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提速降費兩年你感覺到了嗎?相信不少人會說「效果並不那麼明顯」。
但來自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咱們國家寬帶網速已經逼近12M!而走進運營商服務大廳也會發現,50M、100M甚至200M的寬帶套餐廣告也已經隨處可見。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用戶的網速總比宣傳的慢呢?
這其中第一條原因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單位換算引發的誤會。
目前我們去到營業廳辦理100M寬帶,這裡的100M是指每秒100兆比特(即100Mbps),而我們藉助一些網速測試軟體通常所顯示的是下載時的速度,其計量單位是每秒兆字節(即Mb/s)。這兩者的關係是1:8,也就是說100M寬帶應該對應的是每秒12.5Mb/s的下載速度,50M寬帶對應每秒6.25Mb/s......以此類推。
而上面這些也都只是些理論值,實際使用環境中的網絡速度是很難100%達到這一標準的。一般認為,用戶家中的實際網速與運營商宣稱的理論速度誤差範圍在77%(忙時)-93%(閒時)即可視為達標。如果相差更大,那麼就要檢查家中的網絡設備是否故障,或者是運營商虛標了。
對於運營商寬帶虛標的問題,我們已經在稍早的一篇文章中有所提到。這裡簡單複述一下。
目前網速虛標的現象主要出現在像長城寬帶、e家寬等二、三級運營商身上,這些運營商自己不具備骨幹網絡,而是需要從聯通、電信、移動這樣的一級運營商哪裡租用線路。
因此,為了壓縮成本,並通過低價戰略與一級運營商競爭,往往二、三級運營商就會通過「一線多用」的方式向用戶出售寬帶業務。也就是說,標稱100M的線路並非一名用戶獨享,而是多名用戶共享。這種共享寬帶閒時的網速還可以,但一旦到了上網高峰期或者遇到下載狂人,那麼就會造成網速嚴重拖慢的情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單純以打開某個網站的速度快慢來衡量網速也是不科學的是,網站打開速度除了與用戶網絡連接速度有關外,還和網站伺服器的響應速度存在直接關係。
比如,在春運搶票高峰期,12306網站的伺服器會擠進大量的用戶請求數據,此時伺服器的響應效率就會下降,體現在用戶端就是網頁打開速度慢、餘票信息刷新延遲、提交購票訂單出錯等等……
網速慢是怎麼回事?家裡網太卡是什麼原因?