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曾說:「如果不幸福、不快樂,那就放手吧。」
人生沒有不快樂的事,只有不肯釋懷的心。
當你不開心的時候,讀讀這三首詩,人生的至高境界是放下。
1.放下煩惱——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一句出自蘇軾的《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若論古代最豁達瀟灑的文人,一定非蘇軾莫屬。
他的後半生一路貶謫,黃州惠州儋州,但是無論身處何方,無論遭遇什麼,他都能泰然處之。
千百年來,他的詞安慰了多少身處逆境中之人,人生緣何少歡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這首《臨江仙》就是他被貶黃州後所寫,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瀟灑豁達的人生觀。
詞的上半闋寫他夜飲醉歸,卻被門童擋在了門外,隨遇而安的他倚著拐杖,聆聽江聲。
而下半闋則是他的所思所感,富有哲理,讀後令人豁然開朗。
他明白一個人的身體和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賦予的,何況身在官途,更是身不由己,他多麼渴望能夠擺脫眼前的一切。
他望著風平浪靜的江面,心與景會,神與物遊,不禁發出了「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感慨。
趁著良辰美景,他想駕一葉扁舟,隨波而逝,在煙波江湖中度過餘生。
這是何等的美好,又是何等的瀟灑。
此時的他已然放下了功名,也放下了一切的煩惱,人生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此。
2.放下包袱——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這一句出自朱敦儒的《西江月》。
青史幾番春夢,黃泉多少奇才。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朱敦儒是個頗具爭議的詞人,他和陳與義等人並稱「洛中八俊」,他的詞對後來的辛棄疾、陸遊等人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因為他的人品有瑕疵,所以後世對他的整體評價並不是很高。
朱敦儒早年也是個不慕榮利的清高文人,曾多次拒絕朝廷的徵召,後來在親友的勸說下才入仕為官。
但是因為性情耿直,發表「主戰」言論,被免除了官職,而這也遂了他的心願。
辭官後的他隱居山間,過著閒適恬淡的生活。
可惜的是他有個「坑爹」的兒子,投靠了當時的奸臣秦檜,而朱敦儒為了兒子也不得不接受秦檜的招攬,重新出山。
比較戲劇的是,不久後,秦檜便病逝了,而他也再次被罷免了官職。
這一次的經歷,讓他徹底覺悟,從此再不沾染官場的是是非非。
這首《西江月》就是他晚年所寫,那時的他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他看來,人生過是一場夢,古往今來,多少能人異士,最後也不過是一抔黃土。
既然如此,又有什麼看不開,放不下的呢?
人生不必計較那麼多,該放下的放下,該釋懷的釋懷,讓一切順其自然,日子才會越過越輕鬆,越過越快樂。
3.放下名利——浮雲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也自由
這一句出自辛棄疾的《鷓鴣天》。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浮雲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也自由。
這首詞具體是哪一年寫的無從考證,但是根據詞意推測,應該是辛棄疾在官場上屢遭打壓後,想要歸隱田園的那段時期。
辛棄疾是個有大抱負懂得詞人,渴望建功立業,封侯拜相,可惜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他想退隱田園,但是又不甘心就此沉淪,一直在「進退」之間徘徊。
他在這首詞中說「歸休去,去歸休」,表明此時的他已經準備放下官場中的一切。
白雲漂浮無定,而放下名利的他,就像白雲一樣,逍遙自由。
辛棄疾放下了名利,得到了自由,可是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淡名利呢?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我們一路走走停停,會遇到許多人,經歷許多事。
倘若我們將走過、路過的、經歷過的人和事,都背在身上,那麼無疑會越走越累。
只有邊走邊放下,才能永遠保持輕裝上陣的狀態。
放下了,心路通了,走到哪兒都是風景。
人生的至高境界是放下,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