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書法考點(一)——篆、隸、字體「演變過程」

2021-02-08 海智鑫滿分作文

      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試說明》發布,書法被納入到語文學科中考查,增考認識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了解其大致「演變過程」的表述。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

       漢字在我國的地位自然不用說,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你真的了解漢字嗎?現今的漢字的起源知道多少呢?在中國的歷史上,漢字是如何產生和演變的。

漢字的起源

自古以來就有「蒼頡造字」之說。

蒼頡造字

       蒼頡非常聰明,從結繩記事開始就研究更複雜的記事方法。進而研究形象記事從而逐漸有了象形文字。

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由零散的、個別的字符逐漸積累,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再通過人為規範,就成為了一種文字體系。據考證原始漢字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產生,到它發展成初步的文字體系大約經過了近2600年之久。中國的文字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經過六千年的歷史過程中,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單的歸納為五個部分,分別是聲、形、象、數、理,而演變的過程為:

階段一:甲骨文;

階段二:金文;

階段三:小篆;

階段四:隸書;

階段五:楷書;

階段六:行書;

階段七:草書;


     篆書

       一.  篆文介紹

       篆文是大篆 、小篆的統稱。大篆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勻逼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隸、楷之間的過渡。

       二.  篆文來源

       篆文(zhuànwén):篆體字。篆文是我國五種字體(篆、隸、楷、行、草書)中出現和發展得最早的一種。廣義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金文(商周青銅器上刻鑄的款識文字)、籀文(起於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於秦國的文字)和春秋戰國時期通行於六國(齊、楚、燕、韓、趙、魏)的古文,小篆則指秦始皇「書同文字」後,在秦代通行的篆書。

      三.  篆文演變過程

      篆刻主要採用篆書,「篆」字《說文解字》訓為「引書」,段玉裁註:「引書者,引筆而著於竹帛也」,可見「篆」字、含有「寫字」之意。篆書有大、小篆之分。

      廣義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戰國時期通行於六國(齊、楚、燕、韓、趙、魏)的古文,小篆則指秦始皇「書同文字」後,在秦代通行的篆書。篆刻採用的字體除古代奎印上的古璽文、摹印篆、繆篆、小篆外,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古文和其它一些金石文字都可採用入印。


隸書

       一. 隸書介紹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 [1]  ,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於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二. 隸書來源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是在監獄裡創造出來的字體。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點等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隸書相傳為秦末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二. 隸書演變過程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因為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所以隸書的書寫速度更快。

       秦隸

       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漢朝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記錄了這段歷史:「……秦燒經書,滌蕩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趨約易」。由於作為官方文字的小篆書寫速度較慢,而隸書化圓轉為方折,提高了書寫效率。

       漢隸

       西漢初期仍然沿用秦隸的風格,到新莽時期開始產生重大的變化,產生了點畫的波尾的寫法。到東漢時期,隸書產生了眾多風格,並留下大量石刻。《張遷碑》、《曹全碑》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漢隸在筆畫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謂"波",指筆畫左行如曲波,後楷書中變為撇;所謂"磔"指右行筆畫的筆鋒開張,形如"燕尾"的捺筆。寫長橫時,起筆逆 鋒切入如"蠶頭",中間行筆有波勢俯仰,收尾有磔尾。這樣,在用筆上,方、圓、藏、露諸法俱備, 筆勢飛動,姿態優美。在結構上,有小篆的縱勢長方,初變為正方,再變為橫勢扁方漢隸具有雄闊嚴整 而又舒展靈動的氣度。 隸書對篆書的改革包括筆畫和結構兩個方面。隸化的方法有變圓為方。變曲為直。調正筆畫斷連。 省減筆畫結構等等。其中以橫向取勢和保留毛筆書寫自然狀態兩面點最為重要。橫向取勢能左右發筆,上下運動受到制約。最終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筆法。而毛筆的柔軟性以使漢字筆畫產生了粗細方圓。藏 露等各種變化。還有字距寬。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點。


       漢隸表現在帛畫、漆器、畫像、鈾鏡中精美絕倫。而在碑刻中更顯其寬博的氣勢和獨特的韻味。漢隸主要有兩大存在形式:石刻與簡牘。魏晉南北朝隸書大多雜以楷書筆法;唐朝隸書不乏徐浩等書家。宋元明三朝的隸書也難振漢隸雄風。直至清朝。漢隸才得以復甦。有金農、鄧石如、何紹基等,別有建樹。

       隸書的第二次高峰

      魏晉以後的書法,草書、行書、楷書迅速形成和發展,隸書雖然沒有被廢棄,但變化不多而出現了一個較長的沉寂期。到了清代,在碑學復興浪潮中隸書再度受到重視,出現了鄭燮、金農等著名書法家,在繼承漢隸的基礎上加以創新。


孩子練習書法的好處:



海智鑫美字速成班

孩子,別讓爛字影響你的成績!!!

快速練成一手好字,全科卷面分多得20分以上

上千名學員信賴的機構,無數好評背書,精華濃縮,手把手教學 

海智鑫書法:  

   國家開放大學書法學院,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等師資陣容

    「一字多故事」特色趣味性教學,深受學生喜愛

    中國書法北京考級中心

超值大禮:

報名即送500元話費充值卡

到店即送100元話費充值卡

備註:活動截止到本周末。

報名電話: 姜老師139 1159 6178(微信同號)

地 址:海澱區復興路12號恩菲科技大廈A座825室

     海澱區蘇州街18號長遠天地大廈A1座501室


海智鑫教育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全國青少年冰心杯文學大賽   

長按掃碼可關注



相關焦點

  • 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的演變和關係
    根據北京市教育考試院發布的最新《考試說明》,今年起將會把書法納入中考語文學科的考查內容,考查認識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這種規定,無疑將對漢字演變、書法學習會越來越重視。在這五種字體中,最難的是辨別篆隸兩種字體,一直都不清楚如何進行辨別。
  • 2019年北京中考語文增加「漢字五種字體和大致演變過程」的內容
    2019年北京中考語文增加「漢字五種字體和大致演變過程」的內容書寫、書法教育是漢語文教師的任務。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按漢字筆順用硬筆正確規範地書寫漢字,用毛筆書寫楷書,感受和體會漢字字體的優美,並在第四學段(7~9年級)寫好正楷的基礎上,學寫行楷字,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之美,這是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內容。
  • 「蠶頭燕尾,一波三磔」——為什麼說篆隸是漢字的源頭和根本
    在漢字字體演變終結之前,書法是依附於漢字的演變而發展的,所以對書法的關照還應該納入到文字學的體系來考察。文字學將隸變之前的文字稱之為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國文字和秦系文字等,隸變以後的字體統稱之今文字。為了和今文非篆書系統加以區分,又將古文系統稱之為篆系文字,即篆體。篆體作為漢字的早期階段,自然是漢字的源頭。
  • 【中考語文中的書法】「篆隸楷行草」的來歷、區別講明白了,通俗易懂!
    中國書法在久遠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民族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深厚的傳統。一般說書法分為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每一大類又可細分。了解區別有助於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深廣內涵。小篆字的結構成縱勢,布白對稱勻稱,用筆中鋒圓轉,線條粗細變化不大,具有遒勁、圓潤的美,被稱為玉箸篆,象玉質的筷子。相傳在秦朝時篆字就有若干種。有鳥、蟲、蛇頭篆,這些篆書的起筆處畫有鳥、蟲、蛇頭的形狀。書法藝術不是具象的再現客觀事物,而是抽象的藝術。因此,這類書體只能在歷史上曇花一現,不能成為真正的書法藝術。就篆書的藝術而言鐘鼎文、石鼓文結構奇古,融入了先民質樸的美,更受後人所喜愛。
  • 我們文字的來源,字體的演變過程,是如何變成現在的字體的
    這些字還有不同的寫法,時代的不同,字的字體也是在改變的。唯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在這世上,只有文字學是人人都要學的。如果要學習文字,那麼最好看的就是《說文解字》這本書了。先有上古象形文字,後有大篆、小篆,再有隸書、草書,書體演變的歷史不可顛倒混亂。
  • 關於漢字形體的演變及書法知識
    漢字的演變是經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隸書、 草書、楷書、行書的過程;由小篆到隸書叫隸變,是漢字形體演變的分水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稱為古文字;隸書、楷書、行書為今文字。前者具象形性,後者具象徵性。
  • 兒童學習書法從什麼書體入手最好?
    兒童學習書法,首先必須從臨摹古代經典碑帖開始,字帖是學生學習書法過程中無言老師,初學書法選何種書體入手。古往今來十分明確,但近幾十年來。書法界爭論不休,依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從篆,隸書入手優於從楷書入手。這是因為篆,隸出現的比較早。
  • 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書法字體
    常識考試範圍之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象螞蟻無一不考。但是,積跬步方能至千裡,每天一點小常識,助力上岸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常識考點是書法字體。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體,傳統講共有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 漢字演變及字體書寫變化
    漢字字體的演變發展是和社會發展、生活習慣以及書法藝術的需求息息相關的。要了解中國書法的發展星,就要首先了解漢字的產生發展的過程。①簡、帛書:秦漢以前的書法真跡,通常只出現在簡帛盟書中。中國書法由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割據,因此殷商以來的文字,在諸侯各國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這一時期,書法的形態和技巧亦呈現一種百家爭鳴的局面。如北方的晉國的「蝌蚪文」,吳、越、楚、蔡等國的「鳥書」,筆畫多加曲折和拖長尾。春秋戰國時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種濃厚的形態,替之以修長的體態,顯示出一種圓潤秀美,如《攻吳王夫差監》。這時期留存的大量墨跡,有簡、帛、盟書等。
  • 漢字的演變過程和書法的發展脈絡
    學習書法,不可能離開漢字,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漢字的演變過程以及一些相關的文字知識,今天我就不吝淺陋,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漢字的歷史和發展趨向,疏漏、不足乃至錯誤之處,歡迎各位老師留言交流。《後漢書祭祀志》提到了文字:三皇無文,結繩以治。這應該是對漢字最早起源的探索了吧!
  • 文化趣史丨「篆隸楷行草」的來歷、區別
    文化趣史丨「篆隸楷行草」的來歷、區別中國書法在久遠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民族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深厚的傳統。一般說書法分為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每一大類又可細分。了解區別有助於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深廣內涵。
  • 寫好毛筆字,練好書法,為考試加油,丞暘書法課堂,師生精彩瞬間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漢字為依託,是中國書法區別於其他種類書法的主要標誌。書法不但是宏揚傳統國學的一部分,同時在書法練習的過程之中本身的哲學,美學思想,足以培養練習者的精,氣,神。因此書法也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 【研修】第十期中國書法等級研修班(周末班)10月27日正式開班 報名從速
    首次上課時間:2019年10月27日 周日 9:30-16:30上課地點:璧雍學府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外斜街56號四層 電話:010-6462 9595學員待遇:12019年10-2020年1月每周日:9:30-16:30首次上課時間:10月27日篆隸的文字演變與歷史篆隸臨摹技巧篆隸創作技巧篆隸創作輔導楷書演變與歷史楷書臨摹技巧楷書創作技巧楷書創作輔導行草特性分析行草臨摹技巧
  • 為何書法不能再「創造」出新的楷書字體?
    答: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也是很多書法初學者感到不解的問題。而且很多書法初學者,在接觸書法不久,往往都會有這樣的「夢想」:我經過努力後,一定要「創造」出一種新的楷書字體來。能夠有這樣的想法,應該說是值得讚許的,但你接觸書法時間一長,就會知道,這種想法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問:為什麼呢?
  • 【五分鐘學常識】書法字體
    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為了便捷書寫,經過漫長的約定俗成的過程,尤其是在篆書向隸書轉化的時期,民間流行的草字的數量逐漸增多,寫法逐漸統一,經過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終於產生了具有法度的草書,那便是章草,之後進一步發展成今草,狹義的草書就是指章草和今草。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是在監獄裡創造出來的字體。
  • 【常識積累】書法字體
    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體,傳統講共有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行書,是一種書法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
  • 書法字體五大分類
    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體,傳統講共分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大類。
  • 中國書法,一門獨特的藝術
    中國書法的演變過程: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隸書、草書、行書(漢)楷書(魏晉) 4、魏晉書法 魏晉是完成書體演變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歷史階段。是篆隸真行草諸體鹹備俱臻完善的一代。漢隸定型化了迄今為止的方塊漢字的基本形態。隸書產生、發展、成熟的過程就孕育著真書(楷書),而行草書幾乎是在隸書產生的同時就已經萌芽了。真書、行書、草書的定型是在魏晉二百年間。
  • 我的書法感悟:書法的根本不是筆畫,而是結構
    書法就是寫字。字是中國文化的根魂,漢字不同書體的演變告訴我們書法的根本不是筆畫,而是結構。我們都知道,中國漢字的演變歷程是甲骨文、漢簡、篆、隸、草、行、楷等。就是因為只要熟練掌握一種書體,就能夠熟練掌握字的結構,再去寫其他字體,就會把字的結構能力運用到其他字體,再學習單練不同字體的筆畫,很容易就能寫出不同書體的不同特點。
  • 【常識積累】書法字體的分類解析
    2021年公安聯考常識積累:書法字體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體,傳統講共有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