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胯下之辱是只因成敗論英雄?還是完全就不在乎?都不是!

2020-12-17 三國志2017

韓信,是《王者榮耀》裡活躍的打野,亦是《秦時明月》裡的楚國劍客。韓信活躍在當代許多的遊戲和影視劇作品中,你一定聽說"韓信胯下之辱",但你是否真的了解韓信其人呢?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這位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兵家四聖"之一,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後人奉為"兵仙"、"神帥"的大人物——韓信!

韓信的少壯時代用平平無奇都不能準確形容,如果非說,用當今的話來講就是個盲流子。中華上下五千年,年少成名者不少,平淡枯燥的也不少。唯一韓信的少年時代能驚掉很多人下巴。

韓信出生在平民家庭,與老母親相依為命。按理說這樣的家庭你要勤勞種地才符合"英雄"該有的樣子啊。他不,他既不勤勞的耕作求得溫飽。也不像劉邦那樣,想盡辦法當個小官,撈點福利。而是成天無所事事,混成自己溫飽都解決不了的境地。

母親離世後,他主要靠釣魚賣錢來維持生計,期間經常受一位老婦人的施捨,這也導致他總是被人冷眼相看。

一次一群地痞當街攔路欺負他,其中一個屠夫對韓信說:看你長得又高又大,還喜歡帶刀佩劍的,其實你膽子很小對吧。有能耐的話,你敢用劍刺我嗎?如果你敢就從我褲襠下面鑽過去。

韓信當時的心理活動怎樣不得而知,反正就是當著吃瓜群眾的面,從屠夫的褲襠下鑽過去了。

這就是"胯下之辱"的由來,是不是很簡單?和很多人想像的因為家國因為大義而跪完全不同?

韓信胯下之辱,作何解呢?下面我就說說我對此的看法與淺見,希望與諸位讀者共勉。如今我們只能通過司馬遷的史料記載去看這件事,若有偏頗,還望指正。

首先,胯下之辱這件事,無論韓信是否在意,至少在那個年代下,這是非常非常重大的屈辱。這一跪很可能斷送掉韓信的一生,在那個簡單鑽別人的跨不只是一種精神上的侮辱和霸凌,一旦出這個事,之後也沒人願意重用一個遇到地痞就鑽胯的人。事實上,韓信在之後的人生中也因此受到過歧視。要不是身處戰亂年代,能夠憑藉自己的本事讓人另眼相看,這一鑽,怕是把一輩子都送出了。

明白鑽胯很嚴重,我們再來看為什麼韓信要鑽胯。當時韓信的選擇有,提劍拼命,或者掉頭就跑,再則就是按照屠夫的要求鑽胯。

現在我們看,鑽胯都能忍,為何不當個縮頭烏龜跑了了事。雖然慫是慫了點,但也沒鑽胯嚴重。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被霸凌或者看到別人被霸凌的情景,如果弱勢方跑了,強勢方追上去必將施加更嚴重的暴行,而有時順從,反而能極短時間內結束被霸凌,事後再想解決辦法,哪怕事後自己準備萬全,去打回來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畢竟在當時的場合,地痞人多,而自己毫無準備勢單力薄。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我猜測韓信至少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自己沒有準備,我這一次忍了,有了防備,今後我就不會再忍。

還有一種說法是,屠夫"還不錯"沒有提出更過分的要求,說如果按我上面來講順從反而讓強勢方得寸進尺,更加過分怎麼辦?這種假設不是不會存在,但別忘記每個人都是有底線的,對韓信而言我因為眼下鬥不過又不想逞一時之勇殺了屠夫而被判死刑,所以忍了。但如果鑽胯後屠夫更過分,比如要殺了韓信,那韓信肯定會反抗啊。這時大不了就是亡命天涯,但至少只要自己還活著,才能能力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所以,可以慶幸屠夫沒有提出更多要求,但並無必要因此感謝屠夫,惡人就是惡人。誰能保證屠夫就不怕韓信當時轉身乘其不備殺了他呢?

另則就是被很多人提起的成敗論。思路是,胯下之辱之所以會被後人點讚,是因為韓信有更遠大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甘願放下自己的尊嚴。看起來很感動是不是?

但我並不認同成敗論。因為成敗都發生在胯下之辱之後,當初那個屠夫如果並沒有放過韓信,那麼任何一絲絲的要求都會改變在場所有人的人生觀,韓信的、屠夫的、地痞的、圍觀群眾的。韓信無論心裡怎麼想,全程都是被動地接受了侮辱。

他能有後面的成就,在我看來和這次的被動接受並沒有直接關係,因為這件事是以屠夫沒有下一步動作而結束。並非是韓信做了什麼事而結束。

他的成就體現在自己的學識與智慧,倘若發生衝突韓信最終沒能打贏這群地痞而是命喪當場。那麼僅憑他在生前的事,都只會成為一個笑話,沒有人會知道他有多少謀略,也不會成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兵家四聖"之一,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因為這些都需要活著才能實現。

總結下來,我的想法是:當時韓信為了自己的遠大抱負而鑽了胯,但心裡也打定主意,如果屠夫得寸進尺就動手反抗。畢竟無論多麼大的抱負,都需要活著才能實現。慶幸屠夫點到為止沒有繼續作死,也因此韓信走了下來,實現了自己的抱負,被後人奉為"兵仙",胯下之辱也被司馬遷記錄,成為"大丈夫能屈能伸"的代表詞。

在三國志正版授權的首款手遊《三國志2017》中,韓信就得到完美的復刻,被後人尊為「國士無雙」,也有可同名技能,能夠大幅提升友軍的並,同時在單場戰役中永久提高至多20%傷害。附加被動技能禁兵。

在裝備專屬寶物「韓信三篇」後能夠極大提高全體士兵生命值,普通攻擊還附帶傷害增益可謂十分強力。

好了,最後的最後。韓信是筆者非常敬仰的一位"神話級"人物,不單單只是因為能為大事忍受胯下之辱,更因為他有足夠的實力能力去實現自己的抱負,這些才是韓信的真本事,也是大家愛他的原因。而不只是受辱一事。

你對我解讀的胯下之辱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下方討論哦,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欺負韓信受胯下之辱的那個人,後來沒被報復,竟然還當了官
    楚漢戰爭中,韓信是毫無疑問的最大變數,他倒向何方關係著神州皇權的歸屬。已封齊王的韓信就算是紋絲不動,不倒向任何一方,也會影響著局勢。如此的話,決勝者要與韓信再戰一場,漢朝能否建立都是個大問題。韓信的一生當中,輝煌時漢高祖劉邦需依仗,對其評價「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落魄時,沒飯吃,靠一個老婦人接濟,鄰人鄙之不屑,因而有人挑事,欺負韓信受胯下之辱。欺負韓信那人在後面怎麼樣了,有人知道嗎?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韓信是什麼時候說過這句話的?
    之後,韓信被押到長安軟禁起來,從楚王貶為了淮陰侯。直到他被呂后殺於長樂宮,封號一直都是淮陰侯。因此,《史記》中關於韓信生平的列傳是《淮陰侯列傳》。 二、雙面韓信 兔死狗烹的道理,韓信真的是在被綁上車的那一刻才明白的嗎?恐怕不是。
  • 韓信說良禽擇木而棲、但不是所有英才,都能脫穎而出
    著名的韓信先生的人生經歷,如果不是蕭何月下追回韓信、劉邦從諫如流的任用韓信、給予足夠的管理軍隊的權限,韓信是否能夠功成名就、歷史留名,還是未知之數。歷史上的韓信,長時間抑鬱不得志-既不會做官,又不事生產、做買賣,只能背著一把寶劍遊手好閒、到處蹭吃蹭喝。
  • 韓信和劉邦的恩怨:是劉邦演的飛鳥盡?還是韓信要劉邦的江山?
    回到韓信的被殺,如果只是因為歷史存在的一個現象就簡單地得出結論,韓信是被冤殺。這個結論下得未免草率,對劉邦也不公平。韓信到底是被冤殺,還是謀反而被劉邦鎮壓?梁王彭越是被手下告發有謀反之心,劉邦本是將他流放,只是後來被呂后吹了枕邊風才改了主意,可是他還是沒有殺彭越,因為雖然彭越被告謀反,但是並沒有過得硬的證據。這也看出劉邦不是隨意殺人的人,結果呂后又再安排彭越的門人告彭越謀反,這才讓劉邦殺了彭越。韓王韓信雖然不是項羽的降將,可是他勾結匈奴謀反是事實,同樣,趙相陳豨在代地起兵謀反也是事實。
  • 韓信被奉為「兵仙」,為什麼甘願受胯下之辱,封王后才知他的高明
    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餬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韓信,淮陰侯,但在他兒時,爸爸媽媽英年早逝,家裡貧苦,韓信靠到淮陰城外釣魚換錢維繫日常生活。地痞流氓冷嘲熱諷地說道:「韓信,你平時外出,一直掛著寶刀,有什麼作用呢?你看起來儘管又高又大,可你的勇氣為何那麼小呢?」韓信閉口不答。這時候,湊熱鬧的人圍了上去,地痞流氓公然侮辱他說道:「韓信,你敢與我拼一拼嗎?你敢,就拿刀來刺我;害怕,就從我兩腿之間爬過去!」講完,他岔開兩腿,立在那邊。韓信端詳了一會兒,趴著身體從他的腿間鑽了過去。
  • 看韓信典故,修自己身心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他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統帥。關於他的典故太多了,提起韓信就會想起漂母贈飯、胯下之辱、傳檄而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一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然而讓我學到最多,最受益的是他超強的情緒控制能力。韓信從小失去父母,經常遭到歧視。有一次,一個五大三粗的屠夫看到韓信腰間配劍,猜想他是膽小之輩,於是想羞辱韓信,當眾對他說:「要麼從我褲襠下跨過去,要麼把我殺死。」
  • 當年讓韓信受胯下之辱的屠夫,韓信功成名就後,他是何下場?
    韓信韓信出生在普通的平民家庭,父親早喪,由母親將他撫養長大。因為既無經商謀生之道,又沒有當官的機會,所以他整天遊手好閒,靠依靠別人餬口度日,鄉親們都很討厭他。他母親去世後,他窮得連棺材都買不起。但他卻志向遠大,堅信自己日後一定能出頭。為此,他為母親選擇了一處又高又寬敞的墓地,周圍可安頓下一萬家。下鄉南昌亭亭長覺得韓信將來可能是個人物,所以便邀請他去家中吃飯。韓信也不客氣,天天都去蹭飯。
  • 成語故事最多的人—韓信
    韓信便從容的從惡少的胯下鑽過去了,這個故事其實還有續集,後來韓信衣錦還鄉,找到那個惡少,惡少嚇的魂不附體,韓信一笑置之,還賞了他個小官做。胯下之辱是韓信不與小人計較,一心謀大事的寫照,這句話後來成為很多英雄或狗熊受辱之後的藉口,「當年韓信也曾受過胯下之辱」。那意思好像受了辱反而似韓信般英雄,其實英雄跟受不受辱沒關係,有關係的是受辱後的表現,是奮發圖強,還是繼續受辱?
  • 石勒、韓信和郭威的做法,與眾不同
    楚漢戰爭結束,韓信被封為楚王,都下邳(江蘇睢寧縣古邳鎮地帶)。衣錦還鄉他做了兩件事:一是尋訪昔日曾給他飯吃的漂母,二是尋找那個讓他受胯下之辱的屠夫。得知漂母已去世,他下令起一座墳冢,建亭紀念。屠夫尚在,被帶至下邳。不過韓信不僅沒有殺他,反而將他任命為中尉。對此,他作出了如下解釋:「這是一個壯士!當年他羞辱我,我難道不敢殺他嗎?殺之無名,所以我就忍受下來了。」
  • 教授求"胯下之辱",到底想教出什麼樣的學生?
    按教授的意思,此舉不是一時興起的頭腦發熱之作,而是很早就籌劃好了的一個教學環節,總體有三層意思,一是讓學生都形成敢於否定權威的思維。二是通過行為藝術強化學生敢於打破一切規矩的意識。三是教學生爭做「向歐巴馬扔雞蛋」的人。細細評味這三層意思,我感到很吃驚,這是在準備培養「起義軍」呢,還是要打造「造反派」?
  • 項羽的破釜沉舟,與韓信的背水一戰相比,究竟誰更勝一籌?
    秦末漢初就有過兩位,分別是西楚霸王項羽和鮮有敗績的韓信,無論從哪方面來看,他倆皆無愧於戰神之美譽。兩千多年過去了,項羽和韓信的知名度依舊不減,提起兩人的名字就會讓人熱血沸騰,各自的粉絲數量也十分可觀。從戰術上分析,項羽、韓信用兵之道頗為相似,擅於想常人所不敢想,做他人所不敢做,將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手法,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 日本影視劇「醜化」今川義元真的只是「成敗論英雄」嗎?
    一般觀點認為今川義元在影視劇中的形象之所以不堪,是因為他在著名的「桶狹間合戰」中丟了性命,今川家也因此走向了滅亡,是「成敗論英雄」。不過本鬼看來影視劇「醜化」今川義元不只是「成敗論英雄」,還另有原因。日本的戰國時代一般有狹義和廣義兩種時間劃分。
  • 不以成敗論英雄 歷數與PGA桂冠擦肩而過的大師
    5(1) 第9頁:TOP 5(2)       收官2009  PGA錦標賽桂冠的十佳選手  PGA錦標賽開創於1916年,自那以後,許多史上優秀的球員都曾贏得過這項每年最後一個四大賽事的桂冠但並非所有的高手都做到過這點,事實上就有不少優秀選手未曾染指過這項大賽的冠軍。古人曰:不以成敗論英雄。我們不妨從這個角度來評判一下未能贏得。
  • 韓信不但是戰神,還是成語之王
    河北省邯鄲市與西漢初年的戰神韓信之間,有一個非常另類的共同點,就是邯鄲堪稱是「成語之都」(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被稱為「成語典故之鄉」),而韓信堪稱是「成語之王」。與邯鄲有關的成語非常多,與韓信有關的成語也是多到讓人眼花繚亂。
  • 韓信和諸葛亮都提十萬兵馬出川,為何韓能掃平天下而諸一事無成?
    是不是都提了10萬兵馬不好說,但領軍人數至少上萬應該可信。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後,東進是在平定天下,當時天下還是很混亂的,諸侯紛爭帝位,川蜀之地劉邦本來就沒有打算多待,也要出去爭天下的;而諸葛亮的北伐,是在天下局勢三分的基礎上進行的,天下已經漸趨穩定了,變量已經很少了,這是二人一個明顯的差別。
  • 漢初三傑的韓信,少年時聽信算命瞎子一句話,做這件事人神共憤
    韓信將水端給他之後,這個老人對韓信說自己是個算命術士,相中了一塊風水寶地,為了感激韓信施水之恩,將這塊寶地的位置指給韓信。只要將親眷家人埋到這個寶穴,韓信的仕途將會先苦後甜,逐漸一帆風順。韓信剛開始自然是不相信的,但是卻因為在事業上屢遭挫折,逐漸打起了這塊寶地的主意。家中的老母親身體是更加不好了,甚至連下床都很困難。
  • 十面埋伏、多多益善:只活了35年的韓信是史上創造成語最多的人
    一代名將韓信叱吒風雲短促的一生,留下了哪些令人感慨動容的千古軼事? (一)胯下之辱 韓信是沒落的貴族出身,小時候,喜歡熟讀兵書戰策,但家裡很窮,受了很多苦。最讓人感慨的就是他忍受的"胯下之辱"。 那時,韓信十來歲。
  • 渾身是「梗」的男人——韓信一人便身負20餘個成語典故
    韓信是漢朝的有力大將,西漢的建立他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同時他在思想、軍事上都有他獨特的見解,文武均擅長。這麼著名的人物在他的身上也有許多出名的故事和典故,因此他也被成為"成語專業戶",是成語"代言人"。
  • 3點感悟,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
    網上統計,今年一季度,巴菲特已經虧了超過3500億,大家都在猜疑「股神」是否要跌下神壇了。這幾日巴菲特股東大會召開,依然受到熱捧,這也難怪, 老話說「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老爺子作為一度坐穩世界首富地位的人,其智慧備受認可,從這3句話中,就感受到他的頂級智慧,足以給許多仍在謀求發展的職場人士帶來改變人生的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