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
晚唐詩人羅隱寫過不少諷刺詩,比如《蜂》、《雪》等膾炙人口的名篇。
不過在很多人心中,《贈妓雲英》才是羅隱諷刺詩的代表作。
這首詩到底好在哪裡呢?
我認為主要有兩點:巧妙的側面襯託、明顯的正話反說。
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做到這兩點,也非常不容易。
我們來讀一讀。
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1、鍾陵醉別十餘春 鍾陵,縣名,在今天的江西南昌市進賢縣。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我們在鍾陵醉酒分別,已經十年了。
這句話很簡單,就是寫詩人與雲英久別重逢。
醉別,說明他們曾經的關係很不錯,不然不會醉酒分別。
那麼老朋友久別重逢,會聊一些什麼呢?
很顯然,會彼此詢問這十年的境況。
那麼這十年發生了什麼事呢?
我們繼續讀下一句。
2、重見雲英掌上身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重新見到了雲英輕盈的掌上身。
這一句是描寫雲英如今的情況。
掌上身,是用漢代趙飛燕「掌上舞」典故,指雲英的身姿很美。
您看,已經過了十年,但是雲英的身姿仍然很美。
可想而知,十年前的雲英更加光彩照人。
可能有人會說,這一句好像也很普通啊,久別重逢,詩人不過是對老朋友美言了幾句而已。
不!
高手寫詩,就是喜歡在普通的語境中暗藏伏筆。
這一句其實是正話反說的關鍵鋪墊。
我們繼續讀第三句。
3、我未成名卿未嫁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我沒有功成名就,你也沒有嫁人。
這一句看起來也很普通,前一句是看外貌,這一句是繼續聊彼此的境況。
我十年前的夢想是功成名就,但是十年過去了,夢想沒有實現;你十年前的夢想是嫁人,但是十年過去了,你的夢想也沒有實現。
您看,這句話表面的意思是:兩個人都很失意,只能互相安慰。
但其實非常巧妙。
巧妙在於:詩人通過一個共同現象(兩個人的夢想都沒有實現),讓自己和雲英產生了關聯。
這是側面襯託的關鍵鋪墊。
我們繼續讀第四句。
4、可能俱是不如人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可能是因為我們倆都不如別人吧。
這一句就是通過第三句推出的結論,表面是在回答兩個人的夢想沒有實現的原因。
但其實,它即完成了「側面襯託」,又完成「正話反說」。
先看正話反說。
雲英沒有嫁出去,真的是因為不如別人嗎?
不對呀,如今她仍然是掌上身,十年前肯定更加光彩照人,怎麼會不如別人呢?
這是明顯的矛盾,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詩人說的是反語,「不如人」是不成立的。
這就是正話反說的要點:反說的話,越無理越好。
詩人是用的前後矛盾法,先設置了一個條件(雲英身姿很美),再用反語(不如人)與這個條件產生矛盾。
其實常用的反語還可以與常識相悖,總之,要突出反語的無理性,讓普通讀者能夠一眼看出來。
再看側面襯託。
從前面的反語我們已經知道,雲英的夢想沒有實現,並不是因為她不如人。
那麼您看,第四句「可能俱是不如人」還成立麼?
顯然不成立,因為詩人用了「俱是」兩個字。
這就是詩人的巧妙之處:通過一個共同現象(兩個人的夢想都沒有實現)讓兩個事物產生關聯,再推出一個共同結論(「俱是」兩個字)。
這樣就把兩個事物牢牢地綁定在了一起。
只需要推/翻其中一個事物的結論,另一個事物的結論也自然就被推/翻了。
這就巧妙地完成了側面襯託,能夠讓整首詩更加含蓄。
您看,雲英的夢想沒有實現,不是因為她不如人;那麼詩人沒有功成名就,自然也不是因為他不如人。
這就留下了餘味:詩人並非不如人,為什麼他還是沒有功成名就呢?
很顯然,詩人是在諷刺當權者沒有選拔出人才。
5、總結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總結,反諷詩應該這樣寫才更有味:
(1)側面襯託:通過一個共同現象讓兩個事物產生關聯,再推出一個共同結論;
(2)正話反說:讓這個結論充滿無理性(只需要與其中的一個事物特點產生矛盾即可)。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不直接諷刺,而要先用側面襯託呢?
比如李商隱的《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這首詩,詩人直接點出了賈誼的才能,再用「不問蒼生問鬼神」與之產生矛盾。
您可以看到,這種諷刺雖然也很辛辣,但是不夠含蓄。
而像羅隱這首詩,先用側面襯託,再用正話反說,就充滿了含蓄,讀起來非常有味。
這是反諷詩更受讀者喜歡的原因。
您認可我的觀點嗎?
歡迎留言討論哦。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歡迎關注我,我每天都會為您解讀一首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