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視頻】大學生志願者:戰疫中擔當和奉獻是最好的成人禮

2021-03-01 新疆法制報

       大學生志願者,是社會志願活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連日來,在烏魯木齊活躍著許多大學生志願者。面對疫情,他們主動投身志願服務,讓青春接受「洗禮」,身體力行詮釋著當代青年志願者的勇敢和擔當。

       8月11日17時30分,陳思軒剛上完當日的網課,便開始收拾行頭,準備下一項「當日任務」——挨家挨戶收集垃圾。

       陳思軒,18歲,在西南財經大學讀大一,暑假回到烏魯木齊。7月底,她在烏魯木齊市新市區二工街道辦事處小西溝社區群裡得知招募志願者的消息,第一時間報名。

       母親在姥姥家,父親是法院幹警,也第一時間投身戰疫,陳思軒獨自在家。得知她去做志願者,父親在電話裡鼓勵她:「姑娘好樣的,你現在成年了,青年人就是要有所擔當,要為這個社會作貢獻,爸爸為你驕傲。」

       父親的話給予了她力量。

       每天早早起床,9時開始幫居民買菜、送菜,忙完趕緊回家上網課,課程結束後,又到了收垃圾的時間。志願服務和學習把一天的時間排得滿滿的,這讓陳思軒感覺有些疲憊,但她覺得精神上很滿足。

       陳思軒在微信朋友圈發現,自己在烏魯木齊的朋友多數都在做志願者。「青年人就要有青年人的樣子,這個時候就該是我們閃耀的時候。」陳思軒經常跟小夥伴們交流日常,互相鼓勵,一起前行。他們把參加志願服務當作送給自己最好的成人禮。

       清運完垃圾,仔細消毒,再進家門。

       8月11日,是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大三學生張峻維當志願者的第25天。這一套「工作流程」他已然十分熟悉。

       回家後也不能閒著,他要統計居民的訂單,為第二天的定時配送做準備。

       「今天大家需要什麼菜,可以下單啦!」家住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六道灣片區天平社區的張峻維成為志願者後,主要負責自家所在單元的居民服務工作。為方便大家聯絡,也為了配送方便,他主動建立單元群,先「線上接單」,再「線下送貨」。

       剛開始當志願者的時候,可沒現在這麼順溜。有一次下大雨,他慌亂中把一戶居民要的黃瓜送到另一戶居民家中。張峻維回憶,「幸虧及時發現,很快就把菜補齊了,我覺得既然當了志願者,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好。」

       張峻維的父親是法院幹警,母親是社區幹部。「疫情發生後,他們都在單位堅守。」張峻維說,「我現在是和父母在並肩作戰,很驕傲、很自豪!」

       8月11日下午,給居民送完菜,車奕達趕緊回家簡單吃了飯。沒休息多久,他又收到了核對住戶信息的任務。

       次日,小區居民要再次進行核酸採集,車奕達和社區幹部一戶戶走訪、登記,確保不漏一人,忙完已是次日凌晨兩時。

       這是車奕達自7月24日以來開展志願服務工作的常態。

       今年7月,在四川讀大一的車奕達放假後,回到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南湖花苑的家中。7月24日,他報名參加南湖花苑社區志願服務。

       成為志願者後,車奕達每天奔忙在服務居民的路上,買菜、送菜、送藥、收拾垃圾,常常忙到次日凌晨。

       「您好,這是您的信息條,一會兒聽到通知請帶上信息條和身份證等待採集,下樓時戴好口罩,保持距離,有序接受採集。」8月12日9時,車奕達準時出現在單元樓門口,給每戶居民提前發放核酸採集信息條,並囑咐大家做好安全防護。

       還不到晌午,因為天氣炎熱,身著防護服的車奕達已渾身溼透,卻依然面帶微笑服務居民。

       「年輕人,辛苦點、累點不算什麼,因為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體現自己的價值,這就是最大的快樂。」車奕達說,20天的志願服務讓他收穫了自信、提升了人際交往的能力和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只要大家需要,他會一直堅持下去。

       8月12日9時許,家住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晨光社區的達尼亞爾·艾來提穿上防護服,拿著測溫槍,帶上登記簿下樓。

       達尼亞爾是新疆財經大學大四的學生,烏魯木齊疫情再次發生後,他報名當了社區志願者。

       當天,小區居民要接受核酸檢測採集,根據工作安排,志願者們要按照採集順序,提醒每棟樓的居民下樓,並根據現場情況維持秩序。

       小區不算大,核酸採集工作從9時開始,14時結束。3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穿著防護服的達尼亞爾渾身透溼。

       「今年2月,我和弟弟錄製了視頻,為武漢加油,現在自己家鄉發生疫情,我當然要作出自己的貢獻。」達尼亞爾說。

       除了配合社區組織小區人員接受核酸採集,達尼亞爾還承擔體溫檢測任務。社區將志願者分為3班,他負責晚班,檢測完5個單元的居民體溫,需要一個多小時,不停地爬樓、敲門、測溫,達尼亞爾笑稱「每晚都像蒸了次桑拿」。

       看著一臉汗水的達尼亞爾,居民們都會向他道謝,一聲聲「謝謝」,讓達尼亞爾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當了志願者後,再看到其他志願者和社區幹部忙前忙後,我特別理解他們的辛苦和付出。」達尼亞爾說,「正是因為有他們的負重前行,才有我們的歲月靜好。」 

文/ 記者 古雪麗 張秀

編輯/楊瑞  蒲青

審核/楊蕊 齊琪 孫苑

終審/喬選路

圖片及視頻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策論】大學生志願者如何在履行社會擔當中實現自我成長?
    4月27日,在浙江某高校進門處,電氣學院研究生李鳴(化名)和機械工程學院學生武松林(化名)正在協助老師為返校的同學測量體溫。大學生志願活動已經成為學校中的一股熱潮,在「戰疫」中大學生志願者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是可以擔負起大任的青年力量。在經歷了北京奧運會、帕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等大型國際賽事的洗禮之後,我國大學生志願者的數量與素質的不斷提高,大學生志願者服務團隊不斷壯
  • 人民日報評論部:勇於擔當 甘於奉獻
    人們感謝的,是一種懸壺濟世的責任擔當;人們致敬的,是一種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正是各行各業、千千萬萬個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奮鬥者,勇於擔當、甘於奉獻,聚涓滴之力,護山河無恙。在這場戰疫中,不論是醫護人員還是民警輔警,不論是社區工作者、下沉幹部還是志願者,在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在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用行動詮釋著擔當,用辛勞書寫著奉獻。
  • 「地評線」西安網評:「戰疫」中見證激情澎湃的青春力量
    首都各級共青團組織和廣大團幹部、團員青年立即行動,積極投身於疫情防控工作中來,為遏制疫情擴散、奪取防控鬥爭勝利貢獻青春力量。「我是青年我先上」「團員報到亮身份」,首都各區青年投身「戰疫」一線,衝鋒在醫療健康、應急服務、民生保障、基層治理等各個領域,他們用火熱青春驅趕病毒陰霾、帶來希望。危難之中,總有一種力量溫暖人心、催人奮進,給人們帶來信心、帶來希望。
  • 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孫世博:戰「疫」中奉獻青春力量
    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孫世博:戰「疫」中奉獻青春力量 2020-12-10 2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二外「國門多語種防疫志願者」返校!33名大學生累計服務2703小時
    來自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33名大學生作為首批翻譯志願者,在那裡連續奮戰13天,累計服務時長2703個小時。昨天,北二外「國門多語種防疫志願者」團隊結束14天集中隔離休養,重返正常學習生活。自3月9日緊急受命馳援新國展以來,來自北二外9個學院的「國門多語種防疫志願者」團隊33名志願者在新國展連續奮戰13天,擔負起首批多語種志願服務的重任,涵蓋3個語種,累計響應指揮部緊急招募9次,工作時長2703個小時,服務來自42個國家的外籍旅客438人;處理數據文件6200多份,發放物資21000多份,用專業服務和青春熱情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奉獻與擔當。
  • 【饒河】青春·奉獻·擔當
    ——饒河縣大學生志願者為疫情防控工作奉獻力量紀實連日來,饒河縣返鄉大學生志願者們活躍在人們的視線中
  • 東莞戰疫中的翻譯志願者們
    戰疫中的外語翻譯志願者截至3月23日24時,中國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427例。為有效防範境外疫情輸入,鞏固我市防控成效,根據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工作部署,3月14日,市委外辦、團市委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外語翻譯志願者,服務省市口岸接運、電話諮詢等工作。
  • 「雲端」潤「心田」奏響戰疫「最強音」
    據不完全統計,疫情封城期間,學院共有122名黨員同志下沉到社區一線戰疫,300餘名在校學生請戰抗疫做志願者。2、巧用「雲宣傳」,傳遞戰疫正能量。學院緊扣被徵用、隔離點休艙、國家安全教育日、建校70周年活動月等重要時間節點,充分發揮「兩微一端」網絡傳播作用,多角度報導師生在疫情防控中「抗疫情、勇擔當、爭先鋒」的先進事跡,共推送460餘篇相關內容,被學習強國、湖北日報、湖北衛視等權威媒體轉載和點讚。
  • 他,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全國10位,北京唯一
    來自我校飛行學院2018級的餘漢明同學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稱號(全國共10位),成為北京地區唯一一位獲此稱號的大學生。他胸懷藍天,立志報國,勇做擔當有為的新時代中國青年。他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群眾遊行活動,作為「關鍵抉擇」方陣成員,用滿腔愛國情獻禮祖國華誕。
  • 戰疫時刻 在河北志願者「凡人微光」中感受雷鋒精神
    戰疫時刻,讓雷鋒精神閃光——幾位普通志願者的「凡人微光」3月5日是第57個「學雷鋒紀念日」。50多年前,雷鋒曾種下一顆叫做「奉獻」的種子,如今已長成了千千萬萬棵可以遮風避雨的大樹。傳承雷鋒精神,我們身邊有許多默默奉獻的平凡人。讓我們走近他們,記錄他們的戰疫時刻,在「凡人微光」中感受平凡溫暖。別 急!
  • 【延邊青年說】不懼危險、甘於奉獻,是當代青年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
    「青春建功新時代」延邊青年說:不懼危險、甘於奉獻,展示當代青年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為您介紹高鐵琿春站青年志願服務突擊隊隊長、清華大學在讀學生李沅洪。
  • 大學生志願者耿赫言:「抗擊疫情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2月24日是其生日,他依舊在戰疫情中度過,他說:「於他而言,抗擊疫情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耿赫言意外從該區三岔路社區居民微信群裡了解到:小區卡點人手不夠,社區工作人員每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工作強度大……「身為一名在校大學生,疫情期間也要為社會做點什麼。」耿赫言說,了解情況後,他便到三岔路社區報名參加志願者。
  • 大學生志願者人口普查中奉獻青春力量
    本報訊(記者 何曉 通訊員 何勝利)眼下,隨著基層的人口普查數據收集上報,第七次人口普查進入了數據比對複查階段,大學生志願者孫明志完成了近兩個月的人口普查指導工作。  在我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中,浙江工商大學(桐廬校區)的學生積極參與。
  • 確山縣任店鎮疫情防控最美大學生志願者方家豪
    村裡疫情防控物資緊缺,他發動自己的力量,為陳莊村疫情防控卡點和縣團委捐獻了共計60斤的酒精和八四消毒液,他用自己的行為生動詮釋了一名志願者的初心和使命,切實展現著新時期大學生的精神風採。學有所用、用心做好每一件志願服務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抗擊疫情。
  • 長安鄉:青年志願者 小肩膀有大擔當
    奉節網訊(通訊員 吳麗聰)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束精幹的馬尾辮,很多的時候,她總是被口罩遮的嚴嚴實實,偶爾從她眉宇間怯弱的笑容和瘦小的背影,沒有人會把她和堅強、勇敢聯繫在一起。然而提起她,村裡的百姓無不讚揚,禁不住都要豎起大拇指。
  • 「雲端」潤「心田」 奏響戰疫「最強音」
    學院緊扣被徵用、隔離點休艙、國家安全教育日、建校70周年活動月等重要時間節點,充分發揮「兩微一端」網絡傳播作用,多角度報導師生在疫情防控中「抗疫情、勇擔當、爭先鋒」的先進事跡,共推送460餘篇相關內容,被學習強國、湖北日報、湖北衛視等權威媒體轉載和點讚。
  • 在北航 | 他,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全國10位,北京唯一!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身在武漢的他,主動成為社區志願者,為愛逆行,在疫情最危急的時刻持續工作44天,為100多戶家庭買菜跑腿、上門送藥,事跡被《新聞聯播》《戰疫情特別報導》等中央媒體欄目報導十餘次。他受邀參加「同上一堂思政課——戰『疫』青年說」宣講活動,用奉獻與責任講述青春奮鬥故事,用行動與擔當踐行「空天報國」使命。
  • 「雲端」潤「心田」 奏響戰疫「最強音」——積極探索構建「雲思政...
    據不完全統計,疫情封城期間,學院共有122名黨員同志下沉到社區一線戰疫,300餘名在校學生請戰抗疫做志願者。2、巧用「雲宣傳」,傳遞戰疫正能量。學院緊扣被徵用、隔離點休艙、國家安全教育日、建校70周年活動月等重要時間節點,充分發揮「兩微一端」網絡傳播作用,多角度報導師生在疫情防控中「抗疫情、勇擔當、爭先鋒」的先進事跡,共推送460餘篇相關內容,被學習強國、湖北日報、湖北衛視等權威媒體轉載和點讚。
  • 海南省大學生志願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線 戰"疫"同行
    圖片由學校提供  錄製視頻 助力戰「疫」  除了投入一線防控工作,許多大學生志願者還通過錄製歌曲、視頻等方式助力戰「疫」。  「眾志成城齊奮戰,同心協力我們克時艱……」近期,一段題為《同心協力克時艱》的小視頻在海南師範大學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這是海南師範大學大三學生劉然在家鄉山東省臨清市為抗疫工作錄製的京劇。
  • 青年人使命擔當|外院志願者故事
    在這場戰「疫」的最前線有著許多青春的身影,他們無怨無悔,不求回報,只想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需要他們的時候送去一份溫暖和力量。外院學子積極響應號召,以志願者的身份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為守護家鄉的安全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彰顯了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張鑫,外國語(國際教育交流)學院2018級朝鮮語班學生,現任院團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