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中的書法】「篆隸楷行草」的來歷、區別講明白了,通俗易懂!

2021-02-19 初中語文

  

●關注《初中語文》;初中語文與你我一同成長!

「 最受歡迎的語文公眾號   最具人氣的《初中語文》」

 中考作文 | 課內外閱讀 | 詩詞歌賦 | 名著導讀 | 古文閱讀

中國書法在久遠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民族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深厚的傳統。

一般說書法分為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每一大類又可細分。

了解區別有助於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深廣內涵。

篆字分為大篆、小篆兩種。

是最早的文字,是(距今3千年)殷商時期,先民們預測兇吉禍福,記載佔卜、祭祀等活動,刻在龜骨、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在歷史上曾經失傳過。直到公元1899年才在中藥「龍骨」中被學者發現,以後在河南安陽古殷都廢墟中陸續大量發掘出來,共有十多萬片,在四千六百多個甲骨文單字中,已經辨識了一千七百多個。

是在青銅器時代的商周,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為金文,鍾代表樂器,鼎代表禮器。周宣王時有位姓籀的太史對當時的文字進行了整理。籀文就是指鐘鼎文,是真正的大篆。

是戰國時代秦國刻石。石鼓共十個,形似鼓狀,今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


早期文字處在初創階段,尤其是甲骨文還不規範,一個字有多種寫法,字中象形的成份較多,如其中的「馬」字。

秦始皇統一文字後,小篆的寫法就統一了。小篆字的結構成縱勢,布白對稱勻稱,用筆中鋒圓轉,線條粗細變化不大,具有遒勁、圓潤的美,被稱為玉箸篆,象玉質的筷子。

相傳在秦朝時篆字就有若干種。有鳥、蟲、蛇頭篆,這些篆書的起筆處畫有鳥、蟲、蛇頭的形狀。書法藝術不是具象的再現客觀事物,而是抽象的藝術。因此,這類書體只能在歷史上曇花一現,不能成為真正的書法藝術。就篆書的藝術而言鐘鼎文、石鼓文結構奇古,融入了先民質樸的美,更受後人所喜愛。周宣王時的《毛公鼎》上共有32行,497字的銘文,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散氏盤》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隸書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

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漢朝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記錄了這段歷史:「……秦燒經書,滌蕩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趨約易」。由於作為官方文字的小篆書寫速度較慢,而隸書化圓轉為方折,提高了書寫效率。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績,是在採用了隸書」來評價其重要性(《奴隸制時代·古代文字之辯正的發展》)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

西漢初期仍然沿用秦隸的風格,到新莽時期開始產生重大的變化,產生了點畫的波尾的寫法。到東漢時期,隸書產生了眾多風格,並留下大量石刻。《張遷碑》、《曹全碑》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魏晉以後的書法,草書、行書、楷書迅速形成和發展,隸書雖然沒有被廢棄,但變化不多而出現了一個較長的沉寂期。

到了清代,在碑學復興浪潮中隸書再度受到重視,出現了鄭燮、金農等著名書法家,在繼承漢隸的基礎上加以創新。

隸書的演變過程稱為「隸變」,隸變承前啟後,對草書和楷書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隸書的名詞:古隸、今隸、秦隸、漢隸、佐書、八分、草隸、魏隸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隸書相傳為秦未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隸書盛行於漢朝,成為主要書體。作為初創的秦隸,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發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基礎。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統一下,是漢代隸書逐步發展定型,成為佔統治地位的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漢隸在筆畫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謂"波",指筆畫左行如曲波,後楷書中變為撇;所謂"磔"只右行筆畫的筆鋒開張,形如"燕尾"的捺筆。寫長橫時,起筆逆鋒切入如"蠶頭",中間行筆有波勢俯仰,收尾有磔尾。這樣,在用筆上,方、圓、藏、露諸法俱備,筆勢飛動,姿態優美。在結構上,有小篆的縱勢長方,初變為正方,再變為橫勢扁方漢隸具有雄闊嚴整而又舒展靈動的氣度。隸書對篆書的改革包括筆畫和結構兩個方面。隸化的方法有變圓為方。變曲為直。調正筆畫斷連。省減筆畫結構等等。其中以橫向取勢和保留毛筆書寫自然狀態兩面點最為重要。橫向取勢能左右發筆,上下運動受到制約。最終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筆法。而毛筆的柔軟性以使漢字筆畫產生了粗細方圓。藏露等各種變化。還有字距寬。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點。

漢隸表現在帛畫、漆器、畫像、鈾鏡中精美絕倫。而在碑刻中更顯其寬博的氣勢和獨特的韻味。漢隸主要有兩大存在形式:石刻與簡牘。魏晉南北朝隸書大多雜以楷書筆法;唐朝隸書不乏徐浩等書家。宋元明三朝的隸書也難振漢隸雄風。直至清朝。漢隸才得以復甦。有餘農、鄧石如、何紹基等,別有建樹。

隸書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漢《張遷碑》、《曹全碑》、《禮器碑》、《史晨前後碑》、《乙瑛碑》、《石門頌》等。早在秦以前的竹簡上就有隸書的雛形,經過長期演化,當漢代發明和運用紙張以後,書寫不再受窄長的竹木簡的限制,毛筆的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隸書突破了秦篆單一中鋒運筆,筆法很豐富,中鋒和側鋒,方筆和圓筆,藏鋒和露鋒各顯神通。筆畫具有波、磔之美,最有代表性的是「蠶頭」、「燕尾」的筆畫,這樣的線條標明當時的書家在觀念上是要破除整齊劃一的單調,求生動活潑的多樣。在字的結構上改變了小篆擬橫揚豎的趨勢,字勢向橫向伸展,成熟的漢隸在書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把漢字的基本型態確立下來了。隸書的總體風格是嚴整壯闊而又舒展靈動。

草書: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始於漢初。當時通用的是「草隸」,即潦草的隸書,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漢未,張芝變革「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的「 狂草」。草書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劃連綿。「大草」與「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

草書分為章草、今草、狂草。

1. 章草的代表作有吳皇象《急就章》、《文武將隊帖》、晉索靖《月儀帖》

草書是早於楷書的書體,章草始於篆書向隸書演化的過程中,隸書對章草的影響大些,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別,不相糾連;所以又把章草稱為草寫的隸書。章草的代表人物:漢代有史遊、杜度、崔瑗、張芝、張旭、等人,三國有皇象、索靖等人。

2. 今草起於東漢末期,風格多樣,筆勢秀麗,今草的代表作很多,最有名的有,晉王羲之《十七帖》、唐朝孫過庭《書譜》等。

今草是從章草繁衍而來的。漢代張芝對創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稱為「草聖」。很可惜的是,現今沒有他的墨跡。「今草」之名,是晉代為了和章草相區別起的名。歷代很多書法名家都善今草,黃庭堅、趙孟頫、鮮于樞、祝允明、文徵明、徐渭、張瑞圖、傅山、王鋒等書法大師都留下了許多墨寶。

草書筆畫省略,相互縈帶,便於快捷書寫,以符號代替偏旁部首,既具有法度的規範性,又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是最善表達書者情感的書體。

3. 狂草最有名的有唐朝張旭《古詩四帖》、唐朝懷素《自敘帖》

狂草字的寫法和今草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寫得狂放,連帶、省略更多,最能體現書者狂放的性情。史稱「顛張醉素」,是講張旭、懷素常在醉酒後,筆飛墨舞,其狂草線條流走飛動,結體險絕,謀篇奇特,尤如夏雲變幻莫測,痛快淋漓。

清朝馮班《鈍印書要》談學草書法云: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落筆清晰易臨。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韓愈《送高閒上人序》中提到張旭草書以「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有動於心,必於草書揮毫髮之」,故學張旭難。

近常見隸書筆法中帶草筆飄逸之體,謂隸草,有些像章草,這與平時善寫隸書精熟有關,故書隸草能獨樹風格。也是書寫表演的一種手法。

「破草」是現代書家中最常見的,它的特點是點劃結體,使轉和用筆,多為從古到今各書家中的結體演變成自己風格,王羲之書體中學一些,王鐸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孫過庭等等歷代名家中取其長處,集自己之品貌,任意發揮,灑脫自如,這種寫法和今草相似。

行草有「草行」之說,書體中帶有許多楷法,即近於草書的行書。筆法比較流動,清朝劉熙載《書概》云:行書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書而縱於真,「草行」近於草書而斂於草。

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象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行書是介於今草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代表作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於楷書的稱為「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草書的則稱為「行草」。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還有如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頫、鮮于樞、康裡,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鐸,清代的何紹基等,都擅長行書或行草,有不少作品傳世。

分為行楷和行草。

如:東晉王羲之《蘭亭序》現代見到的王羲之的很多書法碑帖,並不是他的原跡,多是由後人臨摹或集字而成的。王羲之的原跡多數隨葬在唐太宗墓中。唐李邕《麓山寺碑》、宋黃庭堅《松風閣詩》、宋米芾《苕溪詩卷》、元趙孟頫《洛神賦》、明文徵明《醉翁亭記》等。

如:晉王獻之《鴨頭丸帖》、《中秋帖》、唐顏真卿《祭侄稿帖》,行書是界於楷書和草書之間最適用的一種書體,接近於楷書的稱為行楷,接近於草書的稱為行草。行草是王獻之創立的書體,《鴨頭丸帖》是他行草的代表作。真跡現存於上海博物館。行書碑帖眾多。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頫)等。

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可為代表作。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東晉以後,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樸方嚴,長於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南派書法,多疏放妍妙,長於尺牘。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別,個人習性、書風迥然不同。北書剛強,南書蘊藉,各臻其妙,無分上下,而包世臣與康有為,卻極力推崇兩朝書,尤重北魏碑體。康氏舉十美,以強調魏碑的優點。

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真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範。

古人學書法有這一種說法:「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為小楷,以鍾王為法」。然根據多年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初學寫字,不宜先學太大的字,中楷比較適合。

初唐三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書,都最適宜作中楷的臨摹範本。

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鍾繇,他原是位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

一般說來,寫小字與寫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則上是:寫大字要緊密無間,而寫小字必要使其寬綽有餘。也就是說:寫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寫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侷促,故古人所謂「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蘇東坡論書有「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有餘」的精語。以上這些話怎麼講呢?因為我們通常寫大字時,以為地位(面積)寬闊,可以任意揮灑,結果字體變成了鬆散空闊。寫小字則正好相反,因為地空間太小,擔心寫不下就越難免要盡力局縮,往往局縮過當,反而變成蜷促。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現象,極易觸犯的毛病。所以蘇公「大小難能」這句話,正是針對這種神情而發,更是經驗老到之談。

寫小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則與大字無大差異。至於運筆,則略有不同。小字運筆要圓潤、娟秀、挺拔、整齊;大字要雄壯、厚重。大字下筆時用逆鋒(藏鋒),收筆時用回鋒;小字下筆時則不必用逆鋒,宜用尖鋒,收筆時宜用頓筆或提筆。譬如寫一橫,起筆處或尖而收筆處則圓;寫一豎,起筆或略頓,收筆則尖;撇筆則起筆或肥而收筆瘦:捺筆則起筆或瘦而收筆肥,同時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畫生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鍊,神採飛揚。

小字為古代日用必需的書法,以前科舉應試時,閱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後再看文章。字如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響。朝考狀元、翰林,尤注重書法。是故凡狀元、翰林的小字,都是精妙的。一般讀書,也都善寫小字。如今硬筆盛行,用毛筆寫小字的人不多,但用硬筆臨寫小楷字帖有事半功倍的明顯進效,因此想寫好硬筆字,不妨找本好的小楷字帖,加工練習。定能打下堅實基礎,裨益終身,受用不盡。

小楷字帖甚多,傳世的墨拓中,要以晉唐小楷的聲名最為顯赫。其中通常包括了魏時鍾繇的《宣示帖》《薦季直表》,東晉王羲之的《樂毅論》《曹娥碑》《黃庭經》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唐鍾紹京的《靈飛經》等。還有元趙孟頫、明王寵、祝允明等小楷作品的墨跡影印本也是非常好的範本。

鍾繇書法,具古樸風格,惟傳世作品《宣示表》《薦季直表》,無一確實者,多為後人傳模或臨作。欣賞好的摹拓本,可以想像其古雅書風。

大楷:一般情況下,人們把一寸以上、數寸以下見方的真書稱為大楷。較此更大的真書大字被稱為「榜書」、「擘窠書」。根據歷代書法家積累的經驗,學習書法應先寫大楷,作基本練習。掌握好大楷的點畫、結構、布白,做到點畫準確精到,結構疏密得當,則退而寫小楷可做到結體寬綽開張,點畫規矩清楚;進而學榜書則能結密無間而氣魄宏闊,不致渙散無神。

楷書是最晚形成的字體,始於漢末。漢鍾繇《宣示表》、鍾繇《薦季直表》、北魏《張猛龍碑》、晉《爨寶子碑》、晉王羲之《樂毅論》、晉王羲之《黃庭經》。關於黃庭經,有一段傳說:山陰一道士知王羲之愛鵝,以白鵝換《黃庭經》,所以此帖又稱《換鵝帖》。晉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南朝《爨龍顏碑》、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唐顏真卿《勤禮碑》、唐柳公權《神策軍碑》《玄秘塔碑》。鍾繇對創立楷書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鐘的真跡,早已失傳,《宣示表》是晉唐人臨摹的。用筆質樸渾厚,雍容自然。體勢尚存隸意。

魏碑和《爨寶子碑》、《爨龍顏碑》都屬早期的楷書,以方筆為主,開雄強古樸之風。

楷書到晉代就完美了。唐朝將楷書規範化,唐楷法度嚴謹,結字端莊。端莊並非橫平豎直的呆板,細心的欣賞者可以看到書者微妙而又協調的變化。如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潛藏豐富的內涵。

 

【名師密談】2018中考的散文閱讀與高分攻略

【名師密卷】2018中考閱讀語文試卷(附有答題卷)

中考作文指導:給結尾添彩的六大技巧

【名師密卷】2018中考語文試卷(A卷)

初中語文《愛蓮說》《陋室銘》重點考點歸納

【2018中考學生必讀】初中語文(1-6冊)古詩詞【全部匯總】「重點考點標註」

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理解性默寫完整版(附:檢測題)

部編《語文》(八下)電子課本,初二提前預習!

寒假學習 | 2019年春季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生字注音

【初三《語文》新書】九下語文電子課本

【語文老師做的預習練習】九下語文課內古詩詞

好文收藏 | 作文首尾段落集合,背下這些金句下筆如神!

中考最後一周,這樣查漏補缺(語數英),才能突破你的分數極限!

中考語文答題模板<議論文、說明文、古詩文>

超齊全!!7-9年級名著及讀書指導方法,趕緊幫孩子收藏!

一分鐘改一篇中考作文!閱卷老師在看什麼?不想吃虧的同學必看!

【名著導讀】四大名著常考題(附答案),都是經典題型!你能答對多少

人教版統編新教材(初中語文7-9年級)指定閱讀名著

《初中語文》微信號:czyw456

26部世界名著經典100句,為你的作文或題記加分

中考滿分作文的28個經典語段,每個都值得你一看!

中考語文:考試易錯字詞積累300個,初中生一定要知道!

師說!部編版7-9年級課內外必須掌握的文言文(帶譯文),共32篇!

【陳一源語文,經典詠流傳】

《梅花》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定風波》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贈從弟·其二》

東漢·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行香子》

宋·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

倚東風、豪興徜徉。

小園幾許,收盡春光。

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牆,隱隱茅堂。

颺青旗、流水橋旁。

偶然乘興、步過東岡。

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相約《初中語文》;初中語文與你我一同成長!

「 堅持不懈的語文公眾號   教書育人的《初中語文》」

 5G時光 | 中國情懷 | 教書育人 | 古今縱橫 | 勇猛精進

相關焦點

  • 終於把「篆隸楷行草」的來歷、區別講明白了,通俗易懂
    微信號:I-danqing 點擊「盛世丹青書畫網」可關注置頂 中國書法在久遠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民族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深厚的傳統。 一般說書法分為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每一大類又可細分。
  • 文化趣史丨「篆隸楷行草」的來歷、區別
    文化趣史丨「篆隸楷行草」的來歷、區別中國書法在久遠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民族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深厚的傳統。一般說書法分為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每一大類又可細分。了解區別有助於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深廣內涵。
  • 毛筆書法:書體篇——篆隸楷行草,其妙無窮、其樂無窮
    漢字是書法創作的載體,所以毛筆書法的表達對象是漢字。漢字毛筆書法主要有五種書體:1.篆書,2.隸書,3.楷書,4.行書,5.草書。此篇,筆者將對這五種書體形成和特點進行簡單的概括。草書分兩種一為行楷、二為行草,楷法多於草法是為行楷,草法多於楷法是為行草、2、行書的特點(1)在用筆方面,點畫以露鋒入紙寫法居多,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複的筆畫,以圓轉代替方折,筆畫流暢活潑,點畫呼應,筆勢連貫。(2)在結體、布局和用墨方面,大小相兼,收放自然,疏密得體,濃淡相融;流動而不靜止,疏散而不狂縱。
  • 【墨客榜樣】《篆隸楷300天》優秀學員——「神貓」
    後臺回復【公開課】即可獲取90節書法公開課視頻 大家好,這裡是墨客書院【墨客榜樣
  • 學書法先要了解楷行草隸篆五種字體特徵 練習順序也有講究
    張懷瓘《書斷》中說:「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指明了篆書的社會實用功能。篆書主要特點是「圓」。但甲骨文除外,因直接刻契於龜甲獸骨,必以方折方可便利,用筆、收筆和線條都是以尖利、硬直為主;金文大多刻於鼎銘瓦罐壺上,圓形物品助長了圓勢。篆書在可識讀性上存在相當難度,隸書則充分避開這一點。
  • 永修縣教育工會組織開展「戰疫情•教育同心」硬筆書法競賽
    近日,永修縣教育工會在全縣教職工中開展了「戰疫情·教育同心」硬筆書法競賽活動。 活動得到了全縣學校的大力支持。各校精心組織、積極發動,教師們熱情高漲、踴躍參與。參賽老師們紛紛用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全方位展示今年以來面對史無前例的新冠疫情,全國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精神。
  • 中書協副主席劉洪彪再放狂言:我們正在創造前所未有的草書盛世!
    近日,在劉洪彪與張旭光關於書法的直播對話會上,面對眾多網友,中書協副主席劉洪彪再次口吐狂言、語驚四座。他說:「我們正在創造前所未有的草書盛世!」創造「草書盛世」,還是「前所未有」,那又是「超越古人無疑」,看來正像有些網友說的那樣,「劉主席真敢說!」劉洪彪說,我曾經在十多年前發表《草書盛世渴望由今人創造》的文章。
  • 2017年寶應中考第一名花落實驗初中,總分755分
    寶應縣中考成績發布會傳來消息,2017年寶應縣中考第一名已經出爐,來自寶應縣實驗初中初三(27)班的萬雨欣同學,以755分的佳績摘取今年寶應縣中考狀元桂冠!▲萬雨欣同學讓我們來看看「學霸」這亮閃閃的成績單!
  • 毛筆書法入門先練哪種字體好?
    毛筆書法入門先練哪種字體好?這一直是困擾書法新手們的問題,雖然說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中教公服編輯還是建議大家先從楷書開始,通過楷書打牢基礎學習其它字體會更加規範和容易。毛筆書法入門先練什麼1、先正書在行草毛筆字入門,要先從端正的正書開始,也就是篆隸楷。這幾種書體的特徵是字形端正,點畫分明,運筆結體規矩嚴謹,不可過於隨意。
  • 書法創作,王羲之老師衛夫人筆陣圖,形象詮釋筆法執筆結體
    但是筆法千古不變,尤其是筆陣圖,更是書論的首選,幾乎每個學習書法的愛好者,都會了解筆陣圖對筆法的闡述。就是講豎就像萬年的枯藤,蒼勁有力,圓潤的柱體。厚實。 「捺」如崩浪雷奔。是指捺畫就像海浪一樣有力和有速度。勹 「橫折鉤」如勁弩筋節,是指書寫充滿力量感,轉折出注意提按變化。
  • 書法中的筆畫「連接」技巧
    優秀的筆畫必須加上優秀的連接技術、好的思想,寫出的字肯定是漂亮的,所以書法的連接在書寫的過程中佔很重要的地位。連接在書法的專業語言稱之「筆意」,屬技術的範疇,是書法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不可忽視。書法的筆畫是靠線條連接的。在連接中它分為實連、虛連。
  • 什麼是書法中的「八分書」?
    今天人們談論書體,往往懂得篆隸楷行草之分。不過,在閱讀古代書論時,往往會看到「八分書」的這種書體,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就書法的傳流次序來看,它由甲骨文、金文、籀文、篆書、隸書一路走來。到了漢末魏晉之際,「八分」這個名稱開始在典籍中出現。
  • 2019中考書法考點(一)——篆、隸、字體「演變過程」
    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試說明》發布,書法被納入到語文學科中考查,增考認識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了解其大致「演變過程
  • 把握好書寫速度,使所寫書體表現出了相應的書法特色!
    書法練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學者往往在練習時忽視了書寫運筆速度,總認為「慢工出細活」,殊不知在書法運筆上並不是這麼回事。因為,不同書體其運筆快慢不同,輕重緩急不同,最後所表現出來的書寫效果也完全不同。
  • 書法家鞏凌實力打造中國書法第一地攤
    因為楷書作品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創作,所以在各大書畫市場都難見到楷書精品,但鞏凌老師卻始終堅持精研楷書作品,創作了篆隸楷行草五體同書《千字文》《三字經》等作品深受廣大收藏愛好者的喜愛,提到為什麼要把作品擺到地攤來賣,鞏凌老師這樣說:「書法是我們國家的國粹,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總需要有人去傳承,而我願意為了這份事業去奔波。」
  • 魏志成《魯拜集書法篇》在臺灣出版
    魏志成《魯拜集·書法篇》序 2015年12月4-6日,我以《墨緣》為題,在廈門理工學院舉辦了首期個人書法展這次展覽的初衷是作為在我外國語學院舉辦的英漢語言文化比較高層學術論壇的一個
  • 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中,竟然有這麼多書法篆刻元素
    篆刻藝術的發展及成就,使印章成為與中國畫、中國書法緊密結合的藝術形式,同時也是中國畫和書法作品中____的組成部分。 歷年高考中 書法頻繁出現在語文卷中 2019高考語文試題(江蘇卷)
  • 一位廁所清潔工的書法,被啟功連連點讚,稱他「中國楷書之王」
    古人的字帖大多是針對毛筆書法的,而今人的字帖多是硬筆書法,毛筆書法造詣深厚、有著豐富的筆意,這一點是硬筆書法無可比擬的,但是硬筆書法方便快捷易操作且受眾群體較廣,到底什麼樣的字帖最適合我們練習呢?這裡,為大家推薦一位書法大家,他的書法將毛筆書法豐富的筆意和硬筆書法的乾脆利索融為一體,他就是現代赫赫有名的書法家——姜東舒。
  • 硬筆書法筆畫分解
    書法筆畫之間連接的技巧,如同人與人交往的技巧一樣,看似簡單,實際包含很多的技術。只具備優秀的筆畫,沒有好的連接,寫出的字肯定是僵硬的,沒有生機的。優秀的筆畫必須加上優秀的連接技術、好的思想,寫出的字肯定是漂亮的,所以書法的連接在書寫的過程中佔很重要的地位。連接在書法的專業語言稱之「筆意」,屬技術的範疇,是書法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