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有一批孩子迎來了他們人生的第一次分離——上幼兒園。
對於小小的他們來說,要完成這次分離可太不容易。為此,他們拿出了自己最大的反抗武器——哭聲, 來表達自己的抗議。
某幼兒園開學:聽取哇聲一片
老師們哄好了這邊的小朋友,那邊的一個又開始哭了。
然而哭聲並不能為孩子們贏得回家的選擇,看著他們紅腫的眼睛,大人們並不能理解:
這次的分離不過是從家門口到幼兒園的區區1公裡,為什麼孩子就那麼抗拒呢?
要想理解孩子們的焦慮,讓我們先從孩子的視角體會一下在他們看來上幼兒園意味著什麼?是什麼讓他們焦慮和害怕?
對孩子來說這是一次生活的場所和重心重大改變。
面對陌生幼兒園、老師、還有一群比自己哭得還要大聲的小朋友,孩子怎麼不恐懼和焦慮。
「今天爸爸媽媽們把我送到幼兒園門口就走了不見了。幼兒園的大人和小朋友我一個都不認識。」
有時候孩子不願意進去,家長沒辦法了,只好讓老師強行抱進去的。
為了避免強行抱入幼兒園的場面發生,有些家長採取了另外一種方式:
趁孩子沒有反應過來,趕緊溜走。這種方式看起來是想讓孩子更快適應環境。
但孩子回頭找不到父母,就會陷入自己是不是被拋棄的焦慮中,哭得厲害了。
「你都不要我了!我還不能哭幾聲嗎!」
上幼兒園的第一天,就算孩子做好了心理準備,好好和家長說了再見。
但是,只要身旁的小朋友的哭聲停不下來,哭喊聲此起彼伏,此時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心理防線瞬間崩潰也跟著哭了起來。
「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哭了,我要不哭顯得我多不仗義,以後我在幼兒園還怎麼混啊。」
看著孩子們不知不覺就長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家長們雖然嘴裡說著,終於盼到這一天,有了喘息之機。
但此時卻偷偷站在幼兒園門口久久不願離開,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被欺負,擔心老師哄不好孩子怎麼辦……
其實家長也有分離焦慮,而且家長的情緒會在無形中影響到孩子的對上幼兒園這件事情的情緒。
&34;
看以上的分析,了解了孩子的焦慮來源,讓我們對症下藥,幫孩子解決焦慮吧。
在開學之前,家長可以帶孩子提前參觀幼兒園,在開學前帶著孩子去看看幼兒園,在幼兒園裡玩一玩,消除陌生感。
開學後認真地和孩子說再見。讓孩子明白上幼兒園並不意味著拋棄,也不意味著和爸爸媽媽永遠分離。
給孩子足夠多的信任,相信他能在幼兒園獨立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相信他的這一天會過得開心,然後充滿信心地轉身離開。
你給孩子的信心,最後都會變成驚喜~
這樣一來孩子得到了滿滿的信心,分離焦慮的情緒也就沒那麼濃烈了。
上幼兒園是孩子離開我們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在這一步,給孩子多少耐心都不為過。
度過了此次的分離焦慮,也許之後的每一次分別,孩子們都會變得毫不猶豫,再看此刻的「焦慮」是不是顯得特別珍貴了呢。
祝願所有的孩子們都能平穩度過開學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