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過孩子的寶媽都明白一句話「懷胎十月難,看孩子長大成人難,教育孩子更是難上加難」!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們的身上就帶著父母的期望,父母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所以會對孩子的教育格外上心。
可年輕的父母壓力大,經常是一手忙工作,一手又要照顧家庭和孩子,本來以為孩子長大一點,送去了幼兒園上了小學,老師可以分擔教育重擔後,自己就可以輕鬆一點,有一些空閒時間,可沒想到孩子去上學後,自己非但沒有輕鬆反而更忙了。
孩子上幼兒園家長跟著受折磨?二胎媽媽崩潰:我不想再配合老師了
閨蜜芝芝是一個二胎媽媽,家中有一個上小學五年級的大女兒,和上學前班的小兒子,她和老公都是國家的公職人員工作很忙,好在家中平時,有婆婆幫忙接送孩子打點家務,雖然日子繁忙但卻也幸福。
可是在小兒子開始上了幼兒園以後,芝芝的無力感就開始越來越嚴重了。
兒子是在兩年前上的幼兒園,在上了一個學期後,孩子好不容易熟悉了上學的環境,可就在這時學校內發現了,有其他小朋友患了傳染病,學校在寒假過後,僅開學了一個星期就開始放假。
兒子次年9月才重新入園,相當於孩子上了一學期小班就升中班了,老師在這期間不斷地要求孩子和家長一起做手工、做親子遊戲、舉辦線上活動,芝芝的噩夢也是從此開始的。
她每天在白天需要面對繁忙工作,下班回到家還有孩子學業上的任務,身心疲憊的她表示自己的身體已經承受不了,崩潰地大呼:我不願意再配合幼兒園的老師了,我也需要屬於自己的時間!家長也要減負!
為啥孩子上個學,家長天天喊著要減負?這些「任務」著實讓人崩潰
第一項:幼兒園各種親子作業
在孩子前20年的學習分布的角度上來說,幼兒園的階段是相對最輕鬆的學習階段,孩子們在幼兒園時每天的任務就是玩,開發孩子對各項事物的熱情。
「親子活動」這項任務,雖是幼兒階段必不可少的環節,可對於家長來說這就是一項特殊的作業了,它的目的是讓家長和孩子一起享受美好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並且幫助孩子開發智力,提高EQ。
這個活動做適當的時候對於孩子家長都有益處,可當布置不恰當的時候,對於家長來說就是一項負擔了。比如製作親子的節日手工,大小節日都需要製作,家長就需要到處找素材,每次做完手工家裡就像剛剛打完仗的戰場,原本整潔的家裡突然就變成了「垃圾場」。
如果家長工作太忙碌了或者沒有及時交作業,在班級裡被點名的就是孩子了,最重要的是,說好的親子作業,老師卻不會合理地分配,所有的任務基本都是大人來完成,孩子的任務可能只有給作品點綴和裝飾,家長為了孩子沒有拒絕的理由,如果最後交不上作業,委屈的是自己孩子。
家長們每天下班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裡,還要在網絡上到處找教程,花一晚上的時間做一個手工,孩子是開心了,家長卻是精疲力盡了。
第二項:幼兒園各種關注投票
幼兒園現在普遍流行做一些線上線下結合的活動,還有各種各樣的評比,幼兒園愛做這樣的活動,看似是增加了孩子們的課餘生活,可真正苦的卻是家長。
每隔兩三天,家長群裡老師就來一個新的投票通道,裡面有自己家孩子的投票選項,也可以通過刷禮物提高自己孩子的票數,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在後面,於是不停地拉自己的親戚,朋友一起來給自己的孩子打call,甚至不惜往裡砸現金。
這樣一次兩次家長還有能力,但是次數過多了家長也疲於應付,不願意再讓孩子參加幼兒園的這種活動投票了。
第三項:幼兒園各種親子活動
比親子作業更令家長頭疼的就是各種各樣親子活動了,幼兒園的親子活動的種類繁多,每個月都有兩次,每次都需要家長們參加,有的幼兒園還強行要求必須是父母陪伴,不可以是爺爺奶奶。
很多家長為了參加親子活動,都成了單位的請假常客,否則別的小朋友有父母陪伴,擔心孩子沒有人陪心理上受傷害,除了在幼兒園的親子活動,還有家長護校隊、家長委員會等等成員會,每個班都需要有家長參加。
家長參加了以後會代表著自己的孩子更受老師的重視,可在享受這個職務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工作,比如組織家長們的活動交流會,給老師反映家長們提出的問題,幫助老師和家長們溝通這樣繁瑣的事情,讓很多本來就忙於工作的家長難於應付。
不僅僅是幼兒園,小學、初中甚至高中都存在這類現象,雖說學校的初衷是好的,為了能夠增進親子感情,但也要布置適當的任務,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而非父母,要體諒父母的不易給父母減壓!
留言板話題:您認為幼兒園老師的要求過分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