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對人類共同命運意識的一次...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光明國際論壇筆會】

作者:王靈桂(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

新冠肺炎疫情是波及所有人的人類悲劇。但在全球各國人民共同抗擊疫情的生存之戰中,人類命運與共的思想光輝,正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穿過疫情陰霾,照亮了人類未來發展之路,新的人類共同價值觀呼之欲出。

2020年伊始,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許多國家(地區)和組織及時向中國伸出了援手:雪中送炭捐助物資、發表聲明道義支持、網友發帖鼓勁打氣。在中國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後,中國政府投桃報李,迅速向相關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捐贈物資、派遣專家、分享數據、交流經驗。疫情無情,人間有愛,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譜寫了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抗疫新篇章。

王靈桂

病毒肆虐,疫情兇險,唯有全球合作才能渡過難關。疫情感染和致死人數還在節節攀升,引發了全球極度焦慮和擔憂。近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聯合國成立以來,人類面臨的最大考驗,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團結,共同應對疫情。

此次共同抗疫是對人類共同命運意識的一次集體喚醒。面對兇猛而至、不斷蔓延的疫情,我們看到,全球科技工作者攜手合作、共享數據和信息。中國科學家將病毒基因組排序迅速與世界各國分享、不同國家科技工作者共同加緊研製藥物和疫苗;我們看到,世界各國守望相助,互贈抗疫物資,有的國家把自己最後的庫存抗疫物資毫不保留地捐贈出來;我們看到,許多國家明智地擯棄體制機制和意識形態爭論,以高度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和國際社會一道,面對人類的共同敵人病毒。凡此種種,均說明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口號,而是豐富、生動的實踐。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開始進入國際關係實踐層面。從疫情暴發至今,全球各國在探索之中,走過了形式多樣、政策迥異、效果不同的抗疫之路。但是,全球已經形成了一個基本共識:疫情肆虐無國界,任何國家和任何人都難獨善其身,唯有以保護人類未來和人民福祉為出發點,走團結合作的命運共同體之路,才是制服新冠疫情的唯一正確選擇。3月26日召開的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就是這個共識的裡程碑式象徵。從一定意義上說,給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的疫情,正在催生新的國際價值觀。在新的國際價值觀中,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將成為其主要理念。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代表著人類的進步。實事求是地看,新冠肺炎疫情並非人類首次面臨的集體威脅,如鼠疫曾經讓歐洲沉寂多年,西班牙大流感曾按下了世界前進的暫停鍵,等等。在諸如此類的災難浩劫來臨時,很多人將其當作難以抵擋和抗拒的超自然現象。但是,今天,世界已經在全球化進程中大大進步,人類已經形成了空前緊密的命運共同體關係。美國學者託馬斯·弗裡德曼評論說:「每個國家和個人,不分民族和膚色,不論貧窮和富有,都是受害者,新冠病毒已成為全人類名副其實的共同敵人」。面對全人類的共同敵人,世界各國團結起來戰勝病毒的可能性已成現實,各國尋求合作抗疫也成為應有的政策選項。這將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克時艱、共抗風險的開端,標誌著人類共同價值觀的巨大飛躍和進步。正如習近平主席在G20特別峰會上強調指出的:「重大傳染性疾病是全人類的敵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挑戰,形勢令人擔憂」「只要我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夠徹底戰勝疫情,迎來人類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類追求命運共同體努力的道路依然崎嶇。任何一種美好的願望和價值理念,並不會天然形成,更不會自然誕生。在疫情不斷蔓延的情況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在越來越深入人心,正在不斷彰顯其巨大世界意義和全球價值。國際社會齊心協力、團結合作,共同匯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攜手贏得這場危及人類安全和未來的鬥爭,這一趨勢已成共識。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指出,在這種大勢之下,某些人逆勢而行,或罔顧生命、漠然視之;或玩忽職守、應對不力;或心存僥倖、朝令夕改;或將疫情政治化,撈取政治得分和選票;或抗疫不力而推卸責任、甩鍋他國。

人類新的共同價值之光,正嶄露於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團結合作抗疫的豐富實踐中。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70多億人口,我們因何而緊密相連?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基於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入思考,中國領導人給出了中國答案。從2013年初到2018年中,習近平主席在近70個不同的重大國內國際場合,深刻闡述了命運共同體這個宏大課題,展現了中國領導人面向未來的長遠眼光、博大胸襟和歷史擔當。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式寫入了憲法序言。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的《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演講,明確指出「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共有一個家園」,但是「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陰雲不散,發展鴻溝日益突出,兵戎相見時有發生,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恐怖主義、難民危機、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在包括重大傳染性疾病在內的嚴峻挑戰面前,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既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各國政治家應有的擔當。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中國和世界各國團結合作抗疫的實踐說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人類新的共同價值觀,關鍵在於行動。同時,也再次驗證了「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的極端重要性,因為「鄰居出了問題,不能光想著紮好自家籬笆,而應該去幫一把」。在這次偉大的抗疫鬥爭中,中國人民已經走出了堅實的一步。在這場偉大的抗疫鬥爭中,那些自私者、狹隘者、攪局者、甩鍋者,都應反思並回到正確的人類發展道路上來,共築人類新共同價值觀的基礎。

中國是負責任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信守承諾的民族。我們相信,中國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的決心不會改變,中國攜手世界打贏人類抗疫之戰的願望不會改變。

(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對人類共同命運意識的一次集體喚醒
    【光明國際論壇筆會】  作者:王靈桂(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  新冠肺炎疫情是波及所有人的人類悲劇。但在全球各國人民共同抗擊疫情的生存之戰中,人類命運與共的思想光輝,正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穿過疫情陰霾,照亮了人類未來發展之路,新的人類共同價值觀呼之欲出。  2020年伊始,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許多國家(地區)和組織及時向中國伸出了援手:雪中送炭捐助物資、發表聲明道義支持、網友發帖鼓勁打氣。
  • 關注人類共同命運 聚焦東亞再發展——「國家治理與東亞發展」中韓智庫論壇在復旦大學舉行
    韓國今明智庫會長鹹承熙致開幕辭,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劉承功代表校方致歡迎詞,復旦大學文科科研處處長陳玉剛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陳志敏教授、今明智庫政策研究院院長金秉凖先生出席論壇,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專家學者在智庫論壇上做主旨演講。本次論壇由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鄭長忠主持。
  • 第五屆中國全球智庫創新年會舉辦 聚焦智庫創新合作應對未來不確定性
    論壇旨在持續捕捉全球局勢變化的最新動態、解決全球智庫發展的迫切問題、尋找智庫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模式,為中國和國際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提出智庫方案。此次論壇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來自多國的智庫負責人和資深專家在論壇上研討,二百餘位智庫界人士通過線上線下參與了本次論壇,來自全球的260萬觀眾觀看了論壇直播。
  • 山東省社科院張華:我國新型智庫建設與地方社科院科研轉型研究
    高水平的智庫是一個國家、一個區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和標誌。智庫建設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相當成熟,如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蘭德公司等,其研究成果對美國內政外交政策的制定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即使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其智庫建設也有許多獨到之處。儘管各國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差異很大,但是智庫作為國家戰略的主要思想來源的角色定位卻是共同的。無論是中長期的戰略設計。
  • 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暨第六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在...
    樂玉成指出,在當下的「動蕩變革期」,當務之急必須要儘快遏制疫情、戰勝疫情,中心任務是促進世界經濟的恢復發展,迫切要求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根本出路在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於中國外交,樂玉成表示,外交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地捍衛國家利益、展現大國責任和擔當、辨證看待機遇和挑戰。
  • 海洋命運連結人類命運
    今年海洋日的活動主題是「珍惜海洋資源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旨在提升全民海洋意識,深化「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的理念,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有序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留下永續造福人類的「藍色銀行」。「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
  • 何廣順: 海洋命運, 連結人類命運!
    作者:何廣順,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主場活動在中國杭州成功舉辦。六月八日,我們又將迎來第十一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二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海洋日的活動主題是「珍惜海洋資源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旨在提升全民海洋意識,深化「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的理念,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有序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留下永續造福人類的「藍色銀行」。
  • 人類命運共同體海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中國傳媒大學順利召開
    中國日報10月25日電(記者 鄒碩)10月23日,由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聯合德國、韓國、巴基斯坦、馬來西亞、衣索比亞和坦尚尼亞的七所智庫、大學、研究機構、媒體共同舉辦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海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學術聯盟成立大會」在中國傳媒大學順利召開。
  • 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成立
    12月13日,在科學技術部農村科技司和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的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主辦,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等國內外42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在京共同發起成立「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
  • 延攬五大洲80名首席經濟學家 亞洲金融智庫永久落戶黃埔
    文/易揚11月20日,由亞洲金融合作協會主辦,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廣州市金融工作局支持的亞洲金融智庫成立大會暨首屆年會在中國廣州召開。據悉,亞洲金融智庫是廣州市、廣州開發區與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共同打造的國際性高端金融智庫。
  • 全國社科院系統中特中心研討理論創新、智庫建設
    日前,全國社科院系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在濟南召開第二十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及部分城市社會科學院和高校的專家學者百餘人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發展與新型智庫建設」展開探討。
  • 藍迪國際智庫「一帶一路」企業能力建設培訓班在江蘇太倉舉辦
    2017年11月6日,由中國社科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主辦,北京標研科技發展中心、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共同承辦的「一帶一路」企業能力建設培訓班在江蘇太倉陸渡賓館舉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科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在開幕式致辭。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球治理民主化的中國方案
    可以說,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在總結中國參與全球人權治理和國內人權治理經驗的基礎上,對人權概念的系統性闡釋,為緩解全球人權治理赤字提供理念和行動上的支持,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不僅要為本國人民謀福祉,而且還懷有為人類共同的進步事業而奮鬥的遠大抱負。  人類命運共同體著眼於全人類共同價值,蘊含著「人人得享人權」這一人類社會的崇高理想,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
  • 致力服務國家戰略 浙師大成立孔子學院發展戰略研究院
    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孔子學院總部黨委書記、副總幹事馬箭飛,浙江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蔣國俊共同為浙江師範大學孔子學院發展戰略研究院揭牌。劉利民表示,當前 「一帶一路」正在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這要求漢語國際傳播和孔子學院的建設要從規模增長轉向到內涵發展,因此學術研究和智庫建設至關重要。
  • 習近平:深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更好惠及世界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化命運共同體意識」,是他在所作的主旨演講或發表的重要講話中貫穿始終的「中國主張」。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讀。「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化命運共同體意識」,是他在講話中貫穿始終的「中國主張」。
  • 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成立—新聞—科學網
    42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在京共同發起成立「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以下簡稱「智庫聯盟」)。來自國家科學技術部、農業農村部、水利部、林草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部門領導以及40多家聯盟理事會成員單位的代表和專家150餘人出席成立大會。成立大會由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主持。
  • 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榮獲巴基斯坦「卓越新月勳章」
    新華絲路北京10月22日電(李軍傑)2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在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接受由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頒發的巴基斯坦國家榮譽獎章「卓越新月勳章」(Hilal-i-Imtiaz)。
  • 趙白鴿等藍迪智庫專家解讀G20峰會_中國經濟網
    主持人(智宇琛):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專家委員會成員、「一帶一路」服務機制主席、德恆律師事務所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麗博士,王主任您好。  王麗:你好。  主持人(智宇琛):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劉謙先生,劉總您好。
  • 國家農科發展戰略智庫聯盟成立 42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發起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國家農科發展戰略智庫聯盟成立本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蔣建科)在科學技術部農村科技司和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主辦,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等國內外
  • 「會議簡訊」「T20與智庫合作:北京和利雅德」雙邊視頻研討會舉辦
    2020年11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邀請2020年T20主辦智庫——沙烏地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石油研究中心(KAPSARC)舉辦「T20與智庫合作:北京和利雅德」雙邊視頻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