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著作系年》(1951—1960年)

2020-12-16 上古三經國學三聖

1951年 40

《火焰陣面對流場的影響》(Influence of Flame Front on the Flow Field)一文發表於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應用數學雜誌》1951年第18卷第2期第188—194頁。

錢學森,Robert C.Evans合作的《探空火箭最優推力規劃》(Optimum Thrust Programming for a Sounding Rocket)一文發表於《美國火箭協會雜誌》1951年第21卷第5期第99—107頁。參閱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錢學森手稿》第275—287頁。

1952年 41

發表《遠程火箭飛行器的自動導航》(Automatic Navigation of a Long Range Rocket Vehicle)一文。

S.S.Penneer,M.H.Ostrander,錢學森合作的《雙原子氣體輻射的發射率:Ⅲ.在300°K、大氣壓及低光學密度條件下一氧化碳發射率的數值計算》(The Emission of Radiation from Diatomic Gases. Ⅲ. Numerical Emissivity Calculations for Carbon Monoxide for Low Optical Densities at 300K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一文發表於《應用物理雜誌》1952年第22第2期256—263頁。

《火箭噴管的傳遞函數》(The Transfer Functions of Rocket Nozzles)一文發表於《美國火箭協會雜誌》1952年第22卷第139—143頁。參閱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錢學森手稿》第288—303頁。

錢學森,鄭哲敏合作的《快速加熱的薄壁圓柱殼的載荷相似律》(A Similarity Law for Stressing Rapidly Heated Thin—Walled Cylinders)一文發表於《美國火箭協會雜誌》1952年第22卷第144—150頁。

S.S.Penner,錢學森合作的《確定雙原子分子轉動譜線半寬度》(On the Determination of Rotational Line Half—Widths of Diatomic Molecules)一文發表於《化學物理雜誌》1952年第20卷第5期第827—828頁。

錢學森,T.C.Adamson,E.L.Knuth合作的《遠程火箭飛行器的自動導航》(Automatic Navigation of a Long Range Rocket Vehicle)一文發表於《美國火箭協會雜誌》1952年第22卷第192—199頁。

《一種用於比較垂直飛行的動力裝置的性能的方法》(A Method for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Power Plants for Vertical Flight)一文發表於《美國火箭協會雜誌》1952年第22卷第200—203頁。

《火箭發動機燃燒的伺服穩定》(Servo—Stabilization of Combustion in Rocket Motors)一文發表於《美國火箭協會雜誌》1952年第22卷第256—262頁。參閱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錢學森手稿》第304—322頁。

與S.Serdengecti合作的《峰值保持最優控制分析》(Analysis of Peak—Holding Optimalizing Control)一文發表於《美國火箭協會雜誌》1952年第22卷第561—570頁。

1953年 42

《物理力學,一個工程科學新領域》(Physical Mechanics, A New Field in Engineering Science)一文發表於《美國火箭協會雜誌》1953年第23卷第1期第14—17頁。

《純淨液體的特性》(The Properties of Pure Liquids)一文發表於《美國火箭協會雜誌》1953年第23卷第1期第17—25頁。該文內容收入專著《物理力學講義》。參閱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錢學森手稿》第358—373頁。

《薄壁機翼受熱載荷相似律》(Similarity Laws for Stressing Heated Wings)一文發表於《航空科學雜誌》1953年第20卷第1—10頁。

《從衛星軌道上起飛》(Take—Off from Satellite Orbit)一文發表於《美國火箭協會雜誌》1953年第23卷第233—236頁。

1954年 43

1954年,《工程控制論》(Engineering Cybernetics)一書英文版由美國麥克勞—希爾圖書公司(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Ltd. New York, London, Toronto)出版,全書30餘萬字。該書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分別於1956年、1957年、1958年由蘇聯、民主德國和中國出版。1980年出版《工程控制論》(修訂版)。

《<工程控制論>序》一文系《工程控制論》英文版(1954年)序言。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智慧的鑰匙——錢學森論系統科學》第1—3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59—61頁。

是年,完成講授力學工作介質物理性質的理論專著《物理力學講義》,這本講義1962年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1955年 44

錢學森,S. Serdengectl合作《峰值保持最優控制分析》(Analysis of Peak—Holding Optimalizing Control)一文發表於《航空科學雜誌》1955年第22卷第561—570頁。參閱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錢學森手稿》第337—349頁。

4月,《Poincare—Lighthill—Kuo方法》(The Poincaré—Lighthill—Kuo Method)一文發表於《應用力學進展》1955年第4卷第281—349頁。

《高溫高壓下的氣體熱力學性質》(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Gas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一文發表於《噴氣推進》1955年第25卷第471—473頁。收入《物理力學講義》(1962)。參閱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錢學森手稿》第374—387頁。

11月9日,《回國的感受》一文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1955年11月9日播出。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62—64頁。

錢學森雕塑

1956年 45

1月6日,《我在美國的遭遇》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6年1月6日。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65—67頁。

1月6日,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籌備組召開的全體人員大會上作了題為《關於力學研究方法》的講話。

2月3日,《錢學森的發言》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6年2月3日。本文系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全國會議上的發言。

2月17日,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起草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

春,周恩來總理親自製定新中國第一個遠大的科學發展規劃——《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錢學森主持與王弼、沈元、任新民等合作完成了其中的《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

5月10日,協助聶榮臻元帥向中央提出了《建立我國飛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

5月16日,錢學森、王弼、沈元、任新民、楊勁夫、黃志千、張世英、王玉京等研究擬定《關於開展航空科學研究中心問題的說明書》。

5月,在第一次全國先進生產者和積極分子大會上作了講話。以《在第一次全國先進生產者和積極分子大會上的發言》為題發表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68—70頁。

5月27—31日,在北京航空學院作了《航空技術的展望》的學術報告。發表於《科學通報》1956年6月號第5—19頁。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75—96頁。

6月11日,《一門古老而又年青的學科》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6年6月11日第三版。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71—74頁。

7月,《熱核電站》(Thermonuclear Power Plants)一文發表於《噴氣推進》1956年第26卷第7期第559—564頁。

9月29日,與蔣英合寫的《對發展音樂事業的一些意見》一文發表於《光明日報》1956年9月29日。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97—100頁。

10月8日,《從飛機、飛彈談到控制它們的電子計算機》一文發表於《光明日報》1956年10月8日。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101—105頁。

10月,《從自己的業務中學習科學》一文發表於《科學大眾》(中學版)1956年10月號第438—439頁。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106—107頁。

10月,《從飛機、飛彈說到生產過程的自動化》一書收入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科普活頁資料》。本書是20世紀50年代介紹世界科學技術新成就叢書中的一種,通俗易懂,文圖並茂,1萬多字的篇幅,竟有30餘副照片和插圖。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108—124頁。

11月4日,《星際航行與科普工作》一文發表於《工人日報》1956年11月4日。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125—134頁。

11月19日,《星際航行的現實性》一文發表於《光明日報》1956年11月19日第3版;《新華半月刊》1957年第3期第117頁。[1]

11月,完成《關於大型風力發電站》一文。發表於《科學記錄》新輯1957年第1卷第1期第55—60頁[2];以「On Large Windpower Electric Station」為題載「Science Record」,Vol. No.1, pp.67—72(1957)。[3]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185—191頁。

是年,作了《關於現代火箭和飛彈問題》的專題報告。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135—180頁。

是年,《工程控制論》俄文版在蘇聯出版。

1957年 46

1月25日,《激動地接受科學獎金》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7年1月25日。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181—182頁。

2月5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第一次力學學術報告會開幕式上作了題為《論技術科學》的報告。大會同時提交了錢學森和學生羅時鈞合寫的《在不連續面分開的平行氣流中振動的翼剖面》一文。

2月10日,《錢學森談參加力學學術報告會的感想 有些力學論文達到國際水平》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7年2月10日。

2月17日,在中國物理學會北京分會年會上作了關於《物理力學介紹》的長篇報告。發表於《物理通報》1957年4月號第193—200頁[4]。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192—205頁。

3月2日,《技術科學中的方法論問題》一文發表於《自然辯證法研究通訊》1957年第1期第34頁。[5]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183—184頁。

5月6日,完成《<制導——飛彈設計原理之一>序》。發表於國防部航空工業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編譯室翻譯1957年5月內部版《制導——飛彈設計原理之一》。1959年4月改由國防工業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但公開出版的版本沒有刊出錢學森序。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25—226頁。

5月27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了《論技術科學》的報告。發表於《科學通報》1957年第4期第97—104頁[6]。刊載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侯建國主編《錢學森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62—76頁;《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10年12月25日第2卷第4期第290—300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06—224頁。

5月,《工程控制論》一文作為《我國科學研究的新成就——中國科學院1956年度科學獎金得獎論著介紹》頭條發表於《科學大眾》(中學版)1957年5月號第219—221頁[7]。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工程控制論》第293—295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27—230頁。

6月11日,《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科學》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7年6月11日。

6月13—15日,在科學規劃委員會第9次擴大會議上作了《關於調動研究力量問題》的發言。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31—232頁。

6月14日,《談對「先專後紅」問題的看法》一文發表於《文匯報》1957年6月14日。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33—135頁。

6月22日,《科學家們痛斥右派 錢學森說我在美國鑽了20年 結論是只能選擇社會主義道路》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7年6月22日。

6月,在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了《關於新學術部門研究和發展問題》的講話。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36—238頁。

6月,《我國農用動力問題》一文發表於《政協會刊》1957年第6期第11—12頁。[8]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39—241頁。

7月1日,《校友錢學森同志希望我們接受黨的決議,錢學森同志的來信(1957—6—26)》一文發表於交通大學校刊編輯室編輯的《交大》增刊第22期。

8月19日,《知識分子需要不斷地改造》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7年8月19日。

10月31日,在中國科學院、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和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在北京聯合舉行的慶祝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0周年大會上作了《噴氣技術與人造衛星》的報告。以《蘇聯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在科學技術上的意義——在首都科學界慶祝十月革命40周年大會上的報告》為題發表於《光明日報》1957年11月3日第3版;《文匯報》1957年11月3日。以《蘇聯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在科學技術上的意義》為題發表於《科學普及工作》1957年11月5日第11期第8—11頁;[9]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42—249頁。

10月,《我在美國的時候》一文發表於中國青年出版社1957年10月版《青年共產主義者叢刊》(第一集)《民主與自由》。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50—256頁。

11月,《遠程星際航行》一文發表於《力學學報》1957年11月第1卷第4期第351—359頁。[10]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57—268頁。

11月,《強電技術的弱電化》一文發表於《人民電業》1957年第22期第9—10頁。[11]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69—272頁。

12月20日,《怎樣對待國家的緊急任務》一文作為《科學工作者的大字報》之一發表於《人民日報》1957年12月20日。

1957年,《工程控制論》德文版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出版。

錢學森雕塑

1958年 47

2月,主持國防部五院制定《噴氣與火箭技術十年(1958年—1967年)發展規劃綱要》。

3月1日,《「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介紹園林學》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8年3月1日;《旅遊》1983年第1期;《中國園林》2010年2月15日第2期第9頁。刊載於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第265—267頁;杭州出版社2001年版《論宏觀建築與微觀建築》第9—11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84—286頁。

3月7日,《在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的發言摘錄》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8年3月7日。

4月29日,《發揮集體智慧是唯一好辦法》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8年 4月29日。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87—290頁。

5月1日,《答嶽宗五、胡昌國、高伯龍三同志》一文發表於《自然辯證法研究通訊》1958年第2期第10頁。

5月17日,《估計蘇聯立即可以發射月球衛星 錢學森等談蘇聯第三個衛星發射成功的意義》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8年5月17日。

6月16日,《糧食畝產量會有多少?》一文發表於《中國青年報》1958年6月16日第四版。

6月27日,完成《物理力學》一文。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91—293頁。

6月,《可以實現的理想》(原標題《什麼是單產量的極限?》)一文發表於《農業技術》1958年第12期第28—29頁。[12]

6月,《自然科學和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一文發表於中國青年出版社1958年6月版《青年共產主義者叢刊》第7集:《人類徵服自然界的新紀元》第26—38頁。[13]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94—306頁。

6月,《展望十年——農業發展綱要實現以後》一文發表於《科學大眾》1958年第6期第228—230頁。[14]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307—313頁。

7月,《祝賀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一周年》一文發表於《中國婦女》1958年第14期。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314—316頁。

7月18日,《幹涉者註定要失敗 文教界代表、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講話》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8年7月18日。

8月1日,在力學學會常務理事會召開的傳達科學規劃委員會第五次擴大會議報告會上,作了題為《爭取力學工作大躍進》的長篇報告。

8月,《工程控制論》一書中文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全書共33餘萬字。本書由何善堉、戴汝為譯成中文。並獲1958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該書從技術科學的觀點對各種工程技術系統的自動控制理論作了全面研究,奠定了工程控制論的基礎。

10月4日,《突破太陽系 飛進大宇宙》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8年10月4日第7版。[15]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317—321頁。

是年,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和力學工程系作《力學和力學工程系介紹》一文。刊載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侯建國主編《錢學森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6—7頁。

是年,「The Equations of Gas Dynamics」(《氣體動力學諸方程》英文版)發表於美國由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正式出版。本書原為英文,是錢學森在美國時為H. W. Emmons主編的「Fundamentals of Gas Dynamics, Volume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and Jet Propulsion」一書所寫的「The Equations of Gas Dynamics」一章第3—63頁。中文刊載於科學出版社1966年版徐華舫譯《氣體動力學諸方程》第1—66頁。[16]

是年,《從飛機、飛彈說到生產過程的自動化》一文發表於1958年版《從飛機、飛彈說到生產過程的自動化》(修訂版)。

1959年 48

1月6日,《黨是前進的之路明燈》一文發表於《中國青年報》1959年1月6日。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322—324頁。

1月8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會、北京科學技術協會籌委會、中蘇友好協會總會、北京市中蘇友好協會聯合舉辦的報告會上就蘇聯宇宙火箭問題作了《談宇宙火箭和星際飛行》的報告。發表於《人民日報》1959年1月10日。以《關於宇宙火箭的報告》為題發表於《光明日報》1959年1月10日。刊載於1959年版《宇宙火箭和星際航行》第59—74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273—283頁。

2月,《宇宙火箭》一文發表於《紅旗》1959年第2期第26—29頁。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325—329頁。

3月,《科學技術的研究工作和外文》一文發表於《俄語教學與研究》1959年 第3期。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330—332頁。

3月,《談宇宙航行的遠景和從化學角度考慮農業工業化》一文發表於《科學通報》1959年第3期第86頁。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333—334頁。

4月23日,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和力學工程系招生介紹撰寫的《力學的現狀及其發展方向》一文由學校招生工作委員會編印。[17]刊載於1959年《科大系與專業介紹》小冊子上。刊載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侯建國主編《錢學森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8—10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343—346頁。

5月2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裡的基礎課》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9年5月26日第6版[18]。刊載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侯建國主編《錢學森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11—13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335—338頁。

6月14日,完成《關於中國科學院配合國防需要開展火箭技術探索性研究的意見》一文。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339—342頁。

8月,錢學森主編的《現代科學技術新成就》一書作為「自然科學基礎叢書」的一種由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

9月,《農業中的力學問題——畝產萬斤不是問題》一文發表於《知識就是力量》1959年8—9期合刊。

10月6日,《揭開天文科學新的一章 我國科學界人士談蘇聯發射宇宙火箭的成就》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59年10月6日。

11月,撰寫《火箭技術與星際航行中力學問題的研究》的報告。

12月3日,《科學研究工作與外文》一文發表於《科大校刊》12月3日。認為,外文是今天需要,明天也需要,將來還需要的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工具。[19]原載《俄語教學與研究》第二期。刊載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侯建國主編《錢學森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14—15頁。

是年,《慶祝偉大的十月革命42周年》一文發表於《科學新聞》1959年第35期。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347—348頁。

錢學森雕塑

1960年 49

1月19日,《蘇聯徵服宇宙空間的新階段》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60年1月19日;《科大校刊》1960年1月21日[20]。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349—350頁。

1月22日,採訪稿《蘇聯火箭射到太平洋預定地區 時速兩萬六千多公裡 飛行一萬二千五百公裡》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60年1月22日。

2月14日,《磐石般的團結》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60年2月14日。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351—352頁。

2月26日,《蘇聯火箭技術的躍進和宇宙航行的前景》一文發表於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籌委會編《科學小報》1960年2月26日第253期。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353—367頁。

2月,應邀在中蘇友好協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聯合舉辦的慶祝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籤訂10周年報告會上,就蘇聯勝利完成太平洋地區火箭試驗問題發表了演講。這次演講的內容發表在《科學大眾》3月號、《航空知識》4月號和《北京科學小報》等刊物上。

《劃時代的火箭試驗》一文發表於《科學大眾》1960年3月號第89—94頁。

《蘇聯火箭技術的躍進和宇宙航行的前景》一文發表於《航空知識》1960年4月號。

3月30日至4月10日,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錢學森和竺可楨等15位代表作了《科學工作者聯合起來 以大協作的精神爭取在短期內登上世界科學的高峰》的聯合發言。

4月16日,竺可楨、錢學森、朱洗等15名代表的聯合發言《科學工作者聯合起來 以大協作的精神爭取在短期內登上世界科學的高峰》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60年4月16日。

5月17日,採訪稿《社會主義國家輿論歡呼蘇聯宇宙飛船發射成功 紅色飛船使人類徵服宇宙進入新階段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等盛讚蘇聯火箭和星際航行技術突飛猛進》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60年5月17日。

5月29日,《讓朝陽照遍亞洲》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60年5月29日。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一)第368—369頁。

[1]參見《錢學森自製文集目錄選》,《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424頁。

[2]參見《致賀德馨》(1982年2月8日),《錢學森書信》(1),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167頁注文。

[3]參見《錢學森自製文集目錄選》,《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424頁。

[4]參見《錢學森自製文集目錄選》,《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424頁。

[5]參見《錢學森自製文集目錄選》,《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424頁。

[6]《致陳信》(1982年2月11日),《錢學森書信》(1),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168頁;參見《錢學森自製文集目錄選》,《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424頁。

[7]參見《錢學森自製文集目錄選》,《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424頁。

[8]參見《錢學森自製文集目錄選》,《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425頁。

[9]參見《錢學森自製文集目錄選》,《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425頁。

[10]參見《錢學森自製文集目錄選》,《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425頁。

[11]參見《錢學森自製文集目錄選》,《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424頁。

[12]參見《錢學森自製文集目錄選》,《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425頁。

[13]參見《錢學森自製文集目錄選》,《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425頁。

[14]參見《錢學森自製文集目錄選》,《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425頁。

[15]參見《錢學森自製文集目錄選》,《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425頁。

[16]《致王壽雲》(1990年4月6日),《錢學森書信補編》(3),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252頁;參見《錢學森自製文集目錄選》,《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425頁。

[17]《1958—1964年錢學森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活動大事記》,侯建國主編:《錢學森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

[18]《1958—1964年錢學森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活動大事記》,侯建國主編:《錢學森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

[19]《1958—1964年錢學森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活動大事記》,侯建國主編:《錢學森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

[20]《1958—1964年錢學森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活動大事記》,侯建國主編:《錢學森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3頁。

拙著錢學森大成智慧學研究書影

相關焦點

  • 錢學森圖書館2012年在上海交大建成開館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最完整、最系統、最全面地收集錢學森文獻實物的錢學森圖書館擬定於2012年在滬建成開館,現已由中央宣傳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一張木製的方桌,周圍4把木椅子,桌子側面是一個木製大書架。這些錢老1960年至1995年間使用過的家具,如今在上海交大真實還原成一個「錢家客廳」。
  • [瑞金醫院百年·院史拾萃]1951年—1979年
    1951年10月上海人民政府接管了廣慈醫院;1952年改為上海第二醫學院附屬醫院。1960年後兒科系遷往新華醫院,口腔系遷往第九人民醫院。從此這兩個影響力極大的專業有了獨立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基地。廣慈醫院則集中精力做好醫療系的各項工作。調整以後的廣慈醫院病床數達到1100張,為醫學生實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為醫療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寬鬆的空間。  1954年,醫院分別建立了內科、外科、兒科實驗室。它們為醫院的醫療水平領先於國內同行做出了重大貢獻。
  • 梳理1951年以來高考作文中的價值觀
    本期文化密碼,我們一同梳理自1951年以來的高考作文題目,從中考察其中蘊含的價值觀的變與不變。  新民主主義時期,推翻三座大山、最終建立社會主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和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主題。如,1951年,高考作文題目為一年來我在課外努力的工作或者談增產節約的好處;1952年,題目為我投到祖國的懷抱裡來或記一件好人好事;1953年,寫一個你所熟悉的革命幹部;1954年,我報考志願是怎樣決定的;1956年為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裡;1958年為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公布的時候;1960年為我在勞動中受到了鍛鍊;1961年為一位革命先輩的事跡鼓舞著我……  這一時期,這些題目中所體現的價值觀關鍵詞正體現了那個時代人們的價值選擇
  • 錢學森被美國監禁5年,我國為了讓錢學森回國,付出多大的代價?
    我在美國前4年是學習,後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做點事,因為我是中國人。錢學森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他是我國的航天之父與火箭之王,但是當時回國時候卻困難重重,國家為了讓他回來,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航天之父火箭大王錢學森1911年錢學森出生在上海,十歲的時候就進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習。
  • 錢學森被美國監禁5年,我國當年為讓錢學森回國,付出多大代價?
    作為我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錢學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但在他返回祖國的那一段時間裡,他遇到了很多困難,國家為他的回歸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航天之父,火箭大王,1911年出生在上海,十歲時考入了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自小熱愛學習,對科學很是嚮往,畢業後錢學森報名出國留學,成為清華大學第七屆留美學生,1935年去美國深造。
  • 淺析1951年5000元牧羊紙幣價值
    1951年5000元牧羊票面面值5000元,1951年10月1日發行,停用時間是1955年5月10日。 票面尺寸為140x75 mm 由三字冠、七號碼組成,採用膠印五色的印刷技術。
  • 走近錢學森的傳奇人生
    ◆一度能出入五角大樓的錢學森,為什麼會被美國當局懷疑是間諜?錢學森歸國經歷了怎樣的曲折歷程?◆關於錢學森被授予「中將」軍銜的傳聞,真相到底是怎樣的?◆1960年中蘇關係破裂,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如何在錢學森的領導下成功研製出飛彈?◆「反右派鬥爭」和「文革」中,錢學森經歷了怎樣的波折?
  • 2020年高考作文人物事例素材:錢學森回來了
    我國當代傑出的科學家中,有三位姓錢的人物: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人稱「三錢」。他們都是出國留學後,懷著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回來的。其中錢學森的經歷最為驚險。  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年,在航空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有名的火箭專家,為美國的軍事科學做出了貢獻。
  •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否再出錢學森?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日軍飛機入侵上海,轟炸了這座被稱為「東方巴黎」的城市。目睹慘狀的錢學森意識到僅僅靠造鐵路並不能挽救將傾之中國,他將目光投向天空,立下學習航空的志願。 1934年,錢學森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 錢學森:吾國與吾學 - 南風窗網
    錢學森在美國時,與父親錢均夫保持通信,其中有三封,如燭火照耀,投射出錢學森在美國20年的剪影。   雖然錢學森只用1年時間便拿到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但因為他中國學生的身份,而被攔在了飛機製造廠實習的名額之外,多次交涉失敗後,錢學森決定離開實踐性強的航空工程專業,改學航空理論。
  • 關於錢學森的30個故事
    05錢學森1923年到1929年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念書。當時的校長林礪儒實施了一套提高學生智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錢學森回憶,他和同學們臨考前不開夜車,不死讀書,只求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學的知識。
  • 錢學森每個月的工資是多少?他1996年的工資單,讓人肅然起敬
    錢學森先生於1955年回國,1956年時,他被國家正式列入編制。他的基本工資是每月335.8元,年底時還有500元的獎金,算下來平均每月377元左右。儘管這筆錢不多,但以1956年軍人工資標準來看,錢學森先生最初的待遇和開國將軍差不多。
  • 1951年屬兔人2021年運勢男女 51年出生71歲生肖兔今年運氣如何
    1、1951年屬兔人性格1951年出生到屬兔人本來就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平時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的,做事相對的保守,平時的心理負擔比較重。1951年屬兔人2021年運勢男女 51年出生71歲生肖兔今年運氣如何2、1951年屬兔人2021年事業運勢對於1951年出生的屬兔人在2021年基本都是在家裡享福了,沒有了工作了,雖說沒有事業但是也需要謹防自己被騙,今年可能會有人利用你們的善心或者是你們貪心的心態而向你們推銷一些項目
  • 錢學森掙著高工資,額外收入不斷,一生卻無積蓄,他的錢花在哪裡
    錢學森1939年剛參加工作時年薪就已經是2000美元;1943年他成為加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年薪達到5000美元;1946年,晉升為副教授的錢學森年薪為7000美元;到了1949年,錢學森擔任古根海姆噴氣推進中心主任,年薪10000美元,此時他才38歲,便已經躋身美國高收入群體行列。
  • 錢學森:畢生為強國
    1946年,錢學森推薦郭永懷到康奈爾大學,擔任新成立的航空工程學院副教授。在錢學森的鼓勵下,1956年10月,郭永懷帶著妻子和女兒回到祖國,出任力學所副所長。  錢學森與郭永懷最相知,1957年,當有關方面詢問誰最適合擔任我國核武器爆炸力學工作的人選時,錢學森推薦了郭永懷。
  • 13天非人折磨,5年監視軟禁,錢學森歸國路為何如此艱難曲折?
    1947年,錢學森攜妻子蔣英回上海舉行婚禮。他在上海看到的是一副民不聊生的景象,非常失望。當他的導師葉企孫教授問他,你願意不願意當上海交通大學的校長啊?錢學森憤憤說了一句,「我不願意為這個政府粉飾太平」。兩年後,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大洋彼岸,錢學森告訴已經懷孕的妻子,到回國的時候了。
  • 錢學森的工資有多少?看他1996年的工資單,院士就掙這麼多?
    錢學森先生回國的時間是1955年,他在1956年的時候,被國家正式列為編制人員。雖然這些錢不是很多,但是按照1956年頒布的軍人工資標準來看,錢學森先生當初的待遇跟開國上將差不多。
  • 「兩彈一星」獲得者錢學森98歲時因病離世,其子女後來怎麼樣了?
    1960年2月19日,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發射成功,距今恰好60年。這一切,都離不開老一輩科學家們的刻苦鑽研。錢學森,世界著名的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的奠基人,「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他被譽為「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
  • Twiggy眼線,從1960年風靡到2019年
    如果有一張臉蛋能夠代表 1966 年,毫無疑問,這份殊榮一定屬於——Twiggy。 1960 年代,可以說是時尚圈的白月光,無論是 Marilyn Monroe、Vivien Leigh 這些位影響深遠的絕代佳人,還是女性大眾突破優雅端莊的的傳統著裝風格,向著大膽個性轉變,這個年代就是傳奇本身。
  • 高價收售:1960年1元人民幣收藏價格表
    1960年1元人民幣近期市場價格很可觀,不少藏友都在收藏這款1960年1元人民幣。這款1960年1元人民幣收藏前景被很多人看好。那麼,你知道1960年1元人民幣價格值多少錢嗎?你了解過1960年1元人民幣收藏價格表詳情嗎?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1960年1元人民幣價格值多少錢,一起來看看1960年1元人民幣收藏價格表詳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