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試說明》發布,書法被納入到語文學科中考查,增考認識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了解其大致「演變過程」的表述。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
漢字在我國的地位自然不用說,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你真的了解漢字嗎?現今的漢字的起源知道多少呢?在中國的歷史上,漢字是如何產生和演變的。
漢字的起源
自古以來就有「蒼頡造字」之說。
蒼頡造字
蒼頡非常聰明,從結繩記事開始就研究更複雜的記事方法。進而研究形象記事從而逐漸有了象形文字。
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由零散的、個別的字符逐漸積累,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再通過人為規範,就成為了一種文字體系。據考證原始漢字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產生,到它發展成初步的文字體系大約經過了近2600年之久。中國的文字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經過六千年的歷史過程中,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單的歸納為五個部分,分別是聲、形、象、數、理,而演變的過程為:
階段一:甲骨文;
階段二:金文;
階段三:小篆;
階段四:隸書;
階段五:楷書;
階段六:行書;
階段七:草書;
篆書
一. 篆文介紹
篆文是大篆 、小篆的統稱。大篆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勻逼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隸、楷之間的過渡。
二. 篆文來源
篆文(zhuànwén):篆體字。篆文是我國五種字體(篆、隸、楷、行、草書)中出現和發展得最早的一種。廣義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金文(商周青銅器上刻鑄的款識文字)、籀文(起於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於秦國的文字)和春秋戰國時期通行於六國(齊、楚、燕、韓、趙、魏)的古文,小篆則指秦始皇「書同文字」後,在秦代通行的篆書。
三. 篆文演變過程
篆刻主要採用篆書,「篆」字《說文解字》訓為「引書」,段玉裁註:「引書者,引筆而著於竹帛也」,可見「篆」字、含有「寫字」之意。篆書有大、小篆之分。
廣義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戰國時期通行於六國(齊、楚、燕、韓、趙、魏)的古文,小篆則指秦始皇「書同文字」後,在秦代通行的篆書。篆刻採用的字體除古代奎印上的古璽文、摹印篆、繆篆、小篆外,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古文和其它一些金石文字都可採用入印。
隸書
一. 隸書介紹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 [1] ,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於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二. 隸書來源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是在監獄裡創造出來的字體。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點等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隸書相傳為秦末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二. 隸書演變過程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因為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所以隸書的書寫速度更快。
秦隸
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漢朝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記錄了這段歷史:「……秦燒經書,滌蕩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趨約易」。由於作為官方文字的小篆書寫速度較慢,而隸書化圓轉為方折,提高了書寫效率。
漢隸
西漢初期仍然沿用秦隸的風格,到新莽時期開始產生重大的變化,產生了點畫的波尾的寫法。到東漢時期,隸書產生了眾多風格,並留下大量石刻。《張遷碑》、《曹全碑》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漢隸在筆畫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謂"波",指筆畫左行如曲波,後楷書中變為撇;所謂"磔"指右行筆畫的筆鋒開張,形如"燕尾"的捺筆。寫長橫時,起筆逆 鋒切入如"蠶頭",中間行筆有波勢俯仰,收尾有磔尾。這樣,在用筆上,方、圓、藏、露諸法俱備, 筆勢飛動,姿態優美。在結構上,有小篆的縱勢長方,初變為正方,再變為橫勢扁方漢隸具有雄闊嚴整 而又舒展靈動的氣度。 隸書對篆書的改革包括筆畫和結構兩個方面。隸化的方法有變圓為方。變曲為直。調正筆畫斷連。 省減筆畫結構等等。其中以橫向取勢和保留毛筆書寫自然狀態兩面點最為重要。橫向取勢能左右發筆,上下運動受到制約。最終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筆法。而毛筆的柔軟性以使漢字筆畫產生了粗細方圓。藏 露等各種變化。還有字距寬。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點。
漢隸表現在帛畫、漆器、畫像、鈾鏡中精美絕倫。而在碑刻中更顯其寬博的氣勢和獨特的韻味。漢隸主要有兩大存在形式:石刻與簡牘。魏晉南北朝隸書大多雜以楷書筆法;唐朝隸書不乏徐浩等書家。宋元明三朝的隸書也難振漢隸雄風。直至清朝。漢隸才得以復甦。有金農、鄧石如、何紹基等,別有建樹。
隸書的第二次高峰
魏晉以後的書法,草書、行書、楷書迅速形成和發展,隸書雖然沒有被廢棄,但變化不多而出現了一個較長的沉寂期。到了清代,在碑學復興浪潮中隸書再度受到重視,出現了鄭燮、金農等著名書法家,在繼承漢隸的基礎上加以創新。
孩子練習書法的好處:
海智鑫美字速成班
孩子,別讓爛字影響你的成績!!!
快速練成一手好字,全科卷面分多得20分以上
上千名學員信賴的機構,無數好評背書,精華濃縮,手把手教學
海智鑫書法:
國家開放大學書法學院,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等師資陣容
「一字多故事」特色趣味性教學,深受學生喜愛
中國書法北京考級中心
超值大禮:
報名即送500元話費充值卡
到店即送100元話費充值卡
備註:活動截止到本周末。
報名電話: 姜老師139 1159 6178(微信同號)
地 址:海澱區復興路12號恩菲科技大廈A座825室
海澱區蘇州街18號長遠天地大廈A1座501室
海智鑫教育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全國青少年冰心杯文學大賽
長按掃碼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