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人很悲涼的一首詩,亂世地主無法無天,8句話寫盡平民心酸

2020-12-17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這是水滸傳裡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句詩。也是因為這首詩,宋江在「逼上梁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宋江為什麼會因為這首詩被告謀反,因為詩中提到了黃巢,而且將自己與黃巢相比,在朝廷看來,這就是很明顯的包藏禍心。

黃巢生活在唐末,說起來還是反派中比較勵志的一個角色。他的家裡是鹽商,很有錢,小時候認認真真讀書,想要考個功名,結果連年落榜,究竟是學問不到家,還是晚唐的政治太黑暗,這個我們不得而知。總之黃巢回家之後很生氣,就決定不學了,做起了黑社會,亂世裡做黑社會當然比讀書舒服多了。

再後來天下動亂,黃巢也趁勢而起,一路上收聚人馬,從山東一路打到了長安,攻下了自己曾經嚮往為官的都城。

自己當然是意氣風發了,可造反這種事情,在古代對於社會生活的影響是非常之大的,黃巢造反也就意味著飽受晚唐黑暗政治折磨的百姓又多了一次新的災難。

【臨其詩境】

關於這次災難,正史與詩人的筆下都有記載,晚唐詩人韋莊的詩《秦婦吟》中就曾經寫到「自從洛下屯師旅,日夜巡兵入村塢。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風吹白虎。入門下馬若旋風,罄室傾囊如卷土。」幾句話將官兵的殘暴刻畫到淋漓盡致。

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杜荀鶴的詩歌,杜荀鶴此人在詩歌史中並不是特別有名,不過畢竟生在唐代,詩的時代,其文學水準還是很高的。

這一首《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寫於公元881年,正是黃巢起義佔領長安的時候,朝廷倉皇西遷,各地的地主武裝等等都趁勢而起,趁著天下大亂洗劫民財,殺人越貨,災民們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活在一個絕望而恐怖的世界中。

杜荀鶴此時正好經過一個郡縣,郡縣的長官被亂軍驅逐,亂軍的首領掌握了這一郡,在其中無惡不作,作威作福,杜荀鶴有感於亂世之興亡,寫下了這一首示同志的詩,詩中擷取了許多黑暗統治的細節,值得細細品讀。

【經典原文】

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唐代:杜荀鶴握手相看誰敢言,軍家刀劍在腰邊。遍收寶貨無藏處,亂殺平人不怕天。古寺拆為修寨木,荒墳開作甃城磚。郡侯逐出渾閒事,正是鑾輿幸蜀年。

【條分縷析】

路上碰到了朋友,可是並不敢上去搭話,因為見了面就要聊近況,聊近況就要牽扯到旁邊站著的全副武裝的「軍家」。那些蠻橫的暴徒們個個腰間挎著刀劍,兇狠地看著路邊的行人,一言不合就要磨刀相向的樣子。

既然不敢說話,就通過一首詩來交流吧,下面就說到了「軍家」的殘暴之處。

搶遍了天下人家的寶物,都已經沒地方放了。刀劍在手隨意殺人,視平民性命如同草芥,絲毫不害怕死後的報應。

樹木滄桑的古寺被拆掉,木頭淪為修寨子的木頭;別人家的祖墳也被刨開,入土為安之人再次曝屍荒野,為的僅僅是墳中的幾塊磚,要拿來修建自己的城郭。

這種混亂的狀態是現代的我們無法想像的,尤其是出生在太平盛世的人。其實仔細想,華夏大地上一次遭受這種災難也就是百年之前。西方國家入侵,被迫開始了我國的近代化道路,經歷了帝國主義,軍閥,日本的輪番蹂躪,那時候的人們相比唐末的百姓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只是人們太容易忘卻了。

詩的最後一句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既是諷刺,又是無奈。郡侯被亂軍逐出,在這樣的時代裡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今年正好也是「鑾輿幸蜀」的時節啊。

鑾輿幸蜀,說的就是唐政府倉皇出奔的事情。古代的歷史要「為尊者諱」,不可能寫成皇帝出逃,所以唐玄宗的入蜀,以至於後世宋代兩帝北上,史書上都以「西狩」「北狩」為之遮掩。然而這裡的幸蜀,卻並不是正史的用法,反而是讀出了濃濃的諷刺意味。

皇帝都被趕走了,一個郡侯被趕走又有什麼大驚小怪的。生在亂世衰世總有著種種心酸,或者關於個人命運機遇,或者就是對時代,對政治的感慨,而尤以後一種更加的心酸動人。

因為那是在以個人的力量,面對蒼茫厚重不可阻擋的歷史。

相關焦點

  • 唐代詩人馬戴最知名的一首思鄉詩,被評「在晚唐中鶴立雞群」
    唐詩發展到晚唐的時代,不但沒有沒落,反而出現了更多的色彩。以李商隱杜牧等人為代表的晚唐詩人們,接過前輩們的大旗,在唐詩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即便是在他們之後,也有溫庭筠、韋莊等人留下很多精彩的詩作。晚唐詩人馬戴,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一首唐詩,晚唐詩人馬戴最知名的一首思鄉詩。且看: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
  • 晚唐迷信神仙之風極盛,李商隱寫了一首詩,通篇都是在諷刺!
    雖然唐朝無比的強盛,但最終還是滅亡了,這不得不說,唐朝的滅亡很大程度上,還是要歸於當時的政治階層,特別是到了晚唐時期,整個大唐的國力在下降,尤其是迷信神仙之風極盛,無論是當時的皇帝,還是平民百姓,那都是熱衷於這種迷信。這讓很多的詩人極為滿,特別是李商隱,他作為晚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寫過了一系列諷刺的詩作。其中有一首詩非常著名,那便是他的這首《瑤池》。
  • 羅隱很失意的一首詩,春天悠閒地遊覽曲江,最後14字令人心酸
    曲江也是當時士大夫的必遊之地,白居易和杜甫遊覽曲江寫過多首詩篇。曲江繁華美好,是無數人才嚮往之地,一朝考取功名,就可以在曲江池畔工作,從此高官厚祿,仕途顯達。科舉考試是唐朝選拔官員的重要制度,很多人想靠此飛黃騰達是非常艱難的,全國那麼多考生只錄取區區幾名,很多的人名落孫山,甚至很多的人考很多次依舊不過。這些人中不乏一些很有才華的人士。
  • 晚唐最驚豔的一首詩: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上一句
    晚唐時期出現了李商隱、杜牧等一批優秀的詩人,他們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摸索,又探索出了自己的風格。也許是詩仙詩聖的盛名太大,鮮少有人去關注晚唐的詩人。今天婷婷姐姐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晚唐時期非常優秀的詩人——許渾。關於他的討論與爭議也非常多,有人說他的詩歌可以與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他的作品。
  • 韋莊夢中驚醒,寫下一首孤獨的詩,短短二十八個字,字字入心
    關於孤獨的詩詞有很多,柳宗元看著空山和孤舟,寫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李白坐在山石上感嘆人生,寫了「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宋代的蘇軾在貶謫之地含著淚寫下「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千年前的一個夜晚,唐代詩人張繼落榜了,他在姑蘇城外的一艘客船上寫了著名的《楓橋夜泊》。其實在唐代像他一樣難以入睡的還有韋莊,韋莊不是因為落榜,而是因為漂泊。韋莊在夢中驚醒,寫下一首詩,將孤獨之美寫絕了。
  • 晚唐無名詩人為唐玄宗辯解,寫下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楊貴妃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時常出現在唐朝詩人的筆下。 李白曾為他寫過《清平調三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將她的盛世美顏寫到了極致,以致後人甚至猜測詩仙對她有覬覦之心。
  • 唐代無名詩人在除夕夜,寫下一首高水平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看人兒女大,為客歲年長、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望家思獻壽,算甲恨長年……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唐詩三百首》裡的一首詩,道盡了獨在異鄉的孤苦。這首詩名為《巴山道中除夜抒懷》。這首詩的作者名為崔塗,是晚唐詩人。史書中關於他的資料並不多,只知他大約在888年前後在世。在唐僖宗年間,他曾高中進士,但是仕途卻十分坎坷。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外漂泊,足跡遍布巴蜀、吳楚、秦隴等地。
  • 晚唐詩人李商隱連續寫了兩首詩贈送杜牧,為何杜牧反應很冷淡?
    在晚唐詩壇上,李商隱和杜牧是最閃耀的明星。李商隱的詩朦朧曲折而寄託遙深,杜牧的詩清新俊逸充滿歷史的睿智與滄桑,他們是唐朝詩歌的晚霞中最美麗的那一抹煙雲。他們之間有很多共同點,這在理論上讓他們有了「與我心有戚戚焉」而成為好友的可能。
  • 晚唐詩人黃滔路過洞庭湖寫了一首五絕,看似簡單,但容易被誤解
    (全文共2600字,讀完大約需要6分鐘,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建議先收藏哦)黃滔,是晚唐五代時期的文學家,被譽為「福建文壇盟主」。他曾經路過洞庭湖,寫了這首《秋思》,經常被人誤解為山水詩。其實,這首詩寫得相當含蓄,其中隱藏了詩人濃厚的感情。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看詩人是如何表達出自己感情的。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霽天。
  • 晚唐大詩人李商隱名詩《無題》背後是真實含義
    中國詩詞源遠流長,從中國詩歌的緣起《詩經》開始,楚辭、漢魏六朝詩,樂府、唐宋詩詞、明清詩詞,一直延續到當代名人詩詞,時間跨度數千年。詩詞的鼎盛期是唐、宋時期,唐宋詩詞可以說是中國詩詞的代表,湧現了許多詩詞大家,有的浪漫奔放,氣勢恢宏,如李白;有的現實樸實,悲天憫人,如杜甫;有的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如白居易,有的悱惻纏綿,晦澀難懂,如晚唐的李商隱。
  • 晚唐詩人羅隱的這首諷刺詩,為何耐讀?妙在含蓄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晚唐詩人羅隱寫過不少諷刺詩,比如《蜂》、《雪》等膾炙人口的名篇。不過在很多人心中,《贈妓雲英》才是羅隱諷刺詩的代表作。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我們在鍾陵醉酒分別,已經十年了。這句話很簡單,就是寫詩人與雲英久別重逢。醉別,說明他們曾經的關係很不錯,不然不會醉酒分別。那麼老朋友久別重逢,會聊一些什麼呢?
  • 晚唐鄭谷很「無聊」的一首詩,短短4句清新淺白,卻犯了晚唐通病
    文/顧無 【引觴漫談】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不太出名的晚唐詩人,鄭谷。 說他不出名,只是在現代知名度不高,他的詩在晚唐當時是享有盛名的。
  • 這位不太出名的晚唐詩人,寫了首千古絕句,道盡封建戰爭的實質
    晚唐的南海郡,崎嶇不平的山路上,一個瘦削的老人騎著毛驢,馱著兩箱書籍在努力的跋涉著。他身著破舊的青布藍衫,布滿了溝壑的面容上,滿是憂患和疲憊。自從青年離家,他已經走過了幾十個這樣的春秋冬夏。這位老人名叫曹松,是一位不太出名的晚唐詩人。
  •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這首詩整篇突出一個「獨」字。愛喝酒的人一般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他們願意有一二知己邊聊邊飲,把心裡積鬱已久的話傾吐出來。尤其是當美景良辰,月下花間,更希望有親近的伴侶和自己一起分享風景的優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恰恰就是這種心情,但是他有酒無親,一肚子話無處可說,只好與明月和自己的身影為伴。
  • 一首詩道盡百姓心酸!
    一首詩道盡了百姓心酸!大家印象裡的唐朝都是歌舞昇平,萬國來朝的大唐盛世,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有一首詞裡寫過一句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可見不管王朝的興衰,勞苦大眾的生活都是艱辛的。在唐朝的盛世裡,有一位詩人也很關心百姓疾苦,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的一首詩《賣炭翁》道盡了百姓的疾苦!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晚唐詩僧靈澈上人這首《歸湖南作》,那就是一首很有經典的作品,當時他正是要去湖南遊歷,於是在路上有所悟,從而寫下了這首詩。整首詩意境唯美,儘管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寫得很深刻,給人一種大徹大悟之感,讀懂了一定是受益終生。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
  • 唐朝的無題詩人,刻意追求詩美,晚唐奇人,你可知道是誰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出生於鄭州滎陽,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 一首關於秋天的詩:把漂泊感寫的淋漓盡致,可以說是最悲涼的詩歌
    文/思源一首關於秋天的詩:把漂泊感寫的淋漓盡致,可以說是最悲涼的詩歌稍深入分析後我們不難發現,這首詩全文竟不見一個動詞、全部由名詞組成,同樣是悲秋、同樣是詩詞,單靠這樣的結構就能表達出如此深入的意境足以證明詩人的功底之深、情感之飽滿。
  • 一位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清代詩人,卻因一首詩賺盡了讀者眼淚
    清代已經過了詩歌的紅利期,說起清詩,很多人都不知道幾首,所認識的清代詩人更是極少,今天我們說的這位詩人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但他寫的那句「此夜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卻寫盡了愛情的悽苦,使無數人留下了眼淚。
  • 杜甫最「窮」的一首詩,全篇沒有一個窮字,卻道盡了窮的全部心酸
    與盛唐時期的詩人所不一樣的是,杜甫的詩中所描繪的往往都是社會中的那些陰暗現象,而在對杜甫的詩篇進行充分了解之後,我們也會發現這樣一首較為特殊的詩。這首詩被譽為杜甫一生中最"窮"的一首詩,雖然說全篇沒有直接出現"窮"字,但通過他的描繪,窮困潦倒時的心酸與窘迫卻被生動地展現了出來。那麼,在這首詩的背後,究竟有怎樣的特殊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