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在升學壓力大的現實背景下,如今校園裡的「小眼鏡」「小胖墩」越來越多,耐力、爆發力等身體素質不如以前,青少年身體素質成為社會議論的熱點之一。為不斷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十多年來,江蘇省無錫市持續對全市7歲至17歲的學生體質健康進行監測,並創出一套「組合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一片叫好聲。
「早在1985年,無錫就被列入青少年體質健康國家監測點,所監測到的數據直接上報國家資料庫。200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無錫積極響應,籌建無錫市學生體質健康促進中心,並於2011年6月正式成立。」無錫市教育局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處長楊柳介紹,該中心是江蘇省唯一一個專門針對學生體質開展監測和幹預工作的正式機構。目前,全市有37所中小學被納入監測點學校。
「通過數年的實踐,我們創出了一套體質健康監測『組合拳』,包括了保障、監測、公告反饋和激勵四項,起到了倒逼效果,全市中小學校更加注重平時的體育教學和鍛鍊,從而促進全社會關注學生體質健康。」無錫市教科院學生體質健康促進部主任黃德剛說。
無錫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不僅是無錫市監測點學校,也是國家和省級的學生體質監測點。「要千方百計讓孩子們從小喜歡上運動。」該校體育教育組組長王波介紹,附小沒有把體能課邊緣化,而是進行了校本化改造。校運動會分兩季展開,春季運動會嘗試趣味性比賽,秋季是傳統的田徑運動會。而這種分兩個季節舉辦運動會的創新做法,在無錫市中小學校逐漸得到推廣。
小學能夠花大力氣重視體育鍛鍊,升學壓力較大的高中能不能堅持?無錫市北高中堅持「每天一節體育課」,無錫市第一中學從2012年起,在保證「每天鍛鍊一小時」的基礎上,給高三學生「每周增加一節體育課」。
今年,無錫市還將出臺《無錫市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實施意見(2018—2020年)》,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全市中小學校的學生體質監測網絡,初步建立基於大數據平臺的學生體質健康預警和幹預體系;以學校體育、健康教育、學校衛生、心理幹預為重點的綜合性幹預措施。全市中小學生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各項指標全省領先,學生肥胖、超重、近視等將得到有效控制。
「良好的體質不僅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石,也對青少年心理素質和意志力等道德品質起到了正面促進作用。」無錫市教育局局長唐加俊告訴記者,無錫市把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作為突破口,堅定不移培養身體素質好,意志力強,陽光、開朗、樂觀、善於合作的新時代青少年。
《光明日報》( 2017年12月17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