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緣。牽手是有一種緣,回眸是一種緣;生命是有一種緣,愛情是一種緣;假如還有來生,來生也是一種緣。組成 人生的,就是那無數個緣;讓你去結,去解。惜緣,隨緣,才能以佛心看緣起緣落。
二 * 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強求只有痛苦。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態,順其自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不讓自己活得累。
三 * 活著,一定要有氣度,這不僅僅是涵養,也是一種標識。在與人交往中,為人所看中的第 一要素即是氣度。修 煉人生,展示自己活著的氣度,讓生命更有意義。
四 * 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因果報應,許多事,要靠自己去做,才能深深體會箇中滋味;許多事,要靠自己去扛,才會漸漸明白其中的分量;許多事,要靠自己去想,才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了。
五 * 佛說:每個人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
六 * 人活得累,是因為能左右你心情的東西太多。天氣的變化,人情的冷暖,不同的風景都會影響你的心情。而他們都是你無法左右的。看淡了,天無非陰晴,人不過聚散,滄海桑田,我心不驚,自然安穩。活在當下,並安於自已的選擇,為自已的每一個選擇負完全的責任,便是晴天。
七 * 人生的幸福,一半要爭,一半要隨。爭,不是與他人,而是與困苦。隨,不是隨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後安。爭,人生少遺憾;隨,知足者常樂。最怕該爭時不爭,該止時不止,總在糾結中痛苦著。隨遇而安,隨緣而止。
八 * 人生苦短,沒必要和生活過於計較,有一種承擔,叫提得起,放得下;有一種負擔,叫提得起,放不下。向前走,走過那不屬於自己的風景。瀟灑的,不是唯美而是心情;收穫的,不是滄桑而是淡定。
九 * 人生沒有真正的絕望。樹,在秋天放下了落葉,心很疼,可是整個冬天,它讓心在平靜中積蓄力量。春天一到,芳華依然。只要生命還握在手心,人生就沒有絕望。一時的成敗得失對於一生來說,不過來了一場小感冒。心若累了,讓它休息,靈魂的修復是人生永不乾枯的希望。
十 * 人生難免會遇到風雨和坎坷,對於生活中的諸多不順,不要心懷不滿、怨氣衝天,也不必耿耿於懷、一蹶不振。是福是禍,都得面對;是好是壞,都會過去。與其背著包袱彎腰受罪,不如放下包袱享受生活;與其徒勞地抱怨命運不公,還不如淡定從容地笑對人生。學會放下,人生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十一 * 人生萬般皆由心起。人,因為看見而心生念想,得之則喜,不得則憂。小的願望之後往往是越來越大的願望,因為不知足。於是,越來越大的痛苦也伴隨而來。知足者常樂,人生不過隨心而起,隨緣而息罷了。心靈保持寧靜,人的生活才能納入條理。
十二 *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靈沒有歸屬,不管你知不知覺,承不承認。心存美好,則無可惱之事;心存善良,則無可恨之人;心若簡單,世間紛擾皆成空。做好人,身正心安魂夢穩;行善事,天知地鑑鬼神欽。你若不疑,人間不寒。你若不離,世界不遠。你若不恨,蒼天有暖。你若不語,四海昇平。
十三 * 人這一輩子,機遇難同,因緣各異,一帆風順也好,跌宕起伏也罷,平淡普通,都是自己的命運。那些走過的,偶遇的,相逢的,別離的,都是唯 一。無論處於何種境地,都不要抱怨世態,不能放棄底線,不必嫉恨他人。不貪,慾念少;不嗔,心易平;不求,常知足。遇上了,請珍惜;別過了,道珍重。
十四 * 人之所以活得累,一是因為太認真,二是因為太想要。欲 望和誘 惑,迷亂了心,常常讓我們掙扎在追求與放棄之間,糾結在取捨與得失之間。其實,當我們快樂時,就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我們痛苦時,就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我們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了。
十五 * 忍,有時要讓,有時要耐,有時要隱。所以,忍其實是另一種形式「韌」。
十六 * 生命有限,所有得 到,最 後終會失去。任何事情,總有答案。與其煩惱,不如順其自然。所謂永遠,所謂曾經,到不了的就是永遠,忘不了的就是曾經。有時候,沒有下一次,沒有 機會重來,沒有暫停繼續。有時候,錯過了現在,就永遠永遠的沒機會了。緣來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得失,才有閒心品嘗幸福。
十七 * 生命中那些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學會放下。「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所謂放下,就是要放下那些自私的欲望和心頭的惡念,放下那些無謂的執著和頑固的偏執。風起時,笑看落花;風停時,淡看天際。懂得放下,生命才會更加完美,不以得為喜,不以失為憂,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十八 * 適當的放下,才會輕鬆;適當的留下,才會心安。放下:放下所有的冷漠與遺憾,放下所有的糾結與不足,放下浮躁的得失之心,因為,任憑你患得患失,一切皆不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