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較早從疫情中復甦的企業,快遞股今年持續受到二級市場的追捧。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6月29日收盤,在美上市的中通快遞累計漲幅高達61.83%,而A股上市快遞股中,順豐控股以近50%的漲幅領跑。而如果將時間聚焦到今年「618」期間,圓通快遞則「一馬當先」。
二級市場熱鬧的背後,是5月快遞業務量同比大增,創出兩年新高,以及「價格戰」愈演愈烈。深耕快遞業研究15年的快遞專家趙小敏在接受《紅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快遞業增速或迎來歷史新低,業績或承壓,但建議投資者不必太在意個股短期的業績波動。困難時期也將加速行業內競爭,在明年6月單價收入迎來拐點之前,快遞行業的「價格戰」或將持續升級。從投資機會角度,中長期看好重新加碼電商業務的順豐控股,以及加速混改的中國郵政。
快遞股走勢分化
中通領跑、圓通「618」期間最強勢
當前國內的快遞市場份額基本上被順豐和「三通一達」所壟斷。雖然今年有疫情影響,但作為較早從疫情中復甦的企業,快遞公司今年持續受到二級市場的追捧。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6月29日收盤,在上述5家快遞公司中,在美上市的中通快遞以61.83%領跑,而就A股上市快遞公司而言,順豐控股以近50%的年內漲幅,位居漲幅榜第一。
而如果將時間聚焦到今年「618」期間(6.1-6.18),對快遞公司的帶動也十分明顯。數據顯示,除了申通,「順中圓韻」股價全面上漲。其中圓通在此期間以28.09%的漲幅領跑,也超過其截至6月29日收盤,今年以來的累計漲幅17.33%。順豐控股以22.8%的累計漲幅緊隨其後。而申通快遞則成為「618」期間股價唯一下跌的快遞公司。
對照上述五家快遞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可以發現,二級市場表現需要有業績的支撐。例如,申通快遞今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淨值及同比增速,相較於其他快遞公司都稍遜一籌,例如,今年一季度其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大幅下滑85.6%。
反觀今年備受資金追捧的順豐控股,今年一季度其營收335.41億元,遠超其他四家快遞企業營收之和。且其實今年一季度中唯一一家營收增速同比正增長的企業,增幅近40%。淨利潤方面雖有下滑,但仍以8.34億元成為五家快遞公司當中2020年一季度「最賺錢」公司。
表1 「順中圓韻申」漲跌幅及業績對比表(截至6月29日收盤)
快遞行業迎來發展轉折年
加盟制快遞企業面臨更大的挑戰
從國家郵政局發布5月快遞業數據情況來看,5月中國快遞業務量完成73.8億件,同比增長41%,創2018年2月以來新高,快遞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5%。對比近兩年同月快遞業務量,除疫情發酵的1月-2月外,今年3月以來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快遞業務完成量明顯好於去年同期水平。多家券商預計,在電商「618」促銷活動的刺激下,快遞業業務量增速將持續超過40%。
圖1 快遞每月業務量(2019年 VS 2020年)
圖片來源:國家郵政局
之所以有如此好的業績表現,除了前面提到的復工較早因素影響,也與2003年「非典」疫情相似,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行各業為緩解疫情影響,謀求線上發展。線上消費端內需增強,從而帶動快遞業蓬勃發展。
例如,在發生「非典」疫情的2003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23%,較2002年的同比增速明顯提升13%,那麼發生「新冠」疫情的2020年是否是快遞業發展的大年呢?
「大年談不上,2020年快遞業增速可能會創有史以來的最低記錄。」趙小敏表示。在他看來,一方面快遞業本身基數較大,大幅增長難度較大;另一方面經濟背景決定了各行業的增速情況。相比2003年經濟高速增長,今年下半年國民經濟復甦是主基調,總體來說,今年快遞業的數據仍保持「前低後高」的態勢。
雖然快遞行業增速或創歷史新低,但趙小敏同時強調,今年對快遞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時機,行業將迎來發展的轉折年,兩級分化會進一步加劇。優質企業可能會加速上升,而弱勢企業可能會經歷被迫出清。
「對於加盟制快遞企業來說,今年網絡穩定性可能會比較差,這對於快遞公司爭奪市場份額會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趙小敏進一步解釋道:「如果各個快遞網點跟所在區域的行業,沒有直接性的關聯,那麼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時候,就容易受到非常大的波及,快遞單量就會加速下滑。而那些與當地產業深度融合的快遞網絡,在應對挑戰的時候,它的生存能力也會更強。」
這種挑戰在單票收入上體現的更為明顯。細緻來看,「價格戰」是快遞企業搶奪市場的重要措施,但如今「價格戰」使得其盈利空間不斷縮窄。5月通達系單票價格降幅超30%,相比一季度單票收入同比降幅20%,5月單票收入加速下滑。
對此,趙小敏表示,今年快遞行業不用過於注重業績,明年6、7月份快遞行業單價收入或將出現拐點。首先,困境之下,那些沒有造血功能,與當地產業融合不足的加盟網點,就會「活不下去」,單價收入拐點需要這樣一個「臨界點」,這些「活不下去」的網點出清之後,快遞行業的「價格戰」才有可能結束。其次,宏觀經濟環境也不支持目前快遞單價上漲。最後,快遞公司本身也沒有主觀意願來改變現有的競爭模式,通過「價格戰」來搶奪市場是最便捷的一種方式。
「對於國內快遞業主流公司而言,目前能夠運用融資工具,例如通過上市、發放債券等,有充足的彈藥來持續『價格戰』。因此,短時間內快遞單價收入回升的概率不大。不過,當單價拐點出現之後,快遞業將迎來進一步的價值回歸。」趙小敏強調。
順豐回調即是買入機會
加速混改的中國郵政前景也值得期待
從快遞業投資路徑來講,趙小敏認為市場份額、故事性(指企業間合作聯盟以及資本市場股權變動等方面的情況)以及資本市場的特殊現象是快遞業投資關注的焦點。綜合來看,上述五大快遞公司中,順豐和郵政的勝率更大。
趙小敏坦言,市場份額是動態的,受到國家產業政策、行業格局、上下遊變遷等多方面影響。在他看來,作為行業龍頭的順豐控股,其投資價值好比白酒行業的「五糧液」。而其獨特的經營模式,在國內快遞業中基本上沒有競爭對手。當然如果對標國際市場上,相距UPS和聯邦快遞還有一定距離。
《紅周刊》記者分析發現,順豐近年來正在不斷調整自己的戰略,尤其是自2019年6月份以來的市場表現,與公司業務結構變化息息相關。2019年下半年,順豐針對電商市場及客戶推出特惠專配新產品,實現公司業務量和市佔率的快速回升,快遞單量從當年二季度同比增幅10.9%,到三季度同增29.5%,四季度同增49%;市佔率從6月7.3%升至12月8.7%。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數據顯示,2019年6月,順豐控股股價跌至階段新低28.46元/股,隨後股價走出慢牛行情,截至今年6月19日公司股價創出階段新高56.66元/股,漲幅翻倍。
雖然快遞單價受特惠件拖累有所降低,但「新冠」疫情防控催生電商需求,進一步提升電商滲透率,隨著電商業務不斷發展、快遞單量的釋放,切入電商業務的順豐也將直接受益。對於階段漲幅明顯的順豐控股,趙小敏認為「回調即買入機會,中長期看好順豐。」未來,不僅順豐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提升,業務結構也在加速孵化。此外,順豐的航空樞紐也將從現有的59架運輸飛機增加至100架,由此帶來經營的「護城河」。券商一致預測2020年順豐控股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8%,PE為39.25倍。
對於中國郵政,趙小敏認為中國郵政正處於加速混改中,而且在「快遞進村」的發展趨勢下,郵政貼近農村,具有較強的優勢。整體而言,快遞業發展的大環境對它比較有利。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非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