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放下執念,萬般自在!

2020-12-20 明月天心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娑婆世界即是堪忍,每個人的一生都註定要經歷苦難,不過苦多苦少罷了,依個人因緣福德而定。

其實,當人看破了生死,也就無所謂生死;看破了無常,一切皆為平常;看破了名利,其實不過是虛幻假相。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放下執念,自會自在於心間。

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誰又能幫你解脫呢?佛家言: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若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佛菩薩縱有千般慈悲、萬般神通,也改變不了每個人的因果業力,也無法頂替你去修行。

「萬般皆苦,只可自渡」,佛菩薩只是引領大家走向彼岸的道路,告訴你走向解脫的方法,但路要靠自己走,智慧要靠自己去體悟。

沒有誰能真正渡你,唯有你自己是自己的擺渡人。有人說,我很煩惱,總是和過去的事耿耿於懷、不肯放下,自己很痛苦,但是又放不下,時常想起,嚴重影響了當下的生活,不知怎麼辦?

這就是自討苦吃了,要知道,別人千萬個開解,不如自己去體悟。心裡放不過自己,是沒有智慧;心裡放不過別人,是沒有慈悲。

記住:不要和自己較勁,因為最終傷害的、折磨的是自己;不要和往事過不去,因為它已經過去。改變不了就放下,多修懺悔。世上雖沒有後悔藥,但可以通過「懺悔」來幫助自己消業增福,減輕業障痛苦。

如果一個人總是擔心過去造的業會影響當下,那這本身就是業力的顯現。一個人總是活在過去,是沒有未來的,走不出自己的觀念,到哪裡都是窮途。

不論是感情還是其它,萬事要隨緣,「若能一切隨它去,便是世間自在人」。「因」上努力,「果」上隨緣,不攀緣強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要強求,萬事因緣了,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任何事,有求就必有苦。

人這一生,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往往會輕鬆容易地獲得;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拼命得到了,帶來的也不是福氣,而是禍秧。求不得就放下,沒有福氣就去修,不要苦惱,不要執著,「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如果有人傷害你,不要怨恨,不要計較,更不要生報復心。怨恨折磨的是自己,怨念太深,自身的福報就被耗掉了。要知道,我們這一生會遇到什麼樣的因緣,善緣惡緣、貴人小人,都是自己造就的,自己感召來的,永遠不要去抱怨外境,一切問題之根源在於自己的心。

要學會成長和歷練自己的心量,把一切傷害視為來渡自己的「佛菩薩」,轉逆緣為增上緣,苦就轉為福了。境隨心轉,內心不去計較,不去擰巴,諸事也就順了。

人生本來就是孤獨的,沒有誰可以一直依賴誰,緣深緣淺、緣聚緣散,稀鬆平常。這一生,我們與誰的緣分深一些,自然陪伴的時間久一些。緣分一旦盡了,自然不再相見。因此,要惜緣,放下過往是非,活在當下的知足裡、感恩裡。心中有多少恩,人生就有多少福。

有時候,不是佛不渡你,而是你非不聽佛陀的教誨,非要去自找苦吃,那又能怨得了誰呢?求佛不如求己,哪有什麼救世主,能拯救自己的唯有自己。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各有渡口、各有歸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願諸眾生心存歡喜、六時吉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說:活得自在的人,皆是想通了這三點,一念放下,方得自在
    所以佛說:若想活得自在,便要想通這三點,一念放下,方得自在。01人生之苦,苦在執著世間事,人間情,最怕的就是人的執念。所以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一念起一念滅,一念仙一念魔,一念生一念死,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念放下,方得自在。執著是苦海,解脫是仙鄉。人生萬般苦,皆由執著來。世間人迷惑,事事貪著,以為是樂,名之為求,卻不知執念是苦,即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 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人生,一念舍,一念得,放下,便是自在。 放下那些自私的欲望和心頭的惡念,放下那些無謂的執著和頑固的偏執,生命中,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學會放下。 感情的世界裡,面對一段變質的愛情,放手,轉身離開才是你擺脫痛苦的唯一途徑。
  •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自在!
    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一念之心能夠放下,萬事就會得到解脫與自在。這是我一直所追求的一種人生態度。當你緊握雙手時,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時,世界就在你手中,很多時候我們緊握住雙手以為把想要的抓緊了,其實,握的越緊失去的越快。有時候,放下即擁有。
  • 放下執念,才能輕鬆自在
    放下那些不重要的人或物,放下你心中的執念,才能活得輕鬆自在。人活一世,為的就是自在,為的就是幸福,你連這點都沒法給予自己,這輩子也就白活了一場。很多人到了彌留之際,依然還在盤點自己的得失,依然還執著於那些未曾得到的人和物。這樣做有意義嗎?生命即將終結,執念再無價值。
  • 佛說: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為執念太深!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生滅變化之自然規律,誰都逃避不了。其實人生最大的痛苦不在於身體,而是內心。身體傷了,可以醫治,而一個人內心的傷,可能要通過一輩子來治癒。我不知道你們經歷了什麼,但我希望你們能放下。「放下」是一種大智慧、大修行。提起容易,但是「放下」卻很少有人能做到。
  •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安家》佛系青年徐姑姑就靠它「收買人心」
    「一念之心能夠放下,萬事就會得到解脫與自在。」這就是「一念放下,萬般自在」的內涵,也就是說,凡事不糾結,才會快樂。在《安家》中,對這句話最有體會的,無疑要數徐姑姑了。1由羅晉、孫儷主演的電視連續劇《安家》中,羅晉飾演的店長徐文昌人稱「徐姑姑」,是因為他是一個「佛系青年」。劇情剛開始的時候,做事雷厲風行的房似錦很是看不慣「窩窩囊囊」的他。
  • 算了吧,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當自己的期待對方不懂時,當你流淚對方不心疼時,當你委屈對方不理解時,當你傷心對方不體諒時,就只能用這三個字凝結的難以言說的心痛了結。我累了,我也懂了,算了吧!不在意你的人,你美若天仙有用嗎?不珍惜你的人,你傾其所有有用嗎?不喜歡你的人,你糾纏再久有用嗎?
  • 佛說:放下,便是擁有了(句句入心)
    放下,便是開始;捨棄,便是擁有,人生太匆忙,別懂得太晚。佛說:放下,便是擁有了。世間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唯有,看破,放下,才能得自在。放下,不是放棄,而是放下心中的執念,人,往往是執於一念,困於一念。
  •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放下,是擁有,是解脫,是頓悟,一念之心,能夠放下,萬事就會得到解脫與自在,這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塵世間,煩由心生,愁從心來,唯有放下,便得從容!人生好事壞事,皆成往事,世間本無物,何處染塵埃,面對過往請你學會接納生活,所有的一切不愉快此刻已經煙消雲散了,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讓你抱著過去生活一輩子,錯過了太陽不可惜,可惜的是因為你沒有看到太陽也錯過了月亮,生活到每一天都是新的起點,放下過去才可以看到未來,放下苦惱你才可以接納快樂,放不下昨天,今天再美好你也看不見,所有到苦惱都是源於得不到但是又想得到茅盾的心理
  • 修心養性的句子,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
    一 *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緣。牽手是有一種緣,回眸是一種緣;生命是有一種緣,愛情是一種緣;假如還有來生,來生也是一種緣。組成 人生的,就是那無數個緣;讓你去結,去解。惜緣,隨緣,才能以佛心看緣起緣落。二 * 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
  • 佛說: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
    佛說:人生,既為過客,何須執著!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開始明白,有些事情,註定無法左右,總要學會放手,懂得隨緣。大家都是過客別去為難別人,也請放過自己,懂得隨緣就會快樂,懂得放下才會真正的得到,生活不會折磨誰,更不會去偏愛誰。
  • 佛說: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他養了一隻狗,名字很奇怪,叫做「放下」。每到日落時分,高僧都會餵「放下」吃東西,嘴裡還呼喚著:「放下!放下!」小弟子覺得很奇怪,就問高僧:「為什麼要給狗起個這麼奇怪的名字,人家的狗都叫阿黃、來福什麼的,為什麼您的狗叫「放下?」高僧不語,讓他自己去悟。
  • 佛說:豁達是最美好的修養,放寬心態順其自然,切莫執念太深
    在看如今,太多的人由於執念太深,使得自己非常的不快樂,然而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人若是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便會萬般自在。所以要想使自己餘生過得從容,便要明白:豁達是最美好的修養,放寬心態順其自然,切莫執念太深。
  • 佛說:一念放下,剎那花開
    越是不能放下,越容易失去,越想牢牢抓住,越消失的快,越想擁有的,不屬於你,越想把握的,常已失去。你若放下了熙熙攘攘的身外之物,心境將會豁然開朗,輕鬆自在。放下執念,並不意味著從此無欲無求,而是卸下心裡過重的負擔和錯誤的執著。倉央嘉措說:「世上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
  • 人到50,知天命,這3種情感,放下吧,就不要再執念了
    50歲,是知天命之年,嘗盡了人生的百態,看遍了世間的萬般,對「情」這個字,也有了自己更深的感悟。老話說:「萬事隨緣,順其自然」,下面深度分析一下三種「情」,希望大家就不要再執念了,該放的就放下吧。不走心的兄弟情年輕的時候,因為我們過於迷戀繁華,經常會害怕一個人的孤獨,心不定,神不寧。只想著身邊的朋友多一些,就能夠給自己更多的陪伴,也能夠在事業上施以援手。
  • 佛家說放下即得,連「放下」也放下時是為隨緣,那隨緣會是執念嗎
    那麼「放下即得」,所要放下的是什麼呢?要放下的是貪取、是執念,是有所得心。心經有云:「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那麼要怎麼「放下」呢?「放下」之時,算是「有為」還是「無為」呢?如果「放下」之時,是有為之修,那麼「放下」或許也會成為一個執念。如果「放下」之時,是無為之修,那又該何從放下?
  • 宋詞裡最豁達的三首詞: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柏拉圖曾說:「如果不幸福、不快樂,那就放手吧。」人生沒有不快樂的事,只有不肯釋懷的心。當你不開心的時候,讀讀這三首詩,人生的至高境界是放下。此時的他已然放下了功名,也放下了一切的煩惱,人生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此。2.放下包袱——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這一句出自朱敦儒的《西江月》。
  • 懂得放下,才能前行
    懂得放下,才能前行佛說:傷害你的人都是來渡你的他們教會了你,成全了你成就了更好的你最好的人給你快樂,最壞的人給你經歷最差的人給你教訓,最愛的人給你回憶能感動人心的,永遠不是語言,而是行動能始終如一的,永遠不是虛偽
  • 好文品讀:放下執念,收穫自在,活在當下,體味法喜
    放下一粒種子,收穫一棵大樹。放下一處煩惱,收穫一個驚喜。放下一種偏見,收穫一生幸福。放下一種執著,收穫身心自在。學會放下,讓自己具有「你來了我不歡喜,你走了我不相送」的心境。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換個角度去看待身邊的人與事,我們就會活在當下,珍惜光陰,做自己喜歡的事,見喜歡的人,更加開心快樂,體味法喜,獲得福報。放下,才能擁抱陽光。放下,才能看到更多。放下執念,才能做到心如止水。放下包袱,才能讓心靈起飛。
  • 佛語勸人放下執念的話
    你看一切事物,無常的、苦的、空的、無我的,你能這樣觀就看得破放得下,什麼都不執著了你才能達到自在。你觀你自在,誰能觀入進去,誰就能自在。不觀呢?不自在。「心經」裡的觀自在菩薩是他觀得自在了,得到這個名號;咱們遇到任何事都不自在,我們是生活在煩惱當中。6. 世事如棋,人生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