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7月16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體驗時間7月15日下午體驗地點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成都路加油站體驗崗位加油工
在街邊綠蔭的蟬鳴聲中舉起油槍,掀開各種車輛的加油孔,輕輕地注入油料,這場景看上去充滿詩情畫意,但對加油工來說,卻是一件汗流浹背的事。
昨天下午1時,記者來到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成都路加油站。氣溫已攀升到37攝氏度,一進加油站,記者就感受到了「兩面夾擊」的熱浪:長時間曝曬下,地面反射的熱量形成了一股熱浪;每輛加油的汽車散發著熱量,停靠在加油工的身邊,又形成了一股熱浪。就在這樣的熱浪「攻擊」下,加油工們持續著一天的工作。
每人每天加油上萬升
加油工陳燕當起了記者的「帶教師傅」,她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示範著企業規定的加油「八步操作法」:只見她揚手示意一輛待加油的車開到加油機前,「您好,請問加幾號油?」駕駛員回答加97號油後。陳燕又問:「現金還是拉卡?」陳燕在加油機屏幕上輸入對方回答的錢款,再次讓駕駛員確認後,打開了車輛加油孔,拎起加油槍,注入汽油。
這一邊油還沒加完,陳燕又轉到加油機的另一邊,給另一輛車輛加油。當她把加油槍塞入加油孔後,又快步轉回來,與這邊的駕駛員確認加油完畢後,拔出油槍,唱票,揚手讓汽車離站。
陳燕告訴記者,一個加油工要管四臺加油機,每個班次都要兩邊跑來跑去地加油。高溫烘烤下,陳燕的工作服已經牢牢地貼上了她的後背。
記者也嘗試起加油。當汽車駛到身邊時,記者的腿邊頓時湧起一股嗆人的熱浪。記者拎起加油槍,感覺有四五斤重。便問陳燕,「你一天要拎多少次加油槍?」陳燕說,一個班次下來,至少拎700次。
該站站長朱燕軍拿出統計表告訴記者,這個加油站是公司的王牌班組,其加油量在全市500多座中石化加油站中,始終排在前兩位。他們施行24時小時加油,每天兩個班次6個加油工。從上周的統計數字來看,最多的一天加油量達到了8萬升。朱燕軍肯定地說,每班每個加油工至少要加一萬多升的油。
加油工還兼「搬水工」
記者繼續跟著陳燕師傅加油。一輛車開到加油機前,駕駛員一邊遞上錢一邊指著堆在一旁的礦泉水說:「我買兩箱。」陳燕答應後,加完油又趕緊把兩箱水搬到了汽車的後備廂。記者好奇地問:「你是加油工,怎麼還賣水?」陳燕笑笑:「天熱了,為了方便駕駛員,加油站裡的超市把水堆在加油機邊,我們加油工順便幫幫忙。」
一天下來能賣多少礦泉水呢?陳燕告訴記者,一個班次下來,幾千元生意總是要做的。只要能方便客戶,給企業創造利潤,多幹點無所謂。
趁間隙,記者又問她,你一天不停地幹,吃飯怎麼辦?陳燕笑著說,吃飯由站裡的其他人頂班。半個小時,我們加油工可以吹吹空調,換一套工作衣,熱一熱家裡帶來的飯菜。至於上廁所的問題,陳燕捂著嘴紅著臉小聲說:「汗都蒸發了,一天上不了幾次廁所?」
個個都是熱心腸
兩個多小時下來,記者感到又悶又熱,兩腿發軟,便溜進站裡。朱燕軍告訴記者,加油工看起來很輕鬆,一天下來真的夠累。但他們站裡的職工都很珍惜這份工作,有的已經幹了十多年。
當記者說起加油工賣礦泉水的事時,朱燕軍說,「我們的職工都是活雷鋒呢!」一個月前陳燕當班時,一個司機打車趕到站裡,說車斷油拋錨在高架上,要求零拷汽油。可按規定,加油站不能做這樣的業務,但看到這位駕駛員滿頭大汗的樣子,陳燕拿起專用油桶,加了五升油給送了過去。她親眼看到汽油加入汽車後,又隨車返回站裡,給車加足了油。
王立生是該站的元老級加油工,前年,他在公園散步時,發現有人跳水輕生,立即跳進湖內搶救。今年2月,一位駕駛員在站內上廁所時滑跤摔傷,老王把他送進了醫院。
「沒有一顆『我為人人』的心,是幹不好加油工這份工作的。」朱燕軍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