工具另一方面,書法的審美藝術以及相關的結構藝術對字體設計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書法對字體設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 漢字及書法起源之研究時間最長的字體—金文
    殷商被周滅之後,甲骨文也深深埋入了廢墟中,只有金文保留並使用下來,這也側面說明,漢字是不停的簡化的,在簡化過程,書法也同步在進化中,因為漢字的簡化一方面是為了書寫方便 ,另一方面也追求更美觀。直到清末才被發現才開始研究。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8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 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 漢字的演化歷史:這種字體已成主流,你卻叫不上名字!
    漢字的產生距今約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漢字又稱中文、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迄今為止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的官方文字。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七個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楷體又分多個流派,至今仍未定型。
  • 中國漢字和書法的重要代表字體—楷書的發展歷史!
    這樣的狀況也說明很多書法愛好者雖然寫一手好字,卻對漢字發展史和漢字的主要作用處於知識空白,這方面的知識也非常的貧乏。要說楷書的發展史,還真要從漢字更遠的的發展歷程說起。但是這個書法並不是我們理解的書寫的藝術的書法,而是書寫的法度,即書法的筆畫、架構、規則。這也說明漢字的出現發展有兩個地方是必須具備的:一是可識別性。二是統一性。
  • 當今書法走向末路了嗎?現代字體設計給漢字帶來了什麼?
    清末,當文人墨客紛紛轉向考古中尋求書法的變化時,對漢字影響巨大的一個技術到來了——這就是現代印刷術。 為什麼說現代印刷術對漢字的影響巨大? 之前的印刷以雕版為主,文字的形態取決於匠人手寫的字體,儘管會有一些變化,但還是脫不開傳統書法的窠臼。
  • 【書法字體】值得學習的日本包裝設計中書法字體
    長期以來日本人以漢字作為傳播思想、表達情感的載體。後來日本人在漢字的基礎上進行取捨,創造出屬於本民族的文字。在包裝裝潢設計中,文字不僅能夠準確傳遞商品信息,還能起到宣傳商品,美化商品的作用。今天和大家聊聊兩個主題。
  • 【常識積累】書法字體
    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體,傳統講共有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行書,是一種書法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
  • 「馬」字演化史:本義是家畜 圖畫方法形成漢字
    在這部書中,他這樣釋意作為小篆字體的「馬」:「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這就是說,「馬」的本義是家畜之一,以圖畫方法形成漢字。但是,如果對照小篆「馬」尋找「頭、髦、尾、四足之形」,也還是要半猜半附會。這主要是因為漢字此前經過3000年以上的演變,依據便捷易用的原則逐漸完成了進化。
  • 【五分鐘學常識】書法字體
    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是在監獄裡創造出來的字體。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 當今書法走向末路,現代印刷術字體設計為漢字開拓新道路
    清末,當文人墨客紛紛轉向考古中尋求書法的變化時,對漢字影響巨大的一個技術到來了——這就是現代印刷術。 為什麼說現代印刷術對漢字的影響巨大? 之前的印刷以雕版為主,文字的形態取決於匠人手寫的字體,儘管會有一些變化,但還是脫不開傳統書法的窠臼。
  • 現代字體設計——探尋漢字的設計美
    而中國的設計師在平面設計中對漢字運用的歷史由來已久,把漢字的形、音、義,結合幾千年來漢字書法的演變,用平面設計的形式美學加以提煉,設計出的作品既符合現代造型特徵,又融入了圖形創意的元素,是民族性、藝術性和商業性的有效融合。
  • 漢字演變及字體書寫變化
    漢字字體的演變發展是和社會發展、生活習慣以及書法藝術的需求息息相關的。要了解中國書法的發展星,就要首先了解漢字的產生發展的過程。①簡、帛書:秦漢以前的書法真跡,通常只出現在簡帛盟書中。隸書是將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也稱「古隸」)和「漢隸」(也界「今隸」),隸書的出現,標誌著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嚴厚重的字體,其結體扁平、工整、精巧。作為初創的秦隸,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發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為日後的精書奠定了基礎。
  • 漢字結構+英文字母=新英文書法這種字體印到明信片上應該很酷
    馬到功成  記者 朱春杭    看起來像是漢字,實際上寫的卻是英文字母——「徐氏新英文書法」是藝術家徐冰設計的一種新的書寫形式,他將英文字母轉變成漢字的筆畫造型,再將這些字母以漢字的結構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漢字造型。  這種「井水犯河水」式書寫方式新奇而時髦。
  • 《漢字對稱藝典》發布,漢字再添新字體
    你熟悉的漢字字體有哪些?楷書、隸書、宋體、小篆……秦篆誕生以來的2200多年中,由篆書繁衍開來的漢字字體有記載的約數百種,如今字體庫再添新成員。  作為李京幾十年研究成果的呈現,11月27日,主題為「甲骨新風,和美漢字」的《漢字對稱藝典》首發式暨李京書法藝術展在京舉辦。
  • 2019中考書法考點(一)——篆、隸、字體「演變過程」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       漢字在我國的地位自然不用說,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你真的了解漢字嗎?現今的漢字的起源知道多少呢?在中國的歷史上,漢字是如何產生和演變的。漢字的起源自古以來就有「蒼頡造字」之說。
  • 2014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漢字的演化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4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漢字的演化 2014-04-03 17:22 來源:
  • 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書法字體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常識考點是書法字體。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體,傳統講共有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 【常識積累】書法字體的分類解析
    2021年公安聯考常識積累:書法字體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體,傳統講共有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 試論漢字承傳的書法文化價值
    書法的本體和生命離不開漢字。以藝術形式呈現漢字表意的形體感、抽象性和科學性,書法和漢字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表徵的重要特徵,涉及文化承傳的這種價值意義遠遠超越了書法「藝術化」功能。漢字在演進過程中象形痕跡雖然逐漸淡化,但「意」的蘊涵更加濃厚,或者說漢字的藝術素質變得更加寬廣深邃。
  • 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
    據介紹,漢字演變書法展大致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殷商甲骨文、兩周金文、石鼓文、戰國簡帛、秦小篆、漢隸書、章草、魏晉行書、唐楷,上下幾千年漢字字形字體代表性作品仿作,全面展示從殷商以來至今九種主流字體字形的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