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漢初三傑,大將軍韓信可以說是左右了當時的政治局勢。正是因為他投奔了劉邦,最終在垓下逼的西楚霸王項羽自刎,成就了劉邦的漢朝霸業,最終得以一統江山。
雖然在軍事上的成就卓然,但是韓信在道德上卻有抹不去的汙點。韓信家境貧寒,從小跟著寡母生活,母親身體不好,於是幼年韓信經常依靠鄰居大媽的施捨勉強度日。
隨著年紀漸長,韓信逐漸長成了一個青壯年,到了建功立業的年紀,但是卻沒有人願意聘用他,生活十分不順。有一天,一個雙目失明的老人從韓信家門口路過,敲響了韓信的家門,討要一碗水喝。
韓信將水端給他之後,這個老人對韓信說自己是個算命術士,相中了一塊風水寶地,為了感激韓信施水之恩,將這塊寶地的位置指給韓信。只要將親眷家人埋到這個寶穴,韓信的仕途將會先苦後甜,逐漸一帆風順。
韓信剛開始自然是不相信的,但是卻因為在事業上屢遭挫折,逐漸打起了這塊寶地的主意。家中的老母親身體是更加不好了,甚至連下床都很困難。於是韓信一狠心,將母親背到算命老道指的寶穴的位置,將她活埋了。事後不久韓信就決定離開家鄉遠去從軍,因此開啟了自己不普通的一生。
韓信最初並不是劉邦的部下,最開始他為自己選定的明主是項羽。項羽家族世世代代都為勇猛大將,自小家境優渥,跟隨叔父項梁之後更是在軍中擔任要職。反觀韓信,起初只是一屆平頭百姓,甚至在面對屠夫的挑釁的時候,還能忍受胯下之辱,這點項羽是完全不能欣賞的。
韓信認為大丈夫能屈能伸,但是項羽覺得男子漢就要頂天立地,並且徹底貫徹了這一點,兵敗垓下之後項羽沒有選擇橫渡烏江自保以期後事,而是毅然決然的自刎。因為性格上的不和,韓信在項羽軍中一直只擔任一個普通士兵,得不到重用。因此,韓信離開了項羽,轉投了劉邦。
在劉邦軍中,韓信的才能也一直得不到施展,最後因為與當時的丞相蕭何交好,蕭何對劉邦大力舉薦韓信,韓信才得到了重用,迅速幫助劉邦平定三秦之地,展露鋒芒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屢立奇功,成為劉邦帳下第一猛將。
但是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歷代開國皇帝的功臣下場都不會很好,韓信也不例外。在沒有了項羽這個勢均力敵的對手之後,和平年代的漢朝,韓信的存在就顯得很突兀了。
當時韓信是漢朝軍功第一人,劉邦忌憚他的才能,屢屢消弱他的兵權,並且在朝中也不再對韓信委以重任,最終使得韓信心生警惕,他甚至在朝中公開逼迫劉邦,讓劉邦發誓絕不對殺害自己,這反而更加引起劉邦的殺心。於是劉邦找到蕭何出主意,蕭何便假傳聖旨邀韓信入宮。
韓信入宮之後,不見劉邦,反而是呂后帶著幾個宮女出來召見他,見都是女流之輩,韓信沒有懷疑。結果趁著韓信放鬆警惕之時,突然從宮中各處衝出來幾十個宮女,每一個都手持棍棒刀戟,事出突然韓信還沒來得及反抗,就這樣死在了亂棍之下。
韓信死後,有人評價他的一生: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可以說是十分的貼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