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遊久網百萬徵稿活動,作者:Kenky,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P城辦事處原創徵稿群:255137605 投稿地址:http://post.uuu9.com/
很久以來,中國DOTA2一直流傳著一個玄乎其玄的魔咒:叫做「奇數年偶數年魔咒」。
按照魔咒的說法:中國隊只有偶數年才能拿ti冠軍,外國隊只有奇數年才能拿ti冠軍。魔咒聽起來非常玄學,不過卻有很多玩家信以為真。舉個例子,TI6或者是TI8開始之前,很多玩家一看是偶數年,就大膽預測:中國隊一定奪冠!有的中國媒體,在採訪外籍選手時也會問起這個問題「你是否相信奇數年偶數年魔咒呢?」實際上,這個所謂的「魔咒」在邏輯上完全站不住腳,甚至說是有些扯淡。現在縱覽整個DOTA2的歷史,從科學與理性分析「TI魔咒」其中的謬論,同時討論一下:為什麼會有人提出這樣一個不靠譜的「魔咒」出來?
為了方便理解整個「魔咒」理論的來龍去脈.
我將TI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TI1~Ti5,「提出」魔咒階段。TI6~TI7「印證」魔咒階段,TI8「打破」魔咒階段。並自製了一張圖片。我會按照三、一、二的順序來為大家解釋。
開門見山,直接說最近「打破」魔咒的第三階段:
在本屆TI8中,「魔咒」被活生生被打臉,成為了笑談。當LGD一路進入決賽的時候,不少中國玩家都認為眾望所歸:偶數年嘛,鐵了,鐵了!有人去現場給予LGD巨大的支持,有人在電腦前吶喊助威,也有人在菠菜上下了大量的血本。
圖為TI現場的籤名牆:「LGD無敵」兩字清晰可見。然而,LGD在佔有優勢的情況下,卻飄了起來,連續出現低級失誤,不斷「給機會」。最終拱手將冠軍盾送給OG,深信「偶數年魔咒」的中國玩家在電腦前喊破喉嚨也沒有用。
非常明顯,在本屆TI中,決定冠軍歸屬的絕非「偶數年魔咒」,而是臨場心態。這裡沒有任何藉口可以講,因為OG是重組的隊伍,從零開始一路打上來的,但是卻有著強於LGD的穩重。 下圖為失落的FY,想必他一定知道LGD一路過關斬將不是靠「魔咒」幫忙,最終倒在決賽更不是因為「魔咒」失效。
好了,既然「魔咒」是無效的,我們就來看一下第一階段:
當初為什麼會有人提出「魔咒」?
「魔咒」成型是在TI5前後,在此前的TI決賽中,中國隊與外國隊交替拿下了4屆TI冠軍,正好「符合」奇數和偶數這個概念。
這裡,理性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眾所周知,硬幣具有正反兩面,這裡我們就拿拋硬幣做為模板進行分析。
條件一:中國隊實力最夠強大。
如果當時的把世界dota2的實力抽象整合成為硬幣的兩面,中國戰隊的實力足夠強大到獨自佔據硬幣的其中一面。所以才會有這麼一句話「CN dota, BEST dota!」所以V社的官方紀錄片《free to play》中採訪Dendi的時候,烏克蘭老司機才會拋出這樣一句話「最好避開中國隊」.。
從TI1的Ehome到TI4的Newbee,實力都屬於世界頂級。而且擁有一大批當打之年的中國明星選手:820,Burning,430,YYF,Hao等等。說中國隊奪冠的概率有百分之50,這絕對不過分。
條件二:取樣不足。
既然中國隊能能力在DOTA這枚硬幣中獨佔一面,那麼拋投硬幣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如果連續拋投硬幣兩次,出現一正一反,或者是一反一正的概率高達百分之50。所謂的「魔咒」,便是建立在這個概率基礎上。但是如果你將硬幣一直拋下去,不斷進行取樣,一正一反這個樣本就會被打斷,後面必然會出現連續正正、連續反反的情況。歸根結底,當時TI僅僅進行了4屆,正好出現了「反正反正」這個組合,取樣不足。所謂「魔咒」只是個正常概率情況。再誇張一點說,按照「魔咒」的邏輯,如果在TI1結束的時候提出魔咒這個概念。那麼,當時NAVi奪冠了,是否NaVI在之後的TI中就百分百奪冠了呢?這樣的邏輯顯然會貽笑大方!
結合以上兩個條件:
現在我們就看一下「魔咒」是如何具體成型的?當時間來到TI5前後,「奇數年偶數年的魔咒」就正式上綱上線了。實際上,我們可以分析得出:「魔咒」只是一塊TI5的遮羞布!先看一下TI5的名次。
聚焦當時的EG戰隊,不但有2000哥這樣擅長絕活的選手,讓中國隊在BP時非常苦惱,還有一位天才少年Sumail,他在中單碾壓了兩儀落:不能水平高,而且年齡小!可以說:中國隊不但技不如人,還真得打出甘拜下風,輸得毫無脾氣。因此,在輸掉決賽之後,人們不得不搬出「今年是奇數年,所以我們沒有奪冠」理論,來掩飾自己的不安。
到這裡,大家也清楚了:所謂的「奇數年魔咒」這只是一塊用來掩飾失敗的遮羞布,然而,躲在這樣的遮羞布後,除了會讓人對自我認知判斷失衡,還會讓人覺得這是「魔咒」在冥冥中的安排:奇數年啊,就是該輸了,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把「魔咒」比作中國的一句古話,那就是掩耳盜鈴,萬萬不可取!
現在分析第二階段:「印證」魔咒階段,看看到底是什麼決定了冠軍。
前面已經分析了「魔咒」只是個正常概率事件,同時也是一塊TI5的遮羞布。那麼,為什麼在TI6與TI7「魔咒」卻被再次「印證」了呢?當時,分別是一隻中國隊衝出外國隊的包圍圈,接下來是一隻外國隊衝出中國隊的包圍圈。
實際上,DOTA2發展到當時的階段,已經是百花爭鳴的,每個區域的戰隊實力都在拉開差距,同時對戰術的理解都在個性化。舉個例子:中國的傳統豪門在此起彼伏,而屬於中國區的新銳WIngs,他的打法卻又不是中國DOTA的傳統打法。簡單說,這兩屆TI完全是「創造力」與「實力」在主宰,而非概率在發揮作用。
先來看一下TI6:
認可「魔咒」的人會說,Wings的成功拜於「偶數年」。實際上絕非如此,先簡述一下TI6:這屆TI有一個極大的特色,那就是英雄海,一共111個英雄,這次TI上場105個上場率達到94.6%,禁用82,禁用覆蓋率73.9%,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平衡性與多樣性。
這裡要說的就是:Wings,他們恰恰就是英雄海的佼佼者,成為了世界DOTA的先驅,完全顛覆了中國隊此前刻板的BP,比如說總決賽拿出斧王打中單,這在此前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但是Wings憑自己的勇氣就是能做到,並且能做得好。一定要聲明:Wing絕不是黑馬,而是非常有實力的白馬,看看Wings在TI前的戰績便可得知:
如果說Wings有創造力,那麼Liquid就是有絕對的實力。簡單說一下TI7和Liquid,這一年中國隊很強,包攬了前五名中的四名,正常情況下,「奇數年不奪冠的魔咒」在這一年就該失效了。不過,中國隊唯獨錯失了冠軍,那就是因為Liquid以一穿多,實力異常強大。
Liquid的勢力,只需展示一下旗下戰隊選手在TI7前後的個人天梯分,便可不言自喻:
Miracle、Matumbaman、GH分別佔據了歐服天梯排名前一、二、三名的位置。「一隻戰隊包攬三名九千歲。」這是前所未有的統治力。如果還有人像TI5一樣把「奇數年魔咒」套進TI7安慰自己,實在是無視「實力」門硬道理,自欺欺人。
最後總結一下,根據以上列舉的「提出」魔咒、「印證」魔咒、「打破」魔咒三個階段。從理性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得知「奇數年偶數年魔咒」的來龍去脈:它只是塊子虛烏有的遮羞布。從科學的角度出發:提出這個「魔咒」的人單純援引了「TI初期樣板不足」時候發生的概率,卻忽略了真正決定冠軍歸屬的「實力」「創造力」與「心態」。今後,讓我們權且把「魔咒」當做一個笑談吧。
話鋒迴轉。既然「偶數年魔咒」被打破了,那麼,已經不再信邪的中國隊是否會意識到:只要自己努力,便可以在奇數年的TI9中奪冠了呢?想必每一個中國玩家都會非常期待來年的上海。TI9,再見!
Ti8國際邀請賽專題報導:http://dota2.uuu9.com/ti/
更多內容:dota2視頻 dota2賽事 遊久電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