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考了10次進士都未中,這首詩卻寓意深刻,結尾14個字動人心弦

2020-12-14 品詩賞詞

晚唐時期曾經有一首民歌這樣傳唱,「工匠莫學巧,巧即他人使」,反映了當時的統治者對勞動人民的壓榨和剝削。晚唐詩人羅隱從中得到啟發,創作了一首寓意深刻的詩篇《鸚鵡》。羅隱的諷刺詩非常具有特色,據說他的文章譏諷了權貴,觸犯了當時的統治者,詩人考了10次進士都未中,但這首詩卻寓意深刻,最後14個字動人心弦。

鸚鵡唐代:羅隱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

這首詩作於羅隱投靠江東,受到錢鏐禮遇之時。他儘管投靠了錢鏐,選擇偏安江南,但是詩人仍然思念唐代國都長安,不忘報效唐皇的夢想。他很苦悶,卻又無從發洩,這首《鸚鵡》小詩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談起鸚鵡,大家都知道有一句成語叫鸚鵡學舌,出自《景德傳燈錄》,意思是說人家怎麼說,他也跟著怎麼說。三國名士禰衡恃才傲物,得罪過曹操與劉表,又在江夏太守黃祖的宴會上即席賦篇,假借鸚鵡抒述自己的遭遇,有幾句非常精彩,「順籠檻以俯仰,窺戶牖以踟躕。想崑山之高嶽,思鄧林之扶疏。」作者借託鸚鵡,暗襯自己有志難酬、有才無時的憤懣情懷。

羅隱的這首詠物詩也是如此,他雖然仕途失意,卻在唐末五代詩名遠播,有一些精警通俗的詩句流傳人口,成為經典名言。例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任是無情也動人」。還有一些詩篇讀者也非常熟悉,比如「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還有「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這首詩的前兩句「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 詩人好像語重心長地對鸚鵡說,不要怨恨被關在華麗的籠子裡,也不要痛恨翠綠的羽毛被剪得殘缺不全。江南氣候溫暖,而你的老家隴西十分寒冷。「莫恨」二字,說明鸚鵡心裡堆積了無限的憤恨,正是無從釋放。

詩人好像非常同情鸚鵡的處境,但又設身處地為它考慮:您還是忍一忍吧!江南這地方很暖和,雖然沒有自由,但是這裡不愁吃穿,總比在隴西凍死好一萬倍啊!不知鸚鵡是否體察了詩人的一番好心,讀者算是看明白了,這哪裡是勸說別人,分明是自怨自艾!詩人自比鸚鵡,被束縛了翅膀,不能展翅高飛,悲痛不已。

「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後兩句語義轉折,也寓意深刻。詩人怕鸚鵡不甘心,繼續苦口婆心地勸導,您不要把話說得過於清楚,話說的太清楚,人就愈加喜愛,要想飛出鳥籠就更難了。詩人好像為鸚鵡出謀劃策,如果還想有一點希望能振翅高飛,您就要裝傻充愣,不要在主人面前顯得聰慧無比。

其實詩人的潛臺詞是,說話要謹慎,三思而後行。也就是俗語常說的,禍從口出,言多必失。詩人一定是撞斷了南牆,才得出這樣的金玉良言。看似非常世俗,其實是滿腔的無奈。想當年曹操手下的楊修以及禰衡都是這樣的結果,自己也因為喜歡多舌,才十年不中。十年啊!多麼深刻的教訓,所以詩人勸導後人不要重滔覆轍。詩人借勸說鸚鵡,說出肺腑之言,其實卻有難言之隱,不過是吐露心聲,卻令人咀嚼良久。

相關焦點

  • 考了3次,終於在46歲時考中進士,一首唐詩寫盡詩人的春風得意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唐詩,這個詩人,就是一個逆襲的典型。詩人一生考了三次,終於在46歲的時候考中了進士!雖然早已經過了不惑之年,也已經年近半百,但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這樣值得高興的事情,還是像個小孩子一樣慶祝起來。
  • 錢起感嘆春歸,愁緒滿懷,最後14個字流水對,寓意深刻
    錢起是浙江湖州人,由於經常居住在西安的藍田谷口,便一直將谷口視為第二故鄉,暮春時節,錢起返回谷口的草堂,看到大好春光即將逝去,愁悶之中寫下這首詩。 他這才想起,此時早已過了花期,幾場風雨也讓枝頭的殘花早已凋零,詩人長嘆一聲,吟出兩句詩,「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 46歲中進士欣喜若狂,揚眉吐氣寫唐詩得意洋洋,14字蘊含兩個成語
    以前上高中的時候我們學過《範進中舉》。那篇課文極具諷刺意味,通過周圍的人對範進中舉前和中舉後的態度對比,辛辣諷刺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戕害,雖然過去多年,至今想起依然印象深刻。學而優則仕,學了滿肚子的知識,都是希望以後能夠在仕途上有所突破。這幾乎是古代文人的唯一出路,尤其對於那些家境比較貧寒的子弟來說,每年的科舉都意味著一次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好機會。但是那個時代的錄取率很低,絕大多數人不得不一輩子都在努力應考。範進就是在50多歲的時候才中了舉人,七八十歲的老童生在那個時代也不新鮮。
  • 李白的一首詩,比喻恰當,最後14字更是寓意深刻
    他們夢想中仙境有時在碧海之東隅,有時又在西王母的瑤池。詩人們想像,仙境裡有數不盡的珍寶和繁華,仙人們也忘情於雲山林泉之美景。他們幸福長壽,引得世人紛紛採藥煉丹,甚至長跪問寶訣,只為一朝可以乘雲駕鶴。但這種對仙界的幻想,都是從老莊虛無主義出發,兼採道家高舉遺世的思想。
  • 唐代詩人很「豪壯」的一首詩,極力控訴戰爭,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
    這首詩的背後其實藏著深刻的政治和文化因素,而且它是一首組詩,一共兩首,第二首知名度較低,估計大家都沒有讀過,然而第二首中表達的情感是絲毫不弱於第一首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這一組詩吧。先來說這組詩的作者。曹松,晚唐的詩人,關於他的生平記載不多,只知道早年為了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來依附於建州刺史李頻。李頻死後,曹松失去了依靠,就流落江湖,沒有事跡的記載。
  • 王維的這首詩樸實無華,卻處處透露著真情實意,動人心弦
    眾所周知,王維是我國唐代傑出的詩人之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
  • 詩詞科普:唐代詩人賈島最經典的10首詩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賈島一生窮愁,苦吟作詩,其詩多寫荒涼枯寂之境,長於五律,重詞句錘鍊。與孟郊齊名,後人以「郊寒島瘦」喻其詩之風格。
  • 作者東渡求學,這首詩寓意深刻,鼓舞了無數人奮勇前進
    清王朝像一張破網,千瘡百孔,帝國主義列強的東扯西拉,更使這張破網支離破碎。落後、迷信、病毒、鴉片等泛濫成災,民族危亡的威脅,如濃重的烏雲,籠罩在神州大地的上空。當時的熱血青年們擔憂祖國的前途和命運,以康有為、梁啓超為代表的維新派曾經影響著一大批有志之士。但當戊戌變法失敗,六君子被殺,康、梁逃亡之後,又使青年們心頭蒙上更深的迷茫,也刺激他們尋找新的救國之路。
  • 譚嗣同風華正茂,這首詩豪邁奔放,最後14字更是一語雙關
    18歲正是風華正茂之年,想當初,盛唐詩人李白18歲出川壯遊,此後見多識廣,為他一生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北宋詞人柳永18歲時外出闖蕩,也終於成就了詞壇的一段佳話。也許18歲還很稚嫩,經常會跌跌撞撞,但是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一顆已經放飛的心。世界那麼大,一定要出發!下面介紹的是譚嗣同風華正茂,這首詩豪邁奔放,最後14字更是一語雙關。
  • 南宋詩人的這首「失眠詩」,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今天給大家講的這首詩也是關於孤獨的,寫於詩人被放鴿子後,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這首詩名為《約客》,入選教中學課本,作者是南宋詩人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他曾憑藉著自身的才華考中了進士,但仕途卻十分坎坷,一生沉於下僚,也就做過主簿、推官這類七八品的小官,曾自我調侃「官是三年滿,身無一事忙」。
  • 王安石的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
    這三人在詩歌上都頗有成就,但是嚴羽卻認為王安石更勝一籌。且不論這個觀點是否完全正確,但是足以證明王安石在詩歌一道上的成就絕對不低。他在晚年的時候,曾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卻道出了他畢生的追求。這首詩名為《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 他僅留下10首詩,這句詩卻萬古流傳,成了盛唐詩與初唐詩的分界線
    盛唐詩人詩仙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在李白出生之前,公元693年,有一位詩人名叫王灣,在河南洛陽出生。王灣的名氣並不大,一生流傳下來的詩歌只有10首,但卻留下了一首被稱為盛唐詩與初唐詩分界線的萬古流傳的時間名句。
  • 司空曙這首詩意境絕妙,詩人怡然自得,卻胸有溝壑
    這句話告訴我們,環境影響人的感知能力,只有多接觸多了解,才能熟悉環境。很多事情在我們眼裡困難重重,而別人卻能輕而易舉地突破,看起來很神奇的事情,一方面是我們缺乏了解和準備,另一方面是對方下足了功夫,才使得雙方差距巨大。下面這首詩通俗易懂,卻為我們闡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 白居易爽約被朋友責怪,回贈了一首詩,最後7個字寓意深刻
    韓愈與白居易都是中唐的大文豪,一位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散文寫得頂呱呱;另一位號稱詩王,多少青年才俊都崇敬他。韓愈與柳宗元關係密切,而白居易與元稹、劉禹錫來往頻繁,韓愈和白居易兩人雖然都相互尊重對方,卻始終未能成為知己。
  • 這首詩,雖然只有區區40個字,卻是孟浩然田園詩的代表作
    想到了「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農家小院;想到「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廣闊原野。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歌,在我國的詩歌天地裡,古往今來都是詩人們辛勤耕耘的一個領域。而且,收穫頗豐,碩果纍纍。盛唐時期的田園詩和山水詩,風格比較相近,意境也很相仿。都有特色的鄉土氣息,兩者的成就相當。盛唐的田園詩描寫自然,手法白描,風格淡雅,情趣盎然,明顯的受陶淵明的田園詩影響。
  • 孟郊46歲中進士,寫首詩表達心情,一不小心創造出千年流傳的成語
    孟郊,是我們都熟悉的唐代詩人,他的一首《遊子吟》是我們從小都會背的詩,其中最深情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極言母愛之偉大,打動了多少身為兒女的人們。孟郊的父親只是一名小吏,所以他從小家境清貧,性格孤僻,很少與人往來。
  • 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無論是寫景抒情、託物言志,都不能無病呻吟,否則寫得越多,就越是不知所云。正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裡。詩歌欣賞中也應該注意主觀能動作用,不要只局限於掌握原意,完全可以做一些恰當的豐富和發展。因為詩歌本來就是生活的抽象,並非日常的真實記載,心情不同、立場各異,理解上就各有側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詩有百解、詞無達詁。
  • 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經歷了什麼,這句詩有沒有深刻的寓意呢?
    這是一首思鄉兼懷古之作,至於是不是有深刻的寓意,有人說倒也未必,可能只是單純的寫景而已。不過,更多的人認為,這句詩並沒有那麼簡單。一、不要帶著有色眼鏡讀詩詞很多讀者一看到許渾二字,知道他是晚唐詩人,於是戴上了有色眼鏡,習慣於吹毛求疵,認為這類作品「淺陋」 。
  • 這10首詩,題目只有一個字,依然流傳千古!
    唐詩宋詞中,我們見多了兩個字,三個字,甚至幾十個字的詩題。但是,一個字的詩題卻很少見。那麼,有沒有一個字的詩題呢?今天推薦的10首詩,題目雖只有一個字,但不影響它們立意新奇,語言簡練,感情深沉,每一首都是名作。
  • 才子師從杜甫,這首詩破題就清新壯美,結尾更是筆墨遠揚
    明代一位詩人就體會到這種寫法的妙處,下面介紹的是才子師從杜甫,這首詩破題就清新壯美,結尾更是筆墨遠揚。羈中題畫稚竹明代:周亮工弱枝亦有排雲勢,迸石能為宛轉生。共道箬開新樣好,誰憐老雨打幹聲。明崇禎十三年進士,官御史。入清後,任戶部右侍郎等職。為詩尊崇杜甫,構思巧妙,時有新意。此詩破題即讚美「稚竹」,「弱枝亦有排雲勢」。雖然在初生時枝條柔弱,它卻有排掃雲氣之勢,這是喻新竹生姿挺拔旺盛。讀到這一句,大家一定認為這裡的竹子有地利之助,但事實卻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