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看見過這樣一個文章,說有一個工作一天24小時待命,全年無休,要求對烹飪、營養、理財、醫學樣樣精通。還要求擁有極高的耐心,不許抱怨,而這報酬是多少呢?是0報酬,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要求時候,第一反應是傻子才會做這工作。
但這個工作卻是很多女人最期待的職業,那就是媽媽這個職業。看完以後就感覺,為自己是女人感到自豪,也感到一絲絲的心疼。同時也讓我思索,作為媽媽似乎就要每天勤快、每天為孩子忙前忙後才能把娃培養成才。
但我今天要講的恰恰相反,我希望女人可以適當地做一個「懶」媽媽。尤其能做到這「3懶」,你可能會培養出一個更有出息的孩子,他更富有創造力、更有同情心和責任感、也更加獨立,所以我呼籲寶媽們不要太勤快呀!
一、懶得幫孩子做他自己分內的事兒
比如孩子一歲半以後懶得給孩子餵飯、穿衣、洗臉等等,孩子上學以後懶得看著孩子寫作業、懶得幫孩子叫他起床等等。凡是孩子自己分內的事兒,媽媽們大可以大大方方地做一個懶家長,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僅更自律,自理能力也更強。
尤其是1歲半到2歲之間,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出現,這個階段他們特別愛做事情,你不讓他做他還不高興。家長大可以利用好這個機會去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這是他們成人以後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的基礎。
這個階段孩子的自理能力越強,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自主性、自我價值感等等都會有很大的提升,他們在處理問題方面也是高手。那如何培養孩子做自己分內的事兒呢?我之前喜歡用繪本故事去引導孩子,讓他知道自己分內的事兒如何做得更好。
二、懶得照顧自己
很多家長一直把自己成人的角色看得太重,覺得應該對孩子報喜不報憂,自己生病、疲憊的時候都要自己一個人撐著,自己照顧自己。如果你是這樣的媽媽,建議把照顧自己這個活交給孩子,讓自己犯懶。
比如渴了的時候,懶得自己去倒水,讓孩子幫你倒!當自己難受的時候,讓孩子幫你按按頭,當自己懶得自己洗腳的時候,讓孩子幫你洗腳。這其實是一種示弱的行為,家長的示弱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堅強、更有責任感、情商更高。
而霍思燕就是一個特別會示弱的媽媽,所以她養出來的嗯哼是一個情商屆的高手,也是小暖男。孩子在照顧父母的過程中,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緒、懂得關愛別人,這樣未來自然人際關係就更加融洽。如果你想要養出一個這樣的孩子,除了示弱以外,給孩子講一些有愛的故事必不可少,擁有愛別人的能力也是需要培養的。
三、懶得幫孩子收拾房間
之所以讓家長懶得幫孩子收拾房間,是有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一方面是保護孩子的創造力。收拾自己房間幾乎是很多孩子做的第一件家務,而哈佛大學曾經有過一項調查,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相比,成年以後就業率是15:1,犯罪率是1:10。
可見讓孩子做家務有多重要,同時孩子的房間雖然很亂,但是孩子總能隨時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所以這種混亂其實是有序的!而且很多偉大人物的桌面也很混亂,比如愛因斯坦、馬克吐溫、蘋果前CEO賈伯斯等等。
有研究發現,雜亂無章的環境具有啟迪性,能夠讓人掙脫傳統的桎梏,生發出全新見解。所以說越是房間混亂的孩子,有可能創造力越強。但如果寶媽經常將房間收拾得整整齊齊,還不讓孩子破壞,那實際上是對孩子創造力的一種限制。
所以媽媽們大可在這三方面做一個「懶惰」的人,這種懶不僅讓自己更舒服,同時是對孩子的一種負責。我們要知道不是勤勞就一定是好事,如果只靠勤勞就能收穫最多價值的話,那麼農民伯伯應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人,但顯然事實並非如此。所以作為媽媽,我們要學會聰明地「犯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