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了3次,終於在46歲時考中進士,一首唐詩寫盡詩人的春風得意

2020-12-14 老張侃詩詞

小時候我們學過《範進中舉》,那一篇極具諷刺意味的文章充滿戲劇化的情節,一直到今天依然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其實那個時候的我們求學考試,不也是和範進一樣麼?學習差沒考好,感覺就低人一等;而一旦成績上去了,甚至超水平發揮,則讓人揚眉吐氣!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唐詩,這個詩人,就是一個逆襲的典型。詩人一生考了三次,終於在46歲的時候考中了進士!雖然早已經過了不惑之年,也已經年近半百,但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這樣值得高興的事情,還是像個小孩子一樣慶祝起來。

且看: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登科後》,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相比這首詩,孟郊的那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流傳的更廣,而我們也從詩人的詩歌當中提煉出古人關於「孝」的論述。事實上,孟郊之所以在46歲的時候還會參加科舉考試,主要還是因為其母親在背後的叮囑和敦促。

開篇兩句就寫出了詩人的興奮之感,「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之前的幾十年,詩人一直在埋頭苦讀,受盡冷落,也曾經遭人白眼。古人云丈夫三十而立,他都成家立業一二十年還沒個功名,其中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是現在好了,高中進士及第,所以之前的鬱悶事件可以一掃而光了,「昔日齷齪」不必再提,好好的珍惜今天的日子吧!隨心所欲的「放蕩思無涯」,說不盡的暢快,擁抱大自然的美好!

而後這兩句是詩人春風得意最好的體現,「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因為詩人的心情非常高興,所以馬蹄陣陣也顯得輕快很多。詩人在京城騎馬慶祝自己高中進士,一天的時間都把整個長安逛遍了!

人都說四十不惑,46歲的詩人還有如此的興致,由此可以看得出詩人壓抑了多久,也可以看得出詩人對於進士的期待了。對於古代詩人來說,金榜題名是最好的歸宿,也是最有價值的歸宿,更是自己人生價值的最大體現。雖然這個年紀才拿到進士,但是終究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孟郊收穫進士仰賴於他的母親對他的督促。而他今日的「春風得意」,更是給《遊子吟》這首唐詩打下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46歲中進士欣喜若狂,揚眉吐氣寫唐詩得意洋洋,14字蘊含兩個成語
    範進就是在50多歲的時候才中了舉人,七八十歲的老童生在那個時代也不新鮮。所以在一些幸運兒有幸拿到進士及第的時候,那份高興絕非今日高考金榜題名等考試所能比。唐代的時候有一個詩人,也是多次應考,多次失利。不過好在蒼天有眼,在他46歲的時候,終於中進士,他也就欣喜若狂,揚眉吐氣寫唐詩,表現的得意洋洋。而這首唐詩,後兩句14字還蘊含了兩個成語。且看: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首唐詩的題目是《登科後》,作者就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
  • 高考後最該讀的一首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南宋詩人在《滄浪詩話》中有這樣一段話: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 雖然不完全正確,但這也確實是原因之一。 唐朝的科舉考試中最主要的科目有兩個,一是「明經科」,二是「進士科」。
  • 孟郊46歲中進士,寫首詩表達心情,一不小心創造出千年流傳的成語
    孟郊,是我們都熟悉的唐代詩人,他的一首《遊子吟》是我們從小都會背的詩,其中最深情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極言母愛之偉大,打動了多少身為兒女的人們。孟郊的父親只是一名小吏,所以他從小家境清貧,性格孤僻,很少與人往來。
  • 唐詩中很絕妙的一首詩,不僅詩成千古名作,還出了2個成語
    唐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高峰,也是我國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唐詩風格各異,題材廣泛,展示了唐代廣闊的社會生活畫卷。唐代詩歌浩如煙海,唐代詩人群星璀璨。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更是創作出了一首首千古名作,成為無數中華兒女的精神食糧。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登科後》,便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所創作的一首千古名作。
  • 孟郊《登科後》詩賞,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登科後》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郊,他在進士及第後,所作的一首七絕。詩歌的前兩句描寫了他在考中之前和考中之後的兩種心情,通過兩種心情的對比,抒發自己終於一步登天,走上光明未來的愉悅心情。詩歌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 他46歲考上公務員,50歲就業,寫下一首讓每一位中國人都熟悉的詩
    唐朝一位詩人,一輩子鬱郁不得志,中年屢次考試不第,直到46歲方考中進士,50歲的時候被分配到江蘇溧陽做了一名最基層的縣尉,但儘管如此,他也把老母親接到了身邊來奉養,並且以回憶的形式寫下了一首流傳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歌頌母愛之作。這位詩人就是唐朝的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祖籍今山東德州臨邑縣。
  • 50歲的柳永終於考上了進士,興高採烈地寫了一部得意之作,相當水平
    唐代大詩人孟郊,考了半輩子,終於在45歲的時候考中進士,酣暢淋漓地寫下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其中的得意情緒躍然紙上。而「十上不第」的羅隱,在屢屢落第後憤懣之餘便寫下了「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其中的不平和諷刺讓人同情。而要說歷史上「最著名」的落第詩詞,當屬北宋詞人柳永的《鶴沖天》。
  • 他寫出了歌頌母愛的千古佳作,卻到46歲才春風得意馬蹄疾
    進士考試在唐朝很受讀書人的重視。雖然初唐四傑中沒有一個進士出身,但是盛唐的大詩人王維和王昌齡都是進士。中唐的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和劉禹錫都是進士,晚唐的杜牧和李商隱也都是進士。由此說明,中唐之後考進士已經成為了讀書人眼中最重要的出路。很多詩人一生都在考試,例如孟郊他屢試不第,直到四十六歲才中進士,從此春風得意馬蹄疾。
  • 為高考加油:孟郊三次科考才榜上有名,寫《登科後》留下兩個成語
    孟郊曾經兩次參加進士考試均落榜,自己也是灰心喪氣。後來,在大詩人韓愈的鼓勵下,再次進京趕考,母親的勉勵也是孟郊的科考動力。因為,我們都知道孟郊是一個大孝子,再說科舉進第也是孟郊的夢想。歲的孟郊又奉母之命,人生第三次赴京科考,終於登上了進士第。
  • 孟郊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了春風得意 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孟郊,字東野,唐代著名詩人,有「詩囚」之稱。《登科後》是孟郊的的代表作,這首詩作於唐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詩人第三次赴京趕考終登榜題名之後。這首詩節奏輕快暢達,將詩人考中進士後的那種激昂豪邁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因為被後世廣為稱頌,成為了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一首詩!
  •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囚」孟郊登科的背後
    當然,有達觀的詩人,必然就有悲苦的詩人。「詩鬼」李賀;「詩奴」賈島;「詩囚」孟郊,從這幾個看著就苦逼的稱號中大概可以窺見他們潦倒的一生。且說孟郊,自幼便失去了父親,母親含辛茹苦地將他和幾個兄弟拉扯大。對於母親的辛苦,孟郊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 一首經典唐詩,短短28字卻為後世留下兩個成語,人人皆知
    印象中,悲歡離合,詩人悲傷時容易有詩,憤慨時有詩,憐憫時有詩,思念時有詩,絕望時有詩,勘破時有詩……偏偏最開心最快樂的時候詩卻不多。這首詩今人耳熟能詳,詩僅四句,便將其進士及第後的開心與感到終於可以一展抱負、一逞胸懷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還為後世留下兩個成語:「春風得意」「走馬觀花」。今天我們再讀到這首詩,仿佛依然可以看見那個將憂鬱愁悶一掃而空,風光一時的得意士子,尤其後兩句,實在深入人心。
  • 在唐代要能考中進士,那得要有多厲害啊
    引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讀到這兩句詩時,是不是覺得當年的孟老先生表現得有點過於浮誇和激動了。相信我,看完本文後,你一定能領會到出身比較貧寒的孟郊是有多麼的不容易。所謂「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三十歲中明經已經算高齡考生,而五十歲進士題名卻依然可說是年輕有為。因為明經易考,主要考「帖經」,就是抽取經典古文,遮住關鍵字句,讓考生補充填寫,說白了就是考考生的記憶力。進士的難度則就大多了。其重點是考「詩賦」。這就要求考生有相當的文學才華以及獨立思考能力。
  • <古詩經典>不放棄不懈怠才成就了這一首詩
    直到46歲,他才終於鼓起勇氣踏入考場,然而沒報任何希望的孟郊卻一下子就考中了。這可把他樂壞了,必須寫首詩來慶祝一下,詩題名為《登科後》。登科後作者:孟郊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在唐代,人們把科舉考試中進士叫做「登科」,詩題的意思也就是考中進士之後了。科舉考試的金榜剛貼出,就被人們圍的水洩不通,詩人孟郊見此情景,飛一般的擠進人群。這一次,他終於在上面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頓時老淚縱橫。
  • 登科後的孟郊春風得意、喜難自持,但他真能實現自己的宏願嗎?
    春風得意看長安的孟郊在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的登科進士中,大都有過喜不自禁的表現。唐朝詩人孟郊應算是把持最好的一個。他登科後欣喜得最驕狂,但驕狂卻不失理性。他的驕狂可從《登科後》這首詩中見其一斑。公元797年,曾隱居河南嵩山,經兩次科考不第,飽嘗譏諷、屈辱之苦的孟郊,終於考中進士,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登科夙願。
  • 孟郊第一次寫高興的詩,竟然寫出了一個千古名句和兩個成語!
    中唐詩人孟郊,蘇軾曾對其有評語「郊寒島瘦」,也就是說孟郊的詩情緒低沉,語多苦澀,其實這與孟郊自身的遭遇有關,年屆46歲的孟郊奉母命赴京科考,這是孟郊第三次赴京參加科考,前兩次都以失敗告終,終於考上了進士。
  • 詠雪詩中一首奇葩之作,應考要求作五律,詩人四句擱筆成經典
    《唐詩三百首》中一首奇葩詠雪詩,考試要求作五律,詩人四句擱筆成經典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唐詩作為傳統文化園圃中的最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早在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以詩歌來記錄他們的生活,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感情。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5|唐朝科舉考啥捏?
    每年定期舉行的叫「常科」(根據歷史學家考證,隋朝時並無嚴格意義的常科),皇帝臨時下詔舉行的叫「制科」。常設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50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是為國家職能部門服務的,故不被士人重視;俊士科不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逐漸被廢除,「秀才」成為對一般讀書應舉者的通稱。
  • 50歲時才寫了《遊子吟》的孟郊,原來是中唐的一位奇葩詩人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50歲時才寫了《遊子吟》的孟郊,都有哪些奇花異葩之事呢?請繼續往下看。一、囧事之一,人到不惑,45歲之前,依舊白丁一個孟郊,自小喪父,是母親含辛茹苦把他們兄弟三人撫養成人。生活的艱辛拮据,在孟郊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 孟郊最經典的一首七言絕句,成為了唐詩裡奉獻成語最多的一首詩
    那麼對於中國的成語,大部分都是有著其深刻的含義,裡面那都是有典故;中國的成語大致可以分為這麼兩種類型:一類是屬於個人典故,那麼另一類則是有歷代的文人所寫,那些文人在自己的詩作中,由於寫的一些詩太過於經典了,那麼久而久之,這些詩句,也就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用語,這也是成語來源一個很重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