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三伏貼易引不良反應 醫療機構應盡告知責任

2020-12-22 央廣網

江西省兒童醫院「三伏貼」事件發生後,有河北石家莊市民近日向中新網反映稱,他們這兩年在石家莊一些醫院、診所貼「三伏貼」後,孩子背部發生起水泡、紅腫等情況,並質疑醫療機構在宣傳中並未告知注意事項。據媒體報導,「三伏貼」中常含的白芥子等藥物均可成為強刺激性物質,接觸皮膚後,易產生化學性灼傷症狀。對此,記者展開了調查採訪。

採訪中,受訪者表示,石家莊一些醫療機構在宣傳「三伏貼」療效的時候,並未清晰註明注意事項。這樣,許多人在不甚了解「三伏貼」的情況下用藥,產生了不良的反應,其中不乏兒童。

石家莊市民劉玲女士(化名)告訴記者,因自己與孩子呼吸系統疾病頻發,2018年她聽人介紹「三伏貼」的功效,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河北省中醫院貼了「三伏貼」。「貼的時候就是灼燒感,然後起了水泡,所以不敢讓孩子貼了。」她說,大夫說會有一些反應,但是沒有想到反應會這麼強烈。

石家莊市民張俊先生說,因為聽老人說「冬病夏治」有效果,所以2018年他們一家三口在自己小區附近的診所貼了「三伏貼」,他的愛人和孩子的反應比較強烈。「孩子的背上就像被腐蝕了一樣,看上去十分嚇人。當時診所的大夫沒有說過不良反應。」他說。

隨後,記者來到了河北省中醫院進行採訪了解。據了解,河北省中醫院是一所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每到夏季,去該院貼「三伏貼」的民眾絡繹不絕。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該院門診部的一樓大堂,以展牌的形式詳細列出了該院可以貼敷「三伏貼」的21個科室名稱與聯繫電話,其中第二個就是兒科。

在河北省中醫院二樓兒科門口的醒目位置,也豎立著一塊寫著「兒童三伏貼」的展牌:「每年三伏季節,我院兒科敷貼門診就排成長龍,很多免疫力低下,冬天容易感冒、哮喘的患兒,自從貼了『三伏貼』以後,冬天發病的次數明顯減少。因為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對穴位敷貼的藥物刺激十分敏感,所以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河北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耿少怡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來該院貼「三伏貼」的兒童已有上千人。她稱,目前還沒有聽說過有家長來反映孩子因為貼「三伏貼」產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耿少怡表示,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貼「三伏貼」,尤其是皮膚敏感體質的孩子,家長帶孩子來貼敷的時候,大夫都會告知。她承認前些年也確實發生過孩子貼過「三伏貼」後反應症狀比較大的情況:「是個例,但是今年沒有。」

耿少怡表示,之所以會產生不良反應,是因為有的孩子對「三伏貼」中含有的陳醋、白芥子等藥物過敏,也有的是對膠布過敏。「孩子有時候確實受不了,這和體質有關係」。

石家莊裕華區某幼兒園的一個家長微信群中,有家長發出是否要貼「三伏貼」這個消息後,平常一向比較沉默的群裡立即「炸開了鍋」。

有家長表示,自己在河北省中醫院貼過,半個小時就起水泡,很痛苦。

另有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去年在河北省中醫院貼過,很疼。還有家長直接發出江西省兒童醫院「三伏貼」事件的新聞連結,告誡各位家長要慎重。

甚至有家長表示,孩子貼過以後灼傷了,於是就去了治療燒傷的醫院,結果大夫說這個時候來看病的很多都是因為「三伏貼」。

石家莊市民馬先生表示,他的孩子在小區門口的中西醫結合門診貼過「三伏貼」後起的水泡還破了化膿,感覺孩子特別受罪,心裡很愧疚。

市民劉女士說,比如去藥店買藥,藥盒上以及說明書內都會寫上該藥的成分、不良反應、禁忌以及注意事項。「三伏貼」畢竟也是藥品,在醫院宣傳上,也應寫清楚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等。

然而,在河北省中醫院官方網站、官方微信號以及醫院內的展板上都沒有寫明「三伏貼」的不良反應與注意事項。該院僅僅是在兒科的展板上最下面用小字寫著「小兒貼敷的藥物和時間長短與成人是有區別的,望家長到省中醫院兒科諮詢、就診。」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河北以嶺醫院。該院在其官方微信的宣傳中圖文並茂地展現了「三伏貼」的功效以及火爆的程度。而在注意事項上對於兒童方面只寫到「2歲以下兒童等人群不適宜進行貼敷」。記者致電河北以嶺醫院兒科詢問貼「三伏貼」的情況時,該院大夫表示,兒童兩三歲就可以貼,但沒有統計過今年貼「三伏貼」的人數。

在石家莊市裕華區一家名為利傑西醫的小診所,其宣傳「三伏貼」的適應年齡為6個月以上的孩子。

針對「三伏貼」的問題,河北大學中醫學院講師張繼洪表示,關於「冬病夏治」理論最早見於《內經》,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醫方書籍《五十二病方》中也有記載。人們常說的「三伏貼」,現在普遍認為是根據清代張璐《張氏醫通》記載的冷哮方。

張繼洪表示,「三伏貼」不是人人皆宜,目前貼敷「三伏貼」比較火爆,希望醫療機構在宣傳的時候能夠說明「三伏貼」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因為這是一種治療措施,需要執業醫師的正規指導。尤其是兒童皮膚更為敏感,貼敷時間應該縮短,用藥也應該相應的減量。」

「一般不良反應多為皮膚反應,處理方式就是儘快揭下,充分暴露皮膚,可以用碘伏或75%酒精擦拭,避免感染,如皮損嚴重,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處理。」張繼洪說。

據了解,2019年「三伏天」從7月12日起至8月20日止。「三伏貼」一般從「初伏」開始,加上「中伏」、「末伏」,共貼敷3次。而一般的醫療宣傳都表示「三伏貼」要貼夠三年才有明顯效果。

日前,江西省兒童醫院因兒童貼「三伏貼」後產生不良反應的事件引發輿論關注。據江西省官方通報,此次事件是由於「三伏貼」輔料配製欠合理導致,相關責任人已被免職。(完)

相關焦點

  • 江西三伏貼不良反應事件:輔料配製欠合理
    本報記者 晏國文 曹學平 北京報導針對「江西省兒童醫院三伏貼致數十名兒童燒傷事件」,7月19日,江西省衛健委宣傳處向《中國經營報》記者發來《關於江西省兒童醫院「三伏貼」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通報》(以下簡稱「《通報》」),並向記者表示:「目前,該事件的最終調查和處理結果以此為準。」
  • 釋新聞|致江西92名兒童不良反應的「三伏貼」是什麼?
    7月12日至13日,92名兒童在接受江西省兒童醫院「三伏貼」治療後,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灼痛感、起水泡等不良反應症狀,甚至有兒童隨後開始持續發燒。7月16日,江西省兒童醫院曾發布通報稱,醫院已暫停該治療項目,仍在對「三伏貼」兒童進行後續隨訪和診治,並配合專家論證和原因分析工作。
  • 江西通報「三伏貼不良反應」,擅改配方科室負責人免職
    7月18日,江西省衛生健康委官網發布關於江西省兒童醫院「三伏貼」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通報,專家組認定,此次「三伏貼」不良反應系輔料配製欠合理導致,不良反應整體可控可治。以下為通報原文:關於江西省兒童醫院「三伏貼」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通報近日,江西省兒童醫院在提供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簡稱「三伏貼」)服務中,部分兒童出現皮膚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
  • 92名兒童貼三伏貼出現不良反應 貼三伏貼的注意事項
    在夏季很多人都願意使用三伏貼這樣的方法治療冬病,因為三伏貼治療過程很簡單,也沒有什麼痛苦。可是,近期有報導,江西的92名兒童卻因為貼三伏貼出現了不良反應,這又是怎麼回事?  根據7月13日報導,江西的兒童醫院用三伏貼治療了800多名的兒童,可是其中有92個孩子貼了三伏貼之後,局部的皮膚出現了一些不良的反應,出現了灼熱、疼痛,甚至有的還起了水皰。
  • 上海衛健委發文:這類基層中醫,禁止提供「三伏貼」服務!
    各醫療機構應科學合理地宣傳推廣「三伏貼」知識,嚴禁為追求經濟效益不合理擴大適用範圍和應用人群。02 非醫療機構不得開展「三伏貼」服務開展「三伏貼」服務的機構應為本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核准登記中醫科或中西醫結合科診療科目並已開展相應中醫藥服務的醫療機構。
  • 「三伏貼」注意事項!
    2.輔料配製切勿隨意調整三伏貼中的輔料都有嚴格的要求,不能為追求療效隨意調整。2019年7月,江西省衛健委曾通報過一起江西省兒童醫院「三伏貼」不良反應的情況。據江西省衛健委消息,該院醫務人員為提高「三伏貼」療效,把輔料中的嫩薑調整為老薑,酒精濃度從56°提高到62°。
  • 剛剛,江西通報兒童三伏貼灼傷主因:配方嫩薑改老薑,酒精升了6度
    目前,江西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已責成醫院全力做好不良反應兒童的隨訪、治療和關懷等後續工作,對相關責任科室負責人進行了免職處理,並要求醫院認真吸取教訓,強化管理,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下一步,江西省中醫藥管理局將在全省範圍內加強對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技術(註:即「三伏貼」)應用的規範管理,確保醫療質量安全。
  • 江西92名兒童貼「三伏貼」被灼傷,「三...
    江西92名兒童貼「三伏貼」被灼傷,「三伏貼」要注意這些》進入夏季伏天「三伏貼」成為備受歡迎的東西然而就在近日江西省兒童醫院卻有92名兒童在接受「三伏貼」治療後出現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症狀92人出現瘙癢、灼痛感、水泡等症狀7月16日,從江西省中醫藥管理局獲悉,多名兒童在江西省兒童醫院貼「三伏貼」後被灼傷,目前衛健部門已派專家前往醫院調查事因
  • 119名兒童貼三伏貼後被灼傷!其中有人持續發燒20小時!這些人要注意
    我院中醫科開展「冬病夏治」特色診療服務已有十餘年的歷史,臨床實踐中不斷改良藥物配製,在保證療效的基礎上,大幅減少了貼敷的不良反應。「冬病夏治」 三伏貼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療效確切,而且避免了打針吃藥之苦,深受廣大患兒及家長歡迎。
  • 江西通報三伏貼灼傷兒童事件:輔料配製欠合理導致,負責人被免職
    江西兒童醫院有多名兒童接受「三伏貼」治療後被灼傷,江西省衛健委通報稱,醫務人員在「三伏貼」輔料配製過程中將往年配方中的嫩薑調整為老薑,酒精濃度從56°提高到62°,是導致部分兒童貼敷後出現皮膚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目前已對相關責任科室負責人進行免職處理。
  • 擅改配方灼傷92名患兒,「三伏貼」別想放啥就放啥
    面對「三伏貼」被追捧的現實,醫療機構也要穩住陣腳,嚴守製作工藝的底線。全文1131字,閱讀約需要2分鐘這兩天,92名患兒在江西省兒童醫院貼完「三伏貼」後,皮膚出現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症狀,引發廣泛關注。如今,這事有了新進展。
  • 三伏貼不是「隨便貼」 配方不可亂變
    2019年07月19日 18:23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卞廣春 不困 編輯:覃心 近日,92名兒童在江西省兒童醫院貼
  • 幼童接種進口疫苗血小板下降 醫院未告知不良反應
    儘管我明確告知張醫生孩子的血小板異常減少,但是她沒有任何反應,直接就給孩子接種了第二針疫苗。」楊莉說,當年11月11日,霖霖因頭部碰傷到醫院化驗血常規時發現,血小板再次減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僅含血小板6.5萬個。
  • 擅改配方灼傷92名患兒,「三伏貼」別想放啥就放啥|新京報快評
    面對「三伏貼」被追捧的現實,醫療機構也要穩住陣腳,嚴守製作工藝的底線。▲江西省兒童醫院暫停「三伏貼」項目,科普貼「三伏貼」5大誤區。視頻來源:新京報「動新聞」。文 | 羅志華這兩天,92名患兒在江西省兒童醫院貼完「三伏貼」後,皮膚出現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症狀,引發廣泛關注。如今,這事有了新進展。
  • 三伏貼不是「萬能貼」 「跟貼」需謹慎
    每到入伏,各大中醫院中醫科前貼三伏貼的人們都會排起長隊,場面甚是火爆。  然而,與火爆的場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每隔一段時間,三伏貼有反作用的報導就會見諸報端。近日就有媒體報導,江西省兒童醫院在提供三伏貼敷貼服務中,部分兒童出現皮膚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經調查,江西省兒童醫院此次部分兒童敷貼後出現皮膚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是三伏貼輔料配製欠合理。
  • 92名兒童貼三伏貼後被灼傷!部分持續發燒20...
    >貼三伏貼的孩子們出現了不良反應當日上午即有家長陸續反映:在接受「三伏貼」治療後部分兒童出現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灼痛感?是貼三伏貼的正常反應嗎?針對此次事件江西省兒童醫院於17日早上發布通報稱:7月12日上午,有家長陸續反映在我院接受「三伏貼」治療的部分兒童出現了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
  • 醫院醫療耗材不良反應報告管理制度 -
    一、建立醫院醫療耗材不良事件監測機構醫院成立醫療耗材不良反應監測管理小組,領導和組織全院醫療耗材不良反應事件的處理。監測管理小組的日常具體工作由醫務科負責。3、各臨床科室醫護人員應高度重視醫療耗材不良反應事件的報告和監測工作,密切關注,隨時收集本科的醫療耗材不良反應,一經發現醫療耗材不良反應須及時進行詳細記錄、調查,及時準確填寫《可疑醫療耗材不良事件報告》,並按規定將填好表格上交科室聯絡員或醫院醫療耗材不良反應監測管理小組。
  • 三伏貼「灼傷」事件頻發!「養生貼」怎麼變成了「創收貼」?
    但今年的三伏貼也不平靜,各地頻發三伏貼「燙人」事件。「燙人」的三伏貼7月12日至13日,92名兒童在接受江西省兒童醫院「三伏貼」治療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灼痛感、起水泡等不良反應症狀,甚至有兒童隨後開始持續發燒。
  • 鄭州「三伏貼」市場調查!飽受爭議的三伏貼,究竟是...
    本文原標題:《鄭州「三伏貼」市場調查!飽受爭議的三伏貼,究竟是治病良方還是荼毒身心?》原創:映象網近年來,「三伏貼」市場火爆,提供者也從大醫院逐漸走向各層次醫療機構,甚至美容院。
  • 江西兒童貼三伏貼瘙癢灼痛追蹤:家長要求公布藥物成分
    來源:新京報近日,江西省兒童醫院92名兒童敷三伏貼致水泡灼痛一事引發關注。7月17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部分受傷兒童家屬處了解到,醫院在貼藥前未作使用指引,部分家長要求醫院公布本次事件中使用的三伏貼的藥物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