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風華正茂,這首詩豪邁奔放,最後14字更是一語雙關

2020-12-11 品詩賞詞

俗語說,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18歲正是風華正茂之年,想當初,盛唐詩人李白18歲出川壯遊,此後見多識廣,為他一生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北宋詞人柳永18歲時外出闖蕩,也終於成就了詞壇的一段佳話。

也許18歲還很稚嫩,經常會跌跌撞撞,但是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一顆已經放飛的心。世界那麼大,一定要出發!下面介紹的是譚嗣同風華正茂,這首詩豪邁奔放,最後14字更是一語雙關。

潼關

清代: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父親曾為湖北巡撫。他幼時即跟隨父親在外奔波,見識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甲午戰爭爆發後,激起了他的愛國熱情,於是發憤鈷研,並積極進行改良社會的活動。在百日維新中,他被光緒帝任命為軍機章京,參與新政。維新失敗,他被捕入獄,慷慨就義。

譚嗣同18歲時從瀏陽起身,往其父親譚繼洵任職地甘肅蘭州。途經潼關時,詩人被眼前壯景吸引,於是即興賦詩。這首詩通過壯闊險峻的背景,寫活了潼關,也是詩人傲岸奔放性格的生動描繪。

詩人在春天時就從家鄉出發,沿路雖然美景無數,他因為著急趕路,卻無暇細細欣賞。這一年的秋天,譚嗣同一路跋涉,終於來到了潼關。詩人也想暫時歇歇腳,藉此機會一睹潼關的壯景。

潼關地勢險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馬超就曾在此大戰曹操,更嚇得他割須棄袍,狼狽逃跑。歷來也有無數文人墨客歌詠過潼關,但是在青年詩人的筆下,黃河、群山似乎都有靈動的感覺。

首句從大處著眼,終古,即自古以來;簇,圍繞的意思。詩人極目遠眺,潼關上空白雲繚繞,迷霧茫茫,詩人仿佛可以從中看見群情激昂、旌旗招展,甚至好像聽到了戰馬嘶鳴、喊殺陣陣。

古往今來,多少將士曾在這裡徵戰,更有無數默默無名之輩長期駐守,他們遠離故鄉,思念妻兒,心中承受著無盡的悲苦與孤寂。

作者正在沉思默想,忽然一陣寒風吹過,打斷了他的思路,接下來的一句才點出時節與旅程。秋風颯颯、馬蹄陣陣,作者又從聽覺上續寫自己遊覽潼關的過程,與首句的視覺效果相輔相承,更給人一種聲臨其境的感受。

後兩句更是寫活了潼關,黃河在廣闊的原野中奔流,還感到受到拘束;進入潼關以後,所有的山巒都突兀高峻,不再有平緩的山勢。

詩人長途跋涉,不顧艱辛,既是為了能夠早日看見父親,同時也借這次旅行增長見識,結交朋友。詩人久居書齋,卻志在千裡之外,潼關之行,他時而登高望遠,時而策馬馳騁,雖然秋風蕭瑟,縱然險峰不斷。

可是面對複雜多變的現實狀況,詩人卻無法醉心於山水風光,反而在詩中表達了無盡的惆悵。他何嘗不想在家安心讀書,更希望全家幸福快樂。

如今父親遠在邊關戍衛,國家又在生死存亡的邊緣,自己正該衝破各種束縛,勇敢前行,為君王分憂。想到這裡,譚嗣同好像明確了今後奮鬥的目標,也更堅定了他的步伐。

縱覽譚嗣同的這首絕句,語言樸實自然,寓意卻非常深刻。詩人當時雖然只有18歲,卻已經不是少不更事的毛頭小夥,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一份穩重和成熟。

尤其最後14字一語雙關,黃河急流奔湧,詩人卻嫌其受到河岸的束縛;潼關周圍崇山峻岭,作者又說「不解平」,這些都含蓄地表達出詩人渴望獲得自由,以及雄奇開闊的胸懷與品質。

相關焦點

  • 劉禹錫被貶夔州,寫下一首詩,最後7字一語雙關驚豔千年!
    劉禹錫被貶夔州刺史期間,一共作了《竹枝詞》十一首。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在這首詩中,我們能夠看到劉禹錫以絕妙的藝術手法,即一語雙關,刻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春日裡,因聽到意中人的歌聲而產生的心理活動。
  • 譚嗣同留詩蘭州
    1883年(光緒9年)譚繼洵升任甘肅按察使,譚嗣同陪侍父親來到蘭州。1885年(光緒11年)春,譚嗣同決定返回湖南,取道隴西,經龍駒寨、襄陽返回湖南。到了第二年譚嗣同又來蘭州,住了兩年後,於1888年(光緒14年)夏又返回湖南,第二年春天又來蘭州,這也是譚嗣同最後一次來蘭州,因為不久他就返回湖南,轉赴北京應試,而他的父親譚繼洵也調任湖北巡撫。
  • 李白最「汙」的兩首詩,一首婉約含蓄,另一個卻奔放得嚇掉你的牙
    李白最「汙」的兩首詩,一首婉約含蓄,另一個卻奔放得嚇掉你的牙 下面筆者就選兩首詩:李白最「汙」的兩首詩,一個婉約含蓄,另一個卻奔放得嚇掉你的牙!
  • 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
    雖然有人壯志未酬身先死,更引得後人淚沾襟,但依然有無數後繼者,不畏艱難和困苦,最後終於描繪出前輩們曾經朝思暮想的宏偉藍圖。下面介紹的是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比起東晉名將祖逖的抱負,詩人更顯氣概豪邁。時間飛逝,令人遙想起當年還很年輕的東晉名將祖逖,曾慷慨擊楫於大江之上。他立誓報效祖國,那勇武壯烈的英雄氣概,一直到現在還在流傳。詩的首聯以洪都之行起興,引發思古之情,接下來就開始細緻地展現古人的不凡之舉。
  • 李商隱很經典的一首詩,最後10字一語雙關,令人拍案叫絕!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因為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李商隱備受排擠而一生困頓不得志。所以李商隱的詩歌作品多抒發對身世坎坷的感慨,格調悽婉。比如,李商隱的一首經典詩歌作品《落花》。
  • 高適很經典的一首唐詩,第三句更是一語雙關的妙句,讓人百讀不厭
    原題:高適很經典的一首唐詩,第三句更是一語雙關的妙句,讓人百讀不厭盛唐時期,國泰民安。在此期間,一首首著名的唐詩也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也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詩人高適寫的一首經典唐詩,在這首詩中高適用詞清快、豪放,而且詩中虛景、實景皆有,其中第三句更是一語雙關的妙句,讓人百讀不厭!那麼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下這首唐詩《塞上聽吹笛》!
  • 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
    有一次詩人作為朝廷的使臣,擔任了一次特殊的任務,他看見沿途的各種場景,卻很有感觸,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白溝行北宋:王安石白溝河邊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蕃馬常來射狐兔,漢兵不道傳烽燧。
  • 李商隱最高明的一首詩,句句以數字開頭,最後5個字驚豔了時光
    但是如果說起意境之美,李商隱的詩自然名列前茅。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唐朝著名的詩人。李商隱的詩構思巧妙,韻律悠長,風格奇幻,尤其描寫愛情方面,更是表述的纏綿婉轉,撩人心弦。李商隱與李白、李賀合稱「三李」,不但在寫詩方面頗具藝術造詣,在書法上也是可圈可點。
  • 唐伯虎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4局豪邁驚人,最後4字成郭德綱口頭禪
    熟悉郭德綱的人,對於他常念的這首詩應該都有印象。我現在打字打出來這首詩,都能腦補出郭德綱在臺上念這首詩的腔調和語氣。這句詩往往用來謝場,念完就該鞠躬下臺了,既是總結人生經驗,表達一種人生的態度,也是對觀眾,對「衣食父母」的感謝。這句詩最後一句的出處是唐伯虎的名篇《言志》。
  • 皇帝召見,7歲才子當場寫下這首妙詩,句句一語雙關令人拍案叫絕
    但以上種種都是大人們世界裡的月亮,它們似乎承載了太多生活的辛酸,而在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中,我們來感受一下一位唐代7歲才子心中的月亮。此詩名為《賦新月》,來自唐代一位姓繆的7歲孩子,此子年幼有才被稱神童,得到唐玄宗召見,於是當場寫下了這首詠月詩。全詩人小志氣大,短短28個字句句一語雙關令人拍案叫絕,值得一讀再讀。
  • 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嗣同絕命詩中 兩崑崙是指這兩種人
    詩中的兩崑崙似乎成了一個啞謎,歷來爭論不已,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按照七絕的章法布局來說,前後一定是相互呼應的。從前邊兩個對仗句可以看出,這是兩個典故,一走一留,所以最後一句(去留肝膽兩崑崙)一定是呼應這兩個典故。一、百日維新要想了解這首詩,一定要知道戊戌變法是怎麼回事。鴉片戰爭以後,目空一切的天朝上國終於感到了落後就要挨打的痛苦。
  • 王安石的這首詩很冷門,最後14字卻是離別經典贈言,如今仍然適用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送項判官》,就是王安石筆下一首動人心弦的送別詩。不過相較於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等送別名篇,這首《送項判官》就要冷門很多了。但王安石這首詩的最後14字,卻是離別經典贈言,即便千年後的今天看來,也依然適用。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李白的一首詩,比喻恰當,最後14字更是寓意深刻
    下面介紹李白的一首詩,比喻恰當,最後14字更是寓意深刻。有所思唐代:李白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東隅。 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山倒蓬壺。詩的大意是:所思仙人,在碧海之東。那裡天寒多風,巨浪可以衝倒蓬萊和方壺兩座仙山。巨鯨噴湧出滔天的巨浪,讓道路阻隔,也令人心緒迷茫,更感嘆仙界根本無人可達。好在西王母的青鳥可以東飛渡海,我想託它寄一封書信,捎給碧海之東的仙女麻姑。
  • 溫庭筠的一首詩,用詞巧妙,一語雙關,堪稱相思詩的代表
    考試作弊屢禁不止,作弊手段更是層出不窮,而這場作弊被人關注的原因主要還是當事人的身份。這名作弊考生乃京兆尹柳熹之子,他所請的冒名頂替者,是文壇大咖——溫庭筠。溫庭筠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詞風柔情纏綿,多作女子之音。溫庭筠是沒落貴胄出身,《新唐書》稱其 「 工為辭章,與李商隱皆有名 「,時稱 「 溫李 「。
  • 「柔靡纖弱」和「豪邁奔放」相結合,為何初唐詩歌便如此繁盛?
    唐朝是中國古代史上較為繁榮的一個朝代,而唐朝的詩歌具有「柔靡纖弱」和「豪邁奔放」相結合的特點,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不僅很繁盛,而且是一大特色。一、初唐時期,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政治的穩定,文化的繁榮昌盛,為初唐詩歌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唐太祖李淵建立唐朝的時候,便在在經濟發展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其一、農業和畜牧業。
  • 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催人淚目
    下面就分享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催人淚目。秋雨嘆唐代:杜甫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黃金錢。這兩句傳達出對於富有才華、卻遭受摧殘的君子的關愛與擔心,更是對他們難逃悲劇結局的同情與哀嘆。詩人扼腕,植物越是鮮豔亮澤,就越是難久長;才子們有才華卻又任性,也很容易受到打擊和摧殘。
  • 什麼是真正的田園詩?這首28字唐詩讓他一詩成名,只因最後7個字
    王維擅長寫山水,他的山水詩如詩如畫,空靈之美無人能及;孟浩然則精於寫田園詩,「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是經典中的經典。但這些大師之作,若讓真正生活在鄉村的農人來看,都會覺得少了一份真實,畢竟真正的鄉村生活沒有王維詩中那麼脫塵,也沒有孟浩然《過故人莊》那麼灑脫。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堪稱真正的田園詩,作者名不見經傳,卻因此詩一詩成名。
  • 劉禹錫的兩首愛情詩,一語雙關,且意境簡潔柔婉
    劉禹錫的詩沉穩凝重,格調自然,獲得「詩豪」美譽。他出身在世儒大家中,性格剛毅、樂觀,雖然多次被貶謫,在憂患相仍的艱難歲月裡,他始終不曾絕望,一個錚錚鐵骨的鬥士,隔著漫漫時空依然驚豔了世人。但我們不談他的執著,也不談他的豁達,卻來欣賞他的兩首愛情詩。
  • 郭沫若的一首古體詩,聲調鏗鏘,最後14字更是雄健有力
    郭沫若一生筆耕不輟,他的詩歌創作也一直堅持不懈,除了很多新詩,他還寫過很多古體詩,尤其是抗戰時期的舊體詩,最為撼動人心。下面介紹郭沫若的一首古體詩,聲調鏗鏘,最後14字更是雄健有力。有感作者:郭沫若比來人怕夕陽殷,月黑仍令夢不閒。探照橫空燈影亂,燒夷遍地彈痕斑。相煎萁豆何猶急?已化沙蟲敢後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