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牛汝辰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自1842年至1997年受英國殖民統治,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如今回歸二十多年了,香港繁華街道地名特點和規矩你是否了解?
1.以地理景觀命名
香港地形多起伏狀丘陵,是自然景觀的主體。另有河谷平原、衝積平原及一定規模的海岸平原和海灘。因為面海,形成眾多島嶼和半島,並且海灣與岬角交錯產生。香港以其多種地理形態命名區域或村落等,是生活在大自然中人們的首選。同時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區域中亦相應派生出與其同名的街道名稱。
例如:筲箕灣道(港島),因海灣形如筲箕,位於筲箕灣地區;土瓜灣道(九龍),源於海灣旁一形如土瓜的小島,即稱此灣為土瓜灣,位於土瓜灣地區;牛頭角道(九龍),源於海邊突出於九龍灣的海角,形如牛頭故名,位於牛頭角地區。
2.反映香港的歷史地理
香港自宋代開始加強了開發與管理,元朝滅宋後,內地又有了更大規模的移民浪潮,清朝時,香港歸寶安縣管轄。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將香港割讓給英國,第二次鴉片戰爭又割讓九龍南部給英國。1898年英再度迫使清政府籤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及北九龍地區和200多個島嶼強行租借99年。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地名亦記載了香港歷史地理的變遷。
界限街。位於九龍,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國為擴大香港版圖,於1861年自昂船洲北端起至九龍灣劃一條直線為邊界,1911年後在此線上規劃街道,即稱界限街。
中英街。位於深圳市沙頭角鎮南。全長250米,寬4.5米,街心豎立8塊「中英地界」石碑。其街北屬沙頭角鎮,街南屬香港新界。中英街原名鸕鷀徑,自1899年英國強佔新界後,此地發展為街道稱中英街。二戰時被日軍佔領易名中興街,現在口語中多用中英街,書面多用中興街。尤其是改革開放後,沿街兩邊商貿十分繁榮。
宋王臺道。位於九龍啟德機場南,該道是因宋朝最後兩個小皇帝為逃避元兵追殺而到九龍,曾在馬頭湧一巨石下避雨,後人為此樹碑,上刻「宋王臺」,後在宋王臺山下修築通往土瓜灣的道路,故此道為宋皇臺道。
3.移民的痕跡
大陸對香港的幾次移民潮多因躲避戰亂、社會動蕩和天災所致。由於地理和歷史原因,香港移民多來自廣東、福建、江西和上海。人口急劇增加,提供了勞力資源,使香港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在移民聚居地所修築的道路,其名稱亦帶上了移民原籍的地方色彩。
如福佬村道,位於九龍,原為福建和廣東省海陸豐移民聚居地,但以福建移民居多,人稱福佬村。20世紀30年代修築道路,故名福佬村道。
蒲崗村道:位於九龍,據傳該村建於南宋,為來自福建省蒲田移民聚居地。二戰後拆村修路,又因此村在一小崗上,故命名為蒲崗村道。
4.濃厚的殖民色彩的街道名稱
香港自鴉片戰爭被英國強佔後,雖不屬英國殖民地,但是英國企圖在香港建立起系統的殖民統治秩序,甚至變成屬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不斷進行滲透,打上深深的殖民主義烙印。包括香港的街道命名,上至英國女王太子,下至總督和軍政大員的名字隨處可見,不一而足。
域多利道:位於港島西部,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修築的郊外公路。即以其名命名街道。域多利道是Victoria的又一譯名。
砵典乍街:位於港島中環,是以香港第一任總督軒利砵典乍爵士(SirHenry Pottinger)的名字命名的街道。中國史書譯為樸鼎查。港人稱此街為石板街。
卑路乍街:位於港島中西區,是以第一位率先登陸香港的英軍指揮官愛德華·卑路乍EdwardBelcher的名字命名街道。
佔領角:在港島上環的皇后大道與荷李活道交界處,有一塊地方叫「大笪地」,是小商販擺賣的集貿市場,其英文名字叫Possession Point,直譯就是「佔領角」。在「佔領角」東側有一條街叫水坑口街,英文叫Possession Street,直譯就是「佔領街」。這「佔領角」和「佔領街」是怎樣得名的呢?原來,就在英國的義律單方面宣布他與琦善已經籤訂所謂「初步協定」——《穿鼻草約》的第六天,即1841年1月26日,英軍就強行在此登陸,宣布佔領香港,並舉行了佔領儀式。於是,這塊英軍首先佔領的地方,就有了「佔領角」的名稱。隨後,在「佔領角」所在地建起的街道就叫「佔領街」。當年這裡還是瀕海地段,但經過約一個半世紀的開山填海,海岸線大約向北推進了300米,「佔領角」和「佔領街」便不臨海了。
尾隨英軍而來的是英、美等國的洋行商人。他們陸續從澳門、廣州等處來港,搶先在灣仔、銅鑼灣一帶建立他們的立足點,例如:位於東角(現百德新街一帶)的怡和洋行貨倉和春園(現春園街附近)的林賽洋行貨倉等。6月7日,義律宣布香港為自由港,聲稱「英國政府對於進出貨物一概不收捐稅」。同月14日,義律在瀕臨維多利亞港的地段劃出土地40幅進行公開拍賣,結果售出35幅,佔地約41.72萬英尺。怡和洋行、顛地洋行、林賽洋行、端拿洋行等均為最早的一批規劃競投地。
就在英國人開始經營港島的同時,英軍在璞鼎查的率領下,先後攻佔廈門、定海、寧波、吳淞、鎮江、南京。1842年8月29日(清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的全權代表耆英、伊里布終於被迫與璞鼎查籤下了屈辱的城下之盟——《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共13款,其主要內容是: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5處為通商口岸,英國可以派駐領事官員;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廢除「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無論與何商貿易,均聽其便」;中國賠償鴉片費600萬銀元,商欠300萬銀元,軍費1200萬銀元,共2100萬銀元;英商的進出口關稅「秉公議定」等。地名「佔領角」「佔領街」仿佛是一塊立在中國人心頭的沉重石碑,記載了中國勢衰國破的屈辱歷史。
5.以貿易密切的省市名命名
香港在20世紀末,經濟已有了長足的發展。到20世紀初,因國內政局動蕩,港府為了吸引官僚及資本家來港投資,於1909年九龍規劃整頓街道時,將一批街名改為與香港貿易往來密切的省名或城市名。
甘肅街:位於九龍油麻地。甘肅省盛產藥材,與香港貿易早有往來,1909年將油麻地以數字命名的第一街改名為甘肅街。
西貢街:位於九龍油麻地。是越南南部最大的海港(現已改名胡志明市),華僑聚居,與香港貿易頻繁,故於1909年將油麻地以數字命名的第三街改名為西貢街。另有北京道、寧波街、南京街等都同出一轍。
6.以昌順褒義詞命名
香港近幾十年來加強市政建設,著重解決交通擁擠問題的一個方面是整修街道,為廣開財路吸引商家和住戶,在街道命名時用字亦十分考究,尤其在填海造地和新開發的小區,以褒義詞命名的街道隨處可見,多選用方便記憶、音義俱佳、望名心悅的字。
例如:在港島東部的太古城地區,有太裕路、太茂路、太豐路、太榮路等。喜看區內幾條平行街道,使人寄於無限希望,並能帶來財源、富有和榮華。又如九龍觀塘區的敬業街、成業街、興業街、偉業街、駿業街等。這些經緯交織的街道,激勵人們奮發進取,偉績騰飛。
7.以街道的功能命名
香港在二戰前是以轉口貿易和消費為主的城市。二戰後注重發展出口加工及製造業,經濟發展迅速,成為商貿、金融、旅遊為主的多元化、國際化的綜合大都會,為適應這種經濟結構,與其相配套的行業應運而生。因此香港就有了「銀行多過米鋪」之說、「美食世界」之說、「購物天堂」之說等。以下從香港的部分街道命名上,可以表現出街道的職能特點。
銀行街:位於港島中環,這裡集中中國銀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渣打銀行大廈等。
食街;位於港島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西北部。正名厚誠街。這裡匯集了南北大菜及世界飲食精華。通稱食街。
女人街:位於九龍旺角區,是當今名聲大震的以女性用品為主的購物街。
8.以人名命名
香港是國際化大商埠,雲集多方富豪大賈和社會名流,這些人在社會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為紀念他們對香港的貢獻和功績而以其名命名街道。
李升街:位於港島西營盤。李升是19世紀80年代的著名巨富,有名的地產商,發展修築街道時以李升命名。
利源街:位於港島中環地區,是以巨商金利源的名字命名的街道。現以經營平價旅遊用品著稱。街道一分為二,利源東街距今有103年歷史,是香港街名中出現的第一個華人名字。
啟德道:位於九龍半島原香港國際機場西北部,是以合資建機場的何啟及區德兩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機場和道路。
9.以吉祥動物命名
我國民間歷來喜用傳說中神異鳥獸,如龍、鳳、麒麟、大鵬鳥等作為在建築、繪畫、詩文等領域雕琢、描繪與讚頌的對象。香港有些街道名亦不失中華傳統,並以此命名。這些地名位於九龍土瓜灣北部,是20世紀50、60年代填海建起的11條街區。寄託了人們追求富貴、龍鳳呈祥和鵬程萬裡的祥瑞企盼。例如:龍圖街、鳳儀街、麟祥街、鵬程街、鷹揚街、鶴令街。
10.以貴重樹木命名
以貴重樹木命名的街道集中在九龍旺角區的大角咀地帶。20世紀末開發平整土地時,當地多蔓生植物,即以此植物命名街道。後在填海造地基礎上修築的道路都一律用樹木命名,使大角咀以樹木命名的街道縱橫交錯,給人以萬木回春和綠樹成蔭的感覺。例如:有鐵樹街、櫸樹街、橡樹街、棕樹街、菩提街、櫻樹街、楓樹街及松樹街等十幾條林木競秀的街道名。
11.以序數字命名
中外有以單純數字命名並按順序排列的街道,亦有在專名前冠以區域名,再下接數字並按順序排列的街道名稱。這些大都起著方位指示作用。但是在香港九龍黃大仙區新蒲崗地帶,卻有以數字打頭加喜幸字加通名的街道名稱。例如:大有(即一有)街、雙喜(即二喜)街、三祝街、四美街、五芳街、六合街、七寶街、八達街等。這些數字街道實地排列無序,但是給人以溫馨和美的感覺。
參考文獻
樊桂英,牛汝辰,吳鬱芬.香港地名詞典[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
牛汝辰.「香港」的由來[N].中國測繪報,1997-06-27.
牛汝辰.香港去殖民化教育應從更改殖民色彩的地名開始[J].測繪科學,2017,42(12):63-68.
牛汝辰.「佔領角」與《南京條約》[N].中國測繪報,1997-03-25.
牛汝辰,樊桂英.香港全覽[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