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博士親述:求學路上的那些崩潰瞬間

2020-12-13 騰訊網

作者:劉博

導讀:

每個研究生都是未出殼的小龍,只有經過graduate school這個煉獄的無情火焰,才能孵化成為一隻所向披靡的火龍。

光環之下,名校學生承擔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壓力。

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的劉博士,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自己在斯坦福就讀五年的親身經歷,並切實地給出了面對壓力如何化解的經驗。

作為一名留學生,我旅美的時間已經超過八年。期間因為上學或者實習踏入過5所大學的校門。對於如何化解壓力的問題,我忍不住要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斯坦福竟是煉獄的開始?

我在斯坦福度過了5年青春,結交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許多朋友都向我傾訴過他們的血淚史:導師如何變態,智商如何被碾壓,文章如何被別人搶發等等。

不瞞你說,我曾經也有一段時間十分抑鬱,感覺生活沒有方向,研究沒有意義。如今順利拿到了PhD學位,回想起當年的自己,依舊心有餘悸。

我在國內上學時,成績算是比較優秀。高三非常幸運接到了康奈爾的通知書。由於學費貴得嚇人,我選擇去一所獎學金優厚的文理學院讀書。我用3年的時間讀完大學,來到斯坦福攻讀博士學位。到此為止,我的求學之路可以說順風順水。

但誰知道,斯坦福是煉獄的開始。

相信很多在名校讀書的學生都有同樣的感受:和身邊人比起來,自己簡直太渺小了!身邊的朋友們簡直是各路神仙!

22歲博士畢業的;本科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過Nature雜誌的;高中期間拿過數學、物理、化學三科全國競賽一等獎的;拿過奧林匹克運動會金牌的……

在斯坦福,不僅有天賦上的碾壓,還有家庭背景上的碾壓。比爾蓋茨的女兒Jennifer Gates就在我們學院讀本科。

斯坦福身居矽谷中心,創業氣氛很濃鬱。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聽說有同學休學創業,時不時還會在新聞裡看到隔壁同學的公司融資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金。在這種影響下,想靜下心來做學術是十分困難的

來斯坦福讀書的人大多爭強好勝。而天賦和家庭背景的雙重碾壓,創投圈的影響,加上學術上的種種不順利,很多學生會不可避免感受到壓力,甚至出現心理上的問題。

換個角度看:壓力越大,機遇越大

史丹福大學第一年PhD學生會做Rotation(中文叫輪轉,也就是嘗試不同的課題組)。我輪轉的第一個課題組主攻方向是雷射鑷子,這和我本科的研究十分相似,是我最有信心加入的課題組。

可是加入的第一天就被來了個下馬威。

和我一起輪轉的新生有兩個,H君是Caltech 物理系的本科,S君是Hertz Foundation Fellow(一個極其難拿的獎學金)。兩個人對課題組裡的研究了如指掌,並且研究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通在我之上。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我的能力明顯是三個人中最不突出的。

輪轉的第3周,導師在組會上說:「I have funding for one student this year(今年我只能留一個新生)。」聽到這番話,我當時覺得估計和這個實驗室無緣了,便匆匆忙忙轉到其他實驗室輪轉。後來小H拔得頭籌,拿下了這個實驗室的名額。

這件事對我打擊很大。我從本科的全系第一,分分鐘變成實驗室的倒數第一。

仔細分析不難發現,我遇到的這種情況很正常。小學時,我們與全市的學生競爭;中學時,我們與全省的學生競爭;到了大學,我們與全國的學生競爭;到了斯坦福這種頂尖高校,我們已然在與全世界最優秀的學生在競爭。

哈佛大學心理學研究員Shawn Achor曾經在一堂課上對他的學生們開玩笑:「if my calculation were correct,50% of you will graduate below average(如果我的計算是正確的話,你們中的一半將以低於平均水平的成績畢業)。」

無論這些學生多麼優秀,來到頂尖高校,他們中50%會變成差生。不管你接受不接受,這就是現實。早些接受這個事實,你的學生生涯就會變得快樂些。

機遇越大,追逐的人也越多,壓力也就隨之增大了。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句話也可以倒過來講:壓力越大,機遇也越大。

首先,在史丹福大學,無論你成績多麼差,也是全世界中的前1%。能來到這種頂級名校讀書,本身就是一種榮譽。把眼光放開,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是多麼優秀,多麼幸運。

其次,在頂尖大學讀書的好處之一是可以結交各種朋友。與其把同學們當成競爭對手,不如把他們當成戰壕裡的戰友。你的朋友圈層次越高,你的層次也越高,沒有必要與天才們和二代們競爭。和他們交朋友,尋求他們的幫助,向他們學習,你的人生會變得越來越好。

人與人之間沒有可比性

當代中國的教育體制十分崇尚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們班會根據成績排座位。每次月考之後,成績好的同學先挑座位。無論身高,只要成績好,可以隨便坐。我們班有的時候會出現大高個坐第一排,小矮個坐最後一排的滑稽景象。

中國有句古話:「人比人,氣死人。」相信很多人都會在心裡默念,都是同齡人,為什麼我和他們的差距這麼大?仔細分析一下,這種想法其實是十分荒謬的。

1.不同學科之間很難進行比較

拿生物學來說,做計算生物學的通常畢業比較快,而做實驗生物學的畢業會慢一些。就算是同樣的細分領域,不同國家的PhD也很難進行比較。比如說在美國需要5-6年的博士,在英國通常3-4年就可以讀完。

這種跨學科、跨國界的異質化是普遍存在的。很多學生拿自己和另外一個領域的人比較。這種比較不但毫無意義,還通常會對自尊心造成損傷。

很多人在同學聚會上都會八卦,聽說成績平平的小王當上處長了,懶散成性的小馬公司上市、財務自由了,長得又矮又醜的小趙嫁了個二代、在北京買了三套別墅。於是他們在心裡想,我比小王聰明,比小馬勤奮,比小趙漂亮,為什麼我還是公司的普通職員?

這種「別人行,我也行」的心理在這個社會無處不在,以至於很多人把別人的成功看得理所當然,看到別人比自己優秀就嫉妒不已。

這是病,得治。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無論怎麼鍛鍊,人都不可能比鳥飛得高,比魚遊得快,比袋鼠跳得遠,但我還沒見過有誰嫉妒鳥、魚,或者袋鼠。

何必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不如冷靜的分析別人的案例,從他們身上學習,再根據自己的長處設計一個game plan。

我見過大部分斯坦福的PhD都十分聰明,非常努力。這種特長很適合做研究性職位,留在學校可以做教授,去工業界可以做研究員,大膽點的可以創業,選擇範圍很廣。

你已經是天之驕子,何必要嫉妒別人。

2.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跑得快不代表跑得遠

我進入史丹福大學的時候成績平平。實話說,當時對自己能否畢業都很沒信心。但通過不懈努力,我順利在5年內完成答辯,如今已經發了20餘篇文章(其中將會有7篇第一作者),一些文章還發在頂尖的期刊。

我答辯完之後,膽怯地搜索了一下上篇中提到的H君和S君的情況。當初的他們比我優秀很多,查了之後卻發現,H君至今還未發一篇第一作者文章,PhD畢業可能遙遙無期。S君已經暫停PhD而轉行去做醫生了。

人生很長,把眼光放遠一點。你現在在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5年,甚至10年之後在哪裡。未來永遠是個未知數,只要不懈努力,屬於你的時代總會到來的。

成功不能掌控,但有3個方法獲得好運氣

我在博士第二年的時候,導師接到了一個很大的跨國項目,需要多名研究生參與完成。當時實驗室裡有一名經驗豐富的博士後和三位比我高一屆的博士生,導師便順理成章地安排他們四個去做這個項目。

項目完成之時,這四位學長以共同一作的身份發表了兩篇Nature,其中一篇還上了封面,而我卻只能以共同作者出現。當時我非常懊惱,心想如果我早一年加入實驗室該多好。

這種事情在學術圈屢見不鮮。2003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生物學紅遍世界各個角落,2002年加入華大基因的尹燁如今已經成為公司CEO。所謂的時勢造英雄。

讀到這裡,我猜有些同學會很苦惱,說小時候爸媽讓算命先生看過,生下來就是苦命。

且慢!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授Tina Seelig花了20年的時間研究運氣。對於如何讓自己獲得好運,Seelig教授總結了以下三個方法:

1.走出舒適圈

一年多前,我在回國的飛機上坐在一位中年先生旁邊。一般我坐飛機是不會和人搭訕的,但是12個小時的飛機確實讓我有點坐不住。

幾句簡短的介紹,我驚奇地發現原來這位先生是美國某大學醫學院的教授,而且他們系正好有教職空缺,正在招人。兩個月後,我去面試,異常幸運地接到一個offer。至今我還對這位教授心存感激。

如果我們在飛機上沒有互相介紹,這件事情可能就不會發生。

2.學會感恩

每個幫助過我們的人都在人生道路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好心人犧牲自己的時間來幫助我們,如果我們不對他們表示感謝,不單單辜負了他們的好意,他們或許以後也不會伸出援助之手。

表達感謝有很多種方式,一封簡單的感謝信或者一件走心的禮物足以。

3.敞開心扉

谷歌聯合創始人拉裡佩奇說過:「good ideas are always crazy until they are not(好的想法一開始都不靠譜,直到它們被實現)。」從異想天開的Project Loon到炫酷的Google Glass,谷歌員工有各種新奇的想法。這些想法中無論成功或者失敗,員工都是被鼓勵的。

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Andre Geim教授和Konstantin Novoselov教授,來表彰他們對石墨烯製備方法的發現。這兩位科學家有個習慣,就是在每周五做一些有趣但看似毫無意義的實驗,而這個重大的發現就是其中之一。

聽到這些例子你會發現,運氣並不稀有。牛頓的蘋果不只掛在樹枝上,而是滿地都是。只要你敞開心扉,鼓足勇氣,說不定你的運氣會越來越好。

結語

這篇文章很長,能讀到末尾不容易。在文章末尾,想對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謝。

這篇文章總結的是我博士5年的一些心得,再給大家總結一下。

首先,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公司裡,學位或職位越高,身邊的人就越優秀,壓力也會越大。但這並不是壞事,因為壓力越大,機會也就越大。

其次,人與人之間的比較意義不大。你現在在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五年,甚至十年之後在哪裡。認準目標,不懈努力,屬於你的時代終將到來。

最後,成功很大一部分靠運氣。但只要敞開心扉,心存感激,勇於嘗試,你的運氣會變得越來越好。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跑到終點的人才是贏家。每個人在這個旅程上都可能迷失方向,半路退出,你就輸了。把握趨勢,不懈努力,你最終一定成為贏家。

作為《權利的遊戲》的粉絲,我想用一個經典鏡頭結尾——每個研究生都是未出殼的小龍,只有經過graduate school這個煉獄的無情火焰,才能孵化成為一隻所向披靡的火龍。

祝大家享受煉獄,開心孵化。

(本文有刪節)

相關焦點

  • 留學生吐槽大會,那些讓人崩潰的瞬間
    奮鬥歸奮鬥,崩潰的時刻時常會有~ 留學生都有哪些瞬間讓你一下子情緒飆高呢?學校篇 剛寫完的paper沒保存 電腦卡了,一關機,剛寫的essay全沒了,大腦再次陷入一片空白 大雪紛飛也沒有snow day 只能踏雪求學了
  • 史丹福大學博士...
    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南部的帕羅奧多市(Palo Alto)境內,臨近世界著名高科技園區矽谷,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史丹福大學佔地約33平方公裡(8180英畝),是美國佔地面積第六大的大學。
  • 史丹福大學26歲中國博士自殺!真相令人痛心!博士成了高危人群?
    博士,在最近這一兩個月儼然成為了眾人熱議的高頻詞,從學歷造假的「假博士」翟天臨,到前不久在失聯了15天後,被發現跳河自殺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關於「博士」的討論已然成了教育領域熱搜的關鍵詞。而近日,另一則關於博士的消息更是讓人沉痛不已:據相關外媒2月11日報導,來自史丹福大學26歲中國博士自殺身亡。消息一出,輿論一片譁然!據資料顯示,這名中國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讀,主攻可變電阻式記憶體和計算機存儲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國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學位,本科畢業於中科大。
  • 又一名博士選擇自殺,中科大再次躺槍,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中國博士
    美國新聞截圖26歲史丹福大學博士自殺就在中科大失聯博士劉春楊被發現在水庫自殺不久,又有一名中科大的學子選擇自殺,而這位優秀的中科大學霸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根據美國當地媒體資料顯示,這名中國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讀
  • 校園裡的那些崩潰瞬間,經歷過的人都懂,學生:扎心了
    難以忘懷的不一定是美好的回憶,還有可能是被支配的恐懼,或是崩潰的瞬間。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校園裡的那些崩潰瞬間,經歷過的人都懂,學生:扎心了!這種崩潰就在一瞬間,就能看到那位同學,一臉懵的拿著自己散成一片的本子,弱小可憐無助。
  • 中國博士留學生在史丹福大學自殺,原因尚在調查
    在2月11日被發現死亡的史丹福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工程系一名男性學生的身份已被警方確認,死者是一名中國籍博士研究生,死亡原因為上吊自殺。
  • 分手後崩潰的瞬間:那些昏暗的日子,終會過去
    一旦離開,想分享卻找不到人了,想傾訴也沒有人聽了,一起築起來的世界,瞬間崩塌。這種苦悶,這種難以名狀的感受,才是最讓人無奈和力不從心的。01.分手後最崩潰的瞬間,應該就是:看見某個事情,想一起討論分享的時候,轉過身來,發現身邊空無一人。
  • 為什麼有斯坦福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的你找不到工作?
    這樣的事情對於很多年長的同事來說是不可思議的,更不用說那些有計算機博士學位的高材生了。那麼對於那些來自史丹福大學富有前景的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找工作應該不是很難的事情吧,如果他還有一個博士學位呢?雖然不能確保他可以獲取到一個學術性的工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會被業界的IT技術公司錄用,畢竟美國的科技公司遍地開花啊。
  • 輔導孩子的那些崩潰瞬間,笑著笑著就哭了
    人到中年,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然而有一件事卻令家長們崩潰到絕望那就是輔!孩子們到底做了什麼讓家長如此崩潰然而以上這些都不是最讓人崩潰的網上有人盤點了家長輔導作業十大崩潰瞬間磨嘰想必很多家長都被孩子寫作業時的磨嘰勁兒折磨到崩潰,寫個作業一會兒要喝水吃東西,一會兒要上廁所。對於這些孩子,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作業數量,給孩子設定完成時間。在孩子完成作業後,也可以留出他們能自由支配的時間,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 盤點留學生求學路上的那些寶藏APP
    我們專門為大家安排了一期留學生求學之路上的寶藏APP合集~有選校神器,調節心情,安排日常,專業學習,出行查詢還有社交必備,實力與可愛並存,造福一批又一批留學生。準備留學的小夥伴記得收藏和轉發哦~話不多說,上圖!
  • 求學路上的佼佼者
    大家在求學這條路上,有沒有碰到過一種同學。他們不需要報課外輔導,偶爾就不寫作業,上課時就勉強算認真聽講吧。就這樣一類同學,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怎麼做到的。我有幸小學和初中時代遇到了這樣一位同學。(我倆小學和初中都是同班同學),他是一位男同學。小學時代不怎麼凸顯頭腦聰明。到了初一,帶著那種不認真聽講,不完作業的學習態度,迅速的引起了班主任老師的「注意」。
  • 成年人的崩潰瞬間
    成年人崩潰的瞬間…眼眶溼潤-落淚-擦乾繼續對生活充滿希望成年人的心酸是連崩潰都要講究性價比,選時間,看場合。明明情緒已經累積到了崩潰的臨界點,就像快要炸開的氣球,指頭輕輕一碰就會變成一地碎片,卻要等回到家,避開外面所有人,關上門的那一刻才能肆意發洩出來。有多少人在深夜裡崩潰,卻在第二天像個沒事人一樣,起床,洗漱,出門,工作,微笑著面對所有人。世界那麼大,可以安放脆弱的地方卻很小。2020年即將過去,這是特別的一年,也是漫長的一年。
  • 求學路上的好心人一溫德成
    我的成長路上每個階段都遇到過好心人和貴人。但在我的求學路上,對我幫助最大、讓我終生難忘、銘記在心的恩人,就是我的小學啟蒙老師一一溫德成。雖然我的恩師只教了我4年(從小學2年級到小學6年級),但這4年的啟蒙教育卻影響著我的一生。
  • 那些壓力太大的年輕人,崩潰了!「崩潰」英語怎麼說?
    你有沒有過焦慮,有沒有過一個人崩潰大哭?那些壓力太大的年輕人,崩潰了!「崩潰」英語怎麼說?本期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個英文表達。沒有時間仔細學習的小夥伴,記得拉到文末存下英文卡片回顧學習哦。有的時候也寫作have a nervous breakdown精神崩潰/have an emotional breakdown情緒崩潰。看一下break down的英文解釋吧。
  • 成年人的崩潰,就在這個瞬間開始的
    Part.01不願透露姓名的崩潰家長1知道我們學校下周一開學,我的內心是崩潰的。老師在群裡說了各種文具的需求,我就去買了。告訴自己:「苦」中作樂也是珍貴的生活體驗啊~Part.02不願透露姓名的崩潰家長2感覺過了一個超長超長的假日!
  • 鄧州市張村二初中邀請哈佛大學博士丁靜怡同學到校分享求學經驗
    2020年12月10日(星期四),張村二初中有幸請到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的丁靜怡同學給全體師生分享她求學路上的成功經驗。午後,暖日融融,學校全體師生歡聚一堂,認真聆聽丁博士的演講。丁博士聯繫自己的讀書生涯,忠告再坐的學生不要擔心基礎差,只要合理規劃每天的學習時間,明確自己每個時間段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要無目的的學習。丁博士特別提醒同學們:不管什麼作業,一定要自己獨立完成,不能夠抄襲作業。她說:你今天抄襲他人的作業,今後能夠抄來人家的人生嗎?成績差的學生最大的失敗,就是養成了抄襲別人作業的壞習慣。
  • 我的世界:令人崩潰的瞬間,不可挽回的太可惜了
    我的世界:令人崩潰的瞬間,不可挽回的太可惜了玩家們在玩兒我的世界的時候,是否遇到過許多可惜而又不可挽回的瞬間?這種情況應該大部分都出現在生存模式吧,有的時候是一些物品的丟失,有些就是那麼一個瞬間就讓人很崩潰。更有甚者,事發東窗的時候讓人氣到直接拔電源,關機走人。玩家們在路上肯定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明明前方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 有女100多天,趁還記得,回憶下那些養她途中崩潰的瞬間—挺住!
    忽然就想把那些她小的時候我崩潰的瞬間記錄下來,免得日後日子過的太開心,把這些都忘了,也希望能幫到需要的人。對一個新手媽媽來說,不太需要方法,更多的是需要心理認同。第一次崩潰產後第三天漲奶。順轉剖的第三天,本來第二天能下床了,也好好的排氣了,可漲奶後一下子感覺自己快死了,躺在那,感覺胸口有兩塊巨石壓在心口,往上蔓延,馬上壓上喉嚨,馬上就不能呼吸了。
  • 「孩子不肯吃飯,我打了他」:那些新手媽媽們瀕臨崩潰的瞬間
    她腦子裡那根繃緊的弦,瞬間斷了。什麼也沒想,拉過孩子就打了他。剛動手就後悔了。你有沒有看過成年人的崩潰?媽媽們到底有多少崩潰的瞬間?新手媽媽的眼淚,都是新鮮的;但那些過了好多年,想起來有些模糊的陳舊痛楚,如今剝開看還是血淋淋的。
  • 史丹福大學政治系博士資格考分享 - 劉遙撰
    本文是劉遙教授幾年前就讀史丹福大學時參加博士資格考的分享,詳述了他準備政治系博士資格考試的經驗,屬於本公號原創專輯1「留學生年代的那些事」。這篇文章和劉教授夫人張澤坤準博士在公號文章中分享的耶魯歷史系資格考經驗可相互參照著來閱讀。劉遙教授是雲裡閱天下海外學者原創小組的首批成員之一,作者簡介見文末。公號感謝作者授權發表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