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雙11」,日日「618」:解讀拼多多新電商的「飛輪效應」

2021-01-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飛輪效應,是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近幾年來,網際網路的發展是相當迅猛的,尤其是電商行業湧現出了不少黑馬,而爭議最多的一家就是拼多多了。接下來,本文作者就為我們解讀了拼多多新電商的「飛輪效應」。

商業的本質就是顛覆,當你不思進取的時候,就會有人跳出來用高品質、高便捷、高效率和低價格的「三高一低」來顛覆你。

15年前,電子商務橫空出世,顛覆了傳統實體店的不思進取,為「坐地收租」的「食利型」商業模式吹響了衰亡的號角。

5年前,當所有人都認為中國電商市場塵埃落定之時,又殺出「拼多多」這匹黑馬,用實惠的價格和有趣的遊戲切入全新的人群,顛覆了傳統電商市場。

拼多多僅用了不到3年時間,就實現了月活數量從0到2.95億;在2020年3季度,拼多多App的平均月活用戶數更高達6.434億,較2019年同期增長2.138億,單季度大漲7,460萬。

拼多多的高質量增長在資本市場也得到了回報,在過去的52周中,拼多多的股價從最低的30.20美元暴增至最高155.61美元,足足增長5倍。

我們不妨來看看,拼多多到底做了什麼。

一、飛輪效應1.0:遊戲化+價格優勢顛覆傳統電商

毫無疑問,價格是顛覆傳統商業的最簡單手段:傳統電商顛覆的是實體店的「傲慢」,而拼多多又顛覆了傳統電商的「傲慢」。

基於中國完善的電商基礎設施,拼多多以「價格警察」的身份從消費端切入,用遊戲化(Gamification)的拼團打法讓「電商難民們」低成本入網,開始網購,實現用戶量的快速增長。

海量的用戶形成巨大流量,引起商家的關注,於是大量商家快速入駐拼多多,為生態帶來更多商品選擇和競爭。

於是,拼多多的價格優勢被保留下來,在遊戲化的支持下,就出現了具有高復購、高留存、高裂變的用戶群體——這就是拼多多「增長飛輪」的第一級引擎。

二、飛輪效應2.0:供給端改革,點燃拼多多「第二曲線」

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帶來「知曉度」,性價比帶來「美譽度」。能否在低價格的基礎上提升品質,就成為拼多多能否開啟「第二曲線」的關鍵因素。

大牌本身就是質量保證,因此「大牌不貴」就成為拼多多「性價比戰略」先鋒:數據顯示,拼多多「百億補貼」過的iPhone數量早已超過200萬臺,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流向了一二線城市之外的新興市場。

事實上,中國在產業鏈端的能力本身就是高品質產品的保證。

景林資本的調研顯示,低價不一定是低品質,中國的供應鏈確實能夠創造15塊錢的高品質牛仔褲,而拼多多通過需求側的改革,創造了高性價比的線上模式。

今年5月份,由政府牽頭,在寧波、青島、東莞、泉州、佛山、煙臺等產業帶聚集的沿海開放城市,有超過10萬家出口轉內銷的企業入駐拼多多,讓消費者可以直接享受到中國製造的品質和實惠,新國貨品牌在這個過程中也就可以慢慢落地。

總結一下,供應鏈的升級改革,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極大提升了品質,讓用戶享受到高性價比,提升了用戶的留存和復購;同時,大量商家入駐,又增加了用戶選擇,讓價格進一步降低,進而進一步提升用戶的粘性。

數據顯示,GMV的高速增長正來源於平臺活躍買家數與平均消費額的雙重驅動。

財報顯示,拼多多的年度活躍買家數已達7.313億,同比增長36%;單個用戶的年平均消費額進一步增長至1993.1元,同比增長27%。

供給端改革就成為拼多多增長飛輪的第二級增長引擎,更是拼多多發展的「第二曲線」。

三、性價比戰略驅動拼多多快速「人群破圈」

供給側的升級改造讓性價比成為必然,於是拼多多就可以覆蓋到更廣泛人群,實現人群破圈。

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拼多多是唯一一家新青年群體增速超過整體增速的綜合電商平臺。而在拼多多的新增用戶中,35歲以下的新青年群體增長最快,增速已經超過整體受眾增速。

從年齡看,新青年群體也正是「寶爸、寶媽」群體,性價比、遊戲化正是這個人群最喜歡的玩法。

「拼多多的社交屬性,更容易讓一款商品在媽媽群體裡成為『共享品』,熟人的推薦讓媽媽們更願意嘗試高端產品,這點在我們發售新品的時候,深有體會。」好奇電商負責人表示。

類似地,今年6月份由北師大發布《新青年新消費觀察研究報告》也證明了這一點。報告指出,新電商拼多多獨創的拼團模式,讓用戶與好友分享商品並拼團享受低價,這樣的新模式受到了年輕用戶的歡迎。

受益於性價比路線和拼團模式,新青年在拼多多上的活躍度也更高。數據顯示,新青年群體平均每月使用拼多多89次,相當於年輕人平均每天使用拼多多3次。

四、拼多多新電商的本質:人為先,從經營貨到經營人

11月份,中國消費者再次經歷了「雙11」,在11天的電商狂歡中,中國消費者的總GMV超過1萬億人民幣。

然而,從本質上看,電商大促依然是經營貨的邏輯,核心是以貨聚人、以價聚人,這就意味著處處是敵人、處處是競爭。

而且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他們既用天貓、京東,也用拼多多,並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這意味著,當抖音直播、快手直播再強勢殺入市場的時候,單純「經營貨」只能讓競爭變成「血海」。

因此,無論是零售還是電商,想要跳出「血海競爭」,就必須改變「經營貨」的邏輯,走向「經營人」。這正是新電商、新零售的本質——讓不同的商家、機構滿足「人」在不同時刻、不同場景的不同訴求。

從「千人一面」,走向「千人千面」,最終實現「一人千面」。

這時候就不會在供應端和需求端出現巨大的「波峰波谷」,商家就沒有必要採取「預付款+尾款模式」,通過掌控商品發售時間來控制購買行為、將消費者聚攏在特定時間段。

從拼多多的情況看,它的拼單、拼團本身是一種遊戲化體驗,從「人找貨」變成「貨找人」,先發現「人的需求」,再來滿足用戶需求,進而裂變這一需求。

而這種對人的真實需求的發現和滿足,並不需要藉助「大促」或者「特價」的噱頭就可以實現。

2020年7月的國潮市集,拼多多把平臺上多種國潮元素集合在一起,以市集的形式,把貨聚集起來,尋找最適合的用戶群,從時間和空間上搭建起國潮風尚的立體架構,貫穿古今,讓國潮愛好者一次「趕」個夠。

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就可以從商品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每天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商品、最具有性價比的商品,不必將需求集中在大促中進行爆發,實現天天「雙11」,日日「618」。

兩級「增長飛輪」將性價比模式發揮到極致,超越傳統的特價思維。

讓消費者每天都可以得到「雙11」的價格,再附以「經營人」的新電商模式,拼多多正在走上滿足中國最廣大人群對性價比需求的新型電商平臺之路。「

#專欄作家#

獨立新零售分析師,關注於國內外新零售、新消費領域的最新戰略、戰術和發展。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618、雙11、雙12……就差在清明搞活動了!電商讓消費者獲益了嗎
    馬上就到了所謂的「618」網上購物節了,6月18日是京東店慶日,京東在這天開展大型促銷活動無可厚非,可是在這一天,不單單是京東搞活動,其他的電商也不甘示弱,天貓商城、蘇寧易購等紛紛同時開展活動。從阿里巴巴開始搞雙11開始,電商的網絡活動越來越多,既有國家法定節假日期間的各種優惠活動,比如3月8日婦女節、六一兒童節、春節,甚至還延伸出了三月7日女生節,這個女生節也不知道是誰發明的。除去國家法定假日的電商活動,雙十一、雙十二、六一八等等各種電商活動,讓我們感受到了電商幾乎天天都在過節。
  • 百萬人圍拼雅詩蘭黛、蘭蔻拼多多「每天雙11價」進口美妝拼單潮
    「雙11花了不少,雙11後卻又被拼多多『百億補貼』進口美妝吸粉瘋狂拼單。」節日熱潮褪去,拼多多「百億補貼」進口美妝萬人團卻成功圈粉百萬。近日,拼多多「百億補貼」大牌美妝爆款萬人團開團即吸引超百萬用戶圍觀,不少熱門美妝產品上線即售罄。
  • iPhone再成雙11百億補貼流量擔當,拼多多醉翁之意不在酒
    蘋果產品的流量效應毋庸置喙,而這種效應之於拼多多更像一個支點,足以幫助「撬動」更大的消費市場和人群。就在11月12日,拼多多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平臺年度活躍買家數達7.313億,一年間拼多多強勁增長了1.95億活躍買家。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增長了4810萬。並且,在強勁營收帶動下,拼多多實現上市以來首次季度盈利。
  • 618十年:降價難再造「雙11」
    文 | Tech星球 李曉蕾「618」顯然早已不是京東的孤獨狂歡日。無論是天貓淘寶的「雙11」、「雙12」、蘇寧易購「818」、聚美優品「301」,還是「京東618」,這些原本普通的日子,都被中國電商平臺打造成為「人造購物節」。
  • 雙11不敵618?雙12正在來的路上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但同618戰績對比,天貓618消費季(2020年6月1日-2020年6月18日)累計下單金額為6982億元,可以看到超過天貓雙11成交額約有2000億元的差值,雖然618比雙11多了7天銷售額,但從兩大戰場的成交額規模來看,618確實超過了雙11,2020年電商節龍頭的第一把交椅非618莫屬。 不得不說,明年品牌營銷預算是不是需要往618多傾斜一些?
  • 全球電商領航者亞馬遜,打造數字新消費的「飛輪效應」
    如何讓已經活躍起來的消費熱潮不受經濟周期下行或疫情等不確定的因素影響而出現停滯狀態,電商行業需要找到能夠拉動市場自循環的「飛輪效應」。例如目前熱鬧非凡的「雙十一」,通過整場打折促銷活動強化全民購物熱潮。不過為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這還不夠,電商企業還需要商品的豐富度、品質的穩定性以及適應數字新消費的服務創新進行相互補充,顯然來自大洋彼岸的亞馬遜不可缺席。
  • 雙11「三國殺」:京東阿里忙下沉 拼多多忙上行
    原標題:焦點分析 | 雙11「三國殺」:京東阿里忙下沉,拼多多忙上行 來源:36氪今年的雙11比往年更熱鬧了。拼多多和唯品會加入起訴天貓「二選一」陣營的消息,把今年雙11徹底推向了高潮。在這個全國消費者關注的節點,三家騰訊系電商罕見的抱在了一起。
  • 天貓雙11放大營銷生態協同效應,電通安吉斯助力品牌新營銷
    天貓雙11放大營銷生態協同效應,電通安吉斯助力品牌新營銷 iwangshang / 阿里媽媽 / 2017-11-07 摘要:隨著天貓雙11從一個單日銷售的商業活動,到社會商業力量的整體巡禮
  • 雙11不敵618?雙12品牌需要注意的10個新趨勢
    但同618戰績對比,天貓618消費季(2020年6月1日-2020年6月18日)累計下單金額為6982億元,可以看到超過天貓雙11成交額約有2000億元的差值,雖然618比雙11多了7天銷售額,但從兩大戰場的成交額規模來看,618確實超過了雙11,2020年電商節龍頭的第一把交椅非618莫屬。不得不說,明年品牌營銷預算是不是需要往618多傾斜一些?
  • 拼多多和淘寶哪個更適合新手?哪個更有發展前景?鑫幫電商指導你
    在現如今快速發展的電商環境下,電商模式已經不再是一成不變,拼多多為首的社交電商模式,已經逐步衝擊各大電商平臺環境。 因今年疫情影響,很多人選擇在網上創業,做店鋪的第一步就是選擇一個平臺去做。那麼淘寶和拼多多哪個好?
  • 「羽絨服專家」雅鹿全面備戰拼多多雙12,借力新電商觸達新人群
    雙12氛圍火熱,雅鹿正全面備戰。作為風靡服飾行業48年的國民老品牌,雅鹿正借力新電商拼多多開啟新的增長模式。雅鹿創立於1972年,經歷近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從最初一個由6名裁縫師傅組成的針織廠縫紉組,發展到如今以羽絨服、男女裝為主的多品牌綜合服裝經營集團。
  • 「羽絨服專家」雅鹿服飾全面備戰拼多多雙12,借力新電商觸達新人群
    雙12氛圍火熱,雅鹿正全面備戰。作為風靡服飾行業48年的國民老品牌,雅鹿正借力新電商拼多多開啟新的增長模式。 雅鹿創立於1972年,經歷近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從最初一個由6名裁縫師傅組成的針織廠縫紉組,發展到如今以羽絨服、男女裝為主的多品牌綜合服裝經營集團。
  • 復盤2020雙11:電商「分水嶺」,品牌「浪淘沙」
    然而,對於阿里今年將「光棍節」變成「雙節棍」後,有不少網友質疑雙11當天的數據實際減少了,甚至有人拿出今年天貓618期間6982億的成績來對比(註:618統計天數要多7天),疑惑雙11反而少了?在雙11新玩法、商家備貨、履約交付等方面,都有新的挑戰。作為一名電商、消費領域觀察者與記錄者,之前在虎嗅就一直跟蹤每年雙11的發展軌跡,見證了天貓從300多億到現在接近5000億,短短幾年裡10多倍的增速。數字背後,更是中國電商在整個社會零售與生活方式滲透加強的過程。每次雙11結束後的復盤觀察,無論是以《雙11這張牌,如何再轟轟烈烈地打下去?》
  • 拼多多雙11史努比童裝熱銷,兩天「拼掉」一個月貨
    從去年的雙臺正面對撞,發展到今年四臺四晚同時播出的局面,能把一個購物節過得如此聲勢浩大,我國算是獨一份了。在今年各大電商的雙11晚會中,拼多多"11.11超拼夜"超強明星陣容成為全網關注焦點,眾星雲集的晚會現場,各種跨界拼搭,為消費者呈現了一場極具共情力、最有煙火氣的全民晚會。
  • 618成全網年中大促,看神仙打架「貓拼狗」
    戰況愈演愈烈,原本的貓狗大戰,在去年拼多多強勢崛起後,又進一步演變成了「貓拼狗」的三國演義,讓這屆618成為觀測阿里、拼多多和京東三家電商平臺戰略核心的最佳窗口。 「天貓:定位上半年「雙11」聚划算夢回千團大戰」 聚划算曾經是阿里電商與淘寶、天貓並駕齊驅的重要平臺,但隨著兵荒馬亂的千團大戰結束,這個中國最大的團購網站就逐漸偃旗息鼓。而現在,聚划算又重新回到了舞臺中央。
  • 雙11不是終點,是起點:消費者資產與內容電商
    很多人對這一事件的解讀是,電商紅利的消失,它到了一個增長的極限。今年的雙11前夕,有個對GMV的競猜,我給的預測是1545億-1613億區間。雙11GMV的最終數據定格在了1682億,超過了我的預期。對於電商,或者說,「新零售」,我的判斷還是有些保守。其實,野蠻生長時代的確在逐漸消亡,但「紅利期」卻是一直存在。沒有增量與存量一說,只有增長,與不增長。
  • 成交超京東拼多多 聚划算怎麼成了618主角?
    2019年618電商購物節已經落幕,各大電商平臺也交出了自己的成績單。而根據權威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商易觀國際發布的電商618大促專題報告,天貓在618大促期間的市場份額超過京東和拼多多市場份額總和的兩倍,一家就佔到市場總體份額的近三分之二。據透露,聚划算引導成交佔到天貓618總體成交的三分之一,為天貓在618大促中佔據「主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 雙11深度復盤,阿里、京東、拼多多誰是贏家?
    京東:兵分兩路與其和對手在正面戰場纏鬥不休,還不如另闢新徑開闢新戰場。與其在雙11電商大戰中「貼身肉搏」,不如再做一個618購物節。這可能是京東的戰術謀略。在京東2018年年報中,5次提到了「November 11」(雙11),11次提到了「June 18(618)」。年報中寫到:「中國的電商都會在每年的11月11日開展特殊促銷活動。
  • 拼多多618再放大招!iPhone 11被砍到全網最低,這價格真無敵了
    六一兒童節過後,各大電商的618大戰也鳴鑼開戰!作為全球最熱門的數碼品牌,蘋果自然是618大戰的絕對焦點之一,相信不少網友都準備趁著618入手一部iPhone。而各家電商為了吸引消費者,也是齊刷刷拿出渾身解數,就連一向"高冷"的蘋果天貓旗艦店都開始降價了。在天貓頁面上,可以看到蘋果旗艦店iPhone 11產品都有150元的補貼,另外還有滿300減40的優惠,算下來一部5499元的iPhone 11,可以減去870元!相當於4629元入手。
  • 雙11難+難,13條營銷指南讀懂雙11
    談到雙11,就是大促賣貨。目前來看,這個標籤深入人心,但無論從消費端亦或是品牌端,或多或少都呈現出疲態,並且這樣的大促貫穿全年,很難不去懷疑雙11的營銷地位。對於營銷人士而言,今年618是電商節的高光時刻,還是開啟新電商節模式的起點,是一件非常值得關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