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焦慮》|害怕演講?恐懼表演?一個易用的方法有效降低焦慮

2020-09-05 陳叄雷

當下的人,有很多焦慮。

為房焦慮,為車焦慮,為孩子上學焦慮,怕自己跟不上時代的知識焦慮,怕說話的社交焦慮等等。在所有的焦慮中,我覺得上臺表演是最常見的一種。很多在臺下豪情萬丈、指點江山的人,一想到要上舞臺,就兩腿哆嗦甚至吃不香睡不穩。下面我分享《控制焦慮》一書中提到的方法——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來緩解或解決這個問題。

一、什麼是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又稱合理情緒療法,由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創立,簡單來說,就是讓來訪者意識到自己的非理性的思維模式,並與之辯論,從而達到「無條件的自我接納」,包括ABCDE五個部分。

二、人為什麼焦慮?

艾利斯認為,「人們並非被不利的事情搞得心煩意亂,而是被他們對這些事件的看法和觀念搞得心煩意亂的。由此產生健康的負性情緒,如悲哀、遺憾、迷惑和煩悶;或者不健康的負性情緒,如抑鬱、焦慮、暴怒和自憎。」簡單講就是,不好的想法導致了不好的行為,而這不好的想法通常是不理性的。

三、以上臺表演為例

A 潛在的不愉快事件

音樂老師約翰每幾個月就要進行一次小提琴表演,他害怕會在臺上出醜,可能由此受到指責。

RB 理性信念

也許我會發揮得不好,可能我還會受到嚴厲的指責,這是一件不幸的事。但是,那僅僅是我的表現很糟糕,我不希望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可即使是那樣,也不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另外,我也可能會發揮得好,並因此獲得許多人的認可。

C 理性信念的結果

一定程度的擔憂會使約翰加倍努力練習,以期待在表演中會有好的表現。

FB 非理性信念

我絕對必須在演奏中發揮良好!如若不然,人們會嘲笑我,那將會是多麼可怕呀!我會喪失我作為一名音樂老師的聲譽,我會受不了的!要是我發揮不好,我就是一個拙劣的小提琴家,我就是一個無能之輩。

C 非理性信念的後果

嚴重的焦慮感,會逃避練小提琴,因為每次練習時,他都會提醒自己——他可能會失敗,並因此受到嚴厲的指責。

D 與非理性信念辯論

為什麼我絕對必須在演奏中發揮良好呢?只是因為它會給我帶來想要的尊重和讚譽嗎?

E 有效的新信念

雖然如果我在演奏中發揮良好,我會很欣慰,但是認為我絕對必須發揮良好這種信念是沒有道理的。

D 辯論

如果我表現不好,人們真的會取笑我嗎?

E 有效的新信念

其中可能有些人會取笑我,但大多數人可能會感到失望,他們會認為我當晚沒有發揮好。如果一些聽眾(甚至所有人)取笑我,有什麼可怕的嗎?我不應該感到害怕,只是有點麻煩,但絕對算不上生活中所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可怕意味著太糟糕,而且絕對不會發生。但是如果真的發生了,我雖然會不高興,但我不會認為這種情況很可怕。

D 辯論

如果我在演奏中發揮不好,我真的會喪失作為一名老師的聲譽嗎?

E 有效的新信念

不,大概不會。我在演奏中發揮不好並不意味著我是一名不合格的音樂老師,大多數人還是會認為我是一名合格的音樂老師,即使我喪失作為一名老師的聲譽,我為什麼不能接受呢?

我絕對能忍受得了,這又不是什麼要命的事,我只是可能會被解僱。除了教學這件事值得享受以外,生活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去享受的事。

D 辯論

如果我在演奏中發揮不好,就真的意味著我是一個拙劣的小提琴家,一個無能之輩嗎?

E 有效的新信念

不是的,這只是意味著我在這場演奏會中表現得十分糟糕,我可能在其他演奏會中正如我過去的表現一樣重新發揮出良好的水平。如果我的小提琴演奏很糟糕,我就是一個無能之輩嗎?當然不是!我的小提琴演奏和我的人格沒有什麼關係。我還有許多特長,我會做許多的事情。因此,如果我的小提琴拉得不好,並不意味著我是一個「沒用的人」,正如我小提琴演奏水平高,也不會讓我成為一個「非常傑出的人」。說我好或者說我壞都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信念,並不意味著什麼。我會做「好的事」,也會做「壞的事」。有時,我的小提琴演奏會好;有時,特別是當我焦慮時,我的表現會糟糕。如果這次未發揮好,我會強化練習並希望將來能做得更好。

以上就是一個完整的理性情緒療法的全過程。它通過具體情況的理性分析,改變內心的想法,教人理性對待引起焦慮的問題,接納這些問題,從而獲得心靈的放鬆。這個方法我覺得可以用在很多對自我進行懷疑、進行否定的情境,例如談戀愛時、被領導罵時、被父母否定時等等。希望大家能夠舉一反三,運用於生活中,使自己心情輕鬆,過得快樂。

當然,沒有一個藥方是包治百病,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也做不到解決所有的焦慮問題。書中還列出了18種減少焦慮的方法,如果有興趣的夥伴可以看一下。

人,總歸不要輕易否定自己,否定生活。一個人,某一個方面做得不好,並不意味著整個人就不行。嘴巴笨的你,也許會畫畫;長得不夠美觀的你,也許很有幽默感;矮個子的你,也許很擅長解數學題……。人總是有優點的,要想心情好,多看優點,少看缺點。

相關焦點

  • 演講恐懼、社交恐懼?10個控制焦慮和恐懼的有效方法
    1.想清楚控制焦慮和恐懼的意義。也許你想克服演講恐懼,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也許你想緩解社交恐懼,得到好的親密關係。寫下你想戰勝焦慮的原因。或者,寫下,為什麼你願意忍受不舒服,寧願選擇面對焦慮和恐懼。(因為戰勝焦慮和恐懼,首先要面對恐懼和焦慮。)
  • 演講恐懼?社交恐懼?三步重塑焦慮的大腦,改變恐懼帶來的焦慮
    很多人演講恐懼、社交恐懼。如果讓這些恐懼支配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活範圍就會越縮越小。很多時候,人們對自己恐懼的事情,採取了逃避的方式應對。社交恐懼和演講恐懼,為了躲避這些恐懼的事情,可能會逃避參加聚會,逃避同事、朋友交往,逃避在工作裡承擔社交方面的角色(成為領導、部門溝通等)。小王有演講恐懼,當他知道自己要在整個公司面前發表演講的時候,強烈的焦慮感襲來。
  • 焦慮的本質是對失控的恐懼|如何緩解焦慮?三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當我們面對的不確定性越大,內心所感到的焦慮程度就會越大。當面對一件未知,不確定的事情時,我們就有一種不被掌控之中的感覺,或是不安全。而這種對於潛在的失控,不安全,其實是人潛意識失控的恐懼,甚至是危及生存的恐懼。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分離焦慮」。當一個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她媽媽離開了她,她的內心就會感受到不安全,害怕自己一個人獨自的面對這個世界,害怕自己沒有能力生存。
  • 焦慮的本質是對潛在失控的恐懼|如何緩解你的焦慮?
    在工作或學習,生活中,我們會面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有的人由於面對的繁重的任務自己勝任不了,或對未發生,不確定的事感到的焦慮,害怕結果的出現等。因此我們保持中等水平的焦慮是好的,提高做事的積極性,而過度焦慮則會影響心理健康。要善於觀察好自己的情緒,穩定情緒。
  • 《控制焦慮》—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01、認識焦慮情緒很多人都有焦慮的情緒,害怕在公開場合發言、恐懼和陌生人或異性講話,在本書的一開始作者就說了他的親身經歷,在他小時候就有焦慮的情緒,害怕公開演講、害怕和陌生人說話,面對喜歡的女孩子總是找各種理由逃避,不敢和喜歡的女孩子說話。這種情緒想必很多人都有,患得患失,靦腆害羞,甚至於害怕受傷害。
  • 如何有效控制焦慮情緒
    焦慮這個問題,人人都有,我更有。我是一個易焦慮體質的人。不知道這種忙碌的狀態其實不好,無法覺察,更無法控制。3、恐懼再經歷幾輪浮淺的忙碌之後,一股莫名且強烈的不安全感湧上心頭:我做了什麼?我在做什麼?我應該做什麼?我在害怕什麼?
  • 情緒管理2(焦慮的背後是恐懼與害怕)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14天—情緒管理2(焦慮的背後是恐懼與害怕)【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的自我察覺日記】方向有了就邁步,開始走了就有路,這裡有事半功倍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提高孩子成績的學習方法聽課筆記:當今社會節奏發展很快,當人的生活節奏跟不上社會節奏時就會產生焦慮。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焦慮。為什麼會有焦慮?
  • 給社恐,6個技巧克服社交焦慮
    然而挑戰這些消極思想是減少社交焦慮症狀的有效方法。 第一步:找出當你對社交場合感到恐懼時,背後潛在的消極思想。 技巧3:學會控制呼吸 當你很焦慮時,你的身體會發生許多變化。 第一個變化就是呼吸加快,過度呼吸(過度通氣)會導致體內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失衡,從而導致更多的身體焦慮症狀,如頭暈、憋氣、心率增加或肌肉緊張。學會減緩呼吸可以有效的控制焦慮的身體症狀。
  • 在這個人人焦慮的時代,要如何擺平焦慮?
    那麼,對於嚴重的焦慮,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常規的做法有很多,如吃藥控制、分散注意力等。但這些方法都很難治本。分散注意力可以緩解一時的焦慮,可當我們把手頭的工作停下來,焦慮感又會隨之而來了;吃焦慮藥也許能在用藥期間控制,但一旦停藥,問題很可能又會重現。所以,要想真正擺平焦慮,不能光靠外物,而是要依靠內心的力量。
  • 最新研究,虛擬實境有助於提高公開演講焦慮人群的演講水平
    消息來源於微信公眾號:VR心理健康一項新的發表在《認知行為療法》上的研究表明,使用虛擬實境(VR)技術進行暴露療法可能是幫助患有公開演講焦慮症的患者克服恐懼的有效方法(Virtual Reality exposure therapy for
  • 科學減壓:教你看透焦慮本質和三個有效方法擺脫焦慮
    所以,下面我要向你重點分享的第二個維度就是「如何通過降低皮質醇濃度來釋放焦慮」,一共有三個方法: 方法一:通過「具身認知」降低焦慮感 什麼是具身認知? 由此可見,運動減壓這句話說得並不嚴謹,只有那些強度偏低,諸如快走、慢跑、瑜伽等「科學減壓運動」,才能真正有效地起到降低皮質醇濃度和抗焦慮的作用。
  • 十分鐘讀完《再見,演講焦慮》李超等 著(一)
    第1天 認識公眾演講焦慮公眾演講焦慮只是個別人的問題嗎?焦慮都是負面的情緒反應嗎?演講焦慮和演講恐懼一樣嗎?演講緊張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有時是有益的。牢記六點(1)演講焦慮是正常而且適當的人類情緒。(2)只是在演講焦慮失控時才成為問題。(3)我們的目的是控制焦慮。(4)你可以掌握些技巧來重新控制你的演講焦慮。(5)控制是一個可行、現實的目標。(6)控制是一個主動過程。
  • 心理學:如何緩解焦慮情緒?這六種方法要牢牢記住
    這幾種最佳方法如下:一、直面焦慮,控制害怕。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深入焦慮的源頭,控制內心的害怕,通過一點點的深入了解,意識到焦慮是沒有必要的,但保持適度的焦慮,以後面對未知,不確定的事時能夠更好的把握住。
  • 夜間焦慮以及如何控制它,9個有效的方法幫助你擺脫夜間焦慮
    什麼是夜間焦慮以及如何控制它,9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幫助你擺脫夜間焦慮,恢復良好睡眠。對於那些白天工作的人來說,晚上是他們休息、學習、和閒逛的時間。太陽下山把人們從日常事務和義務中解脫出來。對許多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天中最好的時間。然而,有時候,黑夜會把我們拋進一條陡峭的小路上。焦慮(有些是有根據的,有些則不然)會讓夜晚變得不舒服、不確定。
  • 焦慮是怎樣產生的?我們如何才能控制焦慮?
    為我們提供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法。結果,這些非理性的想法就會把你困住,讓你焦慮恐慌。那麼,如何才能克服這種非理性信念呢?埃利斯告訴我們的方法就是和這種非理性信念辯論。通過辯論,找到一種理性信念,然後用理性信念戰勝非理性信念,從而控制住自己的焦慮。
  • 焦慮無處不在,掌握這個方法,打破焦慮恐懼的無限循環
    關於焦慮不安,生活中處處都有這樣的情況,第一次上臺做報告,一個晚上睡不著;換了一份新工作,要面試,全身發抖;要去一個新的地方出差,整天都想自己會不會吃不好,鬧肚子,影響了工作……關於焦慮,在《跳出猴子思維》這本書中,作者講到:焦慮是天生的,無處不在的,是一直伴隨著一個人的一生的。
  • 一想到社交就很恐懼和焦慮?解決這十條症狀,你不再害怕社交
    這就是為什麼當你意識到自己臉紅的時候,要深呼吸放鬆自己,練習微笑,分散注意力,自我接納,不要太在乎自己的形象會如此有效的原因。這些方法會把你拉回到當前時刻,並讓你意識到自己處於控制之中。症狀二:呼吸急促呼吸急促是較常見的社交焦慮症狀之一。
  • 適應不良的壞習慣與焦慮恐懼的關係
    恐懼症患者會為了確保安全和免遭恐懼而竭力避免某些場景,典型例子就包括恐高、飛行或封閉空間的恐懼。他們不敢登高、坐飛機。在面試、考試、上學、演講等重大活動等關鍵時候出現的頭部、腹部疼痛也屬於保護性的習慣。3)成癮習慣:暴飲暴食,過量飲酒、咖啡因、補品和藥物、過度鍛鍊、過度手淫、性沉溺等。
  • 莫名害怕恐懼,逃避見人,這些焦慮症狀你有嗎?(內含專業量表)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我們生活中會有一些焦慮情況:每當參加一個重要工作機會的面試前夕時;每當寶寶生病不見好轉的時候;每當在應對事業到達關鍵檔口時出現的意外情況,卻又難以很快找到解決方案的時候…… 我們都會感到焦慮。焦慮不是壞事,如果能激發你鼓起勇氣積極應對的話,它是由進化意義的。對於患有焦慮症的人來說,焦慮不會消失,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這種感覺會干擾日常活動。
  • 易烊千璽「用實力說話」,楊紫挑戰不同角色:焦慮,只能自愈
    01 焦慮是成長必經的檻紀錄片《我的時代和我》有這樣一個鏡頭:易烊千璽在拍攝《長安十二時辰》時,有一回表演老師有事離開,千璽臉色立刻大變,從臉上掛著笑容變為緊張,無助,焦慮,不知所措。從小萬眾矚目,榮譽加身的千璽,依然會焦慮。第一次演男主角,又和眾多老戲骨對戲,他壓力極大,身上的弦一直繃著。但他也深知,焦慮是成長必經的門檻,與其焦慮,不如用實力說話,努力練習,不斷嘗試,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