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這個村落被稱為「寧波的香格裡拉」,有700年的歷史,古樹老屋都...

2020-12-20 瀟湘晨報

雁村這個名字,是童中人20多歲的時候為家鄉取的。

解放初,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塘溪鎮各村定名多用單字。為了跟鄰村匹配,臨時接到任務的教師童中人從本村曾用名「堇雁村」裡取了一個「雁」字。

「還有一個含義,本村的房屋全臨溪而築,形如雁行,時而『一』字,時而『人』字」,以「雁」為名,既有詩意,又有寓意。講起70年前的決定,今年96歲的童中人口齒清晰,隱約透著驕傲。

2004年,雁村與夏家村自然村合併為童夏家村。隨著旅遊產業興起,昔日鄞奉交界邊緣的偏僻山村舊貌換新顏。

前些年,童中人決定回村養老,用自己的方式留下最後的雁村記憶。對他來說,這輩子無論走到哪,故土家園始終有一股精神力量牽絆著他,召喚著他。

穿村而過的梅溪

因古道而興

今年4月,童夏家村(雁村)獲評第六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同時,它也是去年的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在寧波周邊,它屬於保留歷史風貌較好的村落,古樹、老屋、祠堂、古橋基本維持原貌,一眼看去,山環水繞,黛瓦粉牆。

前些年古道熱,雁村被徒步到此的驢友稱為「寧波的香格裡拉」,並發了條攻略到網站上。沒想到這個名字越傳越熱,成了活廣告,為這裡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氣。

「現在流傳的關於童夏家村的介紹,也有些不完全是正確的。」本周,記者見到童中人時,他告訴記者,比如世人普遍說童夏家村的歷史是400年,其實應該是700年,早在元末明初,就有人在這裡長期定居。建村至今,童氏在此繁衍約25代。

因為從小讀書有文化,1947年,23歲的童中人曾參與家譜修撰,留有印象。

童中人在村中

清末民初,雁村名「堇雁村」。「堇」指鄞奉界山赤堇山。村南天龍崗系赤堇支脈,俗稱門前山,茂林翠竹,滿目蒼黛。出入雁村有古道三條,其一是天龍崗菩提嶺,西南通奉化,是舊日村人去奉化裘村買米,去桐照、蓴湖賣山貨的要道,也是奉化漁民來塘溪賣海鮮的路徑;其二是西北方向九曲嶺,也稱九闊嶺,位於赤堇山北,因七彎八繞得名,通往橫溪道成岙;其三曰松石嶺,通往正北方向,這個名字從該嶺所經過的「松樹下」和「石梅崗」各取一字,是山民去橫溪集市買賣山貨的必經之路。

「為了按時趕到市集,村民往往半夜動身,一步一挨,上嶺下嶺。如今的遊客只知其行,殊不知此道系雁村幾十代人汗水澆築而成。」曾經,童中人在樟村教書。他有個習慣,夏天渡韓嶺,冬天過橫溪。往往下半夜出發,去趕早上6點的渡船,約中午時分到寧波新河頭,再換船到鄞江橋,吃過晚飯走到樟村,天早暗了。童中人畢生從教,這條路,是他最深刻的生命印記。

古樹老屋今猶在

除了青山千頃,雁村還有綠水一泓。流經村落的溪水名叫梅溪,古稱鄒川,自石梅崗發源,經大嵩江入東海。今日,該水脈為梅溪水庫即堇山湖上遊。

雁村村口有溪口樹,樹齡均在百年以上,主要為楓楊和香樟。古樹群紮根巖縫石隙,樹幹的方向直衝水面,在溪上留下影影綽綽的倒影,為古村一景。

全村留下老屋不少。據童中人講,最有年代的是這幾座。「雁村民居,一般是一個房族住在一起,沿著溪坑,形成一排。」村口以西,有一保存尚好的四合院,為童氏「鹹、恆、泰」三房中「鹹房」後人所居。如今,該院大門不開,童中人帶著記者從邊門人家而入,進院如改換天地,廊屋、天井、廳堂格局面貌依稀。童中人說,這裡曾出過一位秀才,年紀輕輕就死了。「別看現在看起來衰敗樣子,當年也是住過人家的。」

童鹹房四合院

沿溪西行轉而折北,可見一臨溪而築獨立院落,當地人稱「周序房」。周家人約在清嘉慶年間遷居至此,分「校、庠、序」三房,為勉力子孫讀書,字中都是學校的意思。「周序房」院門朝北,溪坑石圍築成院落,外有照牆,中有廳堂,古色古香。

臨溪而築的周序房

繼續北行,緩坡上桑樹下龍潭旁有長屋,稱「十一間」。「這裡,以前有張家四兄弟共同居住,房屋相連,也叫長埭屋。」雁村沒出過名門官宦,未見雕梁,但民居古樸,保留完整,亦特色鮮明,值得尋訪。

「十一間」長屋

童中人出生於童氏祖堂,為童氏祖居地,有「前廳後堂、四明兩廊、東西弄堂」,分居18戶人家。可惜,1988年一場大火將其燒毀無存。因房屋連片,挽救無門,也是童家人一痛。

宗祠記憶

今梅溪以南有童氏宗祠,建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現為鄞州區文保單位。其中,戲臺與中堂「孝思堂」均為原有建築,「孝思堂」和門口「童氏宗祠」兩塊匾額均為遺存古物,兩廡和前廳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改為現狀。

童氏宗祠內景

童中人記得,宗祠內原有奉祀祖先靈牌的神龕,神龕20扇屏門上,有清初江蘇崑山學者朱柏廬先生的《治家格言》,被童家人用作家訓,同時錄於宗譜,是該村一件重要文物。上世紀五十年代,宗祠改作竹器工廠。為擴大場地,神龕不存,不過在建築柱子上,還留有一些遺痕。

四年前,92歲的童中人重新手書了一份「朱子家訓」,今懸掛於村委會。「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文字內容至今留在老人心中。

96歲的童中人在童氏宗祠

「以前每年正月初一,宗祠會舉行祭祀儀式,參加的人每人能領到兩隻吉餅,上面紅印敲著「吉」字,是從寧波南貨店買來的。山村去寧波不容易,能有兩隻餅,就算是好東西了。」

雁村自家名人不多,村中逢事一般從鄰村請人裁斷。

童中人講了兩個名字,其中一位是童第周的哥哥童第錦,字葵蓀,村裡人都叫他「葵蓀先生」;還有一位是周堯的父親,周寧明,人稱「寧明先生」。童家人出過一位叫童吉生的,清末旅滬經商,曾出資為村人修路。1923年,在村東溪上建鎮安橋,是鄞東地區少見的保存完好的築在溪流上的石拱橋,經山洪衝擊,仍巋然不動。

鎮安橋

童中人後來多年住在寧波,2007年返村定居。對他來說,這輩子看過的許多山水,都不及家鄉風景。2017年,他應鄞州方志辦建議,增擴自己早年撰寫的《雁村志》。新版村志共12萬字,今年以來,相繼為寧波市圖書館、鄞州區圖書館收藏。

記者 顧嘉懿 文/攝 通訊員 陳霞

【來源:寧波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這個村落被稱為「寧波的香格裡拉」 古樹老屋都還在…
    在寧波周邊,它屬於保留歷史風貌較好的村落,古樹、老屋、祠堂、古橋基本維持原貌,一眼看去,山環水繞,黛瓦粉牆。  前些年古道熱,雁村被徒步到此的驢友稱為「寧波的香格裡拉」,並發了條攻略到網站上。沒想到這個名字越傳越熱,成了活廣告,為這裡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氣。  「現在流傳的關於童夏家村的介紹,也有些不完全是正確的。」
  • 浙江省資訊|探村浙江寧波|茅鑊古村,華東第一古樹村落,絢爛靜美之至
    探村浙江寧波|茅鑊古村,華東第一古樹村落,絢爛靜美之至浙江寧波,茅鑊古村。一個藏於四明山深處不為世人知曉的小小村落,已有400餘年歷史,號稱浙東第一古樹村。位於寧波市鄞州區章水鎮,這個古樸的小村落雖然在驢界早已聲名顯赫,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茅鑊,名字美好,卻難念。茅鑊,村如其名,生僻而古老。位於周公宅水庫北面的龍尖頭山上,地形就像一隻鑊,四周茅草叢生,茅鑊由此得名。
  • 寧波歷史:寧波古村落民居建築特徵(上)
    大家好,我們今天來了解下寧波歷史之寧波古村落民居建築特徵(上)的故事,早在7000年前,浙東的先民河姆渡人就有了木結構幹欄式建築。河姆渡遺址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裡的餘姚市河姆渡鎮,發現於1973年,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其中發現大量幹欄式建築遺蹟,特別是在第四文化層底部,分布面積最大,數量最多,遠遠望去,密密麻麻,蔚為壯觀。
  • 寧波5個村上榜浙江第九批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名單
    其中,寧波海曙區洞橋鎮沙港村、慈谿市掌起鎮任佳溪村、餘姚市河姆渡鎮蘆山寺村,名列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寧海黃壇鎮弘楊村、象山鶴浦鄉樊岙村,名列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一般村。弘楊村「定海靈緒鄉之西曰任溪,以邑大姓任氏而得名……良田廣畝,犬牙交錯,五穀之入,穰穰滿家,無有飢歲。」在明初文學家鄭真所作《恆農軒記》的開篇中,慈谿的任佳溪村是這樣一個為外人稱頌不已的盛世田園。數百年後,任溪依然滿載著望族的安泰平順之氣,在這個小村落中孜孜不倦地流淌。
  • 尋訪移民故園,探秘寧波無人區
    二十多年前,寧波的行政區劃版圖上,有一個鄉制,名叫赤水鄉。赤水之名,緣於公元1116年,宋徽宗趙佶的御筆題字,「丹山赤水」。周公宅、外岸、裡岸等村落,漸漸被水淹沒,水越來越深,永沒水底。烏坑、陶坑、直岙、姜家山等山谷中的村落,被水庫阻隔,道路被淹,成為了寧波的無人區。
  • 奉化,寧海,象山…寧波這幾個古村要火!上了省級榜單!有你的家鄉嗎?
    山水相融的自然味道,高低成趣的傳統建築,繁衍生息的農耕文明,質樸的古村落,令人眷戀和嚮往……按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的若干意見》 和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的工作要求,2020年浙江啟動實施第八批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43個、一般村217個。
  • 知名平臺訂寧波香格裡拉酒店被忽悠
    今年4月份,上海的李先生在「周末酒店」APP上,訂了寧波香格裡拉酒店的豪華雙床房。為何要訂雙床房呢?原來該APP上寫著,單個床寬1.2米,李先生家有兩個孩子,正好夫妻一人帶一個娃睡覺。可是,來到香格裡拉酒店以後他們卻驚奇地發現,這床目測都沒有1.2米。
  • 寧波海曙4大古村落,值得一去的隱匿風光
    建岙村入選寧波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在村子裡行走,古道、舊宅、古橋、宗祠、溪流……轉身即見。這個古老的村落位於山岙谷地,民居依山傍水而建,錯落有致。「一水穿村、三面環山」,屬於防禦型的古村落格局,是抗日戰爭時期的「紅色堡壘村」,紅色文化底蘊深厚,革命遺蹟眾多。抗日戰爭時期,建岙村是浙東革命根據地和三五支隊活動的核心地帶。
  • 寧波歷史:宗族聚落分類及其特徵
    寧波古村落雖然不如福建、廣東那麼典型,但也表現出很強的宗族與村落的「重疊性」。大量的村落都是單一姓氏聚居,這一點從村落的命名中可以證實,如「張家」、「王家」,或者是姓氏加地貌的「張家漕」、「王家橋」、「殷家灣」、「邱隘」、「桕樹方」,等等,或者是多姓並居的,如「孫王」、「張馬」、「孔童汪」,等等。
  • 寧波最具特色的古村落,房子是用石頭砌的,就連家具也是石頭
    寧波有一片淨土,堪稱世外桃源,這裡遠離城市喧囂,是寧波最具特色的古村落,這裡有全國罕見的石頭文化,房子是石頭砌的,就連家具都是石頭做的。這個地方就是許家山石頭村,位於寧波市寧海縣茶院鄉,這裡最大的特點便是石屋,為什麼都會用石頭建房子呢?
  • 1060歲的寧波樹王"五叉樟"得到了新藥方 再活500年
    有寧波樹王之譽,又稱浙江第一樟。1997年,經過市民投票,它獲評寧波市十佳古樹名木第一名。  今天是植樹節,很多市民可能已經親手種下了不少小樹苗,但很少有人會去關心這些小樹苗今後的生長情況。而對於前人種下的,已經生長了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樹名木,關心者更是寥寥。
  • 寧波象山:鄉村振興讓古村落「活起來」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寧波8月15日電 日前,寧波象山儒雅洋村理想村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計劃投資1.2億元,將重建宗祠文化、國學學校,引入伴城伴鄉實踐基地,打造多業態集聚的鄉村旅遊綜合體。
  • 寧波「最有」價值寺院,沒有香火,與故宮同列重點保護單位
    人們一般用「香火旺盛」一詞來表達寺廟,香火旺盛的寺廟一般很受歡迎, 寧波不僅沒有香火,附近還有禁止使用火的寺廟,我來說說寧波這個有名的寺廟,這座寺院離寧波市區15公裡,為國家把旅遊勝地AAAA水平,那是寧波江北的保國寺,相信在寧波的很多朋友都知道這座寺院, 保國寺建於漢代,是唐代聞名的保國寺
  • 美麗中國之浙江寧波十大美麗景點
    天一生水,海定波寧——從海港城市到江南水鄉,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發祥地,到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從最古老的藏書樓天一閣,到近代「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寧波,這個歷史上作為五大通商口岸的城市,它的歷史往往要比我們想像的要豐富得多。
  • 寧波五日遊攻略
    ,位於浙江省寧波古城南門外,曾經是舊寧波商貿文化聚集地的「南門三市」,位列寧波八大歷史街區之一,同時也是寧波市「紫線規劃」保護區域。一頭連著漁港、一頭深藏在山間谷地,城牆隨山勢起伏而築,城門就形而構,老屋梯級而建,蜿蜒曲折。
  • 浙江公布第九批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等名單
    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和一般村將獲得財政補助,其中一類縣市的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的補助標準為每村700萬元,二類縣市補助標準為500萬元;一般村則給予40萬元左右的補助。磐安縣冷水鎮朱山村朱山村歷史悠久,從唐後歷經五代、北宋、元、明、清、民國以至解放,業經四十世,歷代名人輩出。目前村內有保存完好的連片古民居群、古巷、古牆和古樹等,還有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朱山車燈。
  • 寧波有座國內少見的漁港型古鎮,至今600年歷史,世代靠捕魚為生
    作為歷史上五大通商口岸的城市,寧波的風情和歷史往往要比我們想像的要豐富得多。如今的寧波是浙江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之一,這裡交通發達,旅遊資源豐富,深受遊客們的歡迎,無論是海港風情石浦漁港古城,還是誕生無數古裝神片的象山影視城,寧波的精彩,遠超我們的想像。
  • 寧波古塘麗景雷迪森自助晚餐原價多少
    寧波古塘麗景雷迪森自助晚餐原價多少微信小程序 搜六房間 可下單地址1:寧波市海曙區靈橋路685號六房間(老日報社對面)生活卡券類回收出售關注 六房間優選、甬城優選 可直接下單 吃喝玩樂一站式 省心省錢淘寶店鋪六房間 票 務 搜索自助餐 各大酒店自助餐都有 價格實惠 快遞包郵
  • 廉江這個500餘年歷史的宗族古村落,低調的讓人心疼!
    在廉江,有一座建於明朝村落它低調,卻閃著柔和的光芒村民說,丹兜村始建於明朝,是一條有500多年歷史的宗族古村落。據資料記載,早在明朝時期,塗氏祖妣劉法壽從福建汀州塗坊攜幼子塗泰來到高州府石城縣永安鄉豐三上都那烈村(今石角丹兜一帶)。據村中歷代傳聞,劉法壽遇仙人指點,掘井開基,井水化酒,資助發家。
  • 書香氣息的寧波,沉浸在濃鬱歷史的紹興,感受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書香氣息的寧波,沉浸在濃鬱歷史的紹興,感受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寧波,有一股淡淡的書香氣息。寧波,有一派濃鬱的佛教氣象。 這裡是江南的佛教中心之一,阿育王寺珍藏著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竇山是全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國寺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寺廟建築,天童寺有「東南佛國」之稱。寧波,有一頁古老的歷史。這裡是具有7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