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裡最豁達的三首詞: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2020-12-15 解憂詩詞

柏拉圖曾說:「如果不幸福、不快樂,那就放手吧。」

人生沒有不快樂的事,只有不肯釋懷的心。

當你不開心的時候,讀讀這三首詩,人生的至高境界是放下。

1.放下煩惱——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一句出自蘇軾的《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若論古代最豁達瀟灑的文人,一定非蘇軾莫屬。

他的後半生一路貶謫,黃州惠州儋州,但是無論身處何方,無論遭遇什麼,他都能泰然處之。

千百年來,他的詞安慰了多少身處逆境中之人,人生緣何少歡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這首《臨江仙》就是他被貶黃州後所寫,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瀟灑豁達的人生觀。

詞的上半闋寫他夜飲醉歸,卻被門童擋在了門外,隨遇而安的他倚著拐杖,聆聽江聲。

而下半闋則是他的所思所感,富有哲理,讀後令人豁然開朗。

他明白一個人的身體和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賦予的,何況身在官途,更是身不由己,他多麼渴望能夠擺脫眼前的一切。

他望著風平浪靜的江面,心與景會,神與物遊,不禁發出了「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感慨。

趁著良辰美景,他想駕一葉扁舟,隨波而逝,在煙波江湖中度過餘生。

這是何等的美好,又是何等的瀟灑。

此時的他已然放下了功名,也放下了一切的煩惱,人生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此。

2.放下包袱——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這一句出自朱敦儒的《西江月》

青史幾番春夢,黃泉多少奇才。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朱敦儒是個頗具爭議的詞人,他和陳與義等人並稱「洛中八俊」,他的詞對後來的辛棄疾、陸遊等人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因為他的人品有瑕疵,所以後世對他的整體評價並不是很高。

朱敦儒早年也是個不慕榮利的清高文人,曾多次拒絕朝廷的徵召,後來在親友的勸說下才入仕為官。

但是因為性情耿直,發表「主戰」言論,被免除了官職,而這也遂了他的心願。

辭官後的他隱居山間,過著閒適恬淡的生活。

可惜的是他有個「坑爹」的兒子,投靠了當時的奸臣秦檜,而朱敦儒為了兒子也不得不接受秦檜的招攬,重新出山。

比較戲劇的是,不久後,秦檜便病逝了,而他也再次被罷免了官職。

這一次的經歷,讓他徹底覺悟,從此再不沾染官場的是是非非。

這首《西江月》就是他晚年所寫,那時的他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他看來,人生過是一場夢,古往今來,多少能人異士,最後也不過是一抔黃土。

既然如此,又有什麼看不開,放不下的呢?

人生不必計較那麼多,該放下的放下,該釋懷的釋懷,讓一切順其自然,日子才會越過越輕鬆,越過越快樂。

3.放下名利——浮雲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也自由

這一句出自辛棄疾的《鷓鴣天》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浮雲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也自由。

這首詞具體是哪一年寫的無從考證,但是根據詞意推測,應該是辛棄疾在官場上屢遭打壓後,想要歸隱田園的那段時期。

辛棄疾是個有大抱負懂得詞人,渴望建功立業,封侯拜相,可惜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他想退隱田園,但是又不甘心就此沉淪,一直在「進退」之間徘徊。

他在這首詞中說「歸休去,去歸休」,表明此時的他已經準備放下官場中的一切。

白雲漂浮無定,而放下名利的他,就像白雲一樣,逍遙自由。

辛棄疾放下了名利,得到了自由,可是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淡名利呢?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我們一路走走停停,會遇到許多人,經歷許多事。

倘若我們將走過、路過的、經歷過的人和事,都背在身上,那麼無疑會越走越累。

只有邊走邊放下,才能永遠保持輕裝上陣的狀態。

放下了,心路通了,走到哪兒都是風景。

人生的至高境界是放下,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算了吧,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其實,現實生活中面對感情,一句,算了吧,看似輕描淡寫,但卻是內心掙扎後,不得不向現實妥協的選擇,簡簡單單三個字,卻飽含了深深的失望和失落。當自己的期待對方不懂時,當你流淚對方不心疼時,當你委屈對方不理解時,當你傷心對方不體諒時,就只能用這三個字凝結的難以言說的心痛了結。
  • 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人生,一念舍,一念得,放下,便是自在。 放下那些自私的欲望和心頭的惡念,放下那些無謂的執著和頑固的偏執,生命中,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學會放下。 感情的世界裡,面對一段變質的愛情,放手,轉身離開才是你擺脫痛苦的唯一途徑。
  • 佛說:活得自在的人,皆是想通了這三點,一念放下,方得自在
    所以佛說:若想活得自在,便要想通這三點,一念放下,方得自在。01人生之苦,苦在執著世間事,人間情,最怕的就是人的執念。所以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一念起一念滅,一念仙一念魔,一念生一念死,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念放下,方得自在。執著是苦海,解脫是仙鄉。人生萬般苦,皆由執著來。世間人迷惑,事事貪著,以為是樂,名之為求,卻不知執念是苦,即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安家》佛系青年徐姑姑就靠它「收買人心」
    「一念之心能夠放下,萬事就會得到解脫與自在。」這就是「一念放下,萬般自在」的內涵,也就是說,凡事不糾結,才會快樂。在《安家》中,對這句話最有體會的,無疑要數徐姑姑了。隨著故事的深入,房似錦卻發現徐姑姑這個佛系青年的處世之道「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很有道理,並且很適合正身處「泥潭」的她。房似錦是一個比《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都挺好》裡的蘇明玉都還要命苦的姑娘,從小就被父母和姐姐們虧待。
  • 人生下半場:豁達、獨處、知足、放下
    對生活的熱情從容,令她們暫時忘掉了自己的病痛、忘掉了未知的明天、忘掉了自己身處隔離區。既然生活給了自己迎頭一棒,那麼自己又何苦為難自己?與其哀怨,不如跳舞,至少,這樣的豁達歡快,能給身邊同命運的夥伴們帶來希望與安慰。無獨有偶,大媽們心態豁達,大叔們也坦然從容。
  • 佛家智慧分享:執於一念,將受困一念;一念放下,自在心間!
    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強求只有痛苦。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態,順其自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
  • 佛說:放下執念,萬般自在!
    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放下執念,自會自在於心間。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誰又能幫你解脫呢?佛家言: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若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佛菩薩縱有千般慈悲、萬般神通,也改變不了每個人的因果業力,也無法頂替你去修行。
  • 佛說:豁達是最美好的修養,放寬心態順其自然,切莫執念太深
    人若是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便會萬般自在。所以要想使自己餘生過得從容,便要明白:豁達是最美好的修養,放寬心態順其自然,切莫執念太深。02豁達是最美好的修養從前有一位大師雲遊四方後回到寺中,他帶回了一包小徒弟最喜歡的櫻桃,見到心愛的小徒弟後便先給了他一顆,可就在小徒弟真準備放入口中的時候
  •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自在!
    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一念之心能夠放下,萬事就會得到解脫與自在。這是我一直所追求的一種人生態度。當你緊握雙手時,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時,世界就在你手中,很多時候我們緊握住雙手以為把想要的抓緊了,其實,握的越緊失去的越快。有時候,放下即擁有。
  • 《金剛經》:一念起,一念滅,緣起緣滅,該放下時就要放下
    一念起,一念滅,緣起緣滅,該放手時就放手,該拿起時就拿起。人的一生要說很長也很長,但是要說很短,真的也很短。但是我認為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沒有多少時間給你浪費,也沒有多少時間給你去後悔。更沒有多少時間讓你帶著執念活下去,所以,放下才是人生輕鬆自在的關鍵,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 《浮生自在》放下的禪意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似夢境,人生不過幾十載,有的人一生追名逐利功名利追求生命的高度,有的人追求生命的溫度,選擇過簡單自在的生活。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是自我選擇的結果,若選擇過自在人生,就要擁有豁達的心胸。《浮生自在》一書,可以讓你從緊張焦慮的情緒掙脫出來,看過能夠讓你看淡放下一些事情,讓心進入安寧的狀態。
  • 人到中年,萬般皆悟,歲月憑風轉,身安心亦安(人生解讀)
    01人到中年,萬般皆悟,豁達面對濃淡相宜的時光,獨處於長短皆逝的流年,在遠近相安的人心裡懂得知足,在往來皆客的浮生裡學著放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心無掛礙的時光,才是人生裡最珍貴的日子,也是最美好的時光。
  • 一念之轉改變人生,一心一念是世界上最殊勝的力量
    天地萬物,一念緣起;一念一世界,一笑一塵緣;一念花開,一念花落。境由心造,念自心起,這個心跟心臟沒有關係,心是心性、清淨自性、真如法身、實相佛性、如來藏、本地風光、大圓境智。人的心性之光常常被紅塵所遮蔽,被習性所淹沒,所以必須修為開發,開發其寶藏越多,人生越自由越自在越有成就。不做任何開發,即浪費了難得的人身,做個人其實極不易。人最大的業障是我執,私執,一念執著滄海荒漠,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明即般若生。修掉執、修掉私,即般若生,由愚痴轉明,荒漠變綠洲。
  • 放下,是一種智慧!
    心裡放下了,人真的好輕鬆!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有些人,有些事,可遇不可求。既然這樣,就心態放寬,順其自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太難。人生如茶喝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若輕風。
  • 蘇軾有14首宋詞入選宋詞三百首,每首詞都有你熟悉的句子
    尤其是他的宋詞,是豪放派宋詞的開闢者,婉約詞同樣也有很出色的成就。在蘇軾的作品當中,有多達14首詞作入選宋詞300首。而其中的每一首,都有我們所熟悉的句子。1、念奴嬌 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這首詞諷刺卻不見刻薄,表現力極強,在宋詞中算得上是一朵異香
    十五年間一轉頭,人生放下休。這是一首諷刺詞,在唐宋詞中雖然屢見不鮮,但是這首詞卻諷刺的有味道,語言不見刻薄卻獨樹一幟,為當時無名氏所作(故意不留名耶?),暗含諷喻當時的世道,全詞短小精悍,運用口語化的語言,極其上口又具感染力。雖然告誡弄權者卻出言含蓄,卻又一針見血的尖銳。
  • 生僻而驚豔的宋詞:蝴蝶上階飛,烘簾自在垂
    蝴蝶上階飛,烘簾自在垂。玉鉤雙語燕,寶甃楊花轉。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詞解】:這是一首描寫春曉春眠的小詞。綠蕪爬滿的矮牆環繞著一座長滿了青苔的舊庭院,淡淡的一縷陽光隨意地灑在庭院中的芭蕉葉上。本首詞,篇幅精短,描繪暮春景色,表現出閒適之情,此詞寫景手法較為獨特,動與靜相互結合,更加襯託出一派寧靜,將幽深靜謐的庭院美景描繪得逼真細膩,全詞無處不洋溢著一種悠閒自得的情趣,通篇看似寫景,卻巧妙將人物的內心活動融入景中與詞人當時的閒適心情雙雙融合,韻味十足。筆者認為這首詞實屬宋詞中的上乘之作。
  • 蘇軾充滿樂觀豁達的五首詞,讀後不禁心胸開闊、感慨萬千
    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詩、詞、文、書、畫樣樣精通,在詩歌領域他被稱為「詩神」;在大宋詞壇開豪放派之風,是「豪放派」詞人的開派祖師,後人稱為「詞聖」;在散文領域,與歐陽修並稱蘇軾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但堅守性情,他在面對困境時總以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來面對。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欣賞蘇軾充滿人生積極意義的詞。1、《臨江仙·送錢穆父》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 七首豁達詩詞:人間極樂之事,都是苦中作樂
    一念之轉,天上人間!1.《夢遊天姥吟留別(節選)》——唐·李白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的排擠,被放出京。天寶四載(745年),李白將由東魯(在今山東)南遊吳越,寫了這首描繪夢中遊歷天姥山的詩。雖身處逆境,但李白並沒有因此沉淪,更沒有自暴自棄,他選擇在山水間遨遊,繼續逍遙人間。這樣灑脫的做派,著實令人羨慕!2.
  • 一念的力量不可思議,就是這一個字,你一生不能成就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人常說要放下,放下什麼呢?就是放下你常背著的那一堆柴啊!這一堆柴,就是你的一念,人的不清淨,就是從這一念來的,這一念太重,越背越重,越背越久,越背越煩惱。只要從這起心動念做起,放下,把這一念放下,一切安好!放不下這一念,就會由此造無量無邊的業。你能想多大就有多大的業,你能想多少就有多少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