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

2021-02-15 每日一首古詩詞

登科後

【唐】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詞句注釋】

⑴登科:唐朝實行科舉考試制度,考中進士稱及弟,經吏部複試取中厚授予官職稱登科。

⑵齷齪(wò chuò):原意是骯髒,這裡指不如意的處境。不足誇:不值得提起。

⑶放蕩(dàng):自由自在,不受約束。思無涯:興致高漲。

⑷得意:指考取功名,稱心如意。疾:飛快。

【白話譯文】

往昔的困頓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題名令人神採飛揚。

迎著浩蕩春風得意地縱馬奔馳,好像一日之內賞遍京城名花。

【創作背景】

公元796年(唐貞元十二年),年屆46歲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終於登上了進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勝,當即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登科後》。

【作品鑑賞】

此詩一開頭就直抒自己的心情,敘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靈活現地描繪出詩人神採飛揚的得意之態,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這兩句神妙之處,在於情與景會,意到筆到,將詩人策馬奔馳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繪得生動鮮明。按唐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榜則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寫春風駘蕩、馬上看花是實際情形。

三、四句的詩歌形象之膾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一時間的歡快情緒外,也是與它同時具有的象徵意味分不開的。所謂「春風」,既是自然界的春風,也是詩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為的適宜的政治氣候的象徵。所謂「得意」,既有考中進士以後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願,進而展望前程的躊躇滿志。因而詩歌所展示的藝術形象,就不僅僅限於考中進士以後在春風駘蕩中策馬疾馳於長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時來運轉、長驅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形象了。這樣,個別與一般、明快與含蓄,就在這首詩中得到了統一,使詩作獲得了較大的思想藝術容量,既具體生動,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暢達而又別具情韻。

詩的前兩句把困頓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對比,一吐心中鬱積多年的煩悶。此時的詩人是揚眉吐氣、得意洋洋。後兩句真切地描繪出詩人考中後的得意之情。高中後的詩人縱馬長安,覺得一切都無限美好,連路邊美麗的花朵都無心細看了。「一日看盡長安花」仿佛說自己在這一天賞盡了世間美景,使充滿豪氣的詩有了明朗輕快的結尾。在這首詩裡,詩人情與景會,意到筆隨,不僅活靈活現地描繪了自己高中之後的得意之態,還酐暢淋漓地抒發了得意之情,明快暢達而又別有情韻。因而,這兩句詩成為人們喜愛的千古名句,並派生出「春風得意」、「走馬觀花」兩個成語流傳後世。

【作者簡介】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故友人時稱「平昌孟東野」。生性孤直,一生潦倒,友人私諡貞曜先生。詩名甚籍,尤長五古,憤世嫉俗,但情緒低沉,語多苦澀,蘇軾將其與賈島並稱為「郊寒島瘦」。有《孟東野詩集》。 

【每日一題】

昨日答案:A。

        解釋:弄璋,中國民間對生男的古稱。始見周代詩歌中。古人把璋給男孩玩,希望他將來有玉一樣的品德。舊時常用以祝賀人家生男孩。生女孩子叫「弄瓦之喜」。魯迅先生在文章中曾揭露和批判過這種重男輕女的做法:生個兒子,便當作寶貝,放在床上,給他穿上好衣裳,手裡拿塊玉(璋)玩玩;生個女兒,便只能丟在地上,給她一片瓦(紡磚)弄弄。

相關焦點

  •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我迫切的感受了娃娃和吃瓜群眾們想要上(yi)詩(qi)詞(kuang)課(huan)的熱情,只好選了這首孟郊的《登科後》,一來狂歡,二來送考。更搞笑的是,小樂樂本來是晚上要跟著爸爸媽媽去珠海辦事的,聽說有詩詞課,馬上拒絕了跟去珠海,一定要來上課,可見我們的課(kuang)堂(huan)多麼有魅力呀。
  •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曠蕩恩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高三解壓心理講座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曠蕩恩無涯;
  • 文學賞析—登科後
    (1)登科:唐朝實行科舉考試制度,考中進士稱及第,經吏部複試取中後授予官職稱登科。(2)齷齪:原意是骯髒,這裡指不如意的處境。(3)不足誇:不值得提起。(4)放蕩:自由自在,不受約束。(5)思無涯:興致高漲。(6)得意:指考取功名,稱心如意。(7)疾:飛快。
  • 古詩詞 |《登科後》孟郊
    教科書式品鑑詩詞,這是唐詩宋詞品鑑的第172篇詩詞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作者簡介: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故友人時稱「平昌孟東野」。生性孤直,一生潦倒,友人私諡貞曜先生。
  • 孟郊最張揚的一首詩,用詞「齷齪」,卻出了千古名句和兩個成語
    《登科後》是他最特別的詩,一改平日的晦暗壓抑,節奏輕快,用詞張揚,慷慨激昂。登科後——孟郊(唐代)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登科後》是孟郊在貞元十二年(796年)進士及第時所作。古人形容人生之樂常說,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將結婚與中科舉並列,其實,結婚人人皆可實現,中科舉卻難如登天。唐代科舉考試,主要分為明經和進士兩種。明經是測試考生對儒家經典的記憶默寫,錄取比例為10%-20%。
  • 500首經典英文古詩之《登科後》
    登科後唐·孟郊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勝,當即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登科後》,表現出極度歡快的心情。
  • 登科後的孟郊春風得意、喜難自持,但他真能實現自己的宏願嗎?
    登科後(孟郊)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他登科後欣喜得最驕狂,但驕狂卻不失理性。他的驕狂可從《登科後》這首詩中見其一斑。公元797年,曾隱居河南嵩山,經兩次科考不第,飽嘗譏諷、屈辱之苦的孟郊,終於考中進士,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登科夙願。
  •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我的上大之路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孟郊的這首《登科後》,大抵就是當時複試結束後最真實的心理寫照。讓我更加相信一個聽來千遍的真理,越努力越幸運。作為一個二戰的考生,在擇校時並沒有放低要求,一味求穩。一戰時選擇的是河北普通一本師範類院校,失之交臂。
  • 致敬高考:登科及第未必成功,名落孫山不是失敗
    這讓我不禁想到了古代的科舉,想到了登科及第,想到了名落孫山。《登科後》唐·孟郊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公元796年,四十六的孟郊迎來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成功,年過半百的他終於等來了出人頭地、登科及第。昔日的狼狽,往日的窘迫不復存在。他高歌縱酒,鮮衣怒馬。他在長安最繁華的紅燈區通宵達旦,肆意宣洩著前半生的憋屈與疾苦。有人說,這是小人得志的典型,成不了什麼大事。事實上,孟郊任職之後,的確荒廢政務,而放逐於山水田園間。他除了寫了幾首詩,還真的沒什麼作為。
  • 「詩詞鑑賞」祝所有參加高考的學子:登科及第 榮登龍頭榜首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結束了,莘莘學子十年寒窗,這兩日將是你們新的生活的轉折點,無論結果如何,都希望你們有一個全新的生活的開始,希望你們都能登科記上並龍頭。在古代科舉時代,應考人被錄取稱為登科。五代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泥金帖子》有寫到:「新進士才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登科後唐-孟郊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 為高考加油:孟郊三次科考才榜上有名,寫《登科後》留下兩個成語
    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勝,酣暢淋漓地寫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首快詩《登科後》。這首詩流傳千古,也是唐朝時期科舉考試中,進士榜上有名,所寫的詩最著名的一首。同時,這首詩還衍生出了兩個現在漢語成語:「春風得意」和「走馬觀花」。
  • 描寫唐朝科舉登科與落榜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是年屆46歲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終於登上了進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勝,當即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登科後》。及第後作:金榜高懸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侶,江海回思耕釣人。
  • 孟郊《登科後》詩賞,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登科後》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郊,他在進士及第後,所作的一首七絕。詩歌的前兩句描寫了他在考中之前和考中之後的兩種心情,通過兩種心情的對比,抒發自己終於一步登天,走上光明未來的愉悅心情。詩歌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 說文解字:「齟齬」和「齷齪」兩個詞語,你還傻傻的分不清嗎?
    這不,「齟齬」和「齷齪」兩個詞語,你能馬上分清嗎?知道他的讀音嗎?具體什麼意思知道嗎?中國從古至今的所有漢字約有10萬個,咱們普通人約認識3000-4000個,也就是說還有很多很多的漢字,還在躺在字典裡面睡覺。
  • 柳永這首詞與孟郊《登科後》有異曲同工之妙,描寫進士及第的得意
    所以古人都希望可以通過科舉考試來改變自己,只要是能夠進士及第,此後便是飛黃騰達,自己後半輩子的生活,也就有了著落了,為此古人也是寫過很多這方面的作品,最為著名的有唐朝詩人孟郊,他的一首《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高考後最該讀的一首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所以很能理解46歲的孟郊在高中進士後,會發瘋般地寫下《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詩歌開頭兩句通過對比,登科後的喜悅之情畢露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