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登科後》詩賞,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2020-12-12 意愛笑

《登科後》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郊,他在進士及第後,所作的一首七絕。詩歌的前兩句描寫了他在考中之前和考中之後的兩種心情,通過兩種心情的對比,抒發自己終於一步登天,走上光明未來的愉悅心情。

詩歌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我們先看一下孟郊參加考試的背景。孟郊出生於751年,湖州武康的一個小官吏家庭,家中比較清貧,而且從小性格孤僻,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他親眼目睹了在河南的藩鎮之變,763年安史之亂結束,但是當時的國家依舊非常動蕩。孟郊人到中年,三四十歲,在孔子眼裡應該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年紀,可是他依然沒有什麼成就,在社會上來回漂泊,肯定受到當時社會上很多人的冷眼,和嘲諷。

直到46歲,才在母親的鼓勵下,終於考中進士,心中壓抑的情感,難免要一下子爆發出來。所以才有了登科後,極端的兩種心情描寫。(也許正是因為母親的鼓勵和支持,他才寫的出《遊子吟》吧!)

詩歌賞析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天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詩歌前兩句寫兩種心情進行對比。一種是事事不如意,被別人詆毀,鬱郁不得志,比較鬱悶的心情。另一種是放蕩不羈,自由自在,不受約束的公子哥心情。即寫出了當時他的心情,也出了科舉對當時人們的社會地位,具有顛覆作用,考上就是老爺,考不上就是「聖人蛋」!

詩歌后兩句,進一步闡述了作者當時喜悅的心情春風迎面,這不僅是一年的春天,也是孟郊人生的春天(當時科舉都是春天),人生得意須盡歡,心情高興的時候看什麼都是好的,不再細看每一朵花,而是要把長安所有的花都看過來,充滿了豪氣與明朗。也正是這兩句,派生了「春風得意」「走馬觀花」的兩個成語。

孟郊考上之後怎麼樣了?

孟郊考中進士之後,並沒怎麼當官,直到51歲的時候,孟郊才在母親的命令下,到洛陽去當了一個縣尉。但是,孟郊可能志在四方,做縣尉並不是他的願望,因此做縣尉期間,他經常地去周邊風景優美的地方遊山玩水,對於公務置之不理,這件事就被縣令報告給了上級。於是上級就另外請了一個人代替他做縣尉的事兒,扣除孟郊一半的薪水給他(他的上級還是挺給他面子,沒有開除他),這種情況下,工資很低,他生活的也很清貧,過3年,孟郊就辭職了。

孟郊和孟浩然是一個人嗎?

孟浩然出生在689年(689—740)。他雖然也是唐代的詩人,但是他生活在盛唐時期。而孟嬌出生在751年,當時的唐朝開始走下坡路,755年就爆發了安史之亂。兩個人相差好幾十年,沒有任何交集。也就是孟浩然死了十年之後,孟郊才出生。但是兩個人有共同的愛好,比如志在四方,卻遊山玩水。孟浩然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因為仕途不順,決定歸隱田園,創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詩歌作品有《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過故人莊》/《春曉》。孟郊不理政務,整天賞風景就是證明。

孟郊的作品有哪些?

孟郊是一個苦吟詩人,他沒有寫太多山水詩來抒情言志,更多的是對生活的吐槽。他的代表作品有《遊子吟》/《登科後》/《勸學》/《酒德》/《古怨別》/《苦寒吟》/《琴曲歌辭湘妃怨》/《君子勿鬱郁士有謗毀者作詩以贈之》等等,從題目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作品都從生活中的苦,作為出發點,比如不要抑鬱啊,不要抱怨啊,寒冷疾苦等等。可能是因為他成名比較晚,再加上那個戰亂的時代,生活比較苦,所以作品也就比較苦。比較知名的就是《登科後》與《遊子吟》。

古代的四大喜事,《登科後》就佔了一個名額

古代人的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首《登科後》就是喜事之一。孟郊46歲才考上進士,可以說是心情一下子就敞開了,終於走上了人生的巔峰,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和內心翻滾衝動。不用在壓抑情緒,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希望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這份喜悅。

意愛笑:意而愛,愛而笑,笑而詩。關注意愛笑,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囚」孟郊登科的背後
    「詩鬼」李賀;「詩奴」賈島;「詩囚」孟郊,從這幾個看著就苦逼的稱號中大概可以窺見他們潦倒的一生。且說孟郊,自幼便失去了父親,母親含辛茹苦地將他和幾個兄弟拉扯大。對於母親的辛苦,孟郊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因此,早年的他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不曾參加過科舉考試。
  • 高考後最該讀的一首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所以很能理解46歲的孟郊在高中進士後,會發瘋般地寫下《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兩句將詩人得意洋洋的姿態寫到了極致,歷來為人所稱道。 其實唐朝許多人在高中進士後,都很不淡定,例如和賈島齊名的詩人姚合,「夜睡常驚起,春光屬野夫」,翻譯過來就是興奮得睡不著覺。
  • 孟郊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了春風得意 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孟郊,字東野,唐代著名詩人,有「詩囚」之稱。《登科後》是孟郊的的代表作,這首詩作於唐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詩人第三次赴京趕考終登榜題名之後。這首詩節奏輕快暢達,將詩人考中進士後的那種激昂豪邁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因為被後世廣為稱頌,成為了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一首詩!
  • (學古詩)登科後——孟郊
    《登科後》這首詩,詩人孟郊開句就坦誠抒發自己的心情,敘述以往在生活上的那些不如意,皆是不值一提,全可拋卻,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他神採飛揚的得意之態,酣暢淋漓地表達出心花怒放的得意洋洋。前兩句的神妙之處,在於情景交融,筆到意見,把詩人策馬奔馳於春花爛漫的長安街道上的得意情境,描繪得鮮活生動。
  • 登科後的孟郊春風得意、喜難自持,但他真能實現自己的宏願嗎?
    登科後(孟郊)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春風得意看長安的孟郊在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的登科進士中,大都有過喜不自禁的表現。唐朝詩人孟郊應算是把持最好的一個。他登科後欣喜得最驕狂,但驕狂卻不失理性。他的驕狂可從《登科後》這首詩中見其一斑。公元797年,曾隱居河南嵩山,經兩次科考不第,飽嘗譏諷、屈辱之苦的孟郊,終於考中進士,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登科夙願。
  • 古詩詞 |《登科後》孟郊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作者簡介: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故友人時稱「平昌孟東野」。生性孤直,一生潦倒,友人私諡貞曜先生。詩名甚籍,尤長五古,憤世嫉俗,但情緒低沉,語多苦澀,蘇軾將其與賈島並稱為「郊寒島瘦」。
  • 十首唯美抒情古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劉禹錫的這首詩,一反常調,另闢蹊徑,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這首詩還是詩人被貶朗州後的作品,讓人佩服劉禹錫的待人處世。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於一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後人留下的,卻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江西考上北大學生騎馬「誇官」
    由此想起唐朝孟郊在科考登舉之後寫的那首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古代,一旦考上進士就意味著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登舉的考生在皇帝御批之後,身披紅花,騎著高頭大馬遊街以示無上榮耀。真可謂光宗耀祖、衣錦還鄉!
  • 孟郊最張揚的一首詩,用詞「齷齪」,卻出了千古名句和兩個成語
    對於唐朝詩人孟郊,我們最熟悉的,是他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家喻戶曉,感人肺腑。孟郊(751~814年)生性孤直,一生潦倒,他的詩歌多情緒低沉,用詞苦澀。《登科後》是他最特別的詩,一改平日的晦暗壓抑,節奏輕快,用詞張揚,慷慨激昂。
  • 中年及第的孟郊賞盡「長安花」,而少年及第的白居易卻想歸隱山林
    四十六歲及第後,寫下著名的科舉及第詩《登科後》。多次落第,幾經周折。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歲,才在故鄉湖州舉鄉貢進士,於是往京應進士試。貞元八年(792年),下第。落榜後他滿懷感慨,奮筆疾書寫下《落第》。
  • 公考常識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指什麼場景?
    公考常識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指什麼場景? 2020-12-03 14:20 來源:三樂大掌柜 原標題:公考常識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指什麼場景?
  • 文學賞析—登科後
    (1)登科:唐朝實行科舉考試制度,考中進士稱及第,經吏部複試取中後授予官職稱登科。(2)齷齪:原意是骯髒,這裡指不如意的處境。(3)不足誇:不值得提起。(4)放蕩:自由自在,不受約束。(5)思無涯:興致高漲。(6)得意:指考取功名,稱心如意。(7)疾:飛快。
  •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曠蕩恩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高三解壓心理講座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曠蕩恩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
  • 孟郊46歲中進士,寫首詩表達心情,一不小心創造出千年流傳的成語
    孟郊,是我們都熟悉的唐代詩人,他的一首《遊子吟》是我們從小都會背的詩,其中最深情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極言母愛之偉大,打動了多少身為兒女的人們。孟郊的父親只是一名小吏,所以他從小家境清貧,性格孤僻,很少與人往來。
  • 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
  • 三元及第,春風得意馬蹄疾;談古論今,一日看盡長安花
    因此,也難怪唐代詩人孟郊在高中之後,會感慨到: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句詩實在道出了自古以來每一個考生高中之後的心情。而今,在今年這個特殊年份的高考之後,也出現了這樣的人物,還是個小姑娘呦,堪稱學神級人物,不愧是別人家的孩子,真令我輩為之汗顏呀。
  • 人到中年,孟郊做出一首詩,人生能有如此之幸事,值了
    不過,孟郊也並非是一個只會苦吟的詩人。他也曾寫過歌頌母親表現骨肉親情的《遊子吟》;他也寫過刻畫山水名景的《寒溪》;他也在進士及第時洋洋灑灑的寫下了《登科後》……筆者接下來為各位介紹的就是孟郊的那首《登科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個不苦悶、不悲憤、滿心歡喜、洋洋得意的孟郊。
  • 唐詩中很絕妙的一首詩,不僅詩成千古名作,還出了2個成語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登科後》,便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所創作的一首千古名作。身為苦吟詩人的代表,與賈島合稱「郊寒島瘦」,並有著「詩囚」之稱的孟郊,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畢竟孟郊的那首歌頌母愛的唐詩《遊子吟》,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不朽詩篇。那麼孟郊的這首《登科後》,又有著怎樣的絕妙之處呢?
  • 孟郊第一次寫高興的詩,竟然寫出了一個千古名句和兩個成語!
    中唐詩人孟郊,蘇軾曾對其有評語「郊寒島瘦」,也就是說孟郊的詩情緒低沉,語多苦澀,其實這與孟郊自身的遭遇有關,年屆46歲的孟郊奉母命赴京科考,這是孟郊第三次赴京參加科考,前兩次都以失敗告終,終於考上了進士。
  • 一日看盡長安花,此花是花還是女子,歌曲《功成名就》讓你細細品
    真的很喜歡文言文,真的就是那種很喜歡,很傾心,那種作者想表達的東西,真的,看一次醉一次,每次要背的文言文,我都是提前背,那種感覺真的很好,但是,我只對文言文有興趣,語文成績不怎麼樣,可能我對文言文真的就是那種純粹的喜歡,喜歡那些古人所留下的優美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