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無論做什麼都比別的孩子慢半拍,你會怎麼辦?焦急?失望?還是把所有的焦慮都壓到孩子身上,埋怨「我怎麼生了你這麼一個笨孩子」?
晨晨小的時候,是一個很慢熱的孩子。
我媽說我一歲就會說很多話,可是這孩子三歲了,還只會叫爸爸媽媽,鄰居都覺得我們是小啞巴。
帶他去逛街,路上看見高高尖頂的亭子,別的小朋友都興高採烈,好奇地跑來跑去,而他呢,只敢站在遠遠的地方仰望,一臉憂慮地說:「媽媽,這個房頂要是塌了怎麼辦?」
「不會的,你只管放心去玩。」
在我的一再保證下,他才無比謹慎地,往亭子那邊挪了挪。最後還是很快撤了回來。
大概在我們第五次經過那個地方的時候,晨晨才敢進去玩,也許是終於確定了「房頂不會掉下來。」
等他再大一點的夏天,看見別的小朋友在玩水,他興致勃勃,想學遊泳,我和他爸爸很支持,買了全套的裝備,還報了課,專門教他。
可是僅僅去了一次泳池,就再也沒去過了。
第一次去,教練在旁邊教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下水了,可是他愣是在水池邊瑟瑟發抖,最初信誓旦旦學遊泳的勁頭全沒有了,無論教練怎麼引導都不奏效。
爸爸著急了,覺得晨晨是因為跟教練不熟悉,於是親自帶他到淺水邊,那水估計也就沒過孩子的腰,還帶著遊泳圈,他依舊不敢下水。
最後好不容易勸說他下水了,就趴在水池邊一動不敢動,爸爸氣得扭頭就走,晨晨也耷拉著小臉,默默跟在爸爸後面。
一路上孩子爸爸都在埋怨,什麼笨蛋、廢物,言辭極其兇惡,以至於倒車的時候,情緒估計還停留在兒子身上,一個不小心,跟後面的車親密接觸,又跟人糾纏了半天。
晨晨一臉呆萌地看著我們,仿佛根本不明白爸爸為何這麼生氣,我們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面對爸爸的怒氣,他感到傷心。
還有一次,他看見蹦床,非要去玩,等付了錢,他卻只站在邊緣,看別的孩子玩,自己一動也不敢動。
膽小、刺毛、我們覺得很多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在他的眼裡都是天大的難題,再怎麼引導都不奏效。
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太多了,我甚至懷疑是不是因為,我工作的關係讓孩子在娘胎裡受了很多刺激,因此才會這樣。
我一邊自責、一邊焦慮、忿忿不平,後來逐漸坦然,也許孩子就是這樣吧,資質平平,是我們抱希望太大,這樣無論多大人還是孩子都是一種折磨。
沒有人知道,這當中走過多少失望的時刻,孩子受過多少白眼和奚落。
好在失望的太多了,反而心態放平了,不再給孩子太大壓力。
他能學到哪裡算哪裡,我們也不再勉強,不敢下水就不去,讀書記不住,那麼就給他多講幾遍,不敢玩激烈的活動,就帶他去爬爬山,去公園喂喂小鴨子。
可是就在不經意間,有一天,他忽然穩穩騎上了,生日的時候爺爺送的已經落灰的自行車,那個自行車已經在車庫放了好久,因為他碰都不敢碰。
慢慢地,我們沒有逼迫他,他反而嘗試的東西越來越多,輪滑、遊泳,畫畫,而且畫畫特別棒,多次被老師誇,有天賦。
我也無比慶幸,還好當初放平了心態,沒有一直給孩子壓力。只是靜待孩子開花的日子。
2、
曾經看過這麼一首小詩《紐約比加州早3個小時》: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
有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0歲。
有人依然單身,同時也有人已婚。
歐巴馬55歲就退休,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時區,有的人走得比較快,有的人走得比較慢,但其實大家都在自己的時區裡有著自己的步程。
就像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我們無須嫉妒先開的花,或是嘲笑晚開的花。
我們只需靜靜等待,花自然會開。
在《讓孩子像孩子那樣長大》,書中的孩子恰好跟晨晨的症狀很像:
爸媽都是配音演員,可孩子到三歲才學會說話;
爸媽學習成績優異,可是孩子學什麼都慢,
無論學滑冰,下棋,孩子都是一臉茫然,把教練折磨的主動要退費。
但是爸媽在一遍遍的失望後,並沒有放棄孩子,而是把孩子看做一朵晚開的花,比以前更有耐心,慢慢等待,直至花開。
結果孩子卻慢慢跟上了節奏,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一般的孩子。
看完之後,再對比自己的孩子,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他懵懂、天真、膽小得與自己的年齡不相符,可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與耐心,從容淡定地繼續我們如常的生活,孩子,終會有綻放的一天。
每個孩子的花期不同,有的綻放的早,有的需要你不斷的施肥、澆水、才能慢慢發芽綻放。他只是比別人更慢熱,需要更多的守候和耐心。
3、
繪本《阿虎開竅了》中的老虎Leo,他也是一朵晚開的花,卻依舊有著自己的絢爛。
Leo從小做什麼都不擅長,不會讀書,不會寫字,甚至不懂得講話,還整天邋裡邋遢。
作為百獸之王的爸爸肯定坐不住了,他十分焦慮地問媽媽:「我的孩子到底有什麼問題?」
媽媽反而心平氣和地說:「他很好,他沒開竅,是一朵晚開的花朵。」
於是呢,老虎爸爸每天都繞著兒子觀察,可是兒子還是沒有任何開竅的跡象。
媽媽笑著提醒他:「你總是觀察他,他會有壓力的,他就開不出花來啦!」
於是爸爸,就再也不總是盯著他了,只是耐心等待。
春去秋來,冬去春來。
終於有一天,Leo學會了讀書與寫字,也懂得了說話,送給爸爸媽媽的第一句話就是「I made it(我成功了)!」
也讓我更加明白,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花兒,玫瑰有它的豔麗,百合有它的高雅,風信子有它的溫柔,我們不能要求他們趨同。
時機一到,他們終究會綻放,讓世人發現自己恰如其分的美。
4、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開放的季節,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亦有快有慢,但無論快慢都無優劣之分,只是節奏不同罷了。
有的花綻然盛開,有的花含苞待放,就像有的孩子熱情奔放,有的孩子沉靜內斂,那些開花比較慢的孩子,總是會被我們瘋狂催促。
因為,我們老是忘記,慢孩子不是笨孩子,他們只是天性如此。
為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別著急,慢慢等待。
鼓勵孩子嘗試新的事物,一次兩次,一百次失敗都沒關係,最重要的就是無窮的耐心和等待。
再多給他們一點點時間,晚開的花甚至更絢爛,更讓世人所讚嘆。
《讓孩子像孩子那樣長大》,這本書給了我太多的啟示和體會,很多育兒書都會告訴你千篇一律的大道理,可是真正在實踐中,才發現,這種道理有時候除了讓我們更加焦慮並不奏效。
這本書告訴我們,只有父母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論之。
孩子要不要一味地表揚?能不能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自己的孩子?老人帶娃真的都是坑?成長的道路上,除了大道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小智慧。
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一些育兒難題,在看完之後,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期待你也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